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法探红楼
内容
亮点展示

9787519760359法探红楼 (1).jpg

编辑推荐

透过《大清律例》

看红楼人物命运

对比清代案例

感受曹雪芹慈悲之心

内容简介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已经被无数大家冠以数不尽的荣耀,赋予其说不尽的意义。但是红楼当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清代的法律制度和礼法之间的关系。本书综合《大清律例》《大清会典》《清史稿》 以及众多司法案例和儒家经典、清代史料,从乾隆至光绪年间的几万个案例中摘选了与所要讲述的内容相近的案件,比照《红楼梦》中涉及的具体情节,梳理书中的人物关系、法律关系,通过结合清代律例、司法判例和制度典章,力求将《红楼梦》中礼与法的世界立体地呈现出来,折射出清代礼与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司法审判实践,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清代的礼法制度、宗族制度、家庭关系,感悟当时的社会生活、人间百态。

作者简介

王秋实

男,1981 年生于哈尔滨,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现为执业律师、仲裁员、法律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代司法鉴定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古典文学与法律史相融合的通俗写作,以求普及法律史常识、反映古代社会风貌、探析中国古代人文精神。

目录

第一章 生而为奴

第一节 花气袭人知昼暖/003

第二节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025

第三节 虚花总非真/047

第四节 杜鹃啼血玉映红云/057

第五节 奴本是女娇娥/077

第二章 如夫人非真娘子

第一节 真应怜/093

第二节 众生平/116

第三节 双面二尤/132

第四节 赵姨娘的丑与愁/164

第三章 妻子的无奈

第一节 与人为妻/205

第二节 夫人的善与恶/216

第三节 冰山有凤/269

第四节 寡妇节烈/367

第四章 女儿悲

第一节 黛玉的根基/409

第二节 孤儿家财/423

第三节 女儿婚嫁/443

第四节 干娘为媒/453

第五章 丈夫羞

第一节 父慈子孝的尴尬/467

第二节 薛蟠的另一面/534

第三节 管不好自己的大哥哥/565

参考书目/590

后记/593

前言/序言

文法钩沉轻名利,自在自为自沉吟

《法探红楼》序

秋实的《法探红楼》初稿甫一写完就发给了我,入手一读就知道是一本好书,没看完我就跟秋实说,这本书足够出版的水平,找个法学大家写个序推介一下,我相信会有很不错的市场反响。我虽算不得博览群书,但也是读过几本书的,这样一本有知、有识、有料、有态度下了功夫的书,只要做好基本的宣传,不会被市场冷落。当时我还给秋实推荐了几个觉得适合写序的法学大家,也告诉他可以通过朋友联系他们。秋实当时不置可否。

前几天,秋实突然给我电话,让我给这本书写序。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行,我没什么影响力,起不到推介作用”,秋实说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第一本书就由自家兄弟来写序,不求闻达于诸侯。我踌躇很久没有答应,因为这本书在我看来实在是一本好书,理应由大家来写序才配得上。我仅仅是一介公益律师而已,在律师小众的圈子内都是籍籍无名的,俗话说,酒香还怕巷子深,由我来写必定拖累这本好书。

但秋实不为所动,坚持要我来写。凭我和秋实的交情,觉得再推辞就不够哥们儿了,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我虽写过不少文字,但给人著作写序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篇序还是让我有“战战惶惶,汗出如浆”的压迫感。俗话说,好马配好鞍,这篇序既要把这本书独特的魅力写出来,又要恰如其分,很不容易。不虚美,不杂耍卖艺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是我一直秉持的为文原则,也是秋实的写作原则。联想到秋实这本书所引用的文献数量之巨,就知道,秋实无意写才子书,而是要写学者书。他自有一番长远的规划,他要的是一种不加激素的“慢成长”,有机的成长。秋实就跟一株普通的小白杨树一样,没有生在闹市区,起初无人关注,但它仍自在自为自觉地成长,随着成长,越来越多的人会驻足,最终长成合抱之木,亭亭如盖矣。

正如前面我对《法探红楼》的评价,用几个词来归纳,就是有知、有识、有料、有态度。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部伟大的小说就像一幅《清明上河图》,以金陵贾家的命运为主线,徐徐展开描写了一个世家大族从烈火烹油到抄家败落的过程。多少钟灵毓秀水做的骨肉跃然读者眼前,她们短暂的快乐与禁不起敲打的爱情,连同她们卓越的才情,最终和心事一样成了虚化,几乎都活出了一幕幕高开低走令人扼腕叹息的人生,书写了一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

为什么这悲剧几乎无可逃遁?这一幕幕芝兰摧折的悲剧由谁造就?

答案就是礼法,封建专制社会的礼与法。儒家用以倡导尊卑和长幼有序的行为规范就是礼,在孔孟时期的古儒时代,礼与法一定程度也还是分离的,礼还是被置于人性人道之下,所以“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经历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表法里的状态就成了专制王朝的共同特征,而礼经过阴柔颓败的宋明理学的意识形态化,发展到明清,很多内容已偏离了人性和人道,生命已经枯萎,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老朽,专以压制和禁锢年轻人的人性为乐,礼不再是一种一定程度能与法分庭抗礼的伦理规范,而是完全沦落到为法背书,礼法交融的地步,“三纲五常”细化的礼更是充斥着种种非人性的残虐和变态,事实上成为专制暴虐之法的帮手。

《法探红楼》这本书就是主讲有清一代的礼与法,它以品鉴红楼典型人物为切入点,谈他们的性情与命运,将他们的性格与命运置于礼法的审视之下。告诉读者尽管这些红楼儿女性格各异,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性格与命运无一不受礼法的影响和左右。他们都是一群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可怜人。

所以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背后,是父权中心、夫权中心、家国一体。

本书总共五章,分别是“生而为奴”“如夫人非真娘子”“妻子的无奈”“女儿悲”“丈夫羞”。这五章都分别以几个主要的人物为节,中间又穿插《红楼梦》中的各色人等,描述他们的性格与命运,夹叙夹议,从清朝浩如烟海的刑案中找到恰当的案例作为佐证,加深读者对清朝礼法的认识。这五章提及了奴婢制度、婚姻制度、服制制度、继承制度等。奴婢制度之下又讲了奴婢的四种来源,包括战俘及被虏边民、罪囚、投充和人口买卖;五种归宿,包括配予小厮、放为良人,做男主之妾、售卖和作为小姐的贴身侍女陪嫁。婚姻制度之下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妻与妾地位的区别,有夫与妻地位的区别,在继承制度之下又讲了嫡长子继承制与诸子财产均分制。

这本书可以让读者知道何谓大宗与小宗,何谓期亲、大功、小功与缌麻,何谓红契与白契,何谓僧道的度牒制度。为何说黛玉命运悲苦但却可能是个不折不扣的富姐?为何荣宁二府的儿子们都畏父如鼠?为何袭人的终极梦想仅仅是做宝玉的小妾?为何李纨年纪轻轻宁愿守寡也不改嫁?为何说惜春出家不失为大厦将倾时的一种自保之策?为何没有留下男性子嗣的寡妇容易被夫家宗族侵害?为何订婚后的张华可以理直气壮地讨要尤二姐?在逼死尤二姐后王熙凤为何又恐惧让来旺儿去灭口张华呢?为何探春说她的舅舅是王子滕而不是赵姨娘的兄弟?有些汉人为何自觉投充为奴?

因为自己读书不求甚解,容易望文生义,原来看到说孔子是野合而生,就以为孔子的老爹和老娘在野地里生了他,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自己想歪了,野合是结婚不合礼仪。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红楼梦》里那位命运侥幸名为娇杏的丫鬟,被贾雨村纳为小妾竟然是犯了清代刑律的,而司棋与表哥潘又安暗通款曲是违礼的,如果私奔则是入罪的;家道早已衰败的贾芸向放债的泼皮倪二借钱,倪二如果收利息最高是不得超过年利率36%的,债主是不能自力救济去债务人家里抢东西抵债的,也是不允许债务人以妻女抵债的。

总之,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高,但又不是在炫知识,读起来没有枯燥和晦涩感,甚至可以说很有趣。这得益于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构安排。

这本书让我高度评价的,不只是它的知识密度,而是臧否之间体现出秋实的三观。在我看来,一本好书在获得知识之余,应当有助于培养现代公民最基本的是非感。私以为秋实这本书就做到了。

“极权(专制)体制之下特权也不过是权力一时的恩赐、偶尔的临幸,君不见横刀立马、文武双全的年羹尧不也落得个家破人亡。历史已一再告示,没有自由、没有公民权,所有人都是囚徒。也即因此现代法律以保障自由为第一要旨,进而保障人权、捍卫公民权利、捍卫平等权利,以此才免得‘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这段话就体现了作者对封建专制社会的一种俯视姿态,他没有沉浸在琐碎的史料中无法抽身,而是跳脱出来看待这封建专制时代所谓的特权,本质上就是“一时的恩赐,偶尔的临幸”。所有人本质上都是囚徒。

我摘出这段,不是想说秋实说出了多么深刻的政治理论,本质上,它就是现代社会的常识,但有多少出版物是败在缺乏常识上,当然我说的“败”不是庸俗意义上的无人问津,相反它们可能卖得很好,我说的“败”是书的格调、层次。文史类书籍的读者虽然对好书的评价见仁见智,但好坏之间还是有些共识的评价标准的。

这类彰显作者三观的评论有不少,这里就不一一摘录了,这些评论不是突兀的,而是顺其自然,发于当所发、止于当所止的。

秋实还有一点让我非常认可的,就是他在对角色行为的评价时笔触是温热的,是宽和的,是体察人性的,是公允而理性的,不是脸谱化的。读这种书对读者清明理性的性格养成是有益的。

比如,在如何看待李纨吝啬;如何看待王夫人吃斋念佛但对晴雯无情,对金钏之死的自我辩解;如何看待王熙凤的弄权和自作聪明;如何看待薛姨妈宝钗母女对黛玉的真情与假意;如何评价平儿、尤氏、贾政、贾赦、贾琏、薛蟠等人的内容中,都能体现出作者对人心与人情复杂的洞察与通透,彰显了作者稳定、成熟的心理状态。相对于天真烂漫一览无余,相对于脸谱化的深刻与极端,作为成年人的我更喜欢秋实这种洞察与通透。

但是,这不意味着秋实是没有态度的,正好相反,综观整本书,秋实态度是鲜明的,是非感是清晰的,这种是非感也是建立在现代政治伦理的原则之上的,只是在评断人的时候因为深知人性的复杂,也深知个体的品性都受时代的塑造和局限,所以不敢脸谱化的去定性。

总之,对秋实这本“处女作”,我愿意用有趣、有知、有识、有料、有态度来评价,而且,我对秋实作为一个文史作家的未来很看好,我既了解他对世情的洞察和通透,也知道他不知疲倦的阅读,还知道他的志趣和品性。当然,考虑到秋实和我都没有什么名气,这本书可能会“石沉大海”,但我相信,终有一天,它会被回顾和探讨,得到应有的承认。

刘书庆

2021年2月18日于傍湖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法探红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秋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760359
开本 16开
页数 5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22-05-01
首版时间 2022-05-01
印刷时间 202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824
CIP核字 2021213813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3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1
2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