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酷的脸/四方风杂文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徐怀谦是中国杂文界的中青年骨干,其杂文以文字凝练、思想性强著称。

《酷的脸》收录了作者徐怀谦近年创作的杂文70余篇,分为“说古道今”、“品藻人物”、“现实诘问”、“世相杂谈”和“哲思札记”六个部分。

内容推荐

徐怀谦编著的《酷的脸》是“四方风杂文文丛”之一。

《酷的脸》收录的这些文章,或是读书有感,或是就事论事,或是人生哲思,作者以简洁明快的文字,直抒胸臆,于酣畅淋漓之外,引人深思。

目录

自序/001

第一辑 说古道今

斯文不可扫地/007

不乱插手/010

显摆/013

唐太宗的几件小事/016

好官的标准/019

君子身边小人陪/023

想当然/027

生趣盎然/029

也谈官员文学/033

从自负到自知/036

欺人与欺天/039

良心、血性PK昏庸、腐败/042

从四大名医的医德说起/047

大师的学历及其他/051

敲门砖/054

有所不为的智慧/057

第二辑 品藻人物

居里夫人的清贫与富有/063

平山的饥饿精神/066

细节中的鲁迅/069

鲁迅论敌的态度、气量和出息/076

高压下的独唱/082

胡耀邦的常识理性/085

那个勤勉的清洁工走了——悼林公/088

“愤老”已去,“孤本”长存——怀何满子先生/091

嬉笑怒骂见真情——怀“打油高手”杨宪益/095

气和心暖——追怀季羡林先生/100

圆融贯通见学问——读《南怀瑾讲演录》/103

第三辑 公民立场

谁偷走了我们的美感?/109

办公楼与GDP/112

暴君心态/114

变脸/117

不差钱,差人格/119

不敢亲自了/122

恻隐与暴戾/125

从民工的食、色说起/127

大学生拜佛彰显了什么?/130

堵塞的,不只是下水道/133

绯闻是大众的鸦片/136

给“转型期”加个期限/139

跟在谁的屁股后?/142

害怕感动/145

谁更需要救赎?/148

三闻“读书无用论”/151

繁荣的文化泡沫/154

神州无处不“文化”/157

文化开始“大跃进”了/160

炎黄很生气,诸葛亮很着急/163

文明,是一种习惯/166

比想象力更重要的/169

很多时候,人们尊重的不是人而是背景/173

临街窗帘的颜色/176

他们炫,我们看/179

天下有高于生命的规定吗?/181

官本位撕下了遮羞布/184

鼓励贪官说真话/187

为什么他们的眼里没有泪水/190

“特权只属于少数人”/193

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多穷/196

现代包办/199

中国人失掉仓0造力了吗?/202

总也长不大/205

与美国城市比嫩/208

尊重街道/211

自由的边界/213

距离真实的路有多远?/216

娱乐乎?愚乐也/220

“治庸风暴”能刮多久?/223

静下心来练“功夫”/226

第四辑 世相杂谈

成熟与世故/231

向王显亮同志学习/234

丛林法则在蔓延/237

大学生与潜规则/240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244

好孩子·坏孩子/249

关注高考有点过度/254

粗鄙文化面面观/258

别输在终点线上/262

小学生忙,大学生闲/266

正视“钱学森之问”/272

一杯羹的尊严与一个社会的安全/277

边看边骂、边骂边看的泛娱乐时代/282

温情校长与无情现实/287

生活在批评与监督的逼仄空间/293

我们真的在尊重文化吗?/299

“贱民”的尊严/305

第五辑 哲思札记

你的需要其实很简单/313

快乐不是一件身外的衬衫/316

心灵的畅想/319

文学随想/324

文字与生命/329

试读章节

生趣盎然

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家长和孩子都领教过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结果呢,培养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天才”。这种机制当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可谓“古已有之”了。在古代,科举制和宋明理学像两道枷锁,束缚着中国士人的身心,既要为应付八股文而皓首穷经,又要“存天理,灭人欲”,结果制造了大批腐儒、学究、伪君子,要寻些富有生趣、健康活泼的身影,实在不容易,苏轼、辛弃疾、陆游、袁枚等就是不可多得的个例了。

仅以苏轼为例。东坡这个人命不怎么好,他自己说和唐朝大诗人韩愈一样,虽名重于当世,但遭遇坎坷。他22岁中进士,被仁宗皇帝称誉为宰相之材,可是在他的仕宦生涯中,任职地方官13年半,京官8年11个月,贬官却有12年之久(黄州5年,岭海7年),几乎占其生命的1/5时光。在常人看来,12年的蹉跎岁月,足以耗尽一个人的精气神,但东坡总结自己人生的时候,却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什么力量帮助东坡战胜苦难,成就自我的呢?其中有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的精神激励,有道家看淡生死、注重养生的功劳,有佛法在行住坐卧处、着衣吃饭处、屙屎撒溺处之类释家情怀的影响,有大自然的抚慰,有爱情、亲情的滋润,除此之外,还有东坡自身性情的因素——他本身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一个生趣盎然的人。

东坡有多有趣?当年他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为了立论的需要,杜撰了一个“皋陶杀人”的典故,说当年皋陶担任最高司法官,将要处决囚犯时,三次说执行死刑,而尧帝却三次说宽恕赦免,用以阐明奖赏宁可过宽、处罚则应慎重的道理,主考官欧阳修读后,觉得这份卷子的论辩有孟子之风,就给打了个第二名。事后欧阳修质询东坡典出何处,东坡竟笑着回答说:“何须出处,想当然耳!”

有一年,东坡一个人到河南尉氏出差,遇上大雪。有位客人来到驿站,呼人喝酒,东坡正愁找不到酒友,于是两人推杯换盏,一直饮到天亮,等客人骑马离去的时候,东坡竟然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还有一次,东坡与两位官员朋友同游南溪,溪水清清,引得东坡“醉中相与弃拘束,顾劝二子解带围。褰裳试入插两足,飞浪激起冲人衣”。想想看,挽起裤腿,赤着脚在溪水中嬉戏的东坡,是一副多么可爱的形象!

东坡落难是从1079年“乌台诗案”开始的,当时,他正在湖州任知州。抓他的人来到州衙,出示了一纸革职逮捕文书,就把东坡五花大绑,要即刻押解回京。妻子王闰之带着全家老小,从后堂追赶出来,哭成一片。东坡突然想起从前和妻子讲过的一个故事:宋真宗时有一位隐士杨朴,有人向朝廷举荐他善于写诗,真宗召见他,让他当场作诗。杨朴推辞说不会,真宗就问,你这次进京有人写诗为你送行吗?杨朴回答说:“只有为臣的老妻写了一首绝句:‘且休落魄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听了,哈哈大笑,知道他志不在做官,就放他回山了。东坡知道闰之一定记得这个故事,就回头对她说:“你就不能像杨处士的老妻一样,写一首诗来送送我吗?”王闰之听了,不禁破涕为笑,而东坡已转身走出州衙。

东坡对饮食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堪称美食家,你可不要以为他是个追求享受的人,恰恰相反,他研究的美食都是在贬官期间不得已而为之的发明。比如,东坡肉,就是他被贬黄州时看到猪肉便宜,上层人不爱吃,下层人不会做,于是发明了净洗锅,少放水,小火慢炖的“东坡肉”。被贬广东惠州的时候,手头拮据的东坡买不起羊肉,只好买羊脊骨,骨缝间往往残留一点点肉,需上锅煮熟后才能把肉漉出,在酒中浸渍一下,加点盐,烤到微焦时吃,味美如吃蟹螯。东坡不无得意地给弟弟苏辙写信,向他推介这一美味,还补充说这个方法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否则众狗就不高兴了——因为它们没得骨头可啃了。到了海南,东坡入乡随俗,克服怕腥的习惯,吃起各种海味来。有一次,当地百姓送来一些生蠓,东坡把它们剖开,肉与浆入水,与酒一起煮,味道十分鲜美。他写文章记下这道美食,还劝儿子苏过不要对外人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哈哈,真亏东坡想得出,有哪个官员情愿为了一道“美食”而求自贬海南呢?

东坡还富有好奇心,对各领域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1084年6月,东坡从黄州改贬汝州,途中,他居然有雅兴和儿子苏迈一起乘着小船,在一个月夜考察石钟山“声如洪钟”的秘密。且不说东坡做出的推论是否科学,他作为一名贬官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就很难得。东坡还曾坐在灯光下,让人照着墙上自己脸颊的投影描画其轮廓,连眉目都不用画,但观者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东坡。东坡是名墨收藏家,在儋州的时候,又和来自金华的潘衡琢磨起制墨来。没有场地,俩人就在家里设灶制墨。没想到半夜失火,差点把房屋烧成灰烬。次日清晨,潘衡从余烬里找到几两松煤,用牛皮胶和弄一下,做成一小块墨锭,虽不够坚挺,但东坡重其情义和精神,欣然为其墨题跋:“海南松煤东坡法墨”。20年后,潘衡终成一代制墨名家。

是否可以这样说,正因为东坡对世界、对生活有着广泛的兴趣,所以当各种灾难袭来的时候,他才能够找到多种化解的途径,而不为灾难所困。一个人的内核再坚硬,如果缺少招架的方法,总会被刺伤或者刺死的,东坡被贬黄州五年而不悲,贬岭南七年而不死,靠的不只是顽强的生命力,更因为他有“金钟罩”、“铁布衫”,而织成它们的纺线就是东坡的性格、文化和生趣。

我们这里所说的生趣当然不仅指兴趣。一个人兴趣广泛,如东坡,诗书画俱佳,儒道释皆精,当然好,如果兴趣面较窄,像袁枚,只爱“红粉青山”(指好色、旅游),但因为他活得真实,有个性,也不失为一个生趣盎然的人。最可怕的就是,也素质教育了,也才艺表演了,可是人前人后,满身的铜臭气或颓废劲,又有何生趣可言!从这个角度来说,把书读通了,也是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腹有诗书气自华”嘛,可惜这个道理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不懂得,真是怪事。

P29-32

序言

陈丹青有一个演讲,题目叫《鲁迅的好看和好玩》,谈到鲁迅先生的长相,他说:“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

我认同陈丹青的评价,鲁迅先生的脸的确酷得很,但我个人不太喜欢“酷”(cool)这样过于时尚的词,我更喜欢用“冷”和“硬”这两个字眼来为鲁迅先生画像。如果从鲁迅先生的文字中找答案,那么大概只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最合适了。

我喜欢鲁迅先生的冷和硬。他的目光是冷的。这种冷是冷静、冷峻,是穿透假相直抵本质的冷,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冷,而不是冷酷无情的冷(面对敌人则另当别论),更不是麻木不仁的冷。他可能不太合群,也可能不太容易让人接近,但他的内心非常强大,有大爱大恨,有狂风巨浪,有菩萨心肠,有济世情怀。他的面颊、他的眉毛、他的小胡子是硬的,这种硬是意志的刚硬,是“一个都不宽恕”的强硬,而不是蛮不讲理的硬,更不是盛气凌人的硬。这种硬会让他处处碰壁,却也让他活得有棱角有质量,活成了民族魂,活成了中国的脊梁。

老实说,鲁迅先生的脸长得并不好看,但是有特点。“五四”时期很多名人的脸都称不上好看,但是让人过’目不忘,像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都属此类。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人做学问做到他们这个份上,才真正称得上“臻于化境”。我说这句话的意思一方面是我欣赏鲁迅先生极富个性的脸,另一方面我更欣赏他极富个性的文字。他的脸和他的文字是一体的:有这样的脸,才流淌出这样的文字,反过来说也成立,有这样的文字,才刻画出这样的脸。人们常说,脸是父母给的,其实不确。父母只给了你脸的形状,上面的内容是后天补充上去的。现如今,大街上帅哥美女越来越多了,但有特点有气质的却越来越少;为人八面玲珑、四处逢源的越来越多了,但有棱角有个性的人却越来越少。最让我痛心的是,某些高校的校长、文化部门的负责人,毫无儒雅之气,却实足的官油子、贪官相或者酒囊饭袋样、面目可憎状。有人说,这是一个平庸的时代,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这是一个愚乐的时代,这是一个缺乏大师的时代,总之,这是一个缺乏个性的时代。可是,我们不能把什么过错都推给时代。一个人左右不了时代,却可以左右自己的脸——它可以不漂亮,却不可以没内容;它甚至可以很丑,却不可以没有个性。据说,苏格拉底的脸就奇丑无比,可是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却无人可以撼动。

当年,鲁迅在北京寓居的东墙上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如今,我的书房内并没有鲁迅先生的照片,他的像挂在我的心中,他的黑瘦的面貌,他的冷和硬时刻提醒并引导我写下一些绝非人云亦云的文字。读者看了,如果觉得还算没有浪费时间,或者竟能从中读出一点不俗,那俺就老脸有光了。

请把你们的读后感反馈到huaiqian@sina.com,捧杀也好,棒杀也罢,一律欢迎,并免费茶水伺候。

2011年7月5日于北京金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酷的脸/四方风杂文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怀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88060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6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