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式智慧
内容
试读章节

走进洛阳城门,苏秦觉得自己马上就要一头栽倒了。

有多久不曾吃过一顿饱饭,是三个月还是四个月?他已记不分明,只记得上一次有食物入口,还是在昨天早晨。喝下的小半碗稀豆粥,非但不曾让他的肚皮有饱胀之感,反惹得饥火越发难挨。起初,饥饿只是一种强烈的欲念,一种希望食物人口的难以抑制的欲望。后来,就饿得实实在在:肠胃抽搐,仿佛有一把尖针扎在上面。灌些凉水下去,剧痛便稍减。肩头的担子一步重过一步,像两块大石头。两条腿却像面条,抖个不停。喝下的凉水全化作虚汗,从头上背上流下来。耳朵里有些从来不曾听过的古怪声音,面前的行人都像喝醉了酒,摇摇晃晃。他心中明白,只要眼前一黑,跌下去,就再也休想爬起来。

苏秦正是洛阳人。远在二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苏秦走进城门的时候,洛阳就是个繁华的都市。苏秦的父亲和哥哥都是买卖人。虽然只是辛辛苦苦的小本生意,家中也还过得去。苏秦在都市长大,自幼读书,耳闻目睹过许许多多王公贵族、巨商富贾的奢侈豪华,也跟别人一样艳羡,但他却与父兄不同,并不打算循规蹈矩一点点挣钱过活。当时天下大乱,士农工商的界线已打破,人人以弄钱为务,正可谓“发财英雄,受穷狗熊”。然而,以他父亲的家业,想要大富大贵,却绝少可能。虽说世人皆说“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经商比起农夫从黄土地里刨食要强,但小本经营,一家老小男女齐上阵,起早摸黑,终日赔着笑脸忙来忙去,只不过赚得几毫蝇头小利,比农夫的胼手胝足、挥汗如雨,不过手足衣衫上少沾些黄泥牛屎,一饮一食,却也相差无几,而其劳心劳力,则似乎尤有过之。,苏秦毕竟读书明理,他所看准的是另一条道——做官发财。于是,他便到齐国求学,拜在著名学者鬼谷先生门下,修习兵法韬略、安邦治国之道。几年之后,他觉得自己已尽得鬼谷子的真传,便辞别老师,到列国游历求官。不料,各国的君主大臣对他那套东西毫无兴趣。几年下来,他没捞到一官半职,家中资助的金子倒花得干干净净。带着一肚子的无可奈何,苏秦只得返回故乡。

洛阳繁华依旧,首先瞧见的是一家又一家饭铺。他急忙低头,只怕忍不住去偷去抢。偏偏此时的嗅觉格外敏锐,一丝一缕香味都分明可辨。左边这一家,案上堆着麦饭。麦子不脱皮,煮熟了晒干,食用时再煮软,或用水泡一泡,乃是士卒的干粮,寻常百姓出门也带了充饥,味道并不好。但苏秦此时想着倘若齿牙间有几粒咀嚼,必定是莫大的享受。右边一家飘出一股带土腥的香味,分明是锅里煮了肉。他嗓子里霎时间似乎伸出了一只手,一直往前,伸到了锅里,汤水淋漓地抓起一大块……

苏秦不敢再停,一边慌忙向前挣扎,一边想道:进了家门,先让妻子拿块饼,给他压压饥火,然后,炖只鸡……这美景给他平添了一股气力,走过几条街,终于进了家门。

妻子正在织布,首先瞧见他,惊得说不出话来,随即惊讶之色敛去,露出一脸的失望与羞惭,扭过头去,织机又哐啷、哐啷响起来。嫂子在窗口探头望见他,只顾掩嘴偷笑,并不问“吃了吗?”且半点下厨弄饭的意思也没有。父母俱在堂前,各自手头摆弄着什么活计,仿佛不曾看见他。院子里倒有十来只鸡踱来踱去,苏秦此时也不再痴心妄想,去动它们的念头了。

哥哥过来,上上下下打量他:一双烂草鞋,用脏布带绑住,才勉强挂在脚上;衣衫上满是泥灰,有三五十个破洞裂口;头脸又黑又瘦,枯槁如皮包骨头;担子一头是个行李卷,另一头是一箱竹简——这害人的东西,居然当宝贝一样,千里迢迢挑了回家。

苏秦讪讪地问候过父母兄长。哥哥一脸三年早知道的神气,教训道:“咱们洛阳人最善于治产业,做买卖挣那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你却舍本逐末,想凭一张嘴三寸舌致富,怎么能不穷困?”苏秦本就羞愧得无地自容,见家里人这般嘴脸,反倒生出一番感慨来:“大丈夫已经屈首读书,却不能以取富贵,虽然读书多又有何用?”

当天晚上,他把筐子里的书全部翻出来,细细检阅,找到了一部老师送的《阴符》。相传,这是姜子牙姜太公所著的一部阴谋诡计大全。苏秦览书大喜,当即伏案诵读。遇到精彩的段子,便摘录背熟,反复揣摩其中的精奥之处。有时候,实在瞌睡得不行,就预备一把锥子,在大腿上狠狠地扎一下,精神为之大振,接着再读,伤口的血一直流到脚上,也不管不顾。如此发疯一般苦读一年后,他自己觉得已经掌握了揣摩君王心理而加以利用的游说方法。

第二次出山,他首先去见就在洛阳的周显王。显王的左右一贯讨厌这个危言耸听的家伙,都在显王面前诋毁他,所以,他在这里游说不成。苏秦又西出函谷关,劝秦惠王攻打兼并诸侯,称雄天下。当时,秦国刚刚车裂了商鞅,正厌恶他这一类辩士,没有采用他的计策。苏秦不辞辛苦,再次风尘仆仆赶到赵国。当时赵肃侯以其弟赵成为相,而赵成也不喜欢苏秦,又是无功而返。

公元前334年,苏秦北上来到燕国,求见燕王。整整一年时间,都没有成功,甚至连燕王的面也没见着。一系列的挫折使他觉得还应当再研究一下天下大势,重新调整自己的策略。P002-003

后记

开始写这些故事,是20年前的事。这本书是一个行政管理学者用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结果。

当时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师从陆国泰先生学习人事行政方向。正值国家行政学院成立,全国学术界热切关注公务员制度的年代,我的研究重点自然而然就选择了公务员制度。

中国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自然需要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有人认为可以从中国的科举制汲取一些养分。于是,我立了一个堪称宏伟的志向:先比较系统地学习西方公务员制度,再仔细分析中国古代官制,在此基础上,才研究当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结果,毕业论文就选了研究汉代官制——汉代的察举制,又是隋唐科举制的祖先。

当时读书很认真。行政学研究所的图书室翻了个底朝天,国内国外与官僚制度相关的书全部看了一遍。为了研究汉代官制,就从图书馆借了前四史,一本一本看。

毕业论文写得差不多的时候,发现还有许多积累的资料没用上,多半都是些官场上的逸闻故事之类。感觉这些鲜活生动的事例,往往比律法更能深刻地描述中国的官场,于是,就有了一个念头,写一本用故事反映的中国官制。

1989年冬天,国宁兄来北京出差。在街上看了场电影后,我把他拽到我的宿舍住,说起写书的事。当时,他在广西的一家建筑公司当工程师。

国宁兄从小比我爱读书。小时候能见到的书少,他走到一个地方。只要见到有文字的东西——一本书、一张报、一片纸,都会拿起来阅读。国宁兄1977年元月高中毕业,修了几个月的地球,年底参加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从千军万马中杀了出来,考入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工民建专业。他们这一届高中生,全县只有两个人当年考上大学。我在1979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当时的梦想是当工程师。

上大学期间,国宁兄遍览冶院图书馆的中外名著,曾是一个狂热的文学青年。我周末常去看他,对他借来的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没什么兴趣,只拣《基督山伯爵》、《福尔摩斯探案集》翻一翻。不过,我们兄弟都喜欢历史,借了大量的历史著作翻阅。一个学建筑的,一个学机械的,却捧着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一本一本看得津津有味,专业课的成绩就马马虎虎了。

时间一晃已过了20年,他现在是广西柳州另一家公司的老总,脑子里装满了企业债券、融资、征地、路、桥之类的词汇,半夜三更还要自己开了车去工地看工程进度,但给我打电话时,往往会说,“我前几天读了一本书……”于是,我们哥俩,一个在大西南,一个在大西北,隔上好几千里,就那么聊了起来。他看的一般都是新出的文学或历史方面的书。国宁兄是随他的兴趣,读他喜欢的书。我这教书匠,主要是花力气啃专业书,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步一步往上熬,文学方面的事情,反倒没有公司老总清楚,读书的境界真是天差地远,有了云泥之别。

当年,国宁兄虽然每日画图画到手抽筋,但文学梦照做,我就拉他入了伙。我们拟了提纲,分了工,很快就动手写了起来。

可惜他实在太忙,写了一些故事后就再也没有时间了。而我,从1991年起开始在兰州大学教书,也忙着做专业上的功课,写书的事就丢下了。1995年以后,我又把以前的读书笔记翻出来,慢慢开始写。之后,会时不时地从电脑里调出来,自己看一看,改几个字,加一些资料,加一点感想。

整整用了20年,这本书完成了,却发现书的内容已经完全脱离了最初的构想。对行政管理学理论的长期研究,对当下官场和职场的观察,以及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的比较深刻的认识,加深了我对中国古代制度的理解,在叙述这些故事时,就有了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比较,有了更为理性的分析。

自幼读书不求甚解,前四史读后但略知大意而已。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才发现有许多地方以前的理解似是而非,于是搬出《辞海》来查阅苦读,又找了许多著作来参考订正:《历史人物传记》丛书(中华书局1983年版)。对苏秦、张仪、田文、王翦、张良、陈平、龚遂、黄霸等人事迹的精准注释,本书多有引用;《剑桥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对武则天的记叙,观点奇特,描述传神,也有多处引用。书中汉代赋税资料引自《剑桥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清代宦官生活资料引自《话说太监》(寺尾善雄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年版)。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感谢我的学生邓瑶、安扬芳、常韬、卡迪尔亚、李伟珍、禹倩倩,他们一字一句地校对了本书所有的引文。

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施援平。这位才华横溢、胆识过人的女士不仅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我调整了这本书的整体结构,也以她极为卓越的文字功夫检查了这本书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和每一个标点符号。

韩国明

2009年4月

目录

引言/001

1 入仕编/001

 1.1 电梯测试——30秒的机会/001

利舌如剑/002

链接:春秋战国的游说之风/006

 1.2 投资于政治权力/010

大买卖/010

链接:秦汉商人的生存环境及其与政治的关系/014

 1.3 怀才不遇是一种失败/019

吴起杀妻求将/019

链接:法家人物之“残害至亲,伤恩薄厚”/023

 1.4 秘书、司机和门房的关键作用/026

寻找“伯乐”/026

链接:汉之察举二三事/031

 1.5 终结者施瓦辛格的白宫之路/033

王祥卧冰及二十四孝/033

链接:孝与伪孝/037

 1.6 留余庆/041

割发宴贵客/041

链接:九品官人法/045

 1.7 面试小故事/047

新丰客·白卷进士·画眉深浅/047

链接:唐科举轶事/051

 1.8 名士与名妓/053

终南捷径/053

链接:隐士故事/057

 1.9 飞跃龙门/061

经通与运通/062

链接:书中自有颜如玉/066

 1.10 掌握秘诀的人/071

钱可通神/071

链接:权钱之间/075

 一江春水向官流/078

2 晋职编/080

 2.1 少年班底/080

重耳争位群臣记/081

链接:附骥尾/086

 2.2 权变原则的妙用/090

楚服与儒冠/090

链接:儒门弟子兴起于汉/093

 2.3 相马和赛马/097

奇异的家风/098

链接:谨慎细致升高位/100

 2.4 揣摩上意/108

五珥计/108

链接:奏事中意/112

 2.5 归功于上司/114

龚遂避功/114

链接:积功升职/116

 2.6 老黄牛拉车不看路/121

佳兆与政绩/121

链接:鬼神之助/124

 2.7 失败没有理由/129

酷吏列传/129

链接:酷吏可以有多“酷”?/132

 晋升之途/138

3 争权编/140

 3.1 奸近杀/141

掘墓鞭尸/142

链接:美人计/146

 3.2 独裁者的表情/150

厕鼠·仓鼠/150

链接:一日不朝,其间容刀/155

 3.3 一团和气/156

清君侧/157

链接:明建文朝削藩者的结局/161

 3.4 扣帽子·上纲上线·打棍子/165

窦田生死斗/165

链接:武帝朝太后事迹/170

 3.5 事有反常必为妖/173

刀笔吏/173

链接:用法深刻/177

 3.6 政客的健康/180

司马懿诈风/180

链接:三国托孤结局/184

 3.7 帝王心术/190

灭蜀三功臣/190

链接:猛将结局/192

 3.8 牝鸡司晨/196

白痴皇帝前后/197

链接:李世民诸子事/200

 致胜之道/202

4 固宠编/203

 4.1 枕头风/204

嬖臣传/204

链接:知名宠幸的结局/209

 4.2 拍马屁的艺术/210

面谀和腹诽/211

链接:口舌与祸福/213

 4.3 如何表忠心/217

二子争立/218

链接:夺嫡与传位/221

 4.4 贪官可以贪污多少?/225

查库惊魂/226

链接:萧宏、淮南王、侯景/228

 4.5 马前卒/232

武则天和她的宠臣/233

链接:女皇梦/238

 4.6 装老粗/241

“赤心”/242

链接:郭子仪富贵寿考/248

 4.7 古代世界的宦官/250

宦官的秘诀/251

链接:石显弄权/258

 忠字当头/259

5 全命篇/262

 5.1 最潇洒的人/262

泛舟五湖/263

链接:明初功臣结局/265

 5.2 竞争的政治/269

狡兔三窟/269

链接:战国四公子/272

 5.3 做官如何发财/274

王翦请田宅/275

链接:名将之死/277

 5.4 低调和高调/279

成败一萧何/280

链接:汉初异姓诸王结局/285

 5.5 打鸡血·红茶菌·气功热/290

游仙遁世/290

链接:秦汉神仙录/293

 5.6 酒色/296

醇酒妇人/296

链接:功臣的特权生活/299

 5.7 贝利亚之死/303

狱吏的威风/304

链接:狱吏之暴虐/307

 5.8 终身制惹的祸/308

喋血玄武门/309

链接:古代父子兄弟政变夺位/313

 殷之三仁/316

黄粱一梦乎?/318

后记/321

序言

事物的表象可以化身万千,其本质却可能数千年不变。官场就是如此。

潘金莲、西门庆和武大郎故事的现代版,每天都能在小报上看到;吕后、刘邦和周勃的历史剧,也的确在两千年后重演。栽人飞船邀游太空的今天,摩天大楼里的白领,虽然西装革履,与古代六部二十四司的官员相比,其思维、心理和行为逻辑却没有根本变化。这是中西方文化的真正鸿沟,是云遮雾罩的“中国国情”的硬核。

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今日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根基。我们的所思、所想、所说、所行,都是前人足迹的延伸;职场竞争中的判断和行为,都带着这种文化心理的烙印。

古代的一些杰出之士也曾在仕途上遭遇了艰险。但他们最终突破困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历史是一条经验与智慧的长河,今天的人只要对前辈的这些经验。以及蕴含在其中的智慧有所体悟,并将其用于知人和知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理性思考,就可以受益终身。

蒙古人占了中原后,将人分为十类管理。有所谓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之分。虽然说儒生只是第九类而不是第九等,但读书人成了“臭老九”,也大致体现了他们在统治者眼中的价值。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范进中举之前,地位还不如张屠夫,“高”不到哪里去,但读书却是平民改变人生命运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古人又将读书比做敲门砖,门开了,砖就可以丢掉了,因为做官的学问在书外。

古代的官场也有两套话语体系:朝堂上,公堂上,是忠君爱民;酒桌上,炕桌上,是酒色财气。做官的诀窍,不在听其言,而在观其行,隐含在这些异彩纷呈的经典官场故事里。

入仕、晋职、争权、固宠、全命,本书从这五个方面描述官场。这既是古代读书人的仕途经历,也是他们的人生命运。

古人有鲤鱼跳龙门之说,民与官,所拥有的权势、所掌握的财富,有着天壤之剐。读书人成功做官,犹如鱼龙之变;而一介平民求官的千难万险,由此也可略窥一斑。

春秋战国五百年,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最富有活力与生机,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之一。列国并立,相互攻伐,引发了诸侯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才的全面竞争。从本质上说,这是国与国之间制度上的激烈竞争,思想之花自由开放,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孔子、墨子等。人才在列国间自由流动,造就了星辰一般光芒夺目的名将和名相。这是竞争最残酷的年代,也是思想最自由的年代,更是勇武才智之士能够纵横驰骋的年代,是后来的士子无限向往的黄金时代。

但秦汉以后,更多的年代是大一统局面下的“圣朝盛世”,平民要进入统治阶层就颇为困难了。无论是魏晋以前的“举孝廉”之察举制,还是隋唐以后的“开科取士”之科举制,都是相当艰辛的求官之路。于是便有了种种奇巧百变的谋官术,便有了无数可悲可叹、可惊可慕的故事。

古往今来,耕读传家、安贫乐道者不乏其人。但在一个金字塔结构的社会中,往上爬仍是大多数人的强烈愿望。“人往高处走”,正是一个社会蓬勃发展的活力之所在。但是一个人一旦进入了官场,就很难脱身了。要继续保持已经占有的经济利益,要谋求更多更大的经济利益,争权是必须进行的一种斗争,有时更是一种自卫手段,智勇者生、愚弱者灭。越到上层,谋官、升官和争权的斗争就会越加残酷,直至出将入相,倒更加战战兢兢,“伴君如伴虎”!这时,谋求升迁已成为多余,固宠和全命才是第一需要。

然而,也正是在这步步凶险之中,在生与死的巨大压力之中,进发出了炫目的智慧之光。

如何积极钻营,求官入仕,乃是“人后语”,正人君子向来不愿宣之于口,但也有人直言不讳:“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坷常苦辛!”这是东汉末年落魄士人胸臆的直抒。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道:“是为鄙语之尤。但读之不觉其鄙,以其真也。”诗中说得明白:占据要津,便可离贫贱、获富贵、弃辛苦、享尊荣。中国数千年古代史,便是一部身据要津者敲剥天下骨髓、享其尊荣富贵的“贪污史”,更是一部为争夺要津而斗得天昏地暗、血肉狼藉的“相斫史”。正是:“人世相逢开口笑”,“一篇读罢头飞雪”!从雄心勃勃地求官开始,到“推出午门斩首”,从不愿以耕稼经商为食,到欲求清贫度日而终不免一死,当是发奋求官求权者们所始料未及的,这或是上天对人类无限贪欲的惩罚与嘲弄吧。但世人身在其中,谁又能免得其俗?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为商品所充塞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是以人民推举的代表来进行管理的,从政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与做工、务农、教书、经商一样既为社会需要又可养家糊口的职业。为官虽然少了那份尊贵与荣耀,那种鱼肉乡里、荼毒百姓的权柄威势,倒也免了许多恶浊与厮杀,像专制社会那种扭曲人性、异化人格的残酷斗争也大为减少了。

全世界的白领生计日艰。华尔街爆发金融海啸,风暴越过了辽阔的太平洋。全球的白领们都感觉到了刺骨的寒意。

日本人向来为他们的“一亿总中流”颇感自豪。一亿国民绝大多数都是中产阶级,的确是个理想的社会结构。但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的公务员、办公室职员、技术精英、公司经理,这些城市白领、粉领和金领,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压力增加,收入却不断缩水,亚健康、抑郁症、过劳死有增无减。“一亿总中流”滑向“一亿总下流”。

一百多年来,劳动者的地位一直在上升,工作时间缩短,收入增加,福利上升,成为体面的中产阶级。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成本下降,数以亿计的大学生卷入市场。资本从欧美流向“亚洲四小龙”,再流向中国,流向印度,流向越南,疯狂地追逐最廉价的劳动力,城市白领被无情地解雇,职场竞争白热化……

困窘时打开这本书,也许可以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解决你的生之所难。

内容推荐

《仕途人生与中国式智慧》揭示的是职场生涯中的人生智慧,在细细地读过这本书以后,发现它是站在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现代职场生活。全书分为五个大部分,以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中作为线索。通过引用大量的史料,生动活泼地对古代“职场人”进行“立体透视”,客观地反映了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所干的事情,所想所思。对于历史人物,超越了简单评判好坏的层面,而是通过讲故事就给我们揭示了在宦海沉浮中的处事之道、权变之术。有些故事所涉及人物本身备受争议,通过客观的展示,我们能够在客观评判的基础上打开自己思想的闸门进行自由的思考!

编辑推荐

有人平步青云,有人处处受阻,有人安享晚年,有人追悔莫及。这冥冥中的一切,是五千年文化的定格。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转身正视。

本书的作者韩国明、韩国宁兄弟酷爱历史。现在一个在大学任教,一个在市场行舟;一个在象牙塔中钻研教授着理论知识,一个站在市场的前沿分析着职场的种种矛盾……入仕、晋职、争权、固宠、全命——本书的二位作者从这五个阶段,特别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和职场竞争中的种种问题展开全书。困窘时打开这本书,也许可以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解决你的生之所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式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国明//韩国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1033347
开本 16开
页数 3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8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60
17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