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梅兰芳研究年鉴(2014-2015)(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梅兰芳作为一代创立完整表演艺术体系的京剧艺术大师,首先是他在艺术上深入继承传统,并勇于改革创新,发展提高了京剧旦角乃至京剧艺术的整体水平,形成了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京剧梅派艺术。本书对中国戏曲界有关梅兰芳研究的年度成果进行汇编,以便相关专业人士学习和参考。 目录 第一篇 研究·综述 今天,我们为什么纪念梅兰芳 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梅兰芳表演艺术研讨会暨“梅兰芳戏曲舞台美术改革 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梅兰芳艺术年谱》1949年后部分勘误 《思凡》不凡——梅兰芳舞台艺术里的美术、技术与学术 1935年,梅兰芳在莫斯科:熟悉、不熟悉与陌生 父亲的演出是戏曲艺术善与美高度融合的典范——在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上的发言 传承弘扬大师风范繁荣发展民族艺术——在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京剧与歌舞伎的特殊因缘——以梅兰芳、李光与市川猿之助家族的交谊为中心 梅兰芳、程砚秋海外交流与20世纪30年代的戏曲艺术理论建构 梅兰芳的魅力何在? 梅兰芳访日、访美和访苏演出比较 梅兰芳戏曲理论初探 梅兰芳与京剧的世界意义 梅兰芳与昆曲艺术 梅兰芳与新文化 梅兰芳祖籍与曾祖父考 民国初期梅兰芳与沪上词学家交往考述 民国时期梅兰芳表演艺术新探 浅析梅兰芳对“梅派”审美特色的建立 试论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受众需求与传统艺术发展——以梅兰芳温柔敦厚艺术风格形成为例 生命与生命的对接——“梅兰芳表演艺术的传承”暨中国戏曲学院纪念梅兰芳 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式“蒙太奇”:齐如山与梅兰芳重新组织的现代性京剧 演戏即演“细”——探析梅兰芳的细腻演技 演“时装戏”与“移步不换形”——略论梅兰芳与知识精英关于戏曲改造之碰撞 现代传媒与名伶形象的确立 以《申报》(1913—1949)及梅兰芳为例 戏里戏外若即若离——谈梅兰芳的戏曲舞蹈 文气雅趣入剧稿——表演艺术统领下的梅兰芳戏剧文学 苏联汉学家王希礼、文学家特列季亚科夫论中国戏曲与梅兰芳 梅兰芳演艺生活的记录与见证——《申报》梅兰芳戏曲史料研究 梅兰芳与京剧在日本的影响和接受 第二篇 座谈·研讨 传承梅派艺术经典 弘扬德艺双馨风范——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梅花依旧梅韵芬芳——在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传承弘扬大师风范 繁荣发展民族艺术——在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珍视梅兰芳的艺术和精神遗产 试论梅兰芳演剧思想 父亲的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在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梅兰芳戏曲理论贡献 …… 第三篇 论文·摘编 第四篇 演出·评论 第五篇 动态·资讯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梅兰芳研究年鉴(2014-2015)(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秦华生//刘祯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5428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30 |
出版时间 | 2021-11-01 |
首版时间 | 2021-11-01 |
印刷时间 | 202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24 |
CIP核字 | 2018239775 |
中图分类号 | K825.78-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6 |
宽 | 191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