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余华研究资料(乙种)/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内容
编辑推荐

他对人生冷峻的剖析与拷问;他对历史与现实清醒的警惕姿态;他对底层生存的热烈而朴素的爱;他对人性在苦难中散发出的金子般的光辉的觉悟书写!他是谁?他就是《活着》和《兄弟》的作者余华,20世纪80年代的余华具备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那种逼视世界、洞视存在的勇气与锐利。本书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中的一本,集结了关于余华的生平及创作感悟的文章,同时还收录了文学评论家对于他的最优秀的研究文章。全书集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于一体,全面展现了余华的创作思路及叙事风格,可作为高等院校图书馆值得珍藏的大型书籍,也是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文科教师、在校学生、社科院、作家协会、现当代文学学会等不可或缺的最有价值最有权威的参考资料。

内容推荐

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支撑起了中国文学新的天空,中国文学迅速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乙种)汇编了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旨在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的依据。本书为该套书中的一本,阐述了余华的生平及创作自述,并收录多篇评论家对于他的研究资料,同时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成果的整体索引。

目录

生平与创作自述

我的真实/余华

虚伪的作品/余华

长篇小说的写作/余华

我为何写作/余华

叙述中的理想/余华

“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

——与作家杨绍斌的谈话/余华

我的文学道路/余华

研究资料

人性恶的证明

——余华小说论(1984—1988)/樊星

余华的疯言疯语/王彬彬

非语义化的凯旋

——细读余华/赵毅衡

胜过父法:绝望的心理自传

——评余华《呼喊与细雨》/陈晓明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郜元宝

论余华的叙事循环/何鲤

一种中国的现实

——阅读余华/[丹麦]魏安娜著 吕芳译

长篇小说叙事中的声音问题

——兼谈《许三观卖血记》的叙事风格/张柠

试论余华小说中的后人道主义倾向及其对鲁迅启蒙话语的解构/耿传明

论余华小说的黑色幽默/余岱宗

虚妄的献祭:启蒙情结与英雄原型

——《一九八六年》的文化心理分析/摩罗 杨帆

伤痕即景,暴力奇观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王德威

无边的写作

——《我能否相信自己——余华随笔选》序/汪晖

写作之途的变迁

——作家余华精神现象试读/陈少华

告别“虚伪的形式”

——《许三观卖血记》之于余华的意义/吴义勤

日常经验的再现

——论余华近年来创作走向/王征

记忆中的“历史”就是此时此刻

——对余华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一次观察/汪跃华

鲜血梅花

——余华小说中的暴力叙述/倪伟

余华与川端康成比较研究/俞利军

主体的泯灭与重生

——余华论/郑国庆

暗夜里的蹈冰者

——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林华瑜

苦难与救赎

——余华九十年代小说两大主题话语/昌切 叶李

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

——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变/夏中义 富华

余华的生存哲学及其待解的问题/谢有顺

余华对外国文学的创造性吸收/姚岚

文学的减法

——论余华/张清华

颠覆历史理性

——余华小说的启蒙叙事/叶立文

悲悯的力量

——论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及其精神走向/洪治纲

附录

作品年表/王金胜

研究资料索引/王金胜

试读章节

    我的真实

       余华

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的、鱼目混珠的事物。我觉得真实是对个人而言的。比如说,发生了某一个事件,这个事件本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没有多大意义,你只能从个人的角度去看这个事件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我在一九八六年开始写小说以后,就抛弃了传统那种就事论事的写法。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件事情的话,就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你只能写出事情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而没法写出更广阔的意义来。所以我宁愿相信自己,而不相信生活给我提供的那些东西。所以在我的创作中,也许更接近个人精神上的一种真实。我觉得对个人精神来说,存在的都是真实的,只存在真实。在我的精神里面,现实里其他人会觉得不真实的东西,我认为是真实的。比如说一个人死了,在我的精神里却是活着的,因为我老记住他。我一记住他,就意味着他还活着。而很多活着的人我已经忘记他了,就证明他已经死了。

我们还可以再推演一下。我老是在一些非常玄妙的地方摆脱不出来。在我的精神里面,我甚至感到有很多东西都太真实了,比如一种愿望,一种欲望,那些很抽象的东西,都像茶几一样真实得可以去抚摸它。而现实世界则非常乱,你说它算是怎样的真实呢?现实世界初看上去好像非常整齐,好像有这个车道,那个车道,有自行车道,有汽车道,还有人行道,来来去去都分开的,还有红绿灯。但实际上它是一片混乱。而在我的精神世界里面,是不存在混乱的,因为它没有时间的概念。很早很早发生的事情跟昨天发生的事情是同时存在的,我觉得它们非常整齐,非常真实可信,我觉得把握它们也更真实、更可信一点。所以我宁愿更相信自己。所以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为了更加接近真实。毕加索有一句话,他说艺术家应当让人们懂得虚伪中的真实。我觉得他那个“虚伪”用得太好了,不受生活的限制,非常自由地去把握那么一种真实。

(原载《人民文学》1989年第3期)

         P003-P004

序言

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支撑起了中国文学新的天空,中国文学迅速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而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繁荣也带来了新时期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繁荣,可以说,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追踪研究一直是中国当代学术界和评论界最具生机活力的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然而,与文学界和研究界的这种“繁荣”局面相比,新时期文学的资料工作则显得有些滞后: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一套权威性的能完整反映新时期文学发展全貌的文学大系,也没有能够全面反映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历程和整体成就的系统资料汇编。这无疑为我们在新世纪全面展示、回顾、总结新时期的文学成就,反思新时期文学的经验教训,深化对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

有鉴于此,我们特意邀请孔范今、雷达、吴义勤、施战军四位在新时期文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知名学者和评论家来主编这套《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为广大新时期文学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权威研究资料,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在资料查找和检索方面的便利,从而为推进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走向深入和突破做出贡献。我们力求做到:一,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二,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的依据;三,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

本套丛书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乙种是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汇编。每卷除精选各个领域最优秀的研究成果外,还将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成果的整体索引。本套书采取开放的体例,并将长期出版下去,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重要的学术工程。我们的目标是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并重,力争能使广大读者既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又能以最快捷的方式读到中国新时期文学最优秀的研究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余华研究资料(乙种)/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义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24325
开本 16开
页数 4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3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31
16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