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昆虫记/常青藤名家名译
内容
编辑推荐

1879年,让·亨利·法布尔用积攒下来的钱,在小镇附近买了一处老旧民宅,他用当地的普罗托斯语给这居所起了个雅号——荒石园。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地方,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法布尔的书房、工作室和实验场。就是在这儿,法布尔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从事着昆虫学的研究,最终完成了这部历时50年的科学巨著——《昆虫记》。

内容推荐

《昆虫记》,被称为“昆虫的史诗”。让·亨利·法布尔创作的《昆虫记》原著长达十卷,每一卷均由许多章节组成,每一种昆虫所占的篇幅不尽相同,而且有关不同昆虫的章节之间并无不可分割的联系。《昆虫记》原著问世以来,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已经有了汉译本,引发了当时广大读者浓厚的兴趣。到了90年代末,在中国再度掀起“法布尔热”,出现了多种《昆虫记》的摘译本、缩写本、甚至全译本。

目录

荒石园

松毛虫

圣甲虫的梨形粪球

昆虫的装死

昆虫的“自杀”

绿蝇

蝉出地洞

螳螂捕食

天牛

萤火虫

田野地头的蟋蟀

纳尔仓那狼蛛

朗格多克蝎

试读章节

这种毛虫已经拥有自己的一部历史,撰写者为雷沃米尔先生。但是,由于条件所限,这位大师所撰写的这部松毛虫的历史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缺憾。他所研究的对象是通过驿车从千里之外的波尔多、从荆棘丛生的荒野之中运来的。这种昆虫离开了它原来的生活环境,它向这位历史学家所提供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情况就大打折扣了。研究昆虫的习性,就必须就地进行,在它生活的区域进行长期的观察,因为它只有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才能尽显其天性。

而雷沃米尔先生用来进行实验和研究的对象,来自法国的西南部,对巴黎的气候环境非常的陌生、不习惯,使研究者难以了解到它的许多生动有趣的情节。雷沃米尔先生当时研究的松毛虫就是这么个情况。后来,他对另一种外来的昆虫——蝉——进行研究时,情况依然如此。不过,他从荆棘丛生的荒野中所收集到的昆虫窝巢却是颇有研究价值的。

我所处的环境却对我的研究十分有利,于是,我对松树上成行成串地爬行着的松毛虫重新进行了观察研究。我在自己那荒石园昆虫实验地种了一些树,还特别地种了不少荆棘,有几棵松树长得十分挺拔兀傲,其中有阿勒普松和奥地利黑松。这些松树与荒野里的松树没有任何不同。松毛虫占领它们,在上面编织了自己的大袋囊。这些树的叶子全都被它们糟蹋破坏得够呛,仿佛遭受了火灾似的,令人气愤不己。为了保护树叶,我每年冬天都得仔仔细细地进行检查,用一根分叉的长板条一点一点地捋,彻底清除松毛虫的窝巢。

为了观察方便,我把三十来个松毛虫的窝安放在离我家大门几步远的地方。如果这些窝仍不够用,附近的松树仍可向我提供必要的补充。

我首先观察的是松毛虫蛾卵,雷沃米尔书中没有提到过它。八月上旬,我便站在松树前,观察与我眼睛视线同一水平高度的松树树干,很快便会发现,这儿那儿,在松针丛中,一些微微呈白色的小圆柱体把郁郁葱葱的青枝绿叶给弄得斑斑点点的。那就是松毛虫蛾卵,一个圆柱体就是一个松毛虫蛾母亲的一个卵群。

松树的松针成双成对地聚在一起。一对叶子的叶柄被如同手笼那样的圆柱体形物体包裹着。该物体长三毫米,宽四五毫米,外表如丝一般柔软光滑,白中略显橙黄色,覆盖着鳞片。鳞片像屋瓦似的叠盖着,排列虽然较为整齐,但却不呈几何秩序,外观上看着犹如榛树未曾开花的柔荑花序一般。

鳞片几近椭圆,白色,半透明,底部略呈褐色,另一端则呈橙黄色。鳞片下端又短又尖,较为细小,散乱,上端则较宽大,像是被截去一段似的紧固在松针上。无论是风吹还是用刷子反复地刷,都无法让鳞片脱落。从下往上轻轻地扫拂这如同手笼似的圆柱体,那鳞片就会像是受到反向摩擦的浓毛一般竖立起来,并一直保持着这种竖立状:如果再朝相反方向摩擦,它们就立即恢复原状。另外,轻轻触摸鳞片的话,它们有如丝绒一般的柔软。它们一丝不乱,一片一片地互相贴附着,形成一个保护虫卵的保护层。一滴雨水、一颗露珠都无法渗透进这个“瓦片”保护层。

这个保护层是如何形成的呢?松毛虫蛾母亲蜕去身体的一部分来保护自己产下的卵。它把自己蜕下的皮壳为它的卵做成一个暖暖和和的被套。P14-16

序言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法国,一位昆虫学家的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图书出版了。全书共十卷,长达两三百万字。该书随即成为一本畅销书,其书名按照法文直译为《昆虫学回忆录》,但一般被简单、通俗地称为《昆虫记》。

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当时法国和国际的学术界都称赞该书作者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法国著名戏剧家埃德蒙·罗斯丹在称赞该书作者时说,“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罗曼·罗兰也称赞他说,“他观察之热情耐心,细致入微,令我钦佩,他的书堪称艺术杰作。我几年前就读过他的书,非常地喜欢”。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则夸奖说,他是个“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该书在中国也受到欢迎,作家周作人说,“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不禁引起旧事,羡慕有这样好的书看的别国少年,也希望中国会有人来做这翻译编纂的事业”。鲁迅先生早在“五四运动”以前就已经提到过《昆虫记》这本书,料想他当时看的是日文版的。总之,这是一本根据对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过详尽、真实的观察而写成的不可多得的好书。书中所记述的昆虫的习性、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真实可信,而且作者描述时文笔精练清晰。因而,该书被称为“昆虫的史诗”,作者也被赞誉为“昆虫的维吉尔”。

该书作者就是让-亨利·法布尔(1823一1915)。他出身寒门,一生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他自学成才,用十二年的时间先后获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但他这种奋发上进并未得到法国教育界、科学界的权威们的认可,以致虽一直梦想能执大学的教鞭而终不能遂愿,只好屈就中学的教职,以微薄的薪金维持一家七口的生活。但法布尔并未气馁,除兢兢业业地教好书而外,他利用业余时间对昆虫进行细心的观察研究。他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对昆虫的那份好奇、那份爱,非常人所能理解。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十分可爱,就连一般人讨厌的食粪虫都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该书堪称鸿篇巨制,既可视为一部昆虫学的科普书籍,又可称之为描写昆虫的文学巨著,因而法布尔既被人称为大博物学家,又被称为大文学家。因为此书,他于晚年,也就是1910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该书于1879年到1907年间陆续发表,最后一版发表于1919年到1925年间。后来,便一再地以选本的形式出版发行,取名为《昆虫的习性》《昆虫的生活》《昆虫的漫步》,受读者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我的这个译本是根据作者的十卷本《昆虫回忆录全集》,经过仔细选取后翻译的。该选集虽无十卷本全集那么广泛全面,但却萃取了其中的精华。我劝大家不妨拨冗一读这本老少咸宜的书,相信你定会从中感觉出美妙、朴实、有趣的东西来。它既可以让你增加许多昆虫方面的知识,又可以让你享受到作者那种散文诗般美好的语言。与此同时,你也会从字里行间看到作者的那份韧劲儿,那份孜孜不倦,那份求实精神,那份不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明明白白就绝不罢休的那种博物学家感人至深的精神。

陈筱卿

书评(媒体评论)

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

——法国戏剧家 埃德蒙·罗斯丹

法布尔观察之热情耐心、细致人微,令我钦佩。他的书堪称艺术杰作,我几年前就读过他的书,非常地喜欢。

——法国作家 罗曼·罗兰

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不禁想起往事,羡慕有这样好的书看的别国少年,也希望中国有人来做这翻译编纂的事业。

——中国现代作家 周作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昆虫记/常青藤名家名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让·亨利·法布尔
译者 陈筱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67329
开本 16开
页数 1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2012254923
中图分类号 Q96-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0
15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赣版权登字一04—2013—858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