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的评价都建立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基础上,胜者可对败者进行一切他们认为应该的凌辱与抹杀,而我们似乎也习惯了对高高在上的人的顶礼膜拜。对那些没有穿上龙袍的太子们,我们除了叹息和了解他们的名字外,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了解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因为纵观历史,他们的名字已被无数个所谓英明或者昏聩的皇帝掩盖殆尽了。

当我们仔细地解读他们时,我们会发现,他们本来有做皇帝的能力,也有成为皇帝的资格。可为什么,他们却没有成为皇帝?!

让他们没有成为皇帝的那些“机缘”,偏偏一定要降落到他们的头上,让我们因此而错过了一段本可以重读历史的机会!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的明君,但因为种种“机缘”而与皇位失之交臂。他们,就是那些没有穿上龙袍的太子。从太子到皇帝的这条路上,看似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

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但却在这条“远耶?近耶?”的路上摔倒了。可以说,皇权之路其实更是一条“母子互通、父子相戟,兄弟仇杀”的争夺之路。

目录

第一 遭遇小人

太子杨勇:他败给了人品

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扭曲的准皇帝

太子朱友文:淫低父之债,孝子来偿

太子允*:浮沉谁做主

第二 太子扶苏:儒与法的缠绵

戾太子刘*:他反了吗?

朱慈粮:末代太子的悲哀

太子司马*:一个难以解释的人

第三 英年早逝

太子孙登:孙吴政权的遗恨

昭明太子:一个不可多得的文人太子

太子真金:蒙古帝国的短暂福音

太子朱标:明太祖永远的痛

第四 礼让有道

太子刘强:一个精神病患者谦让之路

太子李成器:何如人间作让皇

后记

试读章节

真的是朽木不可雕?

一个朝代灭亡后,留下了许多问题,当然也给后来的皇帝留下了宝贵经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诸多道理。南朝陈后主的灭亡就给隋文帝留下了这样一个道理: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

他把这句话说给杨勇听的时候,杨勇穿着崭新的“文饰蜀铠”站在他面前。见到穿着华丽的太子,他又补了一句:今以刀子赐汝,宜识我心。这句话似乎可以这样理解:我给你一把刀,把衣服给我剪碎。

但杨勇并没有理解老父亲的一片苦心,继续奢侈着。他又广交大臣,略谈得来的便叫进东宫,把酒言欢。其实这并不算什么,一个大隋朝的太子偶尔奢侈一点只不过是在道德上有些差池而已。对于皇室成员来讲,奢侈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过于节俭才显得此人有问题。人们往往称赞节俭,其实,称赞节俭的人大都是穷人,因为他没有奢侈的资本。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那么,“因为穷,才倡节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是,杨勇面对的却是隋文帝,此皇帝的节俭在历代帝王中是出了名的。可诸多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节俭治家还可,治国便有些“杀牛用割鸡刀”了。至于杨勇的广交大臣,日夜笙歌,与他率意任情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隋文帝也深知这一点,所以。虽然他屡屡训斥杨勇,但没有打消把皇位传给儿子的决心。

隋文帝虽然是一明君,但绝不是道德圣人。儒家那一套对君子的规范,杨勇没有做到,他自己更是没有做到。他的帝位来得就不怎么光明正大。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或许也是杨勇屡教不改的原因。他只能恨杨勇朽木不可雕,而绝对不会把这块朽木一把火烧了。

但杨勇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他让父亲摇头叹息的同时,也让母亲为之叹息摇头。

杨勇之母独孤氏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后,这除了她的建议常对隋文帝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宫中称为二圣之外,她的嫉妒心可谓旷古绝今。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隋文帝宠幸其他女子大加干涉,还对朝中纳妾的大臣嗤之以鼻,并在隋文帝面前恶毒攻击之。

有这样一件事曾被人传诵,大臣尉迟的孙女很美。有一次在仁寿宫被隋文帝看到,很是喜欢,便常常临幸之。独孤皇后知道后,趁隋文帝上朝时将此女杀掉了。隋文帝大怒,但多年来的“惧内”习性让他发泄怒火的方式很特别:他骑着马跑出了皇宫,一路纵驰,进了山谷间二十余里。大臣高颍、杨素等追上他,劝他回去。隋文帝叹息道:“我是天下之主,居然保护不了自己的女人!这个皇帝做来何用?!”高颍道:“皇上难道要因为一个妇人而抛弃天下!”隋文帝当然不会,又骑着马回来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独孤皇后的嫉妒心已是近于变态了,事实也的确如此,她出身于鲜卑大贵族家庭,自然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在道德的衡量尺度上肯定比别人不一样,这或许就是她嫉妒心的来源。

在这位母亲看来,杨勇贪恋女色的确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率性的杨勇曾指着母亲的侍女说,这些都是我的。独孤皇后知道后怒气顿生,当时恰好发生了杨勇正妃元氏暴死的事情,独孤皇后借机说,这肯定是杨勇将其害死的。

杨勇的所作所为其实已经背离了母亲心中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也是与母亲所提倡的价值观、伦理观相违背的。在独孤氏看来,太子的品行和品德已经不堪继任大统。

此时的杨勇在宫中二圣眼里已成了一块真正的朽木,不可雕了。隋文帝虽无废黜太子之意,但架不住枕头风总是吹,况且,独孤皇后因为没有品德上的劣行,说起话来自然义正辞严,有理有据。这让隋文帝不得不偶尔考虑一下杨勇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其实,在君权社会,平民都是三妻四妾,一个太子身边有几个女人又算得了什么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碰上了独孤氏这样一个母亲。而这位母亲为了把儿子赶下台去,居然使用上了不足为外人称道的卑劣手段。

有一天隋文帝问重臣高颖:“据说广儿的妃子有神告日:‘广必有天下’,你怎么看?”这显然是征求高颖对自己要废杨勇的意见。

高颖马上就跪下说道:“长幼有序,怎么可以说废就废?”

隋文帝听了这话倒是认可了,但高颖的话传到独孤氏那里后,这位皇后却是另一番打算:想要废杨勇,就必须要高颖滚出隋文帝的信任外去。恰好,过不久,高颖的夫人去世,独孤后跟隋文帝说:“高仆射老年丧妻实是一大不幸,陛下应该为他再娶一个!”

隋文帝便跟高颖说了独孤后的意思,高颖感激得一塌糊涂,流涕谢日:“臣已老迈,退朝之后,唯斋居读佛经而已。陛下的好意我心领了,至于再娶之事,我看就算了。,’

隋文帝明白强扭的瓜不甜,就不提此事了。过不久,高颖的爱妾生了一个男孩,隋文帝大喜,独孤后找到机会了,她跟隋文帝说:“陛下还相信高颍吗?当初您想为他娶妻,高颖却说自己老了,绝不再娶。其实是因为他心存爱妾,而欺陛下。”隋文帝想了一想,觉得这话也有道理,开始疏远了高颖。

杨勇太子之位产生危机之时,高颖苦苦劝谏,隋文帝却只当是一个老头在絮叨,最后居然认为这个老头有某种目的在里面了。当初,隋文帝可谓对这位朝廷重臣高颖的话采纳有加,但高颖之妾生孩子后。高颍的话便不采纳了。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隋文帝的次子杨广粉墨登场了。

P12-15

序言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的明君,但因为种种“机缘”而与皇位失之交臂。他们,就是那些没有穿上龙袍的太子们。

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是,中国历史的评价都建立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基础上,胜者可对败者进行一切他们认为应该的凌辱与抹杀,而我们似乎也习惯了对高高在上的人的顶礼膜拜。对那些没有穿上龙袍的太子们,我们除了叹息和了解他们的名字外,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了解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因为纵观历史,他们的名字已被无数个所谓英明或者昏聩的皇帝掩盖殆尽了。

当我们仔细地解读他们时,我们会发现,他们本来有做皇帝的能力,也有成为皇帝的资格。可为什么,他们却没有成为皇帝?!

这已经不是一道普通的分析题,而是一个值得让人长时间思考的定律。

虽然,每个皇帝在立太子时都会遵循“立嫡以长”的传统,但历史上也不乏将长子废黜而改立其他皇子的事情发生。作为长子,他们只不过拥有了传统所给予的并不厚重的资本。特别是封建社会帝王的随意性不受任何因素约束,帝王之言便是圣旨。所以,诸多英明之主往往会将一些不配做皇帝的长子以各种理由废黜。而本书中所罗列的他们却完全是皇帝认可并大加培养的,因为作为曾经做过皇帝的父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立的太子是有能力继承自己的衣钵的。

作为储君的他们会成为未来的皇帝,可谓名正言顺。君子得此天道,又遵天理。便以为宫廷太平、东宫安然无恙。谁知却有小人从中作梗,甚者血溅宫廷,为后世怒。李世民的狠毒、杨广的诈伪,异曲同工。只不过李世民比杨广更聪明,前者彻底篡改了历史。

简单地以“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解释诸多太子的未继大统,显然不能服众。他们的失败是多方面的,既有自己道德上的瑕疵而让小人趁势而入,又有对当时形势的把握不准,过分信赖传统与父皇所给予的真命太子之衔。另外,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以及所信奉的“仁义”、“信义”让自己不得不轻信于他人篡改的父皇之命,从而使他们走上了失败之路。秦始皇长子扶苏就是这类悲惨结局的最好代表。

死后被唐玄宗封为“让皇帝”的李成器在诸多史学家那里往往被称颂,称颂他的品德,称颂他的自知之明。但细读那段历史可以发现,他的自知之明是无可奈何的。他的品德要求他绝不可因为自己想继任大统而发生“骨肉相残”的人间悲剧,当皇位与传统道德并列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在他之前,汉光武太子刘强便是此等道德上的圣人。无论他是否心甘情愿,但毕竟,他的礼让,避免了几千年来血溅宫廷的重复。试想,在以道德为朝纲经纬的皇权社会,若是他们成为皇帝,必将是帝国的明君。

西汉贾谊说,太子正则天下正。不仅说明了太子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更阐释了准皇帝之位的不稳定。贾谊还说,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这是告诉帝王们,对未来皇帝一定要进行良好的帝王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在他们登基后成为一个好皇帝。

从太子到皇帝的这条路上,看似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

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但却在这条“远耶?近耶?”的路上摔倒了。除了可惜,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有点别的,比如,问问“为什么”。

让他们没有成为皇帝的那些“机缘”,偏偏一定要降落到他们的头上,让我们因此而错过了一段本可以重读历史的机会!

后记

本来是没有什么话还可以说的,但读完了这些太子们的生平后,我忽然发现,历史简直就是一混蛋。该死的人都很好地活着,而糟蹋着历史。不该死的这些太子们,却都一一地死去。惋惜、同情、遗憾,这些词语加诸他们身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中国皇权社会从秦始皇开始到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结束,其宫廷斗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而宫廷斗争最集中的表现恐怕就是太子位之争了,这种争斗是残忍没有人性的。

本书所罗列的太子们,并非都死于宫廷斗争,可他们既然身在宫廷里,难免会有宫廷斗争的阴影笼罩着自己。只不过他们离开人世早了些,而没有作茧自缚罢了。

历史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你看这些人的生时与死后,就可以得知,历史其实就是在和人们开着一个恶毒的玩笑。先是给了这个朝代和后人一个大的希望,然后将这希望打碎。我们无法阻止这些人没有登上皇位的结果发生,当我们思考他们为什么没有登上皇位时,却发现事情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死了。但又不简单,因为他们死得都很蹊跷,都让人们可惜,为什么要去死。

人的出生的确无法选择,这可能就是作为太子。其实无论你做太子时的表现有多么好,无论朝野对你的期待有多大,你终归只不过是一个太子。对本书中这些正统太子来讲,从太子到皇帝这条路是非常漫长的,因为他们太正统,他们没有那么多心机来思考如何尽快地得到皇帝之位,他们只靠修身与等待。

他们对皇位的态度与其说是等待,倒不如说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这样一种人生态度的豁达。以及他们对太子教育的全盘吸收,他们登基后,无论如何都会是一个好皇帝。

可事实却是,他们没有成为皇帝。如果真的不能解释这种可悲的现象,那么,我们倒不如说,是上天让他们下凡给了他们所在朝代一个大的希望,给了朝野人们一个大的期待,然后又微笑着把他们收回。

下辈子,他们就可来到人世,成为明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木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9057919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