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健康生命基石
内容
编辑推荐

健康是福,平安是金!没有了健康,事业、家庭、地位、钱财就全没了。在生活中,只要你稍花一点心思,播下一粒习惯的种子,你就能收获一种健康!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阐述,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关爱自我,掌握科学的保健方法和合理的养生之道,才能学有所进、业有所精、事有所成,继而获得和谐、安康的社会生活环境。

内容推荐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阐述,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关爱自我,掌握科学的保健方法和合理的养生之道,才能学有所进、业有所精、事有所成,继而获得和谐、安康的社会生活环境。

目录

一、科学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你延年益寿/杨秉辉

关注亚健康预防过劳死/杨菊贤

科学膳食新主张/傅善来

睡眠、失眠和梦/季建林

烟草之害与戒烟/王忠壮、胡晋红

二、食品安全、营养保健

食品的安全消费/李洁

健康与安全用药/杜文民

食品中的致癌物和抑癌物

煲汤营养有几多/厉曙光

食用油脂摄入平衡与健康/郭红卫

家庭的平衡膳食/蒋一方

肿瘤的营养防治/史奎雄

三、中医养生

凡膳皆药——“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赵霖、鲍善芬

摄生甚养以尽天年——中医养生观浅谈/王庆其

健康,不容易/于尔辛

中医药与健康/叶显纯

四、心理卫生、科学健身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郭莲舫

运动与健康促进/陈佩杰

健身运动中的安全与医学问题/陈世益

减肥新视角/沈稚舟

五、儿童健康

抓住时机让宝宝更健康/许积德

0—6岁婴幼儿的早期智能开发/王艺

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方秉华

关注儿童牙列不齐/刘泓虎

准妈妈和宝宝的合理膳食/邵玉芬

六、肿瘤防治

癌症的中医药治疗/刘嘉湘、刘苓霜

面对癌症务需冷静/刘鲁明

环境与肺癌/廖美琳

三道防线预治肝癌/杨广顺、尤天庚

可以与肝血管瘤“和平共处”吗/马曾辰

乳腺癌的防与治/沈镇宙

拯救乳房/金宗浩

了解白血病/沈志祥、沈杨

谈谈中老年女性的妇科肿瘤/章桂红

你知道鼻咽癌吗/李筱明

七、疾病防治

高血压病人常有的模糊观念/郭冀珍

肥胖与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贾伟平

糖尿病诊疗新观念/宁光、洪洁

走出脂肪肝的防治误区/范建高

预防控制乙型肝炎接种疫苗是关键/周廷魁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何礼贤

颈椎病的有效治疗/詹红生

警惕骨质疏松症/黄琪仁

远离青光眼/孙兴怀

老年黄斑变性的现状和治疗/许迅

男子汉最苦恼的“暗病”/姚德鸿

中年女性的生理变化/林金芳

提倡婚前检查构筑幸福家庭/程利南

预防艾滋和睦家庭/潘启超

试读章节

尽快让粮食恢复到主食地位上来

传统的中国膳食结构,粮食处于主食地位,吃饭止而不经地吃饭(粮食)。粮食提供的热量约占膳食总热量的55%~65%。一个轻体力劳动(包括脑力劳动)者,每天的粮食摄人量,一般在400~500克。可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物质供应丰富,营养知识普及滞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片面追求高蛋白、高脂饮食,粮食的摄入量越来越少,甚至发展到了吃饭不吃粮食的极端地步。据营养调查告诉我们,上海地区1992年与1982年相比,每人每天粮食的摄人量人均从502克减少到了388克。1995年又从388克减少到260克,1999年进一步减少,人均每天粮食摄入量只有203.6克。上海是这样,北京、广州乃至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着粮食摄人量明显减少的现象,就这样粮食在膳食结构中的主食地位被改变了。

粮食有着不可取代的生理功能

粮食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经过消化被分解成葡萄糖。糖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重要生理功能。人体生命活动中所需能量,’70%左右是由糖类提供,是人体能量主要来源,俗话讲,人是铁,饭是钢。不仅如此,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是人体内抗体(免疫物质)以及某些酶、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生命遗传物质——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离了糖人体就无法合成。动脑筋,脑细胞做功,唯一的能量来源是血糖——葡萄糖。肝糖原还能增强肝细胞再生能力,促进肝细胞新陈代谢和解毒,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等等。总而言之,糖(粮食)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需营养物质,没有糖,生命活动就终止;缺糖,生命活动受阻,亚健康,乃至疾病就会接踵而来。

粮食摄入不足带来的健康障碍

一、孩子体重停止增长。粮食摄入不足的孩子,无奈只能蛋白质充当产热物质,这就好比红木当柴烧,不仅浪费,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体重增长停顿,甚至下降,影响生长发育(俗话讲长僵脱)。据上海市儿童保健所调查,O-6岁的84名营养不良儿中,66%的孩子热能(粮食)摄入低于生理需要量,严重的热能(粮食)摄入量只有生理需要量的40.48%(呈半饿半饱状态),这些营养不良的孩子,主要原因是饭(粮食)没有吃饱。又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中小学生健康检测结果告诉我们,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有24%一30%的中小学生存在营养不良,分析其原因,也是粮食摄人不足。

二、容易脑力疲劳。据生理学家观测,脑细胞做功,唯一的能量来源是血糖。蛋白质、脂肪提供的能晕脑细胞难以使用。血糖来自一日二餐中粮食。粮食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经过消化,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后,由血液循环源源不断提供脑细胞做功。脑力劳动者,脑细胞做功时,血糖供给要相当充沛。如果一日三餐中,只知道鸡鸭鱼肉等高蛋白摄入,少食、不食粮食,特别是早餐不进食的人,那么,这种人极易脑力疲劳,显得尢精打采,乏力、消瘦、抗病能力下降,学生学业成绩不佳,成人工作效率低下,久而久之,脑力疲劳综合症就发生了。

三、诱发老年痴呆。老年人如果光吃菜,不吃饭,片面追求高蛋白营养,蛋白质、脂肪充当脑细胞能量。蛋白质、脂肪燃烧不完全,产生胺等毒性物质,这种毒性物质对脑细胞会产生毒性作用,久而久之,10年、20年,就有可能诱发老年痴呆等慢性疾病。

消除人们对粮食存在不实之词

由此说来,粮食对人体营养价值是不可低估。可是,有相当多数的人们,对粮食还抱有不实之词,特别是一些妙龄少女、爱美的姑娘们,错误地认为粮食吃了会使人发胖。其实这是种无知,使人肥胖不是粮食,恰恰相反倒是烹调用油(包括洋快餐),每人每天300-400克粮食,只够维持一个人一天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不可能会有多余能量,没有积余何来肥胖1 20世纪60、70年代,那时,我们国家物质供应极度贫乏,每人每月29.5市斤粮,多的45市斤,也有60市斤,这么多粮食消耗,没有一个人因此而肥胖,相反,营养不良、消瘦者到处可见。

有一些人患有高脂血症、脂肪肝,片面认为粮食中糖会转化为脂肪,似乎高脂血症是粮食吃出来。其实这种想法也是有失偏颇。构成现代都市人高脂血症真正原因也不是粮食,而是烹调用油和含糖饮料(包括点心、糖果)。有文献记载,在以粮食为主食的地区,未发现有明显的血脂升高者。

有一种人,怕患糖尿病。片面认为粮食吃多了会生糖尿病。最近,国内糖尿病专家和美国文献报道,构成糖尿病人持续高血糖不是粮食,倒是油,烹调用油。说得贴切点每人每天300克粮食,是不可能,也不会诱发糖尿病的。即使是糖尿病病人,在通常情况下,每人每天也要摄入250~300克粮食,否则,有气无力,心慌乏力,提不起精神,于健康不利。最近,美国《Endoerine》杂志发表:长期高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致糖尿病。

早在两千多年之前,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把“五谷为养”写进了我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富起来的炎黄子孙,万万不可忘了这一千真万确的古训,尽快恢复粮食在膳食结构中主食地位,充分发挥粮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积极作用,不断提高人体抗病能力。P17-18

序言

有这样一个比喻,把健康的人比较做“1”,这个人可以依自己的聪明才智、知识层次、个人素质、道德修养、综合能力,创造出10倍、100倍、1000倍乃至无穷大的社会财富。而他一旦倒下,心脏不再跳动了,即使他身后有数不尽的“O”,终归还是“0”,他再也不能为人类、为社会创造任何财富了。这个比喻的道理很明确,它告诉人们: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那么,什么是健康?不同时期,人们赋予健康的内涵不尽相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健康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逐步完善。一个健康的人,不但要有健康的躯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对社会,对环境的良好适应。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就是金子”的口号,旨在唤起人们珍惜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到1980年又提出:“对付心血管病,与其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毋宁用政府行为”的宏观指导。1992年又用维多利亚宣言的健康四大基石一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精辟概括了当代世界预防医学的最新成果,其实质就是提倡健康的自我保护。这四句话,十六个字,能使高血压减少55%,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三分之一,平均寿命延长十年以上。同样重要的是,它能使你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可以说,谁掌握了健康的钥匙,谁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我国人群疾病谱的变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数越来越多。告诫人们怎样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和预防疾病,已成为政府、社会,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可以说,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世界卫生组织将它修改为“给时间以生命、给生命以时间”。21世纪是“健康世纪”,“富而思寿”、“富而思健”,2l世纪的大健康观念涵盖着“健、寿、智、乐、美、德”六个字。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最大的需求就是高层次、高质量和全方位的健康。

为了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自我保健意识,更新老百姓的健康科普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会同政府有关部门、新闻媒体,邀请了近50位国内健康领域的名医、专家、学者,编撰、出版了这本《健康:生命基石》。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阐述,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关爱自我,掌握科学的保健方法和合理的养生之道,才能学有所进、业有所精、事有所成,继而获得和谐、安康的社会生活环境。

本书得到了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的大力支持,它的出版必将顺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也会成为向广大读者灌输什么是健康生活的新观念、如何节制饮食与适度运动,以及常见病防治和生活健康指导的、通俗科普读物。

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二00六年五月

书评(媒体评论)

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中国)吴阶平

忽视健康的人,就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中国)陶行知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健康而言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

——(日本)上野川修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德国)马克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健康生命基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秉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3058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1
17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