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文修养(精)/中华名著导读
内容
内容推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典古文及小说里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本书所列二十三部,可观文学之盛,可得文化百科,可知历史与哲学,亦可读出人情世故,知人论世,陶冶情趣。走进文化、提升素养,由此不断深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
目录
一 《楚辞》: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成书背景
主要作者和成书过程
《离骚》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
经典诵读:《楚辞》选读
二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与《文心雕龙》
为什么要取名“文心雕龙”
刘勰为何要写这部书
传播史和现代价值
经典诵读:《文心雕龙》选读
三 《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编纂背景
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
李善注和五臣注
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经典诵读:《文选》选读
四 《词品》: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词论专著
词学家杨慎
一部通代词学论著
对词学发展的贡献
经典诵读:《词品》选读
五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学名著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我们该怎样读这部书
科学成就和进步思想
经典诵读:《齐民要术》选读
六 《酉阳杂俎》:唐代著名的志怪小说集
“东西南北之人”段成式
书名的含义
唐代生活的百科全书
现代价值
经典诵读:《酉阳杂俎》选读
七 《太平广记》:荟萃说部精英,小说家之渊海
编纂的政治目的
成书的文化因素
不得不说的特点
现代价值
经典诵读:《太平广记》选读
八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陆羽为什么能够写成《茶经》
《茶经》是经吗
现代价值
经典诵读:《茶经》选读
九 “三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
冯梦龙和他的文学观
“三言”里的智慧
艺术特色及影响
经典诵读:“三言”选读
十 《闲情偶寄》:中国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
李渔其人
一部堪称文人生活艺术的“小百科”
创作宗旨
书中的创新、节俭、实用思想
经典诵读:《闲情偶寄》选读
十一 《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修身处世三大
奇书
《菜根谭》
《小窗幽记》
《围炉夜话》
经典诵读:《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选读
十二 《夜航船》:一部包罗万象的小型百科全书
从浮华到苍凉:张岱的一生
著述、游历与交友
明清易代,晚景苍凉
关于《夜航船》的一段疑案
编纂目的和原则
不得不说的特点
经典诵读:《夜航船》选读
十三 《聊斋志异》:蒲松龄笔下的神鬼故事集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吗
素材来源
现代价值
经典诵读:《聊斋志异》选读
十四 《儒林外史》: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创作基础
反映的社会问题
吴敬梓的理想人格
讽刺艺术和影响
经典诵读:《儒林外史》选读
十五 《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笔下的狐鬼神怪
纪晓岚与《阅微草堂笔记》
写作动机
纪晓岚为何要批评《聊斋志异》
现代价值
经典诵读:《阅微草堂笔记》选读
十六 《古文辞类纂》:“二千年高文略具于此”
桐城派古文家姚鼐
分类原则
选文标准
姚鼐对《古文辞类纂》的圈点
经典诵读:《古文辞类纂》选读
十七 《唐诗三百首》:一部“风行海内”的唐诗选
蘅塘退士和《唐诗三百首》
编纂目的
“诗教”功能
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选读
十八 《浮生六记》:清代才子沈复的自传体随笔
冷摊上发现的奇书
破解这部书的几个谜团
这部书为什么能广受欢迎
书中的“真”“善”“美”
经典诵读:《浮生六记》选读
十九 《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早年出仕,晚年著书
书名的由来
沈括个人素质与《梦溪笔谈》的编纂
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经典诵读:《梦溪笔谈》选读
序言
大有书局是中共中央党
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主办的一家中央级出版机
构,为更好地融合传统文
化与主题出版资源,我书
局与中华书局合作,从其
主办的《月读》杂志中精
选一批历年来深受读者好
评、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
容的优秀作品,按照“人物
故事”、“经典名篇”和“名著
导读”三大类别编辑形成系
列图书,希望其中包含着
的修德立身精神、治国理
政智慧有益于读者尤其是
党政干部读者。
呈现给读者的系列图书
,旨在古为今用,推陈出
新。“人物故事”系列用时代
精神讲述古圣先贤的生平
、功绩、思想及贡献,希
望能给读者提供现实借鉴
;“经典名篇”系列汇集体现
诸子文士思想精华的锦言
妙文,有学习引用之便;“
名著导读”系列以当下的视
角解读中华传统经典名著
,力图给读者以新解新知

为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我们在整理过程中逐渐
形成“突出经典,彰显从政
智慧”的编选原则,在对大
量原作进行归类整理、勘
误校正的基础上,重点选
择那些既与现实热点、大
事大势结合紧密,同时又
体现传统经典趣味性、知
识性及思想性的文章。该
系列图书力图做到小而美
、精而雅,使传统经典常
读常新,焕发新的阅读乐
趣。
导语
本书以当下的视角解读中华传统经典名著,力图给读者以新解新知。希望其中包含着的修德立身精神、治国理政智慧有益于读者尤其是党政干部读者。全书以“突出经典,彰显从政智慧”的编选原则,在对大量原作进行归类整理、勘误校正的基础上,重点选择那些既与现实热点、大事大势结合紧密,同时又体现传统经典趣味性、知识性及思想性的文章。该书力图做到小而美、精而雅,使传统经典常读常新,焕发新的阅读乐趣。
精彩页
《诗经》和《楚辞》并称为“风骚”,前者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后者则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们是我国诗歌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两座丰碑。
成书背景
“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汉书·朱买臣传》也记载:“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汉代皇帝为楚人,好楚声,所以朱买臣等文学侍从之臣以楚地文辞作品取悦皇帝,并得到了皇帝的青睐。
“楚辞”中的“楚”,表明的是这类作品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正如黄伯思在《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中所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而“辞”,则是先秦至汉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连篇属文之泛称。《荀子·正名》中说:“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王先谦注说:“辞者,说事之言辞。兼异实之名,谓兼数异实之名,以成言辞。犹若‘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兼说亡实之名,以论公即位之一意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辞是指组合能够表示不同名实的字而成文,以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此时的辞,是一个泛称,并没有形成一种文体,直到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时,才将辞单列一目,成为一种文体的。因此,“楚辞”最开始仅仅是指具有楚地特色的文学作品。像朱买臣向皇帝所言的楚辞,未必都是屈原等人的悲愁之词,其中很可能包括像汉大赋这样能够使君王愉悦的作品,否则,皇帝何以“甚说之”呢?
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楚辞》一书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就涉及对楚辞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了。
汉初,开始有了对楚辞的搜集。《汉书·地理志下》记载:“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汉兴,高祖王兄子濞于吴,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这段文字透露出当时楚辞的两个搜集群体:一是吴王刘濞及其招纳的“娱游子弟”,二是淮南王刘安及门下士人。据《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记载:“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淮南王刘安为此还受命创作《离骚传》。但《离骚传》的内容已基本失传,今人不知其详。
到了汉成帝时期,负责整理皇家典籍的刘向将屈原的作品,以及宋玉、贾谊、东方朔等人“承袭屈赋”之作,还有自己拟作的《九叹》结成一集,题名为《楚辞》。东汉的王逸为之作注,将自己拟作的《九思》也收录进去,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楚辞》文本的通行篇目。 随着《楚辞》一书的广泛流传,“楚辞”成为屈原、宋玉诸人作品的专称。因为《楚辞》中的灵魂作品是屈原的《离骚》,因此“楚辞”又被称为“骚”。在汉代,“楚辞”在文体上属于赋,所以又被称作“屈赋”。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文修养(精)/中华名著导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中华书局月读编辑部
绘者
出版社 大有书局(北京)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720409
开本 32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6
出版时间 2021-08-01
首版时间 2021-08-01
印刷时间 202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00
CIP核字 2021159497
中图分类号 I206.2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