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厚德的人生/周易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周易》是一部以阴阳理论为文化符号来探讨人如何认识和应对复杂处境的文化哲学著作。《周易》六十四卦本质上就是六十四种人生处境,每一爻爻辞都是在特定处境中的特定时位上作出的优化选择。

《周易人生》以《周易》之理阐述了曲折状态下的人生态度。把《周易》定位或还原为文化哲学的性质,让古老、艰深的易理直接转化为大众生活的生存智慧。

汪双六编著的《厚德的人生》介绍启蒙修德的人生处境的特征及应对方法,内容涉及乾、震、复、渐、履、旅、革、师、夬、解、升、晋、观、大壮等卦,具体有启蒙的处境、颐养的处境、讲习的处境、文饰的处境、光明附丽的处境、治家的处境、治乱的处境、屈居人下的处境、去躁的处境、不可妄行的处境、诚信的处境、守恒的处境、用贤的处境等。

内容推荐

汪双六编著的《厚德的人生》为《周易人生》第二册。

展示一种厚德载物、修德敬业的人生境界,《厚德的人生》内含蒙、颐、恒、中孚、无妄、贲、家人、蛊、随、离、损、益等卦,涉及颐养、守恒、诚信、文饰、不妄为、治家、减损及增益等道德和行为的基本意义及应用原则,还探讨了如何与蒙昧的朋友相处、如何纠正上司或腐败行为、如何追随和依靠强有力的伟大人物等内容。

目录

前言

壹 蒙卦:与蒙昧的人相处需要耐心

贰 颐卦:从养活自己到养人、养物及养德

叁 恒卦:要制定一些不可改变的基本原则

肆 中孚卦:诚信能让天地为之动容

伍 无妄卦:在阳气威猛的时代不可侥幸妄为

陆 贲卦:再美丽的装饰都不过只是陪衬

柒 家人卦:家庭是一个养育和培训人的特殊单位

捌 蛊卦:整治前辈的腐败要像切除毒瘤一样小心运刀

玖 随卦:事业因追随伟大人物而精彩非凡

拾 离卦:选准正确的依靠对象

拾壹 损卦:自我减损的目的是为实现更高的追求

拾贰 益卦:增益自身的方式重在厚本固基

后记

试读章节

易占钩沉

据东晋学者干宝著作《搜神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韩凭是宋国国君康王驾下的舍人(史官,掌管书写诰赦或传宣诏命),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为命,娶妻息氏,名息露。息氏女既贤惠又有文采,且生得美艳绝伦,夫妻二人似鱼水,相敬如宾。但婚后不久,韩凭就去宋国做官了,且一去几年都没有回家。息氏女对丈夫无比思念,便写了一封非常缠绵的情书寄到宋国。韩凭收到爱妻的情书后,人像丢了魂似的,几天吃不下饭,精神萎靡不振,成天恍恍惚惚,竟把情书给弄丢了。

事有蹊跷,这情书被康王捡到了,他读了情书之后爱不释手。他由倾慕文采而爱上这写情书的人,整日思念竞得了相思病。宋康王为一睹芳华,于是出游封义,至一桑园,见一采桑女十分貌美,经探听,此人正是他心目中的那个有情有义、才貌双全的息氏女。康王想每天都能见到这日想夜盼的女子,便在她家附近筑一高台,名日“青陵台”,日日登台眺望。

康王虽每天都能看到息露,但也只是画饼充饥。他想将息露娶回宫中,可息氏已是自己臣下的妻子。康王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决定问问上天。于是便为此卜了一卦,演算结果是《恒》卦。宋康王以为是“恒心有成”之意,便喜出望外,立即叫臣子诱骗息氏到宋国,并囚禁于宫内。康王用尽一切诱惑,可息氏都不顺从。康王心想,这息氏女可能是怀念年轻英俊的丈夫韩凭,嫌弃自己年老体衰,于是下令将韩凭关入牢狱折磨残害他。息氏女得知后,悄悄去探望韩凭,并写了一首诀别诗日:“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尽管诗句像个谜语,可韩凭一看就懂,他热泪盈眶,点头叹息几声,当晚就自杀了。康王得到了那封信,拿给左右近臣看,都说不解其意,只有一个叫苏贺的臣子看了对康王说:“依臣看来,这三句语大致意思是:‘其雨淫淫’是说她心里忧愁而且相思已久,‘河大水深’是说彼此之间不能来往,‘日出当心’是说内心早有了死的志向。”康王不想让息氏女死,便要封她为王后。息氏女对康王说:“如厚葬韩凭,妾就可安心做王后,再无二心。”康王见息氏女顺从了,便立即答应以三公之礼厚葬韩凭于青陵台旁。  。

息氏女对丈夫的死没有过分悲伤,她将一件漂亮的衣服用腐蚀药物浸泡后晾干,待韩凭下葬之日,她换好衣服,稍事打扮,强装笑脸,与康王一起缓步登上青陵台。当她走到台畔,趁人不备,越过栏杆奋力向墓穴中跃去。左右的人慌忙用手去抓她的衣服,哪知这漂亮的衣服应手即成碎片,息氏女殉情而死。康王却被这一幕惊呆了。卫士们从息氏女身上寻得两段白绫衣带,上面写有遗书,忙呈献给康王,遗书上说:“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意思是:君王想我活着好,我却以自己死去为好,希望能将我的尸骨和韩凭葬在一起。康王看了大怒,狠狠地说:“既然你们夫妇相爱不止,如果你们能使坟墓合起来,我就不再阻挡你们。”于是,便叫人将息氏女安葬在青陵台的另一侧。不久,韩凭的坟头就长出一棵梧桐树,息露的坟头长出一棵桂树,且都弯曲着向对方伸展,很快这两棵树就根相连、枝相交叠合在一起了,树上长期栖息着两只鸟儿,交颈悲鸣、比翼双飞。后人有诗赞日:“相思树上两鸳鸯,千古情魂事可伤。莫道盛强能夺志,如人执性抗君王。”

宋康王卜得《恒》卦,觉得很好,有恒必然有成,却不看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而且没有明白《恒》卦的前提是尊卑的次序应恒常不变,必须纯贞持久地坚守正道,像天地的道理那样才会有利。他为了一己私欲,竟丧失做君王的道德,导致自招羞辱而遗憾终生。当时那个强大的宋国,在公元前286年发生内乱,齐国举兵灭宋,康王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省温县),宋国的江山便断送在这位第三十五任国君之手。

P25-28

序言

写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如同掩合起一部充满人生百态的历史画卷。德国文化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论断恰巧构成了对《周易》一书的构造模式和意图的最经典概括。《周易》就是以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阴阳符号为基础来推演出六十四卦,每一卦就代表或模拟一种特定的人生处境,每一爻都是对处在特定处境内的不同时空中的人的心理、行为和结果的描绘,简而言之,卦象就是人生处境,爻象就是处在这一处境中的人。如果对此有所怀疑的话,那么,请问:这些爻象不是指人又是指什么呢?事实上,只有从人生的角度来理解《周易》,才能对其中那些古老、简洁而又艰深的经文常常发出会心一笑。因此,从人生的角度来读《周易》,是打开这本神秘的文化宝典的一把最恰当的钥匙。这就是本书立意的初衷。

《周易》固然是一部能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想宝库,如果仅从管理、商战或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周易》,那么,《周易》一书中直接涉及企业管理尤其是商战的内容十分有限;而且,《周易》思想与同属人类文化精华的西方哲学的部分观点肯定不乏相通之处,但这种部分的相合与相通绝不是有意的和系统性的完全重合;当然,从比较的角度或有针对性地汲取易学思想的营养,肯定是十分可贵的尝试和探索,但如果采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把《周易》全面统辖、肢解和改造为其他学科的内容,这就让古老的《周易》在今天不得不遭受一场削足适履的痛苦了。

只有从人生的角度来理解《周易》,才能让这部著作尽情地、全面地舒展开其固有的光辉。例如:《始》卦的卦象是由一个阴爻承载五个阳爻而构成,卦辞说:“女壮,勿用取女。”九二爻辞又说:“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这就有些反常了,难道《周易》主张要剥夺“壮女”的婚姻权利吗?难道《周易》不主张主人把厨房里的鱼用来热情待客吗?通过笔者的研究,终于发现原来这个“壮女”的意思不是现实中的女人,而是指代一种珍贵而十分难得的机遇或机会;谁也不能保证已经出现的机会一定非己莫属,因为机会本当属于所有人;对于已经到手的机会则是不能随意转赠或与他人分享的,所以《周易》说“勿用取女”、“不利宾”。再如:《归妹》卦表面的意思是讲少女嫁出去给他人做小老婆,小老婆在家庭中是没有决定权的,一切事都要听从大老婆的决定、指派和验收,所以,初爻辞说:“归妹以娣,跛能履,吉。”问题在于:小老婆这种畸形的婚姻现象在今天已消失了,那么《妇妹》卦的思想意义是否也随之消失了呢?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妇妹》卦是用小老婆来借喻处在上司管辖下的下属的特殊工作境遇。下属再能干,其办事效率都只会像个跛子一样,上司不发话他就无法擅自行动。当然,《周易》中也不乏治国安邦的内容,似乎超出了个体的日常的人生处境的范畴,但谁的人生又能完全脱离国家和社会这些大的生存环境呢?不过这种环境所展现的更多是政治人物的人生处境而已。

众所周知《周易》是中国古代艰深、晦涩的典籍之一,尽管历代注家蜂起,其中有些语句至今仍是千古不解之谜;对同一句经文的理解,巨擘鸿儒之间的相反相异之见时有发生;对那些难解或无解的句式,除朱熹曾坦诚标示“存疑”以外,先儒大都给出了一定解释,但大多不过是利用文言的简洁来支吾过场,或通过对易理的抽象解释来掩盖其不能明说的尴尬。本书所面对的是现代读者,必须把《周易》中蕴藏的人生智慧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这是本书所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周易》毕竟不是一首哑巴唱出的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懂的歌,它的全部思想一定蕴藏在卦象和经文之内,一定不会与千百年历代先贤的共识相距太远。因此,本书广泛采用以汉代王弼,宋代朱熹、程颐以及清代刘沅等学者的观点为基础,尤其注重并列举那些对立、争鸣较大的观点,再结合卦象及经文,从人生处境的角度,提炼出从经文得来的意义,力争让《周易》的人生智流露出贴近原汁原味的芬芳。虽然这一目标很难达到,但本书确实为此付出了实在的努力。

为了与古人的阐释性文字保持相近的风格,本书作者的观点是从“窃以为”的角度以文言文的方式表达的,这是出于行文简洁和齐整的需要。这种解析性文字仅供愿意深入研究的人参考,一般读者对此可以忽略不看。尽管古今研易著作浩如烟海,但大都存在一个通病,即要么以象解经,要么以理解经,要么以考据解经,要么以注解经,要么以注解注而解经,但其落脚点都是为了揭示《周易》本原而落在一个“经”字上,这就没有把《周易》思想的源头活水从经文中引拨出来,用它直接浇灌大众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解释《周易》的文字过于专业的缘故,总让人感到这些文字的目的在于研究经文,而不在于用经文的思想来照亮生活。因此,本书在把经文的意义经过辨析和提炼出来以后,用一种闲散的杂文式的语言加以充分发挥,目的是像先把食物捣烂再喂养待哺的婴儿一样,使《周易》的思想精髓能够进入现代的大众心灵和生活,力争让人感到《周易》所述说的正是我们曾经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身边的事。当然,由于时间紧迫和作者功力有限,本书只是一个满怀畅想的草稿而已。

除了《周易》本身语言的障碍以外,一般人如果不是出于专业研究的目的,想从中汲取人生智慧,仍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原因之一是这本书采用自西汉以来开始流行的排卦方式和体例,让试图研读它的人不得不经历一场漫长的缺乏内在紧密联系的艰深的学习历程,这常常让愿意读《周易》的人们望峰息心。鉴于此,本书打破原书体例,根据人生处境的不同阶段及特征,将六十四卦按卦义分为奋进的人生、厚德的人生、沉潜的人生、曲折的人生及和美的人生五个部分,分册成书,目的是让读者能够各取所需地尽快领略《周易》的人生智慧,也让《周易》的人生智慧能够更快捷地滋润更多的人们的心灵。

在每卦经文的解析和感悟之后,本书专门增添了一段“易占钩沉”来介绍古代的易占趣闻,目的在于以文化资料的方式,客观再现《周易》浸润古代生活的另一种形式和历史风貌,以增强人们对《周易》的印象和兴趣。虽然易占古籍浩如烟海,但能搜齐六十四个互不雷同的易占趣闻实属不易,这在古今易学著作中也并不多见。

《易传》说:“仁者见之谓仁,智者见之谓智。”又说:“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意在强调《周易》的思想智慧对人生指导作用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但只要是切合易理的人生就一定能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盛德大业。所以,本书在介绍每卦的最后部分,增补一段说明“易理与人生”的关系的现代故事,意在说明:《周易》的智慧不是永远龟缩在古老的经文文字之内的过时的内容,而是代表着一种沉浸在人类生活之中的创造成功的规律。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一轮年年相似的明月,其实就如同《周易》阅尽世间万象而凝成的思想光华,历久弥新地朗照着古往今来的茫茫人海。只是,伟大的中华易道不像明月仅仅独自高悬银汉流转无声,而是诲人不倦地直接指点和校正着每一个前来问道者的人生脚步。

汪双六

2012年10月9日

后记

由于本书采取依据卦义分册成书的形式,打乱了《周易》原著的排卦次序,为使人们对中华易道的盛大与精严有更深入和系统的体味,有必要对《周易》一书的原初卦序的结构及原理做些补充介绍和具体分析;而这个问题则又是一个“千古高风说到今”的学术悬案,同时也涉及本人研究了十多年也尘封了十多年的一项科研成果,在这里,借本书出版之机将该成果予以全文公布:

所谓今本《易经》卦序,是指自西汉时开始采用的《易经》通行本中出现的卦序,即六十四卦首启乾坤、终于未济的排序方式。这种卦序是纵贯今本《易经》全书的中枢神经,其排列依据问题是学界公认的一个重大历史难题,数千年来一直是历代巨擘鸿儒继踵增华、久攻不克的千古悬案。

相传为孔子所作的《序卦传》是研究今本卦序的发轫之作,也是迄今为止的权威之作。但《序卦传》不过是试图用卦义来串联卦序,没有也不能从本质上揭示今本卦序的排列依据问题。逮至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注疏》中提出:“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所谓“覆”,是指将某一卦象整体倒立,构成另一个新的卦象;所谓“变”,是指将某一卦象的阴阳性质朝相反方向全面改变,形成另一个新的卦象;覆体卦或变体卦在今本卦序结构中是成对蝉联连在一起的,《周易》六十四卦其实就是三十二对骈偶卦。这个规律的发现和提出,表明今本卦序的排序依据不在于卦义的联系,而在于卦象符号的运动和演绎。但是,这个规律只能解释互为骈偶的两卦间的对内关系,不能解释相邻的两对骈偶卦的对与对之间的关系。据《朱子语类》记载:朱熹的学生蔡元定曾自谓能解,但未及说出就与世长辞了。  本人积数年对于卦序的研究成果,认为:今本卦序结构精严,立意高远,是一种通过配卦、排序来图释易道精神的独特的八卦阵法。具体地说,今本卦序采取阴阳二气并行、互动的双线结构,以先天图为母体、以乾坤为主宰、以坎离为起止、以震艮为阳气门户、以巽兑为阴气门户来展开配卦运动;全程配卦运动在先天图内分别按不同的规则产生出两类卦群:按阳的性质、逆行和“留缺接榫”的原则配出的卦类组成《上经》,按阴的性质、顺行和“补缺求合”的原则配出的卦类组成《下经》。将上下二经合为一体,就自然呈现出一幅阴阳互抱互动的闪烁着大道之光的太极图像。现将上述规则全面贯彻到今本卦序的具体结构之中,做出逐卦归位的布演和证验。

……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安徽人民出版社总编丁怀超先生首发创意,并亲自拟定了五本书的书名,促成了本书的写作和问世;安徽省社科院及其哲学与文化所的领导与同事给予大力关怀与支持;安徽盛世天源公司总经理张杰先生给予很多帮助与启迪,谢丽雅女士为本书“易占钩沉”部分材料的搜集和整理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作者具体分工如下:

《周易》经文解析、感悟、前言及后记:汪双六

易占钩沉:储安金、周俊兰

易理与人生:姚向松、刘潜、汪小文

汪双六

2013年9月29日于合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厚德的人生/周易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双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58319
开本 16开
页数 1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2012235520
中图分类号 B221-4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72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