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
内容
编辑推荐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3年赴英国实习,1945年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攻读无线电专业,获硕士学位。1947年回国,在当时的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员。建国初期,在重工业部电信局上海电工研究所、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1957年转入航天系统,历任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所长、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总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等。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航天科丁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组织编著的《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撷取黄纬禄非凡人生的精彩片段,编织成28个生动故事,为你讲述他的一生。

内容推荐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导弹老总”。他用自己的毕生智慧和心血,几十年默默为祖国铸造“神剑”,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控制系统,实现了第一次用导弹运载核弹头的伟大壮举;领导和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枚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和第一枚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铸就了“蛟龙”出水、“巨浪”冲天的历史丰碑。《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撷取黄纬禄非凡人生的精彩片段,编织成28个生动故事,彰显他祖国至上、为国争气的爱国信仰,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协同作风和大爱无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组织编著。

目录

1.忧国忧民,出国深造

2.赴英途中多磨难

3.立志报国,苦学技术

4.亲历战争,初见导弹

5.留学深造,赤子回国

6.毅然选择留在大陆

7.“万能”组长

8.难忘的报告会使他结缘导弹

9.从零开始仿制导弹

10.发射“争气弹”

11.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

12.苦中作乐的大漠生活

13.割掉导弹控制系统的“尾巴”

14.人“靠边”,心不靠边

15.新官上任,先当学生

16.中国特色“台、筒、艇”三步试验

17.长江大桥现奇迹

18.强化技术指挥线

19.航天宝典:“四共同”原则

20.“我负主要责任!”

21.蛟龙出水的决断者

22.“导弹医生”妙手回春

23.不让“偶然”悄悄遛走

24.登报求贤收奇效

25.有好处退下来,有问题冲上去

26.人生格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27.对青年人寄予厚望

28.一辈子难舍航天情

附录A 点点滴滴

附录B 寄语青年同志

试读章节

忧国忧民,出国深造

1916年12月18日,黄纬禄出生在安徽省芜湖市一个普通教师的家庭。上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他是家里的老小。

黄纬禄的父亲黄慎闻是前清秀才,爱好书画和诗文,曾担任小学国文教师。黄纬禄6岁进入私塾读书,两年后,父亲将8岁的儿子收入自己执教的小学。细心的父亲发现,黄纬禄厌烦背诵四书五经,却格外喜欢算术。有一位程老师,算术教得很好,在这位老师的引导下,黄纬禄深深地迷上了数学。

小学毕业后,黄纬禄升入芜湖市芜关中学,他不仅数学成绩优秀,其他功课也赶了上来。学习期间,热心的他经常在课余时间帮助老师用蜡纸刻制数学习题卷,并能发现习题及答案中的错误,随时给予改正,多次得到老师的好评。初中会考后,黄纬禄打算考一所好高中,为上大学打基础。当时江苏省的教育办得比较好,有几所中学在全国很有名气,如南京中学、上海中学、扬州中学等。黄纬禄与三位同班同学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参加了扬州中学的入学考试,结果,他凭借雄厚的实力及平和的心态,成为三人中唯一被扬州中学录取的学生。

扬州中学的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课所用的教材全都是英文的。英语课上,老师更是一句汉语都不说,黄纬禄很长时间都不适应英语课。高中一年级时,扬州中学开设化学和数学两门课程,由于数学教材的英文生词较少,他的基础也较好,上课还不成问题,但是化学课却实在听不懂,全班同学的成绩都很差。化学老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英语水平差,便对他们进行“恶补”。

每逢化学课,老师总是先用很快的速度念一遍英文课文,虽然黄纬禄常常跟不上老师的语速,课后复习也好像是在学英语,但这种紧张的节奏,帮助他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英语学习渐渐入门。在补习英语的同时,化学老师每隔两天就安排一次考试,每次考试的内容都不多,只测每章的知识点。通过这种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的教学方法,学生们渐渐习惯了英语教学。第一学年年终,黄纬禄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到高中毕业考试时,黄纬禄的数学、物理、化学成绩全部是100分。1936年夏天,黄纬禄参加了南京中央大学的入学考试,他的考卷引起了学校的注意。原来,数学考卷共有7道题,每题15分,全部答对应得105分,但学校规定最高分只能打100分。黄纬禄的卷子答得极好,判卷老师无分可扣只好按规定硬扣了他5分。最后,黄纬禄以优异成绩进入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

进入大学一年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央大学不得不把学校从战火纷飞的南京迁到重庆。黄纬禄和师生们颠沛流离,自己动手盖校舍,在战乱中刻苦学习,艰难地完成了四年的学业。艰辛的大学生活,无论在知识能力层面,还是思想追求层面,黄纬禄对国家、人民和自己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1940年8月,黄纬禄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器材厂。该厂总厂在桂林,有两个分厂,一个在昆明,一个在重庆,黄纬禄在重庆分厂工作,先后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当时,通货膨胀极其严重,早上能买一袋米的金圆券,到了晚上只能买一个烧饼。因此,他每个月的薪水除吃饭住宿外,所剩无几,甚至连看病的钱都付不起。有一次他得了严重的痢疾,由于买不起药,病人膏肓,他的大学同学只好求助于母校中央大学的校医,校医破例把他作为在校学生来医治.才为他捡回了一条命。P1-3

序言

黄纬禄的名字,与他毕生奋斗的中国导弹工业一样。并不_为社会所详知。但是,正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以他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诠释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伟大壮举;以他坚持不懈的创新求索和协同攻关,领导并探索了一条我国导弹工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以他始终保持的崇高品质和务实作风,积淀了中国航天人的核心价值追求。

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来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调研,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黄纬禄同志的活动,让黄纬禄同志身上集中体现出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代代相传,在神州大地上发扬光大,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动力。

在深入开展向黄纬禄同志学习活动之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精心编著的《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即将付梓出版,我感到非常及时、很有意义。这本书以小故事的形式真实记录了黄纬禄同志求学治学、爱国报国的感人事迹,融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览此书。我们可以全面了解黄纬禄同志的导弹人生,可以走进这位科学大家的精神世界,充分领略他的赤子情怀、深邃思想和卓越品格。

忠诚报国、献身航天的坚定信念,是黄纬禄同志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更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回报祖国人民的内在动力。当黄老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学成归国时,新中国的诞生给了黄老新的生命,他兴奋、激动,又“常常愧疚自己没有为缔造新中国出力”,坚定了“一定要为建设新中国奉献一切”的决心,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建设的大潮之中。1957年11月16日,带着“生在永定路,死在八宝山”的豪迈誓言,黄老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殚精竭虑的导弹研制征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老一辈航天人孕育和形成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充分体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成为航天文化的灵魂所在。

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是黄纬禄同志工作取得突破、走向成功的重要支撑,更是我们瞄准更高目标、实现跨越发展的不懈追求。在我国涉及导弹技术众多学科和技术领域都处于空白的状态下,黄老主持突破了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仿制关、自行设计关,相继解决了远程和多级导弹的液体晃动、弹性弹体稳定、级间分离及各种制导、稳定方案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82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首型固体潜地导弹.使我国拥有了完整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国人欢庆,举世震惊。年近70岁的黄老正是该型导弹——“巨浪一号”的总设计师。在没有任何国外实物和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他克服“文革”带来的巨大冲击,带领研制团队突破了我国水下发射技术和固体发动机研制技术,开创了我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的优良作风,是黄纬禄同志科学思想、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我们航天系统工程协同工作、解决问题的制胜法宝。有人把导弹武器研制比喻成“万人一杆枪”,形象说明了它的系统复杂性,那么,从技术到人员到产品再到时间节点,没有精准的统筹兼顾和协调管理,根本无法完成。黄老在多年科研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的“四共同”原则,充分体现了系统工程管理的思想,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黄老处理技术问题,从不以领导者和总设计师的权威轻率拍板,总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技术民主。他认为,技术人员因技术问题发生分歧,一方完全有道理,一方完全没有道理,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的,必须要耐心倾听各种不同意见,然后加以引导,集中正确意见。“四共同”原则的灵活运用已远远超出技术管理的范畴。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是黄纬禄同志最让人感动的闪光点,更是当今共产党员最应看齐的一条精神准则。黄纬禄同志始终用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他把品德看得比技术更重要,有贡献而不居功自傲,有条件而不贪图安逸,有权力而不搞特殊化。他虽然是一位名望很高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但他始终保持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处处谦虚谨慎,平等待人,把自己置身于广大群众之中。黄老一生坚持的人生座右铭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主张,在成绩面前多考虑别人的贡献,在错误面前多考虑自己的责任,要想尊重自己首先应尊重别人。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豁达,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把科学家和共产党员融为一体的高尚素质。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黄纬禄同志不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导弹专家,更是一位爱国创新的时代先锋。黄纬禄同志的崇高精神品格作为航天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涵。黄纬禄同志的崇高精神必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代代相传,在神州大地上发扬光大,在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闪耀光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组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901664
开本 32开
页数 1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8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6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