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儒学史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论文集,编者从参会论文中选取38篇与儒学史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编为《儒学史研究》一书,内容涉及儒家思想研究、儒家文化研究、儒学当代价值等诸多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儒学研究的现状。2017年11月25日至26日,时值习近平总书记曲阜讲话四周年之际,“一带一路”儒家文明创新论坛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大会的主题是:围绕东亚儒学探讨儒学发展与未来,推动儒学传承与创新。 目录 1.毕景媛李泽厚的《论语》诠释及其本体诠释意蕴 2.陈寒鸣吴光先生的“民主仁学”及其意义 3.陈乔见春秋时代的义勇观念及其道德精神 4.程水金先秦学术与当代人文精神建构 5.冯俊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6.高强早期儒家与炎黄文化 7.高晓军经史视域下的地方志解读 8.郭亚林试论经学历史分期的两种类型 9.华军“通”的文化精神 10.焦丹荷略论《尚书·虞书》中的选官标准 11.贾学鸿耶律楚材的儒家担当及其西域诗的儒家情怀 12.孔丽浅谈儒家“平天下”思想 13.李炳海南朝北朝儒家对佛教的态度比较 14.李巧敏从俭德会看清末民初儒家教化的困境 15.李诠林中华学术传统在战后台湾的延续与发展 16.李增洪从孔子看儒家思想的品格 17.刘怀荣儒家文化对中华上古文明的传承 18.吕庙军儒学精神之源探秘:文王之德与“西伯阴行善”研究 19.马士远承继与回应:儒家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20.庞丽霞从城濮之战看子玉之败 21.宋宁充实美·君子乐·养气说 22.苏培从中国妇女称谓看其社会地位的变化 23.谭师论颜回对孔子思想的继承 24.王春惠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5.王佳阳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26.王苏论“礼”的当代转换 27.王晓飞“焚书”新考 28.王兴国如何理解“差等之爱 29.王学海时代新启求:儒学与伦理的新建设 30.王云鹏秦焚《易传》考 31.吴倩儒家乡约与当代中国乡村治理 32.吴树勤传统礼乐生活化的教化价值与现代启示 33.姚志峰试论当代国学思潮对中国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影响 34.于秀莹为宰我正名 35.杨永涛孔子“成人”观探略 36.喻新捷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37.张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变异性 38.张秋升中国儒学史视野下的儒学生命力问题 39.郑治文林安梧的“后新儒学”构想及其儒学史意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儒学史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马士远 |
绘者 | |
出版社 | 线装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03673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2 |
出版时间 | 2019-05-01 |
首版时间 | 2019-05-01 |
印刷时间 | 201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04 |
CIP核字 | 2019099740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0.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