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休本来是情僧
内容
试读章节

“一休哥”“哎”“……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就会勾起很多温暖的回忆,想起那个圆圆眼睛,一思考就头上画圈闭目入定的小和尚。想起他古灵精怪活泼风趣的样子。想起他很多机智勇敢惩恶扬善的故事。尽管现在,了解更多后,知道小一休只是动画片中艺术加工后类似阿凡提、徐文长式的童话人物。尽管我知道很多相关的故事只是移植甚至虚构,尽管善良的小叶子、鲁莽的新佑卫门(注一)、贪心的桔梗店老板和弥生小姐……并不存在。但是,我发觉内心中,还是愿意让自己留守在儿时那种纯真与温馨的氛围里,不愿失落。那就像很多一休迷在网上再也找不到《聪明的一休》83、88版,而搜寻到的都是些新版国语配音时的惆怅与怀念。很多的情感都是相通的,就像日本当年有不少七八十岁的老妈妈也一直追看一休动画。是的,那么多智慧故事的集中影射,反而从另一个侧面,更加说明了日本百姓对一休和尚的喜爱。说明了他是绝无仅有的深受各阶层爱戴的禅者。“心机快活、贵贱一视、儿童驯爱、鸟雀就啄”一一史料上这么评价他。居然,昔日和儿童都能打成一片,鸟雀也会来亲近的一休,又复活在现代孩子们的心里,也是一奇。那他到底有什么样的事迹让人们念念不忘?一定有什么影响深远的东西化为民风民俗流传了下来,那对我们会有什么有益的启发?这些问题吸引着我去做深入的研

,讨一一历史上真实的一休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另外,为什么会失落,不愿意长大,难道人一长大就会丧失纯真吗?幸亏,一休有不一样的答案……像很多真正的伟大禅师一样,一休的年谱与传记没有记载他任何神通怪异之事,但却以平实的言行彪炳千秋震烁古今。就像佛陀不断强调的——“我只是一个如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者——我只是一个实实在在掏心说些真话,帮助你解脱烦恼的人。”

1394年(后小松皇帝应永元年甲戌)1月1日,一休出生在日本的古城京都。

实际上,在这之前的几十年,日本正在经历南、北朝分裂的阵痛。

1333年缣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中兴皇室,史称“建武中兴”。1336年武士不满刚愎自用的“后醍醐天皇”所为,群起反抗。其中的首领足利尊氏,另行拥立“光明天皇”为“北朝”。并出任“征夷大将军”,在京都创立足利幕府(后改称室町幕府)。

而“后醍醐天皇”几经周折逃亡吉野,在那里建立了“南朝”政权。

两朝一直处于对立胶着状态,战争持续了五十多年,南朝渐渐衰颓。直到1392年,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统治时,才最终由他胁迫南朝天皇议和,让位给北朝“后小松天皇”而告终。当时,幕府将军就类似“摄政王”这样的人物,幕后操控朝政,天皇也无实权。

而据《一休和尚年谱》记载,一休的母亲原本是南朝贵族藤原家的后代,入宫侍奉北朝的后小松天皇非常周到,天皇对她也宠爱有加。于是,这便引起一些人嫉恨,后宫因此到处流言散布,说她是藤原后人,同情南朝,有光复南朝的志向等等。而且造谣说她每每入侍天皇都袖中藏剑,图谋……

天皇肯定是不信,架不住一来二去,就过渡成“疑似”了。这充分说明三点:

1,人心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幻的东西,明君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不信你试试,你的心其实也是国王。)

2,污水泼几回也遮人眼目,谎言说千遍还是有它的效果的。

3,贵为天皇般的政治人物有时候也难啊,也得权衡很多家族啊下属啊乃至身边宫女太监级小人物的种种利益纠葛,同样有平民样的不为自己能左右的可怜时刻。

人不是被别人骗,就是貌似通过别人被自己骗。

人不是被自己骗,就是貌似通过自己被别人骗。

“我的地盘我做主”更多的时候只是一句夸张虚浮的广告词。

总之,终于,以此为由,这个名叫“伊予局”,已经纳为妃子的姑娘被逐出宫去。天可怜见的是这个女人出宫的时候已经怀有身孕。这便是一休了。只不过出生后,他的乳名叫做“千菊丸”。

要说释迦牟尼是王子,一休也是王子,但是王子这个“伟大”的待遇,在他这里其实只保留了“尾大”一一堂而皇之的“刹帝利”血统。因为在他还没出生的时候,母亲就被贬为了庶民,从而使一休一下就和你我同一阶层,甚至更为恶劣,从小被父亲遗弃,与母亲相依为命。P18-20

目录

序《竹心》

引言《松月》——从情开始,至情至性。

上篇 掬水

《梅骨》——一休评传

下篇 弄花

狂云 不羁的浪子——闹市庙堂、酒肆淫坊……这个比济公还“出格”的佛锋般锐利!

赤子 像一休一样,找到你本来的尊贵与纯真。

梦闺 大和尚的色空不二,“云雨百千劫”,与盲女至情至性的黄昏恋。

一休 一休的秘诀,告诉你从欲望到喜悦的解脱之门。

菊隐 一轮圆月透中天,万缕云丝浑不挂——“闲”,是一种“道”的隐在。

瞎驴 只需要直心,只需要糊涂,你就解脱了……

尺八 上帝唇边的长笛,空无中活色生香的平常人生。

佛魔 一休说:“入佛境易,入魔境难。”——怎么理解?

化诗 物我蒙沙幻,诗禅见性明。诗禅一味,一休诗化的法语、艳词、狂歌、禅悟、爱情宣言……

直指 从“一休本来是情僧”到生命的真义……

结语《兰幽》——从情开始,以僧结束。

序言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这虽然是唐人的诗句,拿来譬喻禅门里真正的过来人,却是再合适不过了。无为,自在;无不为,自在。

勾勒一休禅师呢,不仅如此,荐拔他骇然独炯的“风流”艳词、爽利禅话,我想起自己的联句一一

莫道清风能洗月,从来花雨不湿人。

即将看到任何“惊心触目”的诗句或者颠覆我们常理的故事,也没有什么可诧异的。书中引证绝大多数都来自后辈学人编撰的年谱、诗集、禅案等“正史记载”。并且,是如平常,平常如是,气质上,更像我们真实而刺激的生活。

(以上删去一千三百七十三字)

为了应和一休大师在自己《狂云集》中一百二十多次使用“风流”一词的“雅兴”,向他致敬,原本这个序的开头,再次像《山居性纪》那样来了大段的禅艳描写。并且更跳脱、舒放甚至加入了少许荒诞元素,以期阅读者在凝定与“情色”的化合中,有更多心领神会的妙悟。

可没想到朋友看过之后,大加反对,他说你要这样写,大家一定当“穿越小说”看。尽管你的描绘只是艺术化加工,至多无厘式点缀,“底版”全都来自悉心搜检来的史实。但依然会因为表述方式的离经叛道,而削弱它在人们心中对那些史实认知的“客观性”、“权威性”与“可信度”。而且一上来的“云雨之欢”虽然唯美,又会像《山居性纪》似的“吓退”一部分读者,遭遇出版困难,没必要。

你要写一评传,只是一一评传。它不应囚于意境铺陈与浪漫描写,而应以“冷门史料”与“独立见地”见长;它不应长于文采、煽情,而应更知性、更感动。

我解释说,我是真对人好。开篇那种精致的意境描写,实在是心心相印一一可以把认真的阅读者,在不知不觉间,通过精心构置的辞语“意境”,引入“禅境”一一寂静的心境。是禅的心境的传递一一通过“诗意诗心”的写意传递,达成“心”的传递一一“禅心”的传递。

相当于某种高妙的传心、印心一一心印灌顶。

宁静、清净的“风月”描写,不经意间更能引人放怀不拘,挑亮意识的敏锐度,更容易打开一种一一“心性的缺口”——直示一种更坦诚、生命更勃然的状态。而那一一也是某种禅的白描。

“心之妙不可以语言传,而可以语言见,盖语言者,心之缘道标帜也。”这也正是惠洪禅师之所谓“文字禅”的活机妙用。

朋友说,你《山居性纪》还不过瘾呀,尽是如此“性感禅悦”、“感性诗意”式的语境。那适于直觉性思维一一中国式传统思维、传统文脉一一意境审美。而咱国现代教育塑造的知识分子更多是西式思维一一逻辑性思维,更多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再加上快餐式阅读心态,真正能对此静下心欣赏、会心者能有几人?

看我“执拗”,他更加痛心疾首一一你真堂吉诃德,洋为中用,雅俗共赏,你这回一定得写一更通俗、更理性、更被广泛接受的作品,也才能真正推行你的理念。这一一对你也是挑战!

未再争辩,尽管我知道要想接续那种传统文脉,真正弘扬传统文化,“恢复”一颗颗真正的“中国心”,就必须多彰显、浸润、熏陶那种从上“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来灌注的意境美、那激扬了“庄子、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纳兰性德等等伟大巨匠乃至东洋日本一休禅师”的性灵之舞、那一脉相承几千年却隔断于今的炎黄神髓一一心性中的直感一一那中国人特有的内在气质。  但是,这,是一条很长的路。显非一蹴而就。

于是,我反躬自省,沉入心底,细心地观照自己这一次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要写得这么“放”,比原来的作品还想天马行空?蓦然发觉,一休本就是狂放的、诗性的,独步千古的,本就是直觉而放旷不拘的。

噫!我到底是又一次被他感染“精神加持”了,还是自己骨子里本也不羁?

可是一一

“你要写一评传,只是评传。”

一一言犹在耳,中肯实在。

“写一更被广泛接受的作品”、“你不能强求、责怪读者”!

一一如雷贯耳,当头一棒!

想来心应更广大,更善巧、更通达与圆活,表达也应力求更朴实。至于简白中的讲究、朴素中的美,是文心自有的“洁癖”,无需修造,拨惹烟尘,随阅而秋水明月自相照,就好。

最终,只有读者与作品互动了,我们的心才能共鸣,也才能与一休的生命神髓共融。心愿与致敬才能真正落实。

那一句一一“这对你也是挑战!”更是对我的鞭策,敢不砥砺而行。

念及此,没有一丝的勉强一一让那些桀骜的笔触远去吧,让那些澎湃的意蕴之美暂且内蓄。

于是就有了开头一千三百字的删除,是决意推倒重来,重在还原,务求条理明晰,平实亲切间或麻辣辛香地述一述评一评,一休那一段段跌宕起伏、怦然极致的人生。从它,我们也许可以窥见、探入我们自己明亮、清澈而荡阔的生命……

除了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大多数人,即便是日本人,其实对于长大后的一休禅师都不十分了解。甚至,某些“天真”,也仿佛还被动画精彩的剧情呵护在精致的摇篮里,不愿长大。殊不知,对于“生命意识”亟待深入而终将成长的我们,他的真实经历与洒脱性情、他超越世俗虚伪与麻木“永远的活力”,会比怀念中稚气的儿童动画带来更多启示……

这就是本书的意义所在。况且,那隐含于文字背后的某个东西,就像诸如“生离死别”等等无常人生中稍稍重一些的痛苦,它有“让人从惯性而永无止境的物欲之途停下脚步,想一想心灵内在真实诉求”的作用。但它却是以无痛的方式完成的,这,就是它的妙处,是开启了“内心眼睛”的结果。

《傀儡》

一棚头上现全身,或化王侯或庶民。

忘却目前真木橛,痴人唤作本来人。

(选自一休禅师《狂云集》)

就像一休诗里表达的,在现实的人生中我们就像是木偶,往往忘记了我们真实的本性,而迷失在种种“身份认证”里。这部一休的“秘史”评传,就是希望借故事的阐发,对每一个用心的读者找到一一“那背后牵引我们这些‘人偶’的某种终极真相”有所帮助。

而下篇,更有大量关于一休禅师《狂云集》诗歌的解析,丝丝入扣,妙引毫巅,明心启悟一一

说到底,这实是一部由诗入禅的秘籍。

很惬意的是,笔者还在这样的书写中完成了小小的心愿。那就是,居然自然而然,在各章节的题目中,非常契合地融入了“梅兰竹菊四君子”与“松竹梅岁寒三友”等很多自己喜欢的事物与意象,巧妙地完成了对它们也即对一休大师的赞颂。不过细想也毫不奇怪,谁让禅心如此、一休禅师品格如此。

弄花、松月、梅骨、菊隐、狂云、掬水、梦闺……每个都很喜欢,包括这篇序最终冠之的《竹心》。竹,清明、高雅、修直、虚心……它就像天然自在、纯粹无住的禅意……

真正的禅者外示平常,不拘于一礼一法。内里却又是个空心人,犹如竹心,大有其用,空管成音,乃至以一音圆演,出神入化。这在《尺八》一章会有很好的诠释与演绎。

提到尺八,想起很多美好的事物在今日的中国濒临失传。不仅尺八,禅也是一样。

日本的禅完完全全是从中国输入的,中国是祖师爷。但是,在历史的颠沛流离中,禅宗却在中国日趋没落了。而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一休这样的禅僧接过了心性的火把,以他们禅悟的智慧开启了日本乃至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禅一度被日本禅僧原汁原味地继承并全方位地发扬光大,如全然盛开的鲜花。

他们以禅的觉悟,洞察而转化人心,以禅的智识与悲怀创建和谐幸福的家园。

自此,禅之妙用遍地开花,被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种种细节,各个层面,花道、茶道、香道、剑道、柔道、弓道、武士道……乃至“色道”、“艳道”……浸润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中国的盛唐之时,一脉相承,真正承传了包括佛禅在内的汉文化火炬,千年之间,脱胎换骨。以致“汉风唐韵存东瀛”几乎快成了事实,而作为宗祖的中国却沦落到文化荒漠的境地。以致这么多年了,文化传统上,很多地方,比如尺八,日本人反而都是在反哺中国。

而本书,有一个“野心”,就是不仅在于探寻禅以及一些传统文化的根源,并且要在“某些精神内核”向日本乃至西方世界的“再次输出”上做点贡献。这不是意气之争,超越“拜科学教”的窠臼,东方文化本来就是全人类个体实证、自心内证“真理实相,,的共同归宿。

一个国家,不仅仅是经济实力,文化牛掰了才是真牛掰。什么时候中国文化重新崛起,再度强势喷射,屹立世界文化之林,泽被天下,我们也才能真正挺起胸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这,在我们的祖先本是寻常之事。相信对于今时中国之日新月异,亦必不久远。

最后,介绍一休只是想说,人可以这样活,更应该这样活,一无挂碍,一无所执,纯然而热烈,自在而纯洁……

一心静好,春意潋滟。一心无住,万境俱闲。不禁想起很多年前,自己山居云南鸡足时曾写过的一首诗一一

《非住》

野山无人迹,疏疏素草稀。

苍松铸石古,深涧写峰奇。

清岚藏虚谷,朗日拓明溪。

谁知心非住,竹淡风习习。

是为序。

内容推荐

吴光磊编著的《一休本来是情僧》是一部关于一休的文学散文加哲理式思考的人物评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了解禅佛的经典读本。《一休本来是情僧》围绕一休故事,以性与禅的独特视角解读,观点清晰,立意鲜明。读者能从本作品对禅与佛朴素本真又新鲜直接的解析中感悟参禅悟道的精髓与真义,打开通向真爱美与智慧的心灵之门。

编辑推荐

吴光磊编著的《一休本来是情僧》介绍并解读的是一休禅师长大后的风采,全书围绕一休故事,以性与禅的独特视角解读,观点清晰,立意鲜明,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向真爱美与智慧的心灵之门。

聪明的小一休人尽皆知,一休大师的放浪不羁人所不识。不是猎奇,而是“冷门史料”与“独立见地”的诠解。文采斐然,清辞丽句,机锋转语,透彻人生,诗禅一体,别开生面,有趣,哲思,感性,睿智。

对禅与佛朴素本真又新鲜直接的解析,让本书总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是不可多得的了解禅佛的经典读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休本来是情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光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05631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5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9.931.3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5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3: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