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哥”曾经是《篮球先锋报》的优秀记者,在新媒体时代则为新浪在美国冲锋陷阵,见证了NBA许多经典时刻。这部作品,是黎双富集其数年的美国采访经验写成。
《斯特恩传》通过作者长期驻美采访,获取了大量关于大卫·斯特恩的第一手资料,再现了大卫·斯特恩由一位迷茫的青年律师逐渐成长为NBA领航者的道路,在任30年期间,斯特恩为美职篮联盟的营销、推广做出了突出性的贡献。
图书 | 斯特恩传 |
内容 | 编辑推荐 “富哥”曾经是《篮球先锋报》的优秀记者,在新媒体时代则为新浪在美国冲锋陷阵,见证了NBA许多经典时刻。这部作品,是黎双富集其数年的美国采访经验写成。 《斯特恩传》通过作者长期驻美采访,获取了大量关于大卫·斯特恩的第一手资料,再现了大卫·斯特恩由一位迷茫的青年律师逐渐成长为NBA领航者的道路,在任30年期间,斯特恩为美职篮联盟的营销、推广做出了突出性的贡献。 内容推荐 在琳琅满目的体育书籍里,你可以轻松就翻出100本运动员的传记;但当你想找到一本体育经理人的传记时,也许黎双富的这本《斯特恩传》是你唯一的选择。 这符合大多数人对体育的需求。大多数人热爱体育,是因为对球星的热爱。当你爱上了NBA,30年来你看的是魔术师约翰逊、大鸟伯德、乔丹、皮蓬、奥尼尔、科比、詹姆斯和杜兰特,而不是隐在幕后的那个矮胖白人。但如果你的问题是,30年来,是谁真正改变了NBA,甚至改变了整个职业体育世界,那么答案只有一个——黎双富笔下的大卫·斯特恩。 在这本《斯特恩传:全球首本大卫·斯特恩全景人特传记》里,你能够原原本本地读到斯特恩执掌NBA30年来的故事,重温他的方略。 目录 第一章 纽约熟食店出来的犹太律师 第二章 性、毒品、假球和录像带·前斯特恩时代的NBA 第三章 力推球星战略 第四章 创建乐透选秀抽签 第五章 NBA扩军 第六章 打造梦之队 第七章 四次劳资停摆 第八章 后乔丹时代造星运动 第九章 NBA中国赛 第十章 奥本山宫殿斗殴 第十一章 选秀限龄 第十二章 着装令 第十三章 皮球的反击 第十四章 裁判赌球门 第十五章 超音速变雷霆 第十六章 篮球原因否决保罗交易 第十七章 马刺轮休GDP遭罚 第十八章 继任者亚当·萧华 第十九章 对话斯特恩 第二十章 印象·斯特恩 附录 如何成为NBA驻美记者 驻美记者的一天 驻美记者的别样福利 跟热火一起去白宫 后记·致谢 试读章节 2012年2月,在NBA为2013年全明星定址休斯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后,一位当地电视台记者将年近七旬的斯特恩拦了下来,他问了一个问题,“和Tex-Mex(德州当地的墨西哥风味食物)相比,你依然更喜欢纽约的熟食吗?” 斯特恩听完问题哈哈大笑,时间似乎一下回到六七十年前。 1942年9月22日,斯特恩出生在纽约市一犹太家庭,他的父亲拥有一家熟食店,名字就叫斯特恩熟食(Stern’s Deli)。小斯特恩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帮父亲打理生意,以赚取自己的零花钱,他站在柜台后,个子并不比台面高多少,却表现得十分专业,称重、打包、收钱、找零、开票,老顾客们都喜欢这个相当能干的孩子,常常摸摸他的头 夸他聪明勤奋。 小斯特恩迷恋上了管理熟食店的感觉,即便日后到外地上大学甚至开始工作,他都会时不时回家来帮忙。也就是在那个熟食店的柜台后,斯特恩埋下了管理大公司的种子和希望。除了上学和熟食店,斯特恩儿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篮球,在社区相对破旧的篮球场里,篮筐和篮球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也就是在孩童时代,他开始关注并喜欢上一支叫做纽约尼克斯的球队。尼克斯创建于1946年,最早属于BAA(美国篮球协会,NBA前身),1949年BAA和NBL(全美篮球联盟)合并后才有了现在的NBA,而小斯特恩,成了尼克斯最早的一批铁杆球迷,一有机会,他就让父亲带他去麦迪逊广场花园现场看球。 这个铁杆可不是嘴上说说。2006年,斯特恩邀请了一批资深NBA 记者,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全程跟踪报道NBA 欧洲五国的季前赛之旅。在一次飞行途中,斯特恩的嘴里突然嘣出一长串名字:Connie Simmons、Ray Felix、Richie Guerin、DickMcGuire……所有记者顿时都傻眼了,包括《体育画报》跟斯特恩同龄的资深记者杰克· 麦考伦(Jack McCallum)。没人知道斯特恩到底要做什么,嘴里念的这些名字又分别是谁。 “后来我一查才发现,他说的是20 世纪50年代那些尼克斯球员的名字,”麦考伦回忆说,“他对这项运动历史的了解程度令人吃惊,每次考NBA历史,他都会彻底地打击我们。” 1959年,斯特恩以优异成绩从新泽西的提尼克高中(Teaneck High School)毕业,以优异成绩——他至今还清楚记得高中毕业时全年级530 个学生他成绩排第114位——进入到著名的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深造,主修政治和历史。斯特恩在罗格斯大学广为人知的一件事,是加入了一个叫Sigma Alpha Mu的兄弟会,这个最开始是为犹太学生联谊创办的兄弟会,如今已有105年历史,宗旨是指导本科生会员 如何过更有意义的大学生活,而斯特恩是兄弟会的积极分子,至今仍是他们6万多会员中最成功的代表之一,他一直都是罗格斯大学的骄傲。 2013年4月,正在洛杉矶湖人队担任助教的前NBA 名帅埃迪·乔丹(Eddie Jordan),突然收到母校罗格斯大学篮球队的执教邀请,而中间牵线者和推动者便有“师兄”斯特恩。 “这就是校友的情谊,每次埃迪见到斯特恩总裁,他们俩总会自发哼唱罗格斯大学的校歌,”埃迪·乔丹的朋友曝料说。 读大学前,斯特恩为自己选定的职业方向是公共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务员工作,这也是他一开始选择政治和历史作为大学专业的初衷,1963年拿到本科学位后,他改变了主意,考入哥伦比亚法学院(Columbia Law School)学习法律,立志成为一名律师。三年以后,斯特恩如愿以偿,哥大毕业后不久,他顺利通过纽约的律师资格考试,成功拿到律师资格证。时至今日,斯特恩依然是纽约州律师协会的一员,这是他的老本行。 “我就是突然间被法律和律师这两个观念给迷住了,我那会儿特别相信,律师能改变世界,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为他们能解决当下社会的问题和难题,”对于当年的转专业,斯特恩曾在2010年接受《哥伦比亚法学院杂志》采访时有过如是解释。事实证明,斯特恩当年那个换专业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在如今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里,他的照片和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等政要挂在一起,以著名校友的名义,被师弟师妹们所崇拜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哥大学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哥伦比亚法学院的第一年,斯特恩就和女友黛安(Dianne)结了婚,两人相濡以沫至今四十余年,是NBA联盟内部众人皆知的模范夫妻。斯特恩特别注意保护黛安的隐私,尤其是在自己进入NBA工作、成为NBA总裁后,他唯一一次带她公开露面,是在2011年总决赛的第五场,两人并排坐在达拉斯美航中心的场边看了一次球。 “请不要给她拍照,你们随便怎么拍我都行,”斯特恩当时提醒周围的记者,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工作,而给家人给去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P2-3 序言 我的NBA“魔戒” 斯特恩是NBA的,斯特恩也是篮球运动的。 自打我从上世纪90年代末接触NBA比赛开始,斯特恩这个名字就一直是NBA的代名词。每年的选秀大会、全明星周末、总决赛,几乎每一个NBA的重要场合,都会有这个犹太老头的身影,他谈吐幽默,脸上经常挂着微笑。 进入篮球媒体这行之前,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是斯特恩一手创造了NBA,他就是这项运动的终极老大。后来才知道,斯特恩最开始只是NBA的一个编外律师,在迈克尔·乔丹进入联盟那一年才开始接管联盟,他只是NBA的第四任总裁。 没多少人能一口说出斯特恩之前的三任NBA总裁的名字,即便是资深的NBA记者。 30年时间,斯特恩把一个濒临倒闭的篮球联盟,升级改造成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职业体育联赛——NBA的年收入从1983年的1.6亿美元飙升到2013年的55亿,他把一帮遭人鄙视的黑人运动员,包装打造成了全世界最耀眼最赚钱的体坛明星——球员平均年薪从1983年的十几万到如今早已超过500万。 给这样一个人著书立说,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我并不算一个资历很深的NBA记者。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斯特恩如同“魔戒”一般,诱惑着我去探究这位七旬老头的传奇经历。 驻美采访NBA这四年,我参加过很多次斯特恩的新闻发布会,也当众提问过他很多次。因为对姚明的喜爱、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斯特恩对中国记者非常友善,回答起问题来也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记得有一次在费城76人主场参加他的季后赛例行发布会,我问他NBA对在社交媒体上的拓展有何布局,他一下打开话匣子,从推特脸书聊到新浪微博,从联盟谈到球队,一个问题答了将近五分钟,完了还不忘问我一句:“我的答案你满意吗?” NBA总裁主动提及我任职的公司名字,我岂止满意,内心非常骄傲。最有趣的事情是在新闻发布会后,《棕榈滩邮报》的资深热火跟队记者伊森·斯科尔尼科跑过来问我:“你什么时候跟斯特恩成了朋友啦?他对你可比对我们友好多了!”这是句玩笑话,但由此不难看出斯特恩对中国记者的态度,而跟斯特恩接触过的很多中国同行,都有类似感受。 直到2013年,我才获得和斯特恩一对一采访的机会,而且一年就专访他两次,确实难得。这两次采访,让我切身感受到了NBA总裁对细节的重视。 第一次是在迈阿密的总决赛赛场,斯特恩是从纽约NBA总部飞来现场观战,而我的采访就安排在比赛前。采访原定6点开始,直到6点15,我还没看到总裁出现在临时演播室,NBA工作人员也个个焦虑得走来走去。随后一打听,斯特恩进更衣室洗澡去了,原来,他是想消除脸上旅途飞行的疲惫,以更好的形象出现在中国媒体上。 斯特恩清楚,他随时都是联盟的面孔,疏忽不得。 那是我第一次专访高管,像斯特恩这种总裁级别的采访,之前更是毫无经验可言。他正式开始采访前似乎也看出了我的焦虑,就拍着我的后背安慰说:“别紧张,慢慢来!”我一下就放松了很多,采访很顺利,最后获得了同行、公司以及NBA方面的认可。 正是第一次采访的成功,我很快就获得了第二次专访斯特恩的机会。四个月后的NBA中国赛,我在上海又一次坐到了斯特恩的对面,只不过这一次,我们不是第一拨。 采访当天,斯特恩同样是下飞机就面对媒体,我前面先后有美国彭博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等几家轮流采访,我心想,这次糟了,他这么疲惫采访还能出彩么? 没想到,见到我的第一眼,斯特恩拿出了标志性的微笑,他接下来的招呼更是让我意外: “Jordan, long time no see. 你好啊!” Jordan是我读高中时自取的英文名,在迈阿密采访斯特恩前,我有跟他简单介绍,取这名就因为喜欢乔丹。没想到,跟他说一次他就记住了。 这是斯特恩的一个超能力,我在迈阿密采访罗杰·梅森二世时,他跟我说过一个类似的故事,2002年的NBA选秀,梅森到纽约参加NBA选秀大会,当他被介绍给和斯特恩认识时,“总裁竟然知道我母亲的名字,还让我跟她问好,要知道,他们之前可从来没有见过!这说明总裁是多么在乎他的球员,哪怕他们还是菜鸟。” 斯特恩跟我打招呼,特别用了一句看似怪异实在贴切的中式英语,他的“入行随俗”,一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在那次上海采访中,斯特恩跟我说他退休之后没有写书计划,个人功过自有后人去评说。我特别理解他的苦衷,他作为总裁做出的好多决定,牵扯太多方的利益,那些“不能说的秘密”一旦全部抖出来,整个联盟怕是都要满城风雨一番,而这显然不是他想看到的。 若干年后,我希望斯特恩能改变主意,亲口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与所有人分享,而我这本书,就权当那块敲响他宝藏库的小石头吧。 后记 从在斯特恩退休之日正式接下书稿的邀约,到五一前完成初稿,期间我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来采访和写作。 这本书的出版,少不了周围诸多好朋友的鼎力相助。不管是面对面、电话采访还是邮件问答,中美两国的几十位篮球记者都有求必应,侃侃而谈,有几位资深美国记者甚至不惜动用自身人脉,帮我前线搭桥,完成采访。 特别感谢苏群老师和杨毅老师为本书作序。苏老师是我入门的引路人,记者这行的导师,我的职业态度和知识储备很多都学自于他,至今都怀念和他一起在《篮球先锋报》熬夜选图做头版的时光。我一直把杨老师当成职业标偶像,也曾偷私下模仿他的文风写作,几年前和他合作采访加内特,他对球星讲述的敏感和把控让我受益匪浅。还有徐济成和于嘉两位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我撰写各自与斯特恩的私人印象,字字生辉。 初稿完成后,先后有王超群、董子川、苏化雨、周游、黄硕、郭海舟、韩昌元、魏天佑等好友阅读了书稿,他们提出了很多中肯有用的建议。同时感谢出版社的李大林、汪侃和胡仿,是他们让我的记录最终走到了读者面前。 最后,我想感谢我的爱人陈锦梅,四年前,她一句“去追逐你的梦想”,让我坚定走上了NBA驻美记者之路,这四年,我们聚少离多,一年12个月有8个月分割在两个半球,她的无怨支持,是我专心去报道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的终极动力。 二零一四年五月一日完稿于迈阿密 书评(媒体评论) 双富曾经是我在《篮球先锋报》的优秀记者,在新媒体时代则为新浪在美国冲锋陷阵,见证了NBA许多经典时刻。以一个记者而言,他比大卫幸运得多,记者的最高追求就是“这事儿发生的时候,我在那儿”。大卫的最高追求是什么呢? 苏群 如果用一句话给斯特恩和本书作总结,那就是:他把NBA卖上了价钱……双富在本书中讲述的斯特恩的故事,都在努力不把这个一手将NBA创造成如今年收入超过40亿美元联盟的伟大总裁神化。 杨毅 离开总部办公室去安心度假的斯特恩,随时随地可以做一名范特西总经理,参与到亦真亦幻的NBA联盟大竞赛之中。我们都不会忘记,是他一手将NBA这棵当年弱不禁风的小树苗培育成如今的参天大树。 徐济成 2004年中国赛的上海站期间,斯特恩已经能熟练地喊出我的名字。我这么说并不是认为自己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只是着实佩服老爷子的记忆力,要知道,他接触的记者、主持人多如牛毛,却能把每个人的名字记清楚,这非常不简单。 于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斯特恩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黎双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27085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8 |
CIP核字 | 2014228801 |
中图分类号 | K837.125.47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