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记公元755-763年)/大史记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安禄山出身胡族,开始只是边境集贸市场上一名小小的中介,却一步步高升为主管唐帝国东北地区三大军区的司令长官,最后居然还龙袍加身,做了大燕皇帝。他的这种传奇经历是扭何一步步实现的?从755年安禄山起兵,直到763年被平定,一场簟始于大唐帝国东北的叛乱为什么能持续七八年的时间,而这场战乱最终带给后人的教训又是什么?……本书将带您拨开历史的迷雾,透视历史表象背后的真实。

内容推荐

要读懂唐朝,先要读懂安史之乱。 

这场战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百年帝国从此走上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战争的创伤l成为唐人难以治愈的心灵之痛! 

是谁埋下了祸根?是谁点燃了硝烟?是谁在苦撑危局?又是谁在推波助澜?一场长达七八年的战乱,导致了怎样的力量重组、政坛变化?暴露了怎样的人情与人性?本书通过展现这场战争的全景,对此一一给出答案。

目录

引子

山雨欲来

·投机与冒随:安禄山崛起

·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口蜜腹剑:李林甫误国

·弄巧成拙:杨国忠逼反

·姑息养奸:唐玄宗自食其果

龙争虎斗

·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生死较量:安禄山遇弑后的战局

·光复两京:战乱并未结束

·棋逢对手:史思明与李光弼的交手

·直捣范阳:决战的胜利

试读章节

如果知道安禄山出身胡族,从一名边城集贸市场上小小的中介,一步步高升为身兼唐帝国东北地区三大军区的司令长官,再后来居然还龙袍加身,做了大燕皇帝,谁都无法否认安禄山的事迹具有传奇色彩。那么安禄山是怎样成为一个政治暴发户的呢?

据杨志玖先生考证,安禄山出生于公元703年1月22日,如果按照传统的夏历,正是春节那一天,即武则天长安三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史思明生年考辨》)。关于安禄山的身世,至今还有不少谜。比较流行的说法,他是“营州柳城杂种胡人”(《旧唐书·安禄山传》),唐代柳城是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故址在今朝阳镇老城区。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将军叫郭子仪,他手下有位文士叫邵说,邵说曾替郭子仪写过一封上奏朝廷的表,叫《请雪安思顺表》,讲到安禄山“本实姓康”。在唐代文献中,称为“杂种胡”的,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粟特人。“胡人多以部落为姓”(《旧唐书·哥舒翰传》),来自粟特人九姓国之一的康国人取汉名时,以康为姓。那么他当是来自西域的康国胡人后裔。

史书记载安禄山的母亲是突厥巫师阿史德,不育,祈祷于战神轧荦山而生子,故取名为轧荦山。安禄山当然不是战神降生,这大概是后来安禄山屡有战功,他又不曾读过军事院校,也不曾苦读兵书,人们无法解释他的军事才能是如何培养出来的,便附会出这种神话。可以说,安禄山是粟特人与突厥人的混血儿,是地道的“杂种胡人”。他自己也说:“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女。”(《安禄山事迹》卷上)

说到柳城杂胡,这种出身与安禄山的性格和发迹是有关系的,因此不能不解释一下。追溯柳城杂胡的源流,得从遥远的中亚撒马尔罕说起。在遥远的古代,那里生活着被称为“粟特”的部族。中亚粟特人,按中国文献的记载,原来是生活在中国西北敦煌、祁连山一带的游牧民族,由于匈奴强盛,击破其国,西迁至此。因为他们分散在不同的绿洲上,而旦不忘当年在中围的故乡昭武城,所以称为“昭武九姓国”(《北史·西域传》)。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记载是有些问题的。

考古发现,中亚粟特人属伊朗人种,操印欧语系东伊朗语,追溯其族源,应是印欧语系雅利安人。他们很早就已经居住在泽拉夫善河流域,即西方文献中称为索格底亚那(Sogdiana)的地区,主要范围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撒马尔罕是其中心。据考古学研究,公元前二千年,已有印欧语系雅利安人进入中国西北地区,我们推测粟特人的祖先可能就是他们中的一支,后又从祁连山一带西迁,其迁徙的时间要比中国史书中所谓“匈奴强盛,攻破其国,迫其西迁”云云要早得多,至于早到何时,需要研究。

九姓诸国都是很弱小的分散的绿洲小国,因而政治上难以独立,先是臣属于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塞琉古王朝、康居国、大月氏、贵霜王国,后成为波斯萨珊王国的一部分,继而被噘哒人征服,接着又在突厥和西突厥汗国的统治之下。至唐灭西突厥,又臣服于唐。后来大食人(阿拉伯人)向东扩张,则又臣属于大食。

索格底亚那地区是古代印度、波斯、欧洲和中国商业联系的枢纽,粟特人善于经商,他们的商贸活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长期生活在大国夹缝中,加上绿洲生活的特点,粟特人自古以来便善于经商,而且富于进取,不畏艰险,利之所在,无所不往,足迹遍及中亚和东亚,被人们称为“商业民族”、“驼背上的民族”,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上的转手贸易。

至少自中国汉代时起,他们就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从事丝绸中转贸易。粟特人是沿着丝绸之路一步步向中国内地推进的。英国人斯坦因在敦煌西北长城烽燧遗址考古,发现过写于西晋末年的粟特人书信,信是从凉州、敦煌等地发出的,寄往撒马尔罕。经过后人的解读,知道这是在中国经商的粟特人写给家乡的信。其中提到他们的商队已经到了洛阳、邺城。  北魏时大批粟特人来到中国内地经商,南北朝时,粟特商人活跃于中亚与中国中原之间,中国文献中一般称为胡商,或商胡。他们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移民城市,如中亚的片治肯特、慕格山、碎叶,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甘肃敦煌、凉州以至长安、洛阳等地,则有他们聚族而居的“聚落”。在数百年的经商过程中,粟特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组织,成为古代欧亚内陆及其周边国家的国际商人,粟特语因而成为当时欧亚大陆通用的商业语言。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发现不少粟特语文献,亦有不少关于粟特人的记载。

隋唐时有更多的粟特人人华定居。从洛阳向北,经卫州、相州、魏州、邢州、恒州、定州至幽州和经太原、雁门至幽州,两条路线都留下了粟特人的足迹。

隋唐时,幽州东北的营州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之地,安禄山的家乡柳城就是营州府治所在地。从这里向东,可以进入朝鲜半岛;向北可到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又有道路分别通东北的契丹、奚和室韦三部的牙帐。唐朝平卢节度使驻节此地,营州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要地,又处于商贸道路的枢纽地位,因此成为善于经商的粟特人聚集的主要地方,据说这里也是粟特人东来离本土最远的一个据点。

昭武九姓国中入华人数最多的是康国人,安禄山便是康姓胡人的儿子。那位姓康的父亲死得早,安禄山“早孤”,随母亲生活在突厥中。阿史德改嫁给突厥人安延偃,她的儿子轧荦山便冒继父之姓,改称安禄山。安禄山长大后,为人身材高大,面色白晰,略嫌肥胖,而聪明多智,善测人意,通晓九种(一说六种)“蕃语”。昭武九姓国各以其不同的宗教信仰而有不同的语言。安禄山通晓的外语,应该就是昭武九姓胡及突厥、契丹、奚、同罗、室韦等部族的语言。柳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而又多民族环绕的边境城市。据现在所知,安禄山最早的职业是互市牙郎,就是在边境城市各族间互市贸易市场上说合的中介人,他的几门外语在各族间语言互异的地区极有用场。

安禄山的出身,与后来安史之乱的发生是有关系的。首先,一个出身胡族混合血统的人,从小没有受过正统的教育和儒学经典的熏陶,本身缺乏忠君爱国观念是肯定的。这种出身也使安禄山比较容易了解胡人习性,知道如何笼络他们。其次,粟特人善于经商,又长于战斗。安禄山发动叛乱,一开始就很注意通过贩贸聚财,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当入华的粟特人不能以经商生存时,打仗也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由于他们人数众多,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商致富,甚至凭经商生存,于是不少人在中国以雇佣军身份参加中国境内的各种战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出现不少蕃兵、蕃将,其中不少是粟特人出身。安禄山发迹后,他的部下有不少战将是胡族出身,出身粟特的人为数不少——岑仲勉、荣新江等学者曾作过统计。这些人构成了安禄山叛乱队伍的核心力量。第三,互市牙郎一个最基本的素质是善揣人意,巧言善诱,一语中的,说进人的心窝,这样才可能成功撮合生意,使买卖双方皆大欢喜。据此可以想像此人具有如下的性格特点是很自然的事情:善钻营,有心计,会投机,为了利己敢于损人,而又长于拍马屁。这些在安禄山的发家史上,都起着重要作用。

P11-14

序言

“大史记书系”出版缘起

中国古代的史书有多种体裁,有以人物传记为主的纪传体,有以时间先后为序纪事的编年体,有以完整记录历史事件的纪事本末体;还有典志体、会要体、纲目体,等等。这些体裁也同样适用于普及类历史读物。比如,我们推出的以阎崇年著《正说清朝十二帝》为代表的“正说历史书系”(共计十种),以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帝王为基本线索,把主要历史事件贯穿其中,从体裁来看即可归入纪传体。这样做的好处是线索简明,易于读者了解和认识一个王朝的概貌。但限于体例和篇幅,对于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无法作更深入细致的介绍。有鉴于此,我们策划了这套“大史记书系”。所谓“大史记”,就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记述。若从体裁来分,恰好可以归入纪事本末体。具体来说,就是选择历史上最具影响力或转折意义的大事件,不仅介绍其经过,而且关注其影响,并将这个事件作为一个舞台,让众多的历史人物在这里表演,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其命运,窥见其人性。

本书系计划首批推出五种,即《安史之乱》《靖康之变》《永乐迁都》《太后垂帘》《洪宪帝制》。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继续得到读者的喜爱,也诚恳地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7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记公元755-763年)/大史记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云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56402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2.20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