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最好的美文(超值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时间铸就经典,传阅证明价值。由梁启超等编著的这本《中国最好的美文(超值珍藏版)》收录的是中国具内涵的作品,最具美感的阅读。书中,总有一个声音会让你心旌动摇,总有一段文字能令你如沐春风。它们如珍珠,熠熠生辉;又如香茗,沁人肺腑。

内容推荐

梁启超、鲁迅、茅盾、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周国平、季羡林、毕淑敏……百位名家,或慷慨陈词,或婉转低吟,或针砭时弊,或追怀往事……小小书卷,掩不住文采风流;盈盈尺牍,写不尽人生悲欢。那些飘散在时间中的高贵而纯洁的生命信号,溢出文字,直击性灵。

《中国最好的美文(超值珍藏版)》中每一篇作品自问世以来就被反复传诵,历久弥新,堪称经典。

《中国最好的美文(超值珍藏版)》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和崇文书局出版发行。

目录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1

新青年 陈独秀/5

雪 鲁迅/8

苦雨 周作人/9

“今” 李大钊/11

《鲁迅诗稿》序 郭沫若/14

落花生 许地山/15

生死 袁昌英/16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21

赏菊狮子林 周瘦鹃/23

威尼斯 邹韬奋/25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27

雾 茅盾/32

夜的奇迹 庐隐/33

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34

一片阳光 林徽因/41

渐 丰子恺/44

绿 朱自清/46

秃的梧桐 苏雪林/48

又是一年芳草绿 老舍/50

世纪末的悲哀 瞿秋白/53

寄小读者·通讯七 冰心/55

忙 王了一/56

野草 夏衍/58

曲阜孔庙 梁思成/59

中年 梁实秋/63

生 巴金/65

泪与笑 梁遇春/69

论老年 施蛰存/72

囚绿记 陆蠡/77

逆旅 柯灵/79

命运 张中行/81

年 季羡林/84

独语 何其芳/88

枕 唐弢/90

画山绣水 杨朔/92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95

长江三日 刘白羽/96

老王 杨绛/102

论快乐 钱钟书/104

秦淮拾梦记 黄裳/107

随遇而安 汪曾祺/111

飞红滴翠记黄山 柯蓝/117

绵绵土 牛汉/120

且说六朝烟水气 袁鹰/122

唯爱为大(节选) 王鼎钧/125

秋韵 宗璞/129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131

一花一世界 李乐薇/135

境界三帖 李国文/141

这家伙——流沙河自白 流沙河/144

武夷山九曲溪小记 林非/146

林中速写 张守仁/149

心灵的轻 刘湛秋/151

清风白水 王充闾/152

换个活法 韩美林/157

鸟巢 肖凤/160

我好像有四只眼睛 赵鑫珊/162

风从哪里来 范曾/164

藏羚羊跪拜 王宗仁/167

爱情欺负什么人 蒋子龙/169

目光 詹克明/173

读沧海 刘再复/176

玉想 张晓风/179

中年是下午茶 董桥/185

水墨文字 冯骥才/187

写给幸福 席慕蓉/192

兵与酒 杨闻宇/195

长城秋雨夕 贾宝泉/197

另一类生命(节选) 梅洁/199

寂寞之道与道之寂寞 霍达/203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周国平/205

废墟 余秋雨/208

晋祠 梁衡/211

心灵的花园 梁晓声/214

索溪的月亮 苏叶/218

羞女山 叶梦/220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224

光阴 赵丽宏/228

病隙碎笔(节选) 史铁生/229

仁山智水 舒婷/234

造心 毕淑敏/236

妙响涤尘 李木生/238

白雪少年 林清玄/241

且歌且行 马丽华/243

凝视时间——写在考古博物馆 李汉荣/249

鼠儿戏猫 迟子建/254

道具 朱以撒/258

刹那的永恒 刘小枫/262

回想春天的气味 唐敏/266

湖殇 素素/268

人生如长恋 张炜/271

洗桃花水的时节 铁凝/273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余华/277

我改变的事物 刘亮程/283

快乐墓地 彭程/285

春天,我的春天 史光柱/289

洞箫 楚楚/292

青春备忘录 王开林/295

我眼睛的花园 红杏/297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302

马戏与杂技 周晓枫/306

淡竹 苏沧桑/312

怎么写一封垃圾邮件 苗炜/314

情场之三十而立新论 叶延滨/316

试读章节

秦淮拾梦记

黄裳

在住处安顿下来,主人留下一张南京地图,嘱咐我好好休息一下就离开了。遵命躺在床上,可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只好打开地图来看,一面计划着游程。后来终于躺不住,索性走出去。

在珠江路口跳上电车,只一站就是新街口,这个闹市中心对我来说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新建的市楼吞没了旧时仅有的几幢“洋楼”。三十年前,按照我的记忆,这地方就像被敲掉了满口牙齿的赤裸的牙床,只新装了一两颗“金牙”,此外就全是残留着参差断根的豁口。通往夫子庙的大路一眼望不到底,似乎可以一直看到秦淮河。

在地图上很容易就找到了在附近的羊皮巷和户部街。

三十三年以前,报社的办事处就设在户部街上。这真是一个可怜的办事处,在十来亩大小的院落里,零落地放着许多大缸,原来这是一个酱园的作坊。前面有一排房子,办事处借用了两间斗室,睡觉、办公、写稿都在这里。门口也没有挂什么招牌,在当时这倒不失为一种聪明的措置。

我就在这里紧张而又悠闲地生活过一段日子,也并没有什么不满足。特别是从《白下琐言》等书里发现,这里曾经有过一座“小虹桥”,是南唐故宫遗址所在,什么澄心堂、瑶光殿都在这附近时,就更产生了一种虚幻的满足。这就是李后主曾经与大周后、小周后演出过多少恋爱悲喜剧的地方;也是他醉生梦死地写下许多流传至今的歌词的地方;他后来被樊若水所卖,被俘北去,仓皇辞庙、挥泪对宫娥之际,应当也曾在这座桥上走过。在我的记忆里,户部街西面的洪武路,也就是卢妃巷的南面有一条小河,河上是一座桥,河身只剩下一潭深黑色的淤泥,桥身下半也已埋在土里,桥背与街面几乎已经拉平。这座可怜的桥不知是否就是当年“小虹桥”的遗蜕。

三十年前的旧梦依然保留着昔日的温馨。这条小街曾经是很热闹的,每当华灯初上,街上就充满了熙攘的人声,还飘荡着过往的黄包车清脆的铃声,小吃店里的小笼包子正好开笼,成水鸭肥白的躯体就挂在案头。一直到夜深,人声也不会完全萧寂。在夜半一点前后,工作结束放下电话时,还能听到街上叫卖夜宵云吞和卤煮鸡蛋的声音,这时我就走出去,从小贩手中换取一些温暖……总之,我已完全忽视并忘却这条可以代表南京市内陋巷风格而无愧的小巷的种种,高低不平的路面,从路边菜圃一直延伸过来的沟渠,污水面上还满覆了浮萍。雨后,路上就到处布满了一个个小水潭……

这一切,今天是大大变化了,但有的却没有什么变化。那个酱园作坊的大院子,不用说,是没有找到。户部街的两侧,已经新建了许多工厂、机关……再也没有了那样的空地。但街面依旧像当年一样逼仄。这时正在翻修下水道,路面中间挖起了一条深沟。人们只能在沟边的泥水塘中跳来跳去,要这样一直走到杨公井。寻找旧居的企图是失败了,但这跳来跳去的经验倒还与当年无异。

还是到秦淮河畔去看看吧。

在建康路下车,走过去就是贡院西街。我走来走去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那座已经成为夫子庙标记的亭子。但我毫不怀疑,那拥挤的人群,繁盛的市场,那种特有的气氛,是只有夫子庙才会有的。晚明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提到这一带时说“百货聚焉”、“市魁驵侩,千百嘈哜其中”。这样的气氛,依然保留了下来,但社会的性质完全改变了,一切自然也与过去不同。

与三十年前相比,黄包车、稀饭摊子、草药铺、测字摊、穿了长衫走来走去的人们都不见了;现在这里是各种类型的百货店、饮食店……还有挂了招牌,出售每斤九角一分的河蟹的小铺,和为一个热闹的市井所不可少的一切店铺,甚至在路边上我还发现了一个旧书摊。

穿过街去,就到了著名的秦淮。河边有一排精巧的石栏,有许多老人都在石栏上闲坐,栏杆表面发着油亮的光泽,就像出土的古玉。地上放着一排排鸟笼子。过去对河挂了“六朝小吃馆”店招的地方,现在是一色新修的围墙。走近去凭栏一望,不禁吃了一惊。秦淮河还是那么浅,甚至更浅了,记忆中惨绿的河水现在变成了暗红,散发出来的气味好像也与从前不同了。

在文德桥侧边是新建的“白鹭洲菜场”。卡车正停在门口卸货。过桥就是钞库街,在一个堆了煤块的曲折的小弄墙角,挂着一块白地红字搪瓷路牌,上面写着“乌衣巷”。这时已是下午四时,巷口是一片照得人眼睛发花的火红的夕阳。

乌衣巷是一条曲折的小巷,不用说汽车,脚踏车在这里也只能慢慢地穿过,巷里的人家屋宇还保留着古老的面貌,偶然也能看到小小的院落、花木,但王谢家族那样的第宅是连影子也没有,自然也不会看到什么燕子。

巷子后半路面放宽了,两侧的建筑也整齐起来。笔直穿出去就是白鹭洲公园,但却紧紧地闭着铁门。向一位老人请教才知道要走到小石坝街的前门才能进去。我顺便又向他探问了一些秦淮河畔的变迁,老人的兴致很好,热情地向我推荐了能吃到可口的蟹粉包子和千丝的地方,但也时时流露出一种惆怅的颜色,当我告诉他三十多年前曾来过这里时,老人睁大了眼睛,“噢,噢,变了,变了。”他指引给我走到小石坝街去的方向,我道了谢,走开去,找到了正门,踏进了白鹭洲公园。

这是一处完全和旧有印象不同了的园林。一切都是新的,包括了草地、新植的树木和水泥制作的仿古亭台。干净、安谧,空阔甚至清冷。我找了一个临水的地方坐下,眼前是夕阳影里的钟山和一排城堞。我搜寻着过去的记忆,记得这里有着一堵败落的白垩围墙,嵌着四字篆字“东园故址”的砖雕门额,后面是几株枯树,树上吊着一个老鸦窠。这样荒凉破败的一座“东园”,今天是完全变了。

园里虽然有相当宽阔的水面,但这地方并非当年李白所说的白鹭洲。几十年前,一个聪明的商人在破败的“东园”遗址开了一个茶馆,借用了这个美丽的名字,还曾请名人撰写过一块碑记。碑上记下了得名的由来,也并未掩饰历史的真相,应该还要算是老实的。 在一处经过重新修缮彩绘的曲栏回廊后面,正举行着菊展,菊花都安置在过去的老屋里,这时暮色已经袭来,看不真切了。各种的菊花错落地陈列在架上、地上,但盆上并没有标出花的名色。像“幺凤”、“青鸾”、“玉搔头”、“紫雪窝”这样的名色,一个都不见。这就使我有些失望。我不懂赏花,正如也不懂读画一样。看画时兴趣只在题跋,看花就必然注意名色。从花房里走出,无意中却在门口发现了那块“东园故址”的旧额,真是如逢旧识。不过看得出来,这是被捶碎以后重新镶拼起来的。面上还涂了一层白粉。即使如此,我还是非常满意。整个白鹭洲公园,此外再没有一块旧题、匾对、碑碣……这是一座风格大半西化了的园林,却恰恰坐落在秦淮河上。

坐在生意兴旺的有名的店里吃着著名的蟹粉小笼包饺和干丝,味道确实不坏。千丝上面还铺着一层切得细细的嫩黄姜丝。这是在副食品刚刚调整了价格之后,但生意似乎并未受到怎样的影响。一位老人匆匆走进来和我同坐,他本意是来吃干丝的,不巧卖完了,只好改叫了一碗面。他对我说:“调整了价格,生意还是这么好。不过千丝是素的,每碗也提高了五分钱,这是没有道理的。”我想,他的意见不错。

杂七搭八地和老人谈话,顺便也向他打听这里的情形,经过他的指点,才知道过去南京著名的一些酒家,六华春、太平洋……就曾开设在窗外的一条街上,我从窗口张望了一下,黝黑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我记起三十多年前曾在六华春举行过一次“盛宴”,邀请了南京电话局长途台的全体女接线员,请求她们协助,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干扰,使我每晚打出的新闻专电畅通无阻的旧事。这些年轻女孩子叽叽喳喳的笑语,她们一口就答应下来的爽朗、干脆的姿态,这一切都好像正在目前。  自公元三世纪以来,南京曾经是八个王朝的首都。宫廷政治中心一直在城市的北部、中部。城南一带则是主要的平民生活区。像乌衣巷,曾是豪族的住宅区,不过后来败落了,秦淮河的两岸变成了市民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中心。明代后期这种发展趋势尤为显著。形成商业中心的各行各业,百工货物,几乎都集中在这里。繁复的文化娱乐活动也随之而发展。这里既是王公贵族、官僚地主享乐的地方,也是老百姓游息的场所。不过人们记得的只是写进《板桥杂记》、《桃花扇》里的场景,对普通市民和社会下层的状况则所知甚少,其实他们的存在倒是更为重要的,是全部的基础。曾国藩在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以后,第一件紧急措施就是恢复秦淮的画舫。他不再顾及“理学名臣”的招牌,只想在娼女身上重新找回封建末世的繁荣,动机和手段都是清清楚楚的。

穿着高贵的黑色华服的王谢子弟,早已从历史的屏幕上消失了;披了白袷春衫的明末的贵公子,也只能在旧剧舞台上看见他们的影子,今天在秦淮河畔摩肩擦背地走着的只是那些“寻常百姓”,过去如此,今后也仍将如此。不同的是今天的“寻常百姓”已经不是干多年来一直被压迫、被侮辱损害的一群了。

从饭店里出来,走到街上,突然被刚散场的电影院里涌出的人群裹住,几乎移动不得,就这样一路被推送到电车站,被送进了候车的人群。天已经完全昏黑了,我站在车站上寻思,在三十年以后我重访了秦淮,没有了河房,没有了画舫,没有了茶楼,也没有了“桨声灯影”,这一切似乎都理所当然地成了历史的陈迹。可是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安排人民的休息、娱乐和文化生活呢?人们爱这个地方,爱这个祖祖辈辈的“游钓之地”。我们应该怎样来满足人民炽热的愿望呢?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日

P107-11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最好的美文(超值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启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320560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8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8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