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一感(70篇声色笔记)/人文书房FIRST AND BEST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谈文论艺,红袖解书。本书为“人文书房FIRST AND BEST系列”的其中一册,收录了70篇声色笔记。全书共分“手艺”、“笔记”和“随记”三部分,有成熟齐整的书评和影评,也有读书看碟的感悟和短句点评,还有读书人的生活点滴……

内容推荐

本书分成三部分:“手艺”(书评+影评)包括30篇成熟齐整的文章;“笔记”,读书看碟的感悟和短句点评,言简意赅,言之有物,涉及面广,约200部书、碟被深刻地记录、留影,它们的灵魂和精髓瞬间凝住;“随记”是一个读书女子的痕迹,人生的,体验的,和生活,和书,和“读”书密切相关的。

目录

手艺

芦苇的哭声·评《黑暗中相逢》

花忆前者·评《落地的麦子不死》

小说像稗草一样蔓延·评《小说稗类》

回忆与诗·评《飞廉的村庄》

贪玩的重要性·评《雕虫缀网录》

预言的号角·评《反对阐释》

书之爱·评《爱看书的广告》

厚道的克里玛·评《爱情对话》

归去来的困境·评《无知》

批评之刃·评《电影批评》

加酸柠檬的英式下午茶·评《不够知己》

永远的安徒生·评《没有画的画册》

生活之中的理想·评《桃之天天》

三十年前的月亮·评《同学少年都不贱》

仅靠语言的力量·评《天一言》

受活的问题与意义·评《受活》

胭脂痣·评《张爱玲画话》

亦慈亦让·评《沈从文晚年口述》

孤勇的光亮·评《中国建筑之魂》

倒退到未来-评《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我的灵魂是阴影里的鸢尾花·评《小毛驴与我》

织物的意义·评《夜幕》

耶利内克的蔑视·评《钢琴教师》

双鱼座崩溃型·解读《十三角关系》

伤·解读《孔雀》

真实、失衡与妥协·解读《可可西里》

相见欢:王家卫与王家卫的聚会·解读《2046》

悲喜一念间·解读《意外的旅客》

笔记

之一·夏先生的故事

之二·吹小号的天鹅

之三·祖和占

之四·骑士降龙记

之五·局外人

之六·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之七·魔灯

之八·乡村诊所

之九·作品与画像

之十·汉魏六朝诗选

之十一·迷楼

之十二·中西同步与位移

随记

读书人

蜀行记

三月记

四月记

五月记

回家记

五城记

上海迷宫

下小雨逛书店

恋物癖

鹫峰寺

紫色的衣褶/甜的蔷薇

帕斯捷尔纳克与太提琴

致微吟  

木匠和泥瓦匠,还有晚上的小猫

文德斯的展览/潘剑林的电影

四月的紫丁香

花朵的秘密生命

落雪

黑暗的另一半

下雨了

七分之六的桑贝

旧书香

桐花落

诗经中的美人与特吕弗

一霎儿雨/一霎儿晴

波德莱尔的忧郁

未央

“你有可以收藏活人的小箱子吗?”

后记

试读章节

山东画报出版社新又出了一套阅读张爱玲书系,除了一本陈子善编的旧评论,刘绍铭、梁秉均、许子东编的一套新评论之外,还有一本水晶的《给张爱玲补妆》(这书名真肉麻!)和一本王德威的《落地的麦子不死》。我对被列为“张派”传人的朱天文、朱天心、黄碧云、钟晓阳、袁琼琼、王安忆等等大多爱读,就买了王德威的这本来看。看之前,倒自己先想了想:张爱玲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祖师奶奶”这样的人呢?

作家里头,是大体可以分为“优秀作家”与“重要作家”的。优秀作家就是写得好,作品响当当,比如钱钟书,凭着一部《围城》就称得上;而重要作家呢,作品未必好,但因缘际会时势造英雄,文学史必定要提上一笔,甚至还地位显赫,如果我举郭沫若作例子,有没有人提反对意见?当然一个“伟大作家”,那就必定是既“优秀”又“重要”的,比如鲁迅。而张爱玲是慢慢被“发现”的,人们慢慢发现她的优秀、重要,也许还要发现她的伟大。

张爱玲的重要,在我看来,不仅仅在于小说的艺术价值——当然,一部小说的艺术价值与这个作家的思想能力是不能分开谈的,而且还在于她有着一种预见性的世界观。在一个时代转折的当口,她有着敏锐的触觉,体会到了一种现代性,而同时,对于这种现代性抱着一种悲观的观望态度。这在我看来,现代作家中只有鲁迅与她对此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但在同样的感受的起点上,鲁迅以一个男性的社会责任感,把更多的力气花在当下的民族与民主问题中,即便自己是一个绝望的人,也要给年轻人一点希望、种种支持。而张爱玲却对政治漠不关心,她关心的是人性,乃至于物质性,在对人与物质的摹写中,寻找可以不败不毁的存在。鲁迅将希望搁在坟前的一个小小花圈上,这是精神的祭奠与追求,而张爱玲将希望放在唱蹦蹦戏的女人身上,这是身体的原始力量。

在对于世界的自觉观察与对于语言的自觉运用上,张爱玲是一个比鲁迅更为现代主义的小说家。她说“我喜欢素朴,可是我只能从描写现代人的机智与装饰中去衬出人生的素朴的底子。因此我的文章容易被人看作过于华靡。”(《自己的文章》)她也许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但是这种伟大的可能性中途夭折了。离开上海之后,她再没写出饱满的作品来。在我看来,一个语言艺术家脱离了自己的母语环境是十分可悲的,她只能在一本《红楼梦》里尽着自己“梦魇”。而同时,她太过自闭,她知道怎样的人身上有生命力,但她却不能接近底层,而将力气花在了回望那早就“惘然”的贵族出身。

P4-5

后记

这本书的文字大体上写在一年前的两年间——话说得真拗口,那时候,我一个人住在北京,过着一个文学女青年的幸福生活读书、看碟、和朋友们一起吃饭逛街。虽然生活总还有着孤单忧郁,可是不孤单、不忧郁,那就算不上文青了呀!总而言之,当我看着这些“旧文字”,看到一个在核桃树下,咖啡馆里读书的自己,看到去北兵马司剧场看戏,散场时走在东棉花胡同的老槐树下的自己,看到坐在西海东沿的22FILM里看年轻人拍的“独立电影”的自己……有一回,看到什么时候拍的一张照片,天空里两只晃晃悠悠的小风筝,我忽然就感慨起来,怀念起那段时光来,还有那时一起在北京的朋友们,悄悄,针儿,粲然,小爱福,ZY,老朱,左靖……

那样的日子是不会再有了。因为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地——一年里,我结婚了,生宝宝了,写上面这段话时,宝宝刚刚睡下,他今天有一点闹,不知道是不是昨天洗澡时肚子着凉了。再接下来的两年里,几乎要形影不离地和宝宝一起度过。这应当是,人生的一个一个阶段吧。

当那个学习的、成长的阶段过去时,我才真真切切体会到其中的珍贵。幸而它不是完全丢失了——留下来的这些零篇散简里,岁月像是月亮在波心里的倒影,漾成了不成形状的小碎块……但是,总有些感受留存着,就像是一本喜欢的书读完了,心里头会有几分“悲欣交加”,又满足,又惆怅……就这样读完了。

因此最后要谢谢编辑小倦,没有她的欣赏和努力,这些文字不能被辑在一起,遇见,那些翻开这本小书的人。

七七

2006年4月于浙江传媒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一感(70篇声色笔记)/人文书房FIRST AND BEST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七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468586
开本 其他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5
18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21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