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见证永恒--西方哲学经典命题拾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西方哲学中25个经典命题,内容主要集中在知识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三个方面。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这些命题产生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对命题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和论述,并试图把这些命题放到哲学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来把握。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内容推荐

本书选取了西方哲学中25个经典命题,内容主要集中在知识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三个方面。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这些命题产生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对命题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和论述,并试图把这些命题放到哲学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来把握。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全球化影响彰明较著,各种社会现象光怪陆离,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不仅要从科学理性中汲取力量,更应从人文理性中获得信心和智慧。通过学习这些命题,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水平及科学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能力,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所启迪和帮助。

目录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毕达哥拉斯:数是最智慧的

巴门尼德: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

芝诺:飞矢不动

德谟克利特: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比成为

波斯人的王还好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高尔吉亚:无物存在

苏格拉底:美德就是知识

柏拉图:认识就是回忆

亚里士多德:求知是人的本性

伊壁鸠鲁: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

阿伯拉尔:理解而后信仰

罗吉尔·培根:没有经验,任何东西都不可能

充分被认识

佩特拉克: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弗兰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斯宾诺莎:一切规定都是否定

洛克:绝对权力不能纯洁人们的品质和纠正

人性的劣根性

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

的权利

爱尔维修:人是环境的产物

康德:人是目的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

亚当·斯密: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马克思: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绝对运动中包括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又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物质存在固有的两种属性。在肯定绝对运动的前提下承认相对静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其次,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能了解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多样性只有在相对静止中才能显现出来。再次,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别事物,把握事物确定的性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就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不仅承认世界的运动变化,而且还承认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性,把普遍规律性称为“逻各斯”。“逻各斯”是“永恒的活火”燃烧和熄灭的“分寸”,是火与万物之间变换的“比例”和“分量”。“逻各斯”是普遍的,“永恒地存在着”;又是必然的,驾驭一切,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而产生。赫拉克利特说,一切遵照命运而来,命运就是必然性。又说,命运的本质就是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所以,“逻各斯”就是“永恒活火”的生命,也是驾驭一切的至上的力量。哲学范畴“逻各斯”取代了神话中宙斯的地位,这是意味深长的。同时,“逻各斯”还是“人人共有的”,为灵魂所固有。人们只有认识“逻各斯”,才会有理智和智慧,“说出真理”。可见赫拉克利特关于“逻各斯”的学说,是力图把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与主观世界的规律性统一起来的可贵尝试,是有独创性的。

赫拉克利特在辩证法方面最突出的成就和贡献在于,根据变动原则的这一本质特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立物存在于同一东西中这样一个著名的辩证法观点。他深入阐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由于内部包含的矛盾所推动的,只有揭示了推动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才能真正认识与把握“逻各斯”。

P15

序言

《见证永恒——西方哲学经典命题拾零》一书问世了。这对著者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几年辛苦耕耘的成果终于提供给了社会,所以对哲学界来说,也是一个收获。

哲学命题和哲学范畴一起,是构成一个哲学体系的基本材料。只有在掌握一个哲学家使用的哲学范畴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哲学命题的意义,才能理解整个哲学体系。因此,可以讲,准确地把握哲学体系的主要命题的内容,是理解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肯定王华在这个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在西方哲学史的长河中,值得阐发的哲学命题多如牛毛,著者王华只是从中选择了25个,它们基本上是属于知识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几个方面的,而且是具有相对的永恒意义和强大生命力的。阐发这些命题的意义会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为了准确和全面地理解哲学家的主要命题的意义,著者没有孤立地揭示一个命题的意义,而是在简略地论述了这个哲学命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家的思想发展历程之后,联系相关的哲学命题来揭示其内涵和意义。

王华二十年前是我的学生。在听我的课时,他就对西方哲学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几年前,他把想写这本书的意图告诉了我,我当即表示赞同和支持。我觉得,一个非专业的研究者可以用比专业研究者更宽广的视角看待哲学命题,书写成后会有自身的特点的。书稿写成后,在他的要求下,我仔细通读了全书,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之后又应邀写了上面这些话,以为序。希望这些话能大体上反映这本书的面貌,因而对读者阅读它能多少有点帮助。

谭鑫田

2005年5月于济南

后记

二十年前,我有幸在大学课堂上聆听了谭鑫田、龚兴、傅有德三位教授讲授的西方哲学史,获益匪浅。也就是从那时起,对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的兴趣与日俱增,于是便下决心有一天能写出“有分量”的哲学作品来。这些年来,虽然下了不少功夫,可毕竟志大才疏,始终也没有搞出什么像样的成果。遗憾之余,倒也从未感到后悔过,当初的愿望尽管没有实现,但却开始感悟到哲学的真谛。在学习和研究哲学的过程中,哲学总是给人一种永不知足的感觉,知之者愈多,非知之者就愈多。在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逐渐深深体会到:求知固然是人的本性,但是对于人安身立命最为重要的并不是知识,而是道德,唯有道德才能体现人的尊严。违背道德的知识及其应用,无疑会损害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哲学实质上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学问,学哲学就是为了使人活得更像人(的样子)。这才是哲学的“命根子”。人,只有摆脱单纯的兽性,能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欲,才能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我曾想小试锋芒,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原理,深入研究一番,取得一点新突破。但很快就发现,凭自己的学术功底,要想在人人熟知的纯粹理论问题上提出新的观点,几乎是“难于上青天”。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大约在十年前,我开始把目标转移到西方哲学部分经典命题的编辑与整理上来,主要考虑到:这些命题属于人类共同文明成果的范畴,哲学工作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有责任使这些命题不断超越它的局限性,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显示出永恒的魅力;而且相对而言,命题资料的编辑整理及研究工作也比较容易把握;国内专门研究哲学命题的著作,尤其是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比较少见。目标确定之后,我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和专长,主要在西方古代、近代哲学范围内,搜集了一部分在哲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命题,又查阅、整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命题进行诠释和研究,并力求从当代视角加以评析,尽量多说几句“新话”。书中所选命题主要集中在知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三个方面,标题定为《西方哲学经典命题拾零》。后来山东大学出版社的赵玉华编审建议用这个标题作副标题,将主标题命为《见证永恒》,我接受了她的建议。

为了让初学者对哲学命题产生兴趣,以及加深对命题的理解和把握,在写作过程中,笔者注重结合哲学家的生平轶事,把命题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展开分析,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本书第二个特点是,把命题与提出命题的哲学家的整个思想体系相联系,并且从纵向的角度介绍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同一命题的看法和评价,使读者“窥一斑而略见全豹”。本书第三个特点是从横向角度,就有关命题,从中、西方哲学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使读者认识到中西方文明的共通性,在领略西方文化的同时,体会到本土文化的亲切感。本书第四个特点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些命题能针对重大现实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对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第五个特点是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尤其是康德的命题,主要是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所著《西方哲学十五讲》的相关内容写成的,在此向张教授和学界各位前辈、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书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并出版,主要是由于我的三位受业恩师的关怀和帮助。我要感谢山东大学原哲学系主任谭鑫田教授,他不辞辛苦,审阅书稿,并给予精心修改,悉心指导,还欣然作序,使本书增色不少。我要感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傅有德教授,当我把最初的想法和打算告诉他时,是他首先给了我信心和勇气,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还要感谢山东大学出版社的赵玉华编审,她为书稿的总体设计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为书稿出版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另外,王连登同志对书稿的文字修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胡天义、刘芬、张亮、曹爱萍、柴虹等同志帮助搜集了部分资料,有关部门的领导及同事、朋友也给予了理解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近三年来,为了能让我专心于写作,妻子几乎包揽了全部家务,今年女儿正值中考,我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不能不表示歉意。最后我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无私的爱。

本书是适合党政干部、教师、企业家、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阅读的一本通俗性读物。由于水平有限,虽几经修改,不足之处或错误仍在所难免,渴望读者提出批评建议,以便有机会时作出进一步的修改。

作者

2005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见证永恒--西方哲学经典命题拾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729916
开本 32开
页数 3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2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4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03
13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