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和美的人生/人生周易
内容
编辑推荐

《周易》是一部以阴阳理论为文化符号来探讨人如何认识和应对复杂处境的文化哲学著作。《周易》六十四卦本质上就是六十四种人生处境,每一爻爻辞都是在特定处境中的特定时位上作出的优化选择。汪双六编著的这本《和美的人生》以《周易》之理阐述了曲折状态下的人生态度,把《周易》定位或还原为文化哲学的性质,让古老、艰深的易理直接转化为大众生活的生存智慧。

内容推荐

《和美的人生》介绍和谐、成功的人生处境及应对方法。内含同人、咸、豫、兑、萃、巽、观、姤、鼎、大有、丰、泰、既济等卦,阐述了谋求共识、与人交往给人带来快乐和喜悦的意义及原则,介绍了举行观摩和集会、发布和执行命令、发现和抓住机遇、确定成功后的努力方向等问题的基本原则,还提出了:拥有充裕的人才就是拥有巨大的财富、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就是强盛之路、盛世的标志就是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等重要思想。

《和美的人生》由汪双六编著。

目录

前言

壹  同人卦:谋求广泛的共识

贰  咸卦:爱之花靠追求而盛开,靠坚贞而永驻

叁  豫卦:创造和享受快乐的时光

肆  兑卦:真诚的喜悦能产生信仰的力量

伍  萃卦:组织和参加盛大的集会

陆  巽卦:如何下达和服从命令

柒  观卦:发挥观摩和检阅的教化作用

捌  媚卦:机遇是一位美丽而泛爱的女人

玖  鼎卦:治大国如烹小鲜

拾  大有:拥有最充足的人才就是巨大的财富

拾壹 丰卦:盛大的事业离不开公平、正义

拾贰 泰卦:盛世的标志是民众的利益高于天

拾叁 既济卦:大功告成之后的努力方向

后记

试读章节

据《三国志》记载:孙权的孙子孙浩是三国时期东吴的第四代君主,也是东吴最后一位皇帝。孙浩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济贫,减省宫女,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被誉为令主。后孙浩将国都迁至武昌(今湖北鄂州),在那里大兴土木,又沉溺酒色,专于杀戮,渐渐变得粗暴骄盈、昏庸暴虐。

公元272年的一天,孙浩心血来潮,把易学名家尚广请进宫来为他占卦,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坐镇中原,占得《同人》卦变为《颐》卦。《同人》卦离为火,乾为天。火光上升,即天火相互亲和,象征和同于人,天下为公,有和平、和睦之义。促成世界大同,必须有广阔无私、光明磊落的境界,方顺利通畅,而这样才是君子的正道。可当时的孙浩不但做不到这些,就连这样的话也听不进去。这一点,卜师尚广心里是非常明白的,于是,他告诉孙浩说:“很好,到了庚子那一年,您的青盖皇车就必然会进入洛阳了!”公元272年是壬辰年,庚子岁就是八年之后的公元280年。孙浩听后沾沾自喜,想着自己坐等八年就可以乘着黄旗青盖进入西晋都城洛阳了。这样一来,孙浩越发变得疯狂,先后逼死了孙休的皇后朱氏,又杀害了拥立自己即位的家臣,并将孙休的两个儿子全部杀害(孙休是孙浩的叔叔,是东吴第三任国君)。孙浩如此滥杀无辜,朝中大臣悲愤异常,却都敢怒不敢言,哪怕只是私下抱怨,一旦被密探发觉告知孙浩,也会招来杀身之祸。孙浩的残暴统治引起东吴将领们的不满,一个个陆续举家投降了晋国。可这时晋国的晋武帝司马炎正在大量造船,谋划灭掉东吴。晋国造船的边脚木料顺着江水漂到下游,被当时负责扼守长江重镇秭归的太守吾彦捞起,他一眼就看出了西晋正在制造大船的迹象,便立即派人带着捞起的边脚木料去向孙浩汇报并请示说:“晋国现在正在制造大型战船,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但孙浩却丝毫不予理会,自认为长江天险固若金汤。西晋大军在公元279年挥师南下,在晋国强大的军事攻势下,吴军毫无抵抗之力。公元280年,建邺陷落。孙浩只得叫人反绑了自己的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投降。

孙浩终在公元280年即庚子年三月,以一个亡国之君的身份被擒往洛阳城,这正应验了当年卜师尚广说的那句话:“庚子岁,青盖当人洛阳。”

易理与人生

1939年国际国内局势风云激荡,在国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国内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国民党内部汪精卫公开投敌,而蒋介石则采取了“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政策。在这个时候,中共中央决定把陕北公学、延安鲁艺、战时青年训练班及延安工人学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并全部开赴晋东南前线。7月9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为即将出征的师生们送行,师生们请毛泽东讲话。毛泽东谈笑风生边走边讲,他说:“你们要去前线与日本侵略者作战,我送三件法宝给你们,这三件法宝是:统一战线、游击战争和革命团结。”他说道,游击战配合正规战可以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革命队伍要有一面旗帜,无论是八路军、新四军都应当团结在共产主义这面旗帜周围,才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毛泽东重点谈到了统一战线的问题。他说:“汪精卫已经叛变,统一战线中的张精卫、李精卫要走总会走,再留留不住,任他们走吧!但是地主、资产阶级不会走,有的还要抗日,长期合作是可能的,对于同盟者,凡是可多留他一天,我们就多留他一天。能够争取半天一夜,都是好的。甚至留他吃了早饭再走,也是好的。团结也不是不要斗争,国民党用棍子打我们,我们被逼上梁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也是逼同盟者进步的好办法。掌握好这个法宝,就可以把日寇赶出中国。”

袁隆平是中国的水稻之父,而谈到如何走上农业科研的道路,他说道:“小学一年级时在武汉上学,一次老师带小朋友们去郊游,来到园艺场,进去之后看到花红草绿的美景,看到结在树上的桃子、一串串饱满的葡萄。”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学农的梦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偏僻的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他也开始了水稻的培养科研工作。1960年中国发生了大饥荒,袁隆平曾亲眼看到很多人慢慢倒在田埂边饿死。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水稻培育工作的意义。经过多年研究,袁隆平决定要专门培养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雄花退化的雄性不育系品种,而前提条件是,必须找到一株雄花退化而经过杂交后产量猛增的水稻来。从湖南到海南,十八年里袁隆平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功夫不负有心人,1972年,袁隆平的学生李必湖在海南发现了一株野生的雄性不育系水稻“野败”,从此杂交水稻的前景豁然开朗。水稻亩产不断在试验与推广中反复提高,在2007年达到了亩产五百公斤。2004年袁隆平收获了一系列国际大奖,以表彰他在粮食增产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10月14日在美国获得联合国总部颁发的“世界粮食奖”,以表彰他“为大大提高亚洲亿万人民的粮食安全取得的突破性科学成就”。

P6-9

序言

写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如同掩合起一部充满人生百态的历史画卷。德国文化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论断恰巧构成了对《周易》一书的构造模式和意图的最经典概括。《周易》就是以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阴阳符号为基础来推演出六十四卦,每一卦就代表或模拟一种特定的人生处境,每一爻都是对处在特定处境内的不同时空中的人的心理、行为和结果的描绘,简而言之,卦象就是人生处境,爻象就是处在这一处境中的人。如果对此有所怀疑的话,那么,请问:这些爻象不是指人又是指什么呢?事实上,只有从人生的角度来理解《周易》,才能对其中那些古老、简洁而又艰深的经文常常发出会心一笑。因此,从人生的角度来读《周易》,是打开这本神秘的文化宝典的一把最恰当的钥匙。这就是本书立意的初衷。

《周易》固然是一部能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想宝库,如果仅从管理、商战或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周易》,那么,《周易》一书中直接涉及企业管理尤其是商战的内容十分有限;而且,《周易》思想与同属人类文化精华的西方哲学的部分观点肯定不乏相通之处,但这种部分的相合与相通绝不是有意的和系统性的完全重合;当然,从比较的角度或有针对性地汲取易学思想的营养,肯定是十分可贵的尝试和探索,但如果采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把《周易》全面统辖、肢解和改造为其他学科的内容,这就让古老的《周易》在今天不得不遭受一场削足适履的痛苦了。

只有从人生的角度来理解《周易》,才能让这部著作尽情地、全面地舒展开其固有的光辉。例如:《始》卦的卦象是由一个阴爻承载五个阳爻而构成,卦辞说:“女壮,勿用取女。”九二爻辞又说:“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这就有些反常了,难道《周易》主张要剥夺“壮女”的婚姻权利吗?难道《周易》不主张主人把厨房里的鱼用来热情待客吗?通过笔者的研究,终于发现原来这个“壮女”的意思不是现实中的女人,而是指代一种珍贵而十分难得的机遇或机会;谁也不能保证已经出现的机会一定非己莫属,因为机会本当属于所有人;对于已经到手的机会则是不能随意转赠或与他人分享的,所以《周易》说“勿用取女”、“不利宾”。再如:《归妹》卦表面的意思是讲少女嫁出去给他人做小老婆,小老婆在家庭中是没有决定权的,一切事都要听从大老婆的决定、指派和验收,所以,初爻辞说:“归妹以娣,跛能履,吉。”问题在于:小老婆这种畸形的婚姻现象在今天已消失了,那么《妇妹》卦的思想意义是否也随之消失了呢?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妇妹》卦是用小老婆来借喻处在上司管辖下的下属的特殊工作境遇。下属再能干,其办事效率都只会像个跛子一样,上司不发话他就无法擅自行动。当然,《周易》中也不乏治国安邦的内容,似乎超出了个体的日常的人生处境的范畴,但谁的人生又能完全脱离国家和社会这些大的生存环境呢?不过这种环境所展现的更多是政治人物的人生处境而已。

众所周知《周易》是中国古代艰深、晦涩的典籍之一,尽管历代注家蜂起,其中有些语句至今仍是千古不解之谜;对同一句经文的理解,巨擘鸿儒之间的相反相异之见时有发生;对那些难解或无解的句式,除朱熹曾坦诚标示“存疑”以外,先儒大都给出了一定解释,但大多不过是利用文言的简洁来支吾过场,或通过对易理的抽象解释来掩盖其不能明说的尴尬。本书所面对的是现代读者,必须把《周易》中蕴藏的人生智慧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这是本书所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周易》毕竟不是一首哑巴唱出的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懂的歌,它的全部思想一定蕴藏在卦象和经文之内,一定不会与千百年历代先贤的共识相距太远。因此,本书广泛采用以汉代王弼,宋代朱熹、程颐以及清代刘沅等学者的观点为基础,尤其注重并列举那些对立、争鸣较大的观点,再结合卦象及经文,从人生处境的角度,提炼出从经文得来的意义,力争让《周易》的人生智流露出贴近原汁原味的芬芳。虽然这一目标很难达到,但本书确实为此付出了实在的努力。

为了与古人的阐释性文字保持相近的风格,本书作者的观点是从“窃以为”的角度以文言文的方式表达的,这是出于行文简洁和齐整的需要。这种解析性文字仅供愿意深入研究的人参考,一般读者对此可以忽略不看。尽管古今研易著作浩如烟海,但大都存在一个通病,即要么以象解经,要么以理解经,要么以考据解经,要么以注解经,要么以注解注而解经,但其落脚点都是为了揭示《周易》本原而落在一个“经”字上,这就没有把《周易》思想的源头活水从经文中引拨出来,用它直接浇灌大众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解释《周易》的文字过于专业的缘故,总让人感到这些文字的目的在于研究经文,而不在于用经文的思想来照亮生活。因此,本书在把经文的意义经过辨析和提炼出来以后,用一种闲散的杂文式的语言加以充分发挥,目的是像先把食物捣烂再喂养待哺的婴儿一样,使《周易》的思想精髓能够进入现代的大众心灵和生活,力争让人感到《周易》所述说的正是我们曾经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身边的事。当然,由于时间紧迫和作者功力有限,本书只是一个满怀畅想的草稿而已。

除了《周易》本身语言的障碍以外,一般人如果不是出于专业研究的目的,想从中汲取人生智慧,仍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原因之一是这本书采用自西汉以来开始流行的排卦方式和体例,让试图研读它的人不得不经历一场漫长的缺乏内在紧密联系的艰深的学习历程,这常常让愿意读《周易》的人们望峰息心。鉴于此,本书打破原书体例,根据人生处境的不同阶段及特征,将六十四卦按卦义分为奋进的人生、厚德的人生、沉潜的人生、曲折的人生及和美的人生五个部分,分册成书,目的是让读者能够各取所需地尽快领略《周易》的人生智慧,也让《周易》的人生智慧能够更快捷地滋润更多的人们的心灵。

在每卦经文的解析和感悟之后,本书专门增添了一段“易占钩沉”来介绍古代的易占趣闻,目的在于以文化资料的方式,客观再现《周易》浸润古代生活的另一种形式和历史风貌,以增强人们对《周易》的印象和兴趣。虽然易占古籍浩如烟海,但能搜齐六十四个互不雷同的易占趣闻实属不易,这在古今易学著作中也并不多见。

《易传》说:“仁者见之谓仁,智者见之谓智。”又说:“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意在强调《周易》的思想智慧对人生指导作用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但只要是切合易理的人生就一定能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盛德大业。所以,本书在介绍每卦的最后部分,增补一段说明“易理与人生”的关系的现代故事,意在说明:《周易》的智慧不是永远龟缩在古老的经文文字之内的过时的内容,而是代表着一种沉浸在人类生活之中的创造成功的规律。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一轮年年相似的明月,其实就如同《周易》阅尽世间万象而凝成的思想光华,历久弥新地朗照着古往今来的茫茫人海。只是,伟大的中华易道不像明月仅仅独自高悬银汉流转无声,而是诲人不倦地直接指点和校正着每一个前来问道者的人生脚步。

汪双六

2012年10月9日

后记

由于本书采取依据卦义分册成书的形式,打乱了《周易》原著的排卦次序,为使人们对中华易道的盛大与精严有更深入和系统的体味,有必要对《周易》一书的原初卦序的结构及原理做些补充介绍和具体分析;而这个问题则又是一个“千古高风说到今”的学术悬案,同时也涉及本人研究了十多年也尘封了十多年的一项科研成果,在这里,借本书出版之机将该成果予以全文公布:

所谓今本《易经》卦序,是指自西汉时开始采用的《易经》通行本中出现的卦序,即六十四卦首启乾坤、终于未济的排序方式。这种卦序是纵贯今本《易经》全书的中枢神经,其排列依据问题是学界公认的一个重大历史难题,数千年来一直是历代巨擘鸿儒继踵增华、久攻不克的千古悬案。

相传为孔子所作的《序卦传》是研究今本卦序的发轫之作,也是迄今为止的权威之作。但《序卦传》不过是试图用卦义来串联卦序,没有也不能从本质上揭示今本卦序的排列依据问题。逮至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注疏》中提出:“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所谓“覆”,是指将某一卦象整体倒立,构成另一个新的卦象;所谓“变”,是指将某一卦象的阴阳性质朝相反方向全面改变,形成另一个新的卦象;覆体卦或变体卦在今本卦序结构中是成对蝉联连在一起的,《周易》六十四卦其实就是三十二对骈偶卦。这个规律的发现和提出,表明今本卦序的排序依据不在于卦义的联系,而在于卦象符号的运动和演绎。但是,这个规律只能解释互为骈偶的两卦间的对内关系,不能解释相邻的两对骈偶卦的对与对之间的关系。据《朱子语类》记载:朱熹的学生蔡元定曾自谓能解,但未及说出就与世长辞了。  本人积数年对于卦序的研究成果,认为:今本卦序结构精严,立意高远,是一种通过配卦、排序来图释易道精神的独特的八卦阵法。具体地说,今本卦序采取阴阳二气并行、互动的双线结构,以先天图为母体、以乾坤为主宰、以坎离为起止、以震艮为阳气门户、以巽兑为阴气门户来展开配卦运动;全程配卦运动在先天图内分别按不同的规则产生出两类卦群:按阳的性质、逆行和“留缺接榫”的原则配出的卦类组成《上经》,按阴的性质、顺行和“补缺求合”的原则配出的卦类组成《下经》。将上下二经合为一体,就自然呈现出一幅阴阳互抱互动的闪烁着大道之光的太极图像。现将上述规则全面贯彻到今本卦序的具体结构之中,做出逐卦归位的布演和证验。

(一)《上经》:

第一组:1.乾2.坤

卦序首起于乾,是让“首出庶物”的乾天冠领群雄;按“非覆即变”的规则,乾象倒置之后其覆体卦仍为,所以只有将卦象中的六个阳爻全部变性,化为变体卦坤,这就形成了一对“二二相耦”的骈偶卦。今本卦序之所以让骈偶卦逐对蝉联相依,就是阴阳二气双线并行、一正一反轮番互动的结果;这种“二二相耦”和阴阳并行互动的特征,正是今本卦序纵贯始终的基本结构。卦序一开篇就造成天地定位、阴阳并举之势,为全程配卦运动举行了奠基并揭开了序幕。

第二组:3.屯4.蒙5.需 6.讼7.师8.比

以上六卦均含坎兰,故系以坎卦为主体依次交配他卦而成。自乾坤之后首启于坎,是由于坎在后天八卦中位居于子,是阳气之首,因而在今本卦序中成为起始的标志;离在后天八卦中居午位,是阴气之首,所以成为今本卦序中的终止的标志。阳气发动,必先启动阳气门户震、艮两卦,依先长后小的次序先与震配,在先天图内按逆行方向运动,坎兰动在先,当居上卦,震三三动在后,当居下卦;由此配成屯薹,覆为蒙。阳气门户一开,坎兰便开始纵行配卦,依辈序必先配于乾,逆行配成需,覆为讼蚕;乾父之后必继以坤母,先配成师垂,覆为比;坎阳配至坤阴,表示阴阳二气已开始相交,依四正卦的辈序应配于离(注:在今本卦序的配卦运动中,四正卦和门户卦各自分开并独立推行辈序),但坎离为起止的标志,如果互相交配就意味着配卦运动的结束,故暂不与离配,这就是《序卦传》所说的“水火不相射”的奥秘所在。除离之外,坎卦仅剩与作为阴气门户的巽兑尚未交配,如继续交配就表示坎为主体的配卦运动趋于完满,没有给后来的新主体卦留有余地,所以特留出巽兑一缺与下一个新的主体卦相接榫。“留缺接榫”的原则,是《上经》卦序结构的重要思想,目的是为了配卦运动不断传承接替、生生不已。

第三组:9.小畜10.履11.泰12.否13.同人14.大有

以上六卦均含有乾卦,故系以乾为主体交配诸卦。坎卦做为配卦运动的起始或先锋的使命已经结束,按辈序应由乾父充当配卦运动的主体。乾三一上阵,先与阴气门户巽兑相接榫,按先长后小的原则先与巽兰配,逆向配成小畜,覆为履;乾阳之气已进入阴气门户,依辈序应配于坤母,逆向配成秦,覆为否蚕曼;依照四正卦辈序坤后必离,逆向配成同人,覆为大有。乾为主体已经遍配所有阴卦,理应开始与阳卦相配,但在阳卦中,乾与坎在前文已经配过,现仅剩与阳气门户震艮未交,故留出震艮一缺与下一新的主体卦相接榫。

第四组:15.谦16.豫17.随18.蛊19.临20.观

这六卦是以坤卦为主体展开配卦运动的结果。乾后必坤,所以坤成为配卦主体,先接榫于震艮二门。坤为阴,逆行先交于艮,配成谦,覆为豫;与上文乾阳首次进入阴气门户形成的两卦在卦体上构成了交叉对应的变体卦,表示坤阴现已进入阳气门户,阴阳二气处于对称性交合状态。由于坤卦与阳卦中的坎、乾、震、艮均已有过交配,为了维持阴阳二气的交合之势,坤阴暂时不可与离阴相配,只有推动一直没有交配的阴阳门户互相交配,阴卦以少阴兑兰先行,逆向配于震,先成随,覆为蛊雾;虽然促成阴阳门户首度相合,但坤体却隐而不现,这是所有主体卦在配卦运动中让自身突然消失的仅有的一例,这不仅符合坤为闭为隐的属性,同时更是今本卦序结构中别有深意的点睛之笔。门户合而必开,阴阳二气合后必分,坤阴复现并回归于阴气门户,逆行周环配成临,覆为观菱;阴阳二气开始出现分离。坤阴因已配过巽兑,在阴卦中仅与一离卦未交,故留出离三与下一新的主体卦相接榫。

第五组:21.噬嗑22.贲23.剥24.复25.无妄26.大畜27.颐28.大过

坎、乾、坤三正卦已经依次完成充当配卦运动的主体卦,依辈序当由阳气门户卦震三三出任配卦主体,但震、艮共为阳气门户,且互为覆象,故以震艮二卦同时蝉联充当主体卦。阳卦按先长后少的次序以震兰三接榫于离三,逆向配成噬嗑,覆为贲;表示阴气再次抵达阳气之门,阴气逆行,离后必坤,按先少后长的原则以艮交于坤,逆向周环配成剥,覆为复;坤后必乾,阳卦布序先长后少,所以先配于震,逆向配成无妄,覆为大畜;至此阳气已归阳气之门,阴阳二气再次出现分离。震艮二卦作为主体已经仅剩与巽、兑、坎三卦未配,但与巽兑二卦,在坤为主体时已经发生过一次阴阳门户交合,现仅剩与坎未配,而坎卦在开篇时已与震艮有过一次交配,因此,仅欠一次与坎卦进行上下异位的交配,如继续交配就违背了“留缺接榫”的原则,故特留出坎卦一缺暂时不配;迫使作为阳气门户的震三三、艮三三二卦因无配而自配,逆向周环配成颐蚕,因覆体仍为本卦,故取六爻变体为大过;出现了阳气门户自配、阴气门户自配的景象,也是对前文坤为主体时引起阴阳门户卦互相交配的局面的撤消,阴阳门户各自关闭,表明《上经》的配卦运动行将终结;而且,这两卦在卦体上已经呈现出含有起止作用的大离、大坎之象,导致坎离二卦呼之欲出。虽然,阴阳门户俱已关闭,但在卦体上阳气门户内开始积满阴爻,阴气门户内开始积满阳爻,暗示出大规模阴阳交配运动在《下经》中即将发生。

第六组:29.坎30.离

坎卦为接榫而出场,却因门户关闭、阴阳不交而自配成坎,因无覆象,取六爻全变为离。至此,在阴阳门户全面关闭之后,阴终于坎,阳消于离,以坎离二卦收束《上经》势在必然。

《上经》卦序是由乾父坤母率领坎、震、艮三男依次为主体展开配卦运动的;除乾父与坤母曾经圆满地配成否、泰二卦外,均无阴阳力量对等的夫妻正配;阴阳二气在配卦运动中呈现出了一条由分到合、终归于分的运动路线,这充分体现出《上经》为阳、为奇的特征。之所以没有上离、巽、兑三女成为配卦主体,是因为三女为阴,不在《上经》收容之列,这也是《上经》为延续《下经》而特地留下的一个重要的接榫之处。为继往开来、生生不已而始终注重“留缺接榫”,正是《上经》编排卦序的核心思想。

(二)《下经》:

第一组:31.咸32.恒33.遁34.大壮35.晋36.明夷37.家人38.睽39.蹇40.解41.损蚕42.益

《下经》为阴,阴居四隅偏位,故以门户卦开篇,按先少后长、先阴后阳的顺序,故在阴气门户巽、兑二卦中先起于兑兰,按顺行方向配于阳气门户艮,先成咸,覆为恒,首次出现了除乾父坤母以外的阴阳力量对等的夫妻正配,也承接并填补了《上经》结束时阴阳门户关闭不交的缺憾。补缺与求合,是《下经》编排卦序结构的根本性指导思想。所谓补缺,就是逐一填补《上经》各主体卦在配卦运动中为接榫而留下的缺口与遗憾;所谓求合,就是除乾父坤母以外,八卦中的三阳三阴卦必须全在《下经》中完成夫妻正配,这就充分体现出《下经》为偶、为合的特征。

阴阳门户已相合,依辈序应由乾父充当主体补缺配卦,乾三首先填补在《上经》为接榫而留下的震、艮一缺,按先少后长的顺序先配于艮,顺行配成遁,覆为大壮;由于《下经》是以补缺为要务,乾父补毕即退,及时依序让坤母跃出补缺,坤三三在《上经》为接榫留下的缺口为离三,顺行先配成晋詈詈,覆为明夷。

为顺承坤母,按四正卦的辈序应由离三充当补缺配卦的主体,但到目前为止,离卦从未充当过主体展开配卦运动,理应无缺可补;但当乾、坤、震、艮四卦在《上经》中充当主体时,离卦已十分被动地被它们逐一配过,致使离卦已经仅剩下与坎、巽、兑三卦没有配卦了。而离与坎不到最后不可交配,所以离卦目下要填补的只剩下与阴气门户巽、兑二卦交配的唯一缺口。先配于巽三,顺行配成家人,覆为睽蚕。这是离卦与阴气门户发生的第一次配卦,也是离卦主动公开配的仅有的一例,这其实是今本卦序在《下经》中精心设置的重要伏笔。

离卦补缺配卦一闪即逝,立刻把补缺配卦的主体转让给坎卦,这是按四正卦的辈序使然。坎兰在《上经》留下接榫的缺口为阴气门户巽兑二卦,但在《下经》中自恒卦以后阴阳二气一直处在分离状态,所以目前不宜与巽兑相配;而坎卦已遍配其他各卦,仅在《上经》开篇时与阳气门户震、艮二卦发生过一次先长后少的交配,还欠一次先少后长的交配,所以在这里予以补齐,坎兰先与艮三三配,顺行配成蹇,覆为解;这两卦恰好与离卦补缺时配成的家人蚕和睽睽构成对称性呼应,预示阴阳门户已经十分对称地充满各自的起始之气,阴阳二气已经分离到了极致,也标志着乾、坤、离、坎等四正卦补缺之功告一段落。

依辈序轮到阴阳门户卦行使补缺之功,但阴气门户巽、兑还没有充当过主体展开配卦运动,补缺的目标并不周全,只有顺应二气交合之势先行求合之功。以少者先动,顺行周环配成损,覆为益。这又是阴阳对等的夫妻正配,将阴阳和合的佳配又一次推向高潮;这两卦的卦体是对《下经》开篇部分的夫妻正配卦咸、恒的卦体的上下异位,表示阴阳二气在《下经》的配卦运动中已经颠转了由合到分再到合的完整的一周,完成了四正卦的补缺和门户卦的婚配求合之功。

第二组:43.央44.始45.萃46.升47.困8.井49.革50.鼎

至此,在八个基本卦中,除离卦以外,唯独只剩下阴气门户巽、兑从未充当过配卦运动的主体,在阴阳门户卦完成夫妻正配之后,便开始让巽三、兑兰公开理家问事,长驱直入地充当配卦运动的主体,既合乎人伦秩序又体现出《下经》为阴的特性,同时更是填补《上经》安排配卦主体时特地为《下经》预留的可供接榫的最大缺口。巽、兑属阴,逆行,以兑兰先动,依辈序先配于乾,顺行成央,覆为始,附带填补了将《上经》中乾阳初入阴气门户时形成的卦体进行上下易位的一缺。次配于坤三三,顺行配成萃,覆为升,附带填补了将《上经》中坤阴初配阴气门户时形成的卦体进行上下易位的一缺。次配于中男坎兰,顺行配成困,覆为井,这是阴气门户与坎卦发生的第一次配卦。次配于中女离三,顺行周环配成革,覆为鼎,附带填补了将《下经》中离卦补缺时形成的卦体进行上下易位的一缺。可见,巽兑为主体展开配卦运动的过程,是阴气门户对四正卦的卦气一网收尽的过程。至此,阴气之首已归阴气之门,正好与《上经》开篇时的屯、蒙二卦构成一对遥相呼应的变体卦,标志着所有主体卦的配卦运动已经完成。

第三组:51.震52.艮53.渐54.归妹55.丰56.旅57.巽58.兑59.涣60.节61.中孚62.小过

到目前为止,门户卦的主体卦配卦运动及夫妻正配求合之功业已完成,现在轮到让它们来履行最后的补缺之功了。在上一组中,巽、兑为主体配至坎离,依序当与阳气门户震、艮相配,但阴阳二气处在分离阶段使阴阳门户难以立即交配,况遇坎离又值起止的标志,迫使震、艮因被阻而奋出,因无交而自配,先成震,覆为艮;不仅填补了阳气门户一直没有各自独立重卦的一缺,而且,二卦虽各成孤阳之象,但却造成双双高昂之势,也就是整肃门户准备对参与全程的配卦运动的阴阳二气进行最后的吸纳并收束。穷则思变,寡极必合,震、艮急切需要填补方才与巽、兑相交受阻的缺憾,先以艮动,顺行配成渐,覆体和变体皆为归妹;同时也是对《上经》中坤为主体时引起阴阳门户首度相合的随、蛊两卦的卦体,做出了前后换序、上下易位的调整,标志着阴阳门户双向配卦的运动已经完毕。但这不等于阳气门户的补缺工作全面结束,回顾全篇,阳气门户震艮在纵行配卦、补缺、求合的过程中已经遍配诸卦,唯独在《上经》充当主体时与离三虽已配成噬嗑和贲,但却一直没有将其卦体进行上下易位的重组配卦,现在开始填补这最后一缺:顺行配成丰,覆为旅;至此,阳气门户之内已经充满阴气的起始之气。

震、艮配于离,已遇到终止的标志,迫使阴气门户巽三、兑兰相应还原为孤阴之象,先成巽,覆为兑,填补了阴气门户自身独立重卦的一缺。阴气门户寂然耸立,与阳气门户并立洞张,准备齐心迎纳阴阳二气的配卦运动进入最后的大团圆。到目前为止,阴气门户已经在纵行配卦、补缺、求合的过程中已经遍配诸卦;唯独在《下经》中作为主体配卦时曾经首次与坎配成困和井,但却没有将这对卦体予以上下易位的重组配卦,在这里特补上这最后一缺:顺行配成涣,覆为节。至此,阴气门户已经充满了阳气的起始之气。阴阳门户各自充满了对方的起始之气,标志着阴阳二气对等交感、妙合媾精的局面终于达成。

阳气门户补齐了《上经》留下的最后一缺离卦,阴气门户补齐了《下经》中最后一缺坎卦,开始造成上下二经即将拢合之势;而且,在上述两对卦体中,阳气门户组成的丰与阴气门户组成的涣、阳气门户组成的旅雾与阴气门户组成的节,正好构成两对变体卦,恰似两对可以镶嵌和互补得严丝合缝的门户枢机;再加上这四卦中都含有表示的起止的作用的坎、离二卦,致使阴阳门户进入最后的关闭和上下二经的合拢已经不可遏抑:以阴先动,顺行周环配成中孚,因无覆体,故取六爻全变为小过。这次门户关闭,与《上经》在结束时关闭门户的两卦颐蚕和大过相比,在卦体上出现了前后换序、上下易位的变化,在爻象上出现了阴气门户充满阴爻、阳气门户内充阳爻的特征,暗示阴阳二气已经完成了上下二经的除坎离以外的所有配卦运动,功成身退。

第四组:63.既济64.未济

随着阴阳门户彻底关闭,迫使坎兰、离三二卦双双被挤出阴阳门户,不得不开始填补相互间一直克制不交的最后一缺,并将上下二经缝合为一体:先配成既济,其覆体、变体都成未济,终于实现了夫妻正配卦中最完美的一次组合。今本卦序配至既济一卦,阴阳爻各归正位,阴阳二气首尾圆合,表明全程配卦运动已经九转功成,臻于至境,形成了一个流水朝宗、止于至善的典范卦体。终局再设未济一卦,预示全程配卦运动已经功德圆满,终而复始。在这最后两卦之中,坎为阳气之首,离为阴气之首,以坎离两卦相交作束,恰巧营造出阴阳二气互根互抱、首尾相衔的瑰丽景观,简直与后世出现的《太极图》的基本架构如出一辙。《周易》今本卦序以一幅抽象的太极图象收束全篇,为整部《易经》提供了一个定于一尊而百福具臻的精神图腾。

今本卦序的配卦运动虽已彻底谢幕,但却似乎留下了一个明显的破缺:即在八个基本卦中,唯独没有让离卦充当主体展开配卦运动,这是由于理应由离卦展开的配卦运动早已被分解到其他七卦的配卦进程中逐一悄然配过,没有在全程配卦运动中出现任何缺漏,这说明离卦的配卦运动早已发生,不过是采取被动的、分散的和隐藏在卦序结构内里的回溯的方式进行的。这不仅符合离卦为附丽、为中虚的属性,也符合离卦作为阴气之首所应具有的隐性、虚空、被动、滞后等阴的性质,更符合离卦作为卦序之尾的基本职责,使今本卦序的整体结构呈现出前实后空的立体造型。董仲舒在《基义》中指出:“阳之出也,常悬于前而任事;阴之出也,常悬于后而守空处。”这说明今本卦序采取这种结构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六十卦中的三百八十四爻精心构建一个全面总结和深入演示阴阳规律的象数模型。

《上经》为阳、为奇、为天、为分,一共配出三十卦;《下经》为阴、为偶、为地、为合,一共配出三十四卦;把上下二经合为一体,整部《易经》就呈现出双线并行、阴阳合体和天轻地重的动态结构。值得注意的是,《上经》之所以在以坤为主体配卦时出现了消失主体的唯一的一次中断,就是为了在一派纯阳的《上经》中特地预留出一口阴气之穴;《下经》之所以让从不充当配卦主体的离卦破例公开补缺配卦,就是为了在一片纯阴的《下经》中隆起一点阳明之气,这两处恰好对应于太极图中阴阳鱼的鱼眼部分。把上下二经合为一体,就使今本卦序的整体结构构成了一幅阴阳互抱互根、大象无形的经天纬地的太极图!

今本卦序倾心演示阴阳规律的目的在于将创建“盛德大业”的易道精神“垂象以示人”。之所以分出上下二经,是为了将创建“盛德大业”的发展历程分为创业和守成两个阶段:《上经》为阳,按“留缺接榫”的原则配卦,旨在强调在创业阶段,要恪守传承和积累的原则,保持创业的主体力量能够代涌辈出、日增月盛;《下经》为阴,按“补缺求合”的原则配卦,旨在强调在守成阶段,一方面要对创业阶段留下的各种遗留问题及时救过补缺,以确保发展机制能够全面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还要用阴阳和合的思想促进协调发展,只要始终保持发展机制的全面畅通与协调,就是巩固和完善成功局面、永续繁荣的根本之道。今本卦序结构本质上就是一种推演社会发展规律的特殊的八卦阵法,是一座图释易道精神的宏大博深、精关绝伦思想宝库。

采取以上方法能够达成对今本卦序之秘成功破解的事实,还将附带完成对以下几个易学悬案的澄清与证明:一、先天八卦图或该图中的八卦位次,虽由宋人首次出献,但在《易经》通行本成书之前即已存在,其显著的作用是充当今本卦序的配卦运动赖以展开的母体。二、今本卦序结构的整体造型及其篇末出现的二济之卦的卦体都具有首尾相衔、阴阳互抱、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结构特征,是后世出现的太极图的理论渊源或雏形。三、通行本《周易·说卦》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这段话其实就是对今本卦序结构规律的最早的披露。但被后人视为比今本《易经》更加正统的帛书《说卦传》却将“水火不相射”一句,写成“水火相射”,并将此句移置“雷风相簿”之前,明显违背了今本卦序的结构规律,是对原著精神的误读与篡改。

以上这些文字无疑给本书增添了一个深重的尾巴,但能够把沉埋在《周易》卦序中的思想内核努力发掘出来,并‘借此机会进入与学界同仁深入讨论和切磋,已经让笔者如释重负地感到欣慰和荣幸,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今研易道路的崎岖和灿烂。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安徽人民出版社总编丁怀超先生首发创意,并亲自拟定了五本书的书名,促成了本书的写作和问世;安徽省社科院及其哲学与文化所的领导与同事给予大力关怀与支持;安徽盛世天源公司总经理张杰先生给予很多帮助与启迪,谢丽雅女士为本书“易占钩沉”部分材料的搜集和整理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作者具体分工如下:

《周易》经文解析、感悟、前言及后记:汪双六

易占钩沉:储安金、周俊兰

易理与人生:姚向松、刘潜、汪小文

汪双六

2013年9月29日于合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和美的人生/人生周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双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58241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2012235511
中图分类号 B221-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7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