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陵旧颜
内容
内容推荐
南京有着一段段说不完的历史故事,故而繁衍铺陈出许多文人名人笔下风流倜傥的金陵风貌,《金陵旧颜》撷取了其中的一个历史断面——民国时期文人名人笔下的旧金陵,参照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欣赏价值的标准遴选而成。
目录
致刘三/苏曼殊
南京战后遗迹/郑逸梅
留京余话/郑逸梅
南京大掠/邵飘萍
江苏之两问题/邵飘萍
金陵一周记/张梅盒
游灵谷寺记/觉余
燕子矶岩山十二洞游记/单鹤
栖霞山游记/黄炎培
浦镇十三日之勾留/孙伏园
居京日记/胡适
国府主席林森先生/胡适
南游杂感(五)/梁实秋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南京/朱自清
南京的几个学校/石评梅
金陵的古迹/石评梅
琐记/鲁迅
革命军攻入南京/白韬
南京/陈西滢
游新都后的感想/袁昌英
再游新都的感想/袁昌英
“首都”与“南京”/元放
金陵记游/钟敬文
旅京日记/吴宓
豁蒙楼上话南京/邓启东
孝陵游感/艾芜
豁蒙楼暮色/储安平
朱牧儿墓/翟象谦
南京临时大总统府成立/柳亚子
从南京回上海(节选)/巴金
中山陵前中秋月/梁得所
在玄武湖畔/李金发
游牛首山记/如愚
首都名胜/马元烈
南京印象/曹聚仁
南京的颜面/荆有麟
南京的黑市/刘士穆
南京的媒行/受仲
京居随感/谢保康
金陵牛首山访古记/罗香林
车站上/天衣
江南乡试/陈独秀
南京的骨董迷/方令孺
量守庐记/章太炎
失掉南京得到无穷/聂绀弩
感慨过金陵/范长江
南京的歪风/范长江
首都沦陷记/陈鹤琴海燕
我走向了战场/舒群
当南京被虐杀的时候/汝尚
我怎样退出南京的/倪受乾
白门秋柳/黄裳
旅京随笔/黄裳
老虎桥边看“知堂”/黄裳
南京与北京/荐庵
从历史上看南京/云松
辰子说林(节选)/张慧剑
秦淮河畔的除夕/司马讦
秋在栖霞/陈修
丹凤街(节选)/张恨水
窥窗山是画/张恨水
白门之杨柳/张恨水
日暮过秦淮/张恨水
翁仲揖驴前/张恨水
秋意侵城北/张恨水
顽萝幽古巷/张恨水
入雾嗟明主/张恨水
盛会思良友/张恨水
江冷楼前水/张恨水
清凉古道/张恨水
碗底有沧桑/张恨水
秦淮河没了书卷气/张恨水
南京的马/柳雨生
小粉桥日记/陶晶孙
随园坊日记/陶晶孙
白门买书记/纪果庵
南京下关/周作人
冶城话旧(节选)/卢前
鸭史/卢前
织造余闻/卢前
帝城十日/唐搜
秦淮行脚/杨桦
玄武湖/杨桦
灵谷寺/赵景深
南京印象(节选)/郭沫若
陵园明月夜/王平陵
紫金山夜观星象/波滢
在南京会议见蒋介石/冯玉祥
后湖泛舟/周锦泉
南京在望/谢国桢
后记/丁帆
序言
我的出生地是原苏南公署所在地的苏州,可就在我出
生半年以后,适逢苏南公署与苏北公署以及南京市合并成
为江苏省,于是我很快便随父母迁徙到省会南京。除了上
山下乡插队和客居扬州的十几年外,我在这方土地上生活
了四十余年。我喜爱这座城池,不仅因她有十朝古都的沧
桑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她朴实敦厚、大气
宽容的城市性格与博大的襟怀养育了多少代文人墨客、布
衣市民、达官商贾和帝王贵胄。十朝建都于此,尽管在这
个城池里演绎了无数的历史悲喜剧和风流人物故事,一切
皆为过眼烟云;尽管她尚有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是
,能让南京人引以为荣的却是她那始终不随波逐流的坚韧
文化性格。这也是我长于斯、读于斯、写于斯、学于斯、
教于斯,乃至死于斯的理由。
中华民国乃是在南京建都的最后一个朝代,从一九一
二年到一九四九年,虽然只有三十七年的历史,中间还夹
杂着八年抗战,但是作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不可或缺的
历史环节,作为民国首都,她扮演的政治角色自然无须赘
言,“金陵王气黯然收”成为历代文人对南京政治文化的
千古咏叹。而我关心的,却是她的原始真容和各色人等彼
时的生存境况,以及这个城市宽厚的文化性格。因而,这
就成为我编选这本文人墨客书写民国时期金陵旧颜的初衷
。民国文人怎么看南京固然可以有不同的价值理念,但这
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够在他们各自抒写的故都容颜旧貌、
生活气息和人物行状中窥见那一幅幅历史的长镜头,从这
历史的“活化石”中体悟到现实的文化意义。如此这般,
则是我最感欣慰的事情了。于是,寻觅民国文化风景线的
核心内涵才是我们对现实的回答。
金陵的文化风味在哪里?她不仅存在于其半城半山水
的风景之中,也不仅流淌在大街小巷的书肆、茶楼、饭馆
、青楼等活色生香的食色风俗里,更不仅是无处不在的方
言俚语的喧嚣中,而是漫漶在那慢悠悠的市井生活和散淡
的文人心态里。唯有此状态——把生活作为一种人生的自
然旅程,才能养育出一批批恃才傲物、独立特行的文人。
或许,南京的大气也就在于此罢。
金陵文化的风骨在哪里?我曾经在那本《江南悲歌》
的随笔集里说得十分清楚了:文人的才气固然很重要,但
是,如果他是一个缺钙的士子,没有“独立之思想,自由
之意志”,遑论学问之风骨?而没有风骨的文人,则如行
尸走肉耳。于是,读者诸君亦可在此书中读出一些民国时
期文人性格的况味来,那也是另一种读书的乐趣。
文人热爱南京是有缘由的,正如陈西滢在《南京》开
头就说的那样:“要是有一天我可以自由地到一个地方去
读我想读而没有工夫读的书,做我想做而没有功夫做的事
,我也许选择南京作长住的地方,虽然北京和杭州我也舍
不得抛弃。”或许南京没有“京派文化”的那种皇城根下
的官气和傲气,也没有“海派文化”的那种商气和洋气,
然而,她却是读书人的最好去处。这也许就是我有两次与
“京派”和“海派”生存环境结缘却毫不犹豫舍弃的原因
吧。
我爱这方热土,不仅仅是一种故园的眷恋,更是因为
在这山水城林之中埋藏着我一生的读书梦和生活梦。
导语
把生活作为一种人生的自然旅程,才能养育出一批批恃才傲物、独立特行的文人。或许,南京的大气也就在于此罢。
本书收录了《燕子矶岩山十二洞游记》《革命军攻入南京》《豁蒙楼上话南京》《从南京回上海(节选)》等文章。
后记
大约是1997年,北京出版社文史编辑部约我编一本反
映老南京旧貌的散文随笔集子。作为从小就生长在这一方
土地上的南京人,我觉得有义务,也有责任担当起这个编
辑任务,于是便慨然允诺。
当时,我的编写原则是:既然是反映老南京的旧容,
那就一定须得旧人写旧貌。换言之,便是用生活在民国时
间里的文人笔墨来折射出老南京的真实旧容,原汁原味,
且均用民国时期的旧刊旧版之书刊做编辑母本,而废弃
1949年以后跨越两朝文人的修改本,这样我们才能在字里
行间看到一个真实的老南京和一个生活在民国时期的文人
的真实内心世界。于是,我便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沉在
资料室里查阅资料,一本《江城子·名人笔下的老南京》
便很快编辑好了,交付出版社后,次年便面世了。
作为一个编辑者,我从不关心此书的销售情况,也就
自然不再关心此书在坊间的反响。当然,其中也有朋友为
编辑这类书籍曾经来我家要过此书,但是这都淡忘了。直
到去年,南京出版社的卢海鸣社长找到我,希望重新修订
此书,昔书已乘黄鹤去也。
此次重新修订,其基本原则不变,仍然止限在民国时
期,其中又补充了一些当年遗漏的名人之作。但是,一些
非名人书写的具有文史价值的南京旧貌文字过去是忽略了
的,此次也一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在卢海鸣社长与我共
同的协商下,新编本收入了卢海鸣先生、邢定康先生提供
的一些新的篇目。此外,亦收入了蔡玉洗先生编辑的《南
京情调》中我在当年匆匆编辑过程中遗漏的几个名人篇目
。书中的插图来自《老明信片·南京旧影》《老照片·南
京旧影》《南京民国建筑》《南京明清建筑》《南京民国
建筑的故事》等。在此一并感谢!
人生乃匆匆过客,此书的重新修订出版,也算是一个
生活在这一方热土上近半个世纪(除去插队和客居扬州十
多年)的老南京人对自己家园的报答。我热爱南京的原因
,是这座城池的包容性和城市景观的大气(不想说王气,
因为“黯然收”更好);是她如陈西滢在《南京》里所言
“南京是最好的读书去处”;是她蜿蜒的明城墙透露出的
无限沧桑感……所以,一生中,我放弃了几次北上和南下
的机缘,终老在此,而无怨无悔。
是为跋。
2014年3月18日于仙林大学城
瘦蠹斋
精彩页
致刘三
苏曼殊
刘三侍者:
西湖别后,得杨仁山长老命,故于十三晚抵宁。昨日见航公,喜甚。
足下起居如前否?此处校务,均已妥备,现向镇江、扬州诸大刹召选僧侣,想下月初可开课。教授汉文闻是李晓暾先生,讲经即仁老也。看二三年后僧众如能精进,即遣赴日。不及另言,如足下得暇,望将此信转达白云庵。幸甚。
宁地已冷,出入未便,瑛冬候当返申。足下何时至沪?届期望将地址示知,以便聚谈。航公合府迁居此土,闻今冬不至沪云。
瑛现住仁老公馆内,诸事尚适,不似前此之常出交游也。今午,杭州夏曾佑居士来此相见,居士深究内典,殊堪佩服。瑛于此亦时得闻仁老谈经,欣幸无量。仁老八十余龄,道体坚固,声音宏亮。今日谨保我佛余光,如崦嵫落日者,惟仁老一人而已。十余年前,印度有护法尊者(达摩波罗)寄二书仁老,盖始创摩诃菩提会,弘扬末法,思召震旦僧侣共往者。昨仁老捡出,已嘱瑛翻成华文矣。异日将原函一并印出,当奉台览。现在该会如何,尚未谛审。仁老云:“当时以无僧侣能赴其请,伤哉!”
瑛比来摒弃诸缘,日惟养静听经而已。足下作何消遣耶?余容续呈。
此叩
道履万福!
得山、意周两大和尚均候。
十七日
元瑛顶礼
赐教乞寄至:南京延龄巷池州杨公馆苏子谷收,为妥。
一九〇九年十月十一日
南京战后遗迹
郑逸梅
联军先锋队占领了石头城。于是大家都兴奋起来,先冲进马群(地名)营内,戍卒完全逃去。里面却堆积着许多白菜,不知有几百千棵,桌子上尚有凌乱的麻雀牌,可知被围攻的时候,他们满军犹好整以暇,正在作竹林之游哩!煮着两锅白粥,他们仓皇遁走,不及进食,正好待我们来享受。此时粥有余暖,我们有似饿虎见着驯羊,把它大嚼一顿。经这一嚼,精神顿时回复,才知道此身尚在人世。鄙人见营中遗有黑字红令旗一面,急忙把它收藏起来,留为永久纪念。收卷毕,传令到来,集合蒋王庙休息。那蒋王庙是供祠蒋忠的,我们到了那儿,自己人见了面,觉得面颊都是青灰色,双目尽赤,很是可怖。身上的衣服,东穿西破,无复完整。庙中煮着粥,备着萝卜干,借以充饥。鄙人已在马群营里吃过一顿,不再进食,由他们未曾吃的狼吞虎咽般进着。在吃粥的时候,那萧希能狼狈而来,手臂中枪受伤。那时浙军也来进攻,萧的手臂,是被浙军错击的。我们探听敌方当局的行踪,才知道张勋、张人骏、铁良,都从水西门坐小火轮逃走的。我们进太平门司令部驻扎。那司令部本为陶公馆,有花木泉石之胜,地方是很宽敞的,当进太平门时,不意该门被土石塞没,我们用炮来把塞没的地方轰打一洞,约有面盆口大小,人才由这窦中钻进去。(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陵旧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丁帆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304878
开本 16开
页数 4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810
CIP核字 2014043503
中图分类号 K295.31-49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40
170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