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情志蓝天--记航空气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中国航空工业院士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李天,飞机空气动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8年10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长期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解决了型号设计中的许多气动力关键问题,在新一代高性能飞机综合布局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开创性的突出贡献。为我国新一代战斗机研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德起、李晓滨、杨洋编著的《情志蓝天——记航空气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以翔实的史料、深沉的情感、流畅的文笔、紧凑的情节描写了李天传奇的人生。

内容推荐

徐德起、李晓滨、杨洋编著的《情志蓝天——记航空气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较系统地阐述了李天院士的成长过程。李天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多年来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他谦逊谨慎,执著求索。严谨求实,艰苦创新,为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实现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他一心扑在新机设计、试验、计算和研制工作上。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天创性的突出贡献。为我国新一代战斗机研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展现了李天院士为人忠厚、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培养新人、自强不惜、勇于攀登的高尚品质和敬业精神。

《情志蓝天——记航空气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适合于航空从业人员和志向从事航空事业的人员阅读。

目录

第一章 聪颖少年愉窗寒

 吉林育苗

 长春遐想

 清华水木

 塔湾启航

第二章 报国情志矢蓝天

 军旅生涯

 四清史话

 摸透歼7

 研制歼8

第三章 动乱岁月从容度

 文革之争

 插队绥中

 广阔天地

 人过留名

第四章 严谨求实干新歼

 为国争光

 勇于担当

 雄鹰展翅

 舰载瀚翔

第五章 奠实基础重试验

 基础研究

 风洞试验

 学术交流

 国际合作

第六章 呕心沥血搞预研

 帅先布局

 协管主控

 领军隐身

 开拓综设

第七章 天工人巧日争新

 顶层分析

 飞推控制

 推力矢量

 高生存力

第八章 多年艰辛铸利剑

 攻关解难

 贡献非凡

 技术文献

 远景绘蓝

第九章 为人师表育英贤

 身先示范

 教授科研

 硕师博导

 桃李争艳

第十章 爱是你我苦酸甜

 互励互勉

 共苦同甘

 敬业之家

 夕阳烂漫

第十一章 平生磊落信步行

 团体协作

 虚怀若谷

 冰洁无瑕

 润物无声

第十二章 与时俱进再登攀

 院士风范

 变体飞机

 空天技术

 大型客机

后记

附录一 院士简历

附录二 主要论文、著作和重要报告

附录三 院士文稿

试读章节

舰载瀚翔

李天院士是601所舰载飞机技术预研的发起人。

舰载飞机主要是指舰载战斗机,顾名思义是以航空母舰为基础的军用飞机。舰载机的主要任务是配合舰队完成海上作战任务,夺取海上和沿岸地区的制空权。对海上舰船和沿岸地区陆上目标实施攻击,完成海上和沿岸的战斗任务。舰载飞机和航空母舰组成的武器系统是现代海军最强大的武器系统,是海军作战的核心力量,是控制海域和沿海地区重要的军事力量,是保卫祖国、控制制海权的有力武器。我军在加强现代化建设中把研制航母和研制舰载飞机作为战略目标。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研制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有许多困难,但是我们有决心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研制出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

由于舰载战斗机以航空母舰为使用基地,主要是在海上作战,这就使其与一般战斗机有所不同,舰载战斗机有其许多技术特点,在外形上尽量采用提高升力设计以适应降低舰上起飞和降落速度的要求;机翼需要折叠以减少舰上停放空间。由于在舰上快速起飞和拦阻着舰要求结构上有很大的变化,舰载战斗机要有好的加速性、可靠性和防腐性,对于系统和机载设备都有些特殊要求,在使用维护方面也要有特殊要求,特别强调要防盐雾、防潮湿和防霉菌的“三防”能力。所以舰载战斗机的预研工作早已列入601所的研制日程。而李天副总师则是航空舰载技术预研第一引领人。

601所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对美制F—4B舰载飞机残骸的特种技术的研究工作,为80年代深入开展预研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参加舰载飞机预研工作的60l所老研究员云梦东说:“80年代中国海军正式提出建造航母的论证及研讨,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国家立项,在这种航母建造处于低潮情况下,作为601所主管预研课题的副总师李天提出,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为了保卫祖国庞大的海疆,迟早要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舰。它是舰载机的起降平台,因此舰载机的特种技术的研究必须要走在航母预研的前面,他甚至说国家暂时不投资,我们自筹资金也要上,他坚定地决策舰载机特种技术预研工作上马,历史证明了他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为顺利完成未来的舰载机技术设计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说明了李天在抓预研工作上的高瞻远瞩。”

在预研课题的研究中,李天主张真抓实干,既重视软件开发也重视硬件开发,在课题预研过程中,有的课题组为了应付年终检查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弄一篇毫无科研价值的报告报上来,李天看了十分生气,给予了严肃的批评,并要求重新改写。正是他这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保证了课题的预研质量。课题组就是在他这种思想指导下,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3项舰载机特种技术的课题预研工作,并被航空工业部和国防科工委对这3项成果授予了科技进步三等奖。这3项课题是:用于薄翼机的单轴机翼折叠机构;用于较厚机翼的一轴一铰的机翼折叠机构;用于舰载机甲板高机动性的前轮转弯机构。

在李天的主持和倡导下还完成了大量舰载机特种技术的储备工作,如:着舰捕捉钩机构及钩子材料的研究工作;后背式的机翼折叠机构的研究;前轮弹射发射杆的研究等。

海军装备部的领导来所视察舰载机特殊技术预研工作,在听了601所汇报以后说:“我们只有在601所看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舰载机特种技术的储备。”这充分说明了李天所倡导的科学务实搞预研工作在601所的落实。601所在舰载机特种技术的预研上不仅出了成果,而且培养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才。

1988年8月,国防科工委科技委4名兼职委员根据有关文件分别提出了进行航母和舰载飞机的发展可行性研究的立题建议,在科技委聂力副主任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经国防科工委批准,以科技文件下达任务,将该课题列入国防科工委科技委1989年软科学研究计划,1989年1月正式成立了专门课题组。课题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军事需求、科技发展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研究,分析我国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系统的意义和目标、技术构成和难点、发展途径和可能,并弄清关键技术,提出预研和研制安排的建议,为高层宏观决策提出科学、客观和公正的咨询参考意见。

考虑到这一课题涉及领域宽阔、部门众多、技术储备基本属于空白、研究难度很大的特点,为便于系统工程论证,成立了若干分课题组。根据课题组的委托,1989年3月,601所参加了其中舰载飞机技术分课题组,主要任务是进行舰载飞机技术总体方案和特种技术研究。李天副总师担任601所课题组长,一室倪景连主任为课题副组长。

60l所对舰载飞机技术论证工作十分重视,组织了强有力的技术骨干队伍,所长解思适、党委书记刘春义亲自挂帅,对参加论证工作的同志反复强调,在论证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对国家负责,对海军建设负责,对历史负责。

海军领导对我国发展航空母舰及舰载机技术系统尤其重视,为了安排落实研究任务,对国内的技术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1989年5月,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率团来601所考查,601所从技术、日程安排和接待上做了充分准备,郑明部长听取了601所技术实力、某型号方案和发展思路介绍,参观了601所舰载机技术储备并接受601所赠送的精美的舰载机模型后,对601所的研制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P71-73

序言

2011年,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即将迎来50华诞。50年风雨兼程,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崇高理念,在研究所一脉相承。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高尚精神,在研究所薪火相传。以五位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航空科技英才,见证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战斗机研究设计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的巍巍盛名,诠释着航空报国、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

李天院士就是航空科技精英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他正直淳朴、艰苦求索、执著奋斗,在飞机气动力基础、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飞机总体综合设计和主动控制等航空技术预先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为我国远景飞机设计研制工作,做出了坚实开拓性的重大贡献。

李天院士多年如一日为航空科研事业而求索,充分显现预先研究在型号研制中的重要作用。他的言行和工作态度真正体现出“团结拼搏、严谨求实、艰苦创新、献身航空”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精神。

《情志蓝天》一书,充分展现出他默默耕耘、淡泊名利、洁身自律、襟怀坦荡的品格。无论是清贫的生活,还是艰苦的乱世,他都矢志不渝、潜心钻研。相信书中所及的报国情志和磊落襟怀将鼓舞更多的航空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航空战线中,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

2011年2月

后记

祖国发展一日千里,沈阳变化日新月异,塔湾夕照重现壮丽。

沈阳舍利塔民间有种种传说。相传,古时沈阳地区经常出现灾害。一次闹风灾,大风呼呼地刮了七天七夜,以至河水断流,井水干枯,庄稼绝收,百姓无法安生。这时,一位僧人化缘到此i告诉百姓说,这是天上黄龙下凡造成的灾害。百姓听到后恳请僧人制服黄龙,救黎民于水火。僧人查看了沈阳的地势后,确认塔湾就是黄龙的龙头所在。

这里是沈阳的最高点,阳气足、风水好,随即与他的两个弟子在塔湾搭起高台,作法祭天,最终将黄龙锁住,百姓从此过上了太平的日于。百姓为了感戴这位僧人,就在龙头上建造了一座寺庙叫回龙寺,供僧人居住。僧人去世后,他的徒弟为了纪念他,就在寺庙旁修了这座佛塔无垢净光舍利塔。

1985年,人们在重修无垢净光舍利塔时出土了一件石函,上面的文字揭开了无垢净光舍利塔的真实来历。原来,辽代佛教盛行,上自皇帝下自百姓,人人崇佛信佛,因此修庙建塔之风很盛。百姓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民乐业”,共有1500人自愿出资建造佛塔。每人施资多少都记在石函上,以示功德的大小。据说,集资办事并将集资者名单和施资额记载下来的做法,就是从这里传下来的。

传说归传说,我们接触到的和看得见的是现实。过去一片荒凉的旧塔湾,如今变成风景秀丽的新塔湾。在舍利塔南面建起了塔南公园,与沈阳的北运河连成一片。又在塔旁重新修建了当年的回龙寺,在举行公园的奠基仪式那天,天空清朗、风和日丽,当宣布奠基仪式开始时,天空突然飘来一块白云,遮住太阳,并瞬间下起小雨。当剪彩时,刚拉起红绸布时,太阳就露出一半,当把红绸布全部拉开时,太阳就完全出来了,立刻雨过天晴,又变成万里晴空。参加奠基仪式的人们顿时觉得一股灵气降临,大有身在福地之感觉。唯物主义者从不讲迷信,也许这是天时、地利、人和而出现的一种偶然现象,被人们传为人杰地灵的佳话。

如今的塔湾确实改变了模样,庙宇红墙,鼓乐钟声,楼台亭阁,花草树木,小桥流水,路径弯弯,修建起一块块健身场地和休闲广场。这里人来人往,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放声歌唱,有的打拳挥剑,有的舞枪弄棒,到处是一片和谐欢乐的景象。这里确实是中老年的休闲好去处。可是近在咫尺的60l所的人们却很少在这里游逛。特别是已到古稀之年的李天院士却从来没来到过这个地方。他每日仍然骑着自行车上班,他的办公室总是人来人往,电话响声不断,会议、文件、编审和科研等事务十分繁忙。还要经常到外地出差,不是去讲学,就是参加评审和试验,他还是在无休止地为航空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目标实现默默奉献。601所以院士为代表的广大知识分子、工人和干部也正在这里建设一座宝塔,与无垢净光舍利塔比美。这是一座航空科研知识的宝塔,这里深藏的科研成果、型号图样、技术报告要比舍利塔里珍藏的舍利子更加珍贵。601所这座宝塔也呈现出一道塔影夕照独特风景线。

我们大约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从接受任务到收集素材,为李天院士写传记,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没有找到惊天动地的非常事件,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惊人场面,他没有人大政协的头衔,也没有和中央领导的合影照片,他没有传奇人生的感叹,也没有动人的状语豪言,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航空科技工作者的淡泊平凡,但我们却深深感觉到他的人生淡泊不淡,平凡不凡,在淡泊平凡中找到他人生具有时代感的闪光点,他的一举一动、他的一言一行真实地塑造了一个航空科研战线院士风范,让人折服,令人敬佩。

他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廉洁奉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优秀党员。

他刻苦攻读、不畏艰险、敢打敢拼、勇于担当,是一个锲而不舍的科研尖兵。

他高瞻远瞩、严谨治学、执着探索、开拓创新,是一个勇于实践的预研先锋。

他坚持原则、敢讲真话、扶正压邪、实事求是,是一个敢于亮剑的科学卫士。

他深入一线、身先示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一个无私奉献的敬业标兵。

他发扬民主、组织团队、凝心聚力、踔厉攻关,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领引帅才。

他尊师敬学、育才举贤、传承事业、为人师表,是一个甘为人梯的辛勤园丁。

他襟怀坦白、淡泊名利、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员工楷模。

那真是  淡泊不凡志高远,

院士挥笔巧绘蓝。

鲲鹏展翅江山捍,

国泰家和民自安。

从李天院士身上有学不完的宝贵财富和高尚品质,使我们真正体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本传记得到李天院士及夫人王景翰教授及其子李晨提供的宝贵素材和珍贵照片。

本传记得到绥中县加碑岩乡党委王书记和中学骆校长及范老师、董老师及房东白淑英等的支持与帮助。

本传记得到气动院原626所程厚梅、李光里、朱华民、黄春霞及原627所郝卫东、张家信、金凤武、刘玉忠等领导和专家们的支持与帮助。

本传记得到606所高为民,611所李玉甫,618所张汝林,上海飞机公司陈迎春,29基地杨其德、朱国林、刘刚,集团公司魏金钟、金淑惠、樊玉辰等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

本传记得到清华大学符松,北航武哲、刘虎、杨超、王晋军,南航赵宁、陆志良、张召明、沈宏良,西工大高正红等各位领导和教授的支持与帮助。

本传记得到601所柴凤城、云梦东、方继忠、孙品良、杨永和、骆素娟、杨士富、李洪杰、卢恩巍、王永恩、黎军、唐莉、单素娟、范彦铭、沈琪、张澎、李志、赵霞、刘志敏等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帮助和支持。

这里一并表示崇高敬意、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紧迫和编者水平有限,本传记定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编著者

2011年3月20日于沈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情志蓝天--记航空气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中国航空工业院士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德起//李晓滨//杨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37159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6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6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