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炜研究资料(乙种)/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内容
编辑推荐

张炜是一个保持了神话般创造力、并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世界的作家。我们在阅读其作品时,往往被他营造的氛围所笼罩,在其独有的语境下,会不知不觉步入他的世界。在神秘莫测、光怪陆离、如真似幻之中,无论上演什么样的戏剧,是喜是悲,是庄严还是诙谐,你都会觉得合情合理。

本书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中的一本,集结了关于张炜的生平及创作感悟的文章,同时还收录了文学评论家对于他的最优秀的研究文章。全书集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于一体,全面展现了张炜的创作思路及叙事风格,可作为高等院校图书馆值得珍藏的大型书籍,也是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文科教师、在校学生、社科院、作家协会、现当代文学学会等不可或缺的最有价值最有权威的参考资料。

内容推荐

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支撑起了中国文学新的天空,中国文学迅速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乙种)汇编了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旨在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的依据。本书为该套书中的一本,阐述了张炜的生平及创作自述,并收录多篇评论家对于他的研究资料,同时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成果的整体索引。

目录

生平与创作自述

答《青年作家》/张炜

为了葡萄园的明天/张炜

芦青河之歌/张炜

一辈子的寻找/张炜

关于《九月寓言》答记者问/张炜

童年三忆/张炜

写作《柏慧》、《家族》随感

——长篇小说创作札记/张炜

昨日里程

——张炜访谈/张炜

龙口访谈/张炜

由世纪末中国文学潮流说起/张炜

做什么不做什么/张炜

《柏慧》与《蘑菇七种》/张炜

我跋涉的莽野

——我的文学与故地的关系/张炜

世界与你的角落

——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张炜

研究资料

独特性:葡萄园里的“哈姆雷特”

——关于农村题材创作的一封信/雷达

诗化和深化了的愤怒:

——评《秋天的愤怒》/宋遂良

他在默默地挖掘

——关于张炜和他的小说/萧平

人的觉醒与反封建主题的推衍

——《葬礼》《思索》《愤怒》比较谈/雷达

从希望之歌到忧患之歌

——张炜创作发展的一个脉络/陈宝云

古老土地上的痛苦选择

——论张炜《古船》的文化意蕴/蔡世连

思想的雕像:论《古船》的主题结构/罗强烈

俯瞰和参与

——《古船》和《浮躁》比较观/王彬彬

悲悯与慨叹

——重读《古船》与初读《九月寓言》/王彬彬

还原与激情

——读张炜的《九月寓言》/王光东

“意识形态”与“大地”的二元转化

——略说张炜的《古船》和《九月寓言》/郜元宝

论张炜创作中的乡土“情结”及诗性回归/王红梅

大地乌托邦的守望者

——从《柏慧》看张炜的艺术理想/谢有顺

面对苦难的现身说法

——论张炜的三部长篇小说/宋炳辉

张炜小说的价值取向/吴炫

两个俗物,一对雅人 王朔 贾平凹 张承志 张炜合论/郜元宝

《柏慧》:当代知识分子的处境与选择/徐德明

王蒙、张炜们的文体革命/王一川

历史的坚冷岩壁和它燃烧着激情的回声

——读张炜的《家族》/张清华

生命与理性之间

——关于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王学谦

对自然的歌唱与冥想

——论张炜散文/余亚梅

形而上悲怆与文化操守

——从张炜小说看小说作为一种精神形式的价值/贾振勇 魏建

灵魂搏斗的抛物线

——张炜小说的编年史研究/摩罗

弒父的恐惧与家族血脉的纠结

——张炜小说叙境的存在性悖论/郭宝亮

否定中的溃退与背离:八十年代精神之一种嬗变/贺仲明

守望中的自我确认

——张炜小说论/郭艳

另一种浮躁

——从《能不忆蜀葵》略谈张炜的小说写作/吴俊

张炜的精神立场及其呈现方式

——以九十年代长篇小说为例/王光东 李雪林

张炜的诗、音乐和神话/严锋

欲望:时代与人性的另一面

——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陈思和

穿越当代“经典”

——《心灵史》和《九月寓言》局限评述/吴炫

展现生命诗意和大地浪漫的文学

——关于张炜创作的回眸与述评/李生滨

附录

作品年表/黄轶

研究资料索引/黄轶

试读章节

    一辈子的寻找

        张炜

我觉得我踏上了一条奇怪的道路。这条路没有尽头。当明白了是这样的时候,我回头看着一串脚印,心中怅然。我发现自己一直在寻找和解释同一种东西,同一个问题——永远也寻找不到,永远也解释不清,但偏要把这一切继续下去。

可以解释的只是某一个阶段的,更具体更浅近的什么问题,它们汇集一起也不等于我要解决的那个大问题。但我相信这样做可以接近它,有意义。

我相信它在远处呆着,像太阳又像狐狸。

——太阳很大,大得不可想象,于是你迎着它走,自觉步步接近,到头来它还是那么远。事物大到了一定程度,世上的尺子就不折自废。但顽强的人永不放弃自己的尺子,他要寻找崭新的刻度,通往上帝。

——狐狸有一个故事。它在深夜伪装成一个姑娘哭泣,哀婉动人。有人从床上起来,到窗外去寻找哭声。可他进一步,哭声就远了一步,永远在前方的黑暗里。似乎顷刻可至,实则无边无际。那人明白过来,骂一声狐狸便上床了。我想自己苦苦寻找的东西就好比幻化的精灵,它游动跳跃在空中,可望而不可即。它是一个存在,以我们无法明了的方式存在着。它的周围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支撑,变化多端。比如它的远离,竟然是因为我们的逼近。这多么让人费解!难道寻找是错误的吗?难道人类不该前进吗?可它又明明因此而愈加遥远。

我是快乐的吗?我是痛苦的吗?都不是。我不停地往前走,一直走,浑身汗渍,口干舌燥。有一只超人的手指像犁子一样划开了一条游戏的通道,我视沟底为坦途。人的视野太有限了。那些极其阔大的曲折,由上帝一手策划的阴谋,我们望也望不穿。

这就是共同面对的悲哀。

那些我喜欢的、理解的作家们,我明明看到他们一辈子也在寻找一个东西,解释一个问题。不过我没有他们的脚力,不能像他们一样走得很远很远。但我相信这种消耗是自然而有益的。

作家与作家间寻找的大问题可以是相同的,就是说可以面对共同的太阳和狐狸;但他接近的方法却决不相同,好比世上没有两副相同的指纹一样。为了奔向它,有人可能直走疾步,有人可能踏着之字;有人不歇气地跑,拼尽力气;有人却歇歇停停,一路上吃着补药。

作家身上负担着人类中多么伟大的责任。

人类又派出了他们中多么坚韧的儿女。

我的怯懦和小心翼翼就是在明白了那么一点点后开始的。我尽量在别人倒下的位置上起步,尽量鼓起勇气。可我最后还是沮丧透顶,因为这种寻找不像赛跑时的接力,它更多的还靠每个后来者从头干起。这真是苦不堪言。

这种巨大的责任甚至也不能让哲学家来承担。因为他们过于简单,好像一下可以说清所有的问题。世界被他们误解得太多了。于是一部分人聪明地观察起来,小心地描摹,隐隐地接近,用幻想和谜语旁敲侧击。这样做的结果是产生了作家,并且果然干得好多了。

我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也会是徒劳的。

                1985年4月26日

                 (原载《文学角》1989年第5期)

         P012-P013

序言

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支撑起了中国文学新的天空,中国文学迅速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而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繁荣也带来了新时期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繁荣,可以说,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追踪研究一直是中国当代学术界和评论界最具生机活力的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然而,与文学界和研究界的这种“繁荣”局面相比,新时期文学的资料工作则显得有些滞后: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一套权威性的能完整反映新时期文学发展全貌的文学大系,也没有能够全面反映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历程和整体成就的系统资料汇编。这无疑为我们在新世纪全面展示、回顾、总结新时期的文学成就,反思新时期文学的经验教训,深化对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

有鉴于此,我们特意邀请孔范今、雷达、吴义勤、施战军四位在新时期文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知名学者和评论家来主编这套《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为广大新时期文学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权威研究资料,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在资料查找和检索方面的便利,从而为推进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走向深入和突破做出贡献。我们力求做到:一,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二,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的依据;三,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

本套丛书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乙种是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汇编。每卷除精选各个领域最优秀的研究成果外,还将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成果的整体索引。本套书采取开放的体例,并将长期出版下去,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重要的学术工程。我们的目标是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并重,力争能使广大读者既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又能以最快捷的方式读到中国新时期文学最优秀的研究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炜研究资料(乙种)/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孔范今//施战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24295
开本 16开
页数 4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5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31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31
16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