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校至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风雨历程,培养了超过30万的校友。校友的发展和社会贡献是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体现,校友是学校发展最可信赖和依赖的社会力量。
由同济大学校友会牵头,同济大学社会学系负责实施,开展了首次“同济大学校友发展研究项目”,通过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对近7000位校友开展了调研,主要研究内容围绕校友们的求学经历、校园生活、校园印象与评价、就业和创业经历、职业发展等主题展开,最终形成本书,并以此作为全体同济人为母校110周年校庆献上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图书 | 同济大学校友发展蓝皮书--110周年校庆特别版/同济大学校友发展研究系列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同济大学建校至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风雨历程,培养了超过30万的校友。校友的发展和社会贡献是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体现,校友是学校发展最可信赖和依赖的社会力量。 由同济大学校友会牵头,同济大学社会学系负责实施,开展了首次“同济大学校友发展研究项目”,通过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对近7000位校友开展了调研,主要研究内容围绕校友们的求学经历、校园生活、校园印象与评价、就业和创业经历、职业发展等主题展开,最终形成本书,并以此作为全体同济人为母校110周年校庆献上的一份特殊的礼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研究概况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问卷调研 二、个案深访 三、小组座谈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定量研究 第一节 入学与本科生活 一、本科校友的入学差异 (一)入学生源地的区域差异 (二)入学生源的性别差异 二、专业学习与深造 (一)校友专业与学习成绩 (二)求学深造 三、本科生活记忆 (一)本科学号记忆 (二)教师与课程记忆 (三)校园生活印象与满意度 第二节 展翅翱翔(就业与创业) 一、初入社会 (一)第一份工作的获取途径 (二)第一份工作的单位性质 (三)第一份工作所属行业 (四)第一份工作的就业岗位 (五)第一份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六)第一份工作的满意度 二、当前工作 (一)更换工作情况 (二)当前工作的获取途径 (三)当前工作的单位性质 (四)当前工作所属行业 (五)当前工作岗位 (六)当前工作的行政级别 (七)当前工作的技术职称 (八)当前工作的管理层级 (九)当前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十)当前工作的满意度 三、创业情况 (一)校友创业经历 (二)校友创业的行业和领域 (三)校友对创业关键要素的理解 四、职业反思 第三章 定性研究 第一节 同济求学路 一、打开同济之门 (一)地处上海的优势 (二)声誉的吸引力 (三)校名具有特色 (四)仰望同济著名学者 (五)同济精神与人文情怀 (六)影响校友进入同济的中间人 (七)报考同济的其他影响因素 二、在同济的专业学习 (一)良师指引 (二)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扎实的专业训练 (四)科研思维训练 (五)严谨求实精神的熏陶 三、在同济的课余生活 (一)不同年代的课余生活 (二)学生组织和社团活动 (三)志愿爱心活动 (四)校园代表性活动 (五)人文情怀熏陶 四、在同济的收获 (一)独立生活,适应上海 (二)开阔眼界 (三)同学情谊 五、校园遗憾 (一)没有把握好学习时光 (二)没有选择心仪的专业 (三)没有继续深造 (四)职业和专业不匹配 (五)缺乏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 (六)没有恋爱 第二节 就业创业 一、就业情况 (一)职业选择路径:如何找工作 (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开端:第一份工作 (三)专业与职业:专业学习对职业收入的影响 (四)性别视角:女性校友职业发展 (五)展望未来:职业前景展望与建议 (六)地域选择:校友的就业足迹 二、决心创业 (一)志在必得:毕业就创业 (二)厚积薄发:就业后再创业 (三)别有志趣:创业后再就业 (四)创业原因: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 (五)守业更比创业难:创业过程中的要素 (六)创业风险与建议 三、校友足迹 (一)留在大城市:紧握有利资源 (二)不留大城市:向往“小”的自由 (三)回到家乡:心之归属 (四)国外就业:志在远方 第三节 同济人的社会贡献与责任 一、专业精英 (一)同济专业人才 (二)同济专业精神 (三)引领专业发展 二、社会栋梁 (一)服务社会 (二)引领社会 (三)社会影响力 三、人才培养反思 (一)激发创造力 (二)培养领袖人才 (三)培养综合人才 (四)拥有历史的眼光 第四节 校友对母校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一、学校建设——办世界一流大学 (一)发掘同济大学创新潜力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建设包容性人才培育平台 (四)健全学校发展的良性机制 二、学科发展——文理兼修,全面发展 (一)发挥传统理工科优势 (二)培育人文历史底蕴 (三)后发学科发展路径 三、资源整合——软硬兼备 (一)硬件设施 (二)校区建设 (三)校友互助 (四)提高并传播同济声誉 四、个体成才——传承经验 (一)珍惜时间并提高效率 (二)培养情商 (三)参加校园活动 (四)多读书 (五)保持良好心态 第四章 总结 第一节 求学历程 第二节 就业创业 第三节 校友的社会贡献与责任 第四节 同济发展建议 导语 2017年,为迎接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由同济大学校友会牵头,同济大学社会学系负责实施,开展了首次“同济大学校友发展研究项目”,希望能够集结校友力量,总结校友发展规律,倾听校友对母校人才培养的反思与建议,最终形成《同济大学校友发展蓝皮书——110周年校庆特别版》,并以此作为全体同济人为母校110周年校庆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 该项目于2016年10月正式启动,通过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对近7000位校友开展了调研,主要围绕校友们的求学经历、校园生活、校园印象与评价、就业和创业经历、职业发展、校友们在不同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以及他们对同济大学未来发展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愿。 校友的发展和社会贡献是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体现,校友是学校发展最可信赖和依赖的社会力量。同济大学校友会将以此项目为开端,持续开展系列校友发展调研。这不仅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敏锐而独到的视角,同时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培养能担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一环。 本书大部分内容成稿于2017年5月,现将内容重新整理并正式出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同济大学校友发展蓝皮书--110周年校庆特别版/同济大学校友发展研究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同济大学校友会//同济大学社会学系 |
绘者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89389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2 |
出版时间 | 2020-08-01 |
首版时间 | 2020-08-01 |
印刷时间 | 2020-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46 |
CIP核字 | 2020203827 |
中图分类号 | K820.7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