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没有榜样
内容
编辑推荐

西方不是上帝,美国不是救世主。

《中国不高兴》作者单拳出击,终结资本主我制度的激情之书,澄清中国观念谬误的清醒之作。

中国无榜样,便是榜样。中国一直是别人的榜样,只是在19世纪后期,惨遭西方列强凌辱,也丧失了全球话语权。100多年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一个瞬间,中国重回世界“领导岗位”指日可待。总有一天,世界会因为中国而庆幸!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从全球视野看待中国崛起的发展模式的普及性读物,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为什么没有榜样”、“美国为什么不是发展的标杆”、“中国如何实现崛起的目标”,从对美国及西方的现实批判切入,对中美发展走势做了深层剖析,指出中国特色的独特优势,旨在劝导国人擦亮眼,坚定走中国特色道路的信心。作者言辞激切,雄壮与豪迈渗透于文字之间,呼吁与呐喊彰显在观点之中,可以说这是一本对当今中国发展中“没有榜样”而进行冷思考的标新立异的普及性读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强国轮流坐庄

 一 欧洲海军的前身是海盗

 二 “日落”的中华帝国与“日不落”的大英帝国

 三 文艺复兴,强盗逻辑随之复兴

 四 战争,分赃;再战争,再分赃

 五 黑人给白人当奴隶,就是为“上帝”服务

 六 我们至今还在替西方殖民者“擦屁股”

第二章 西方文明的“血腥味”

 一 上帝与真主“打架”,搞得地球不得安宁

 二 我的文明与他的文明

 三 全球无产者的困境

 四 “落后就要挨打”?

 五 道德和利益一旦形成“剪刀差”,民主将扑向利益

第三章 美国不是榜样

 一 中美的“第一次握手”

 二 制度之美,制度之殇

 三 美国从来就没有把“普世价值”作为交友的标准

 四 “美国人民”不包括印第安人

 五 “你们都熟读圣经,为什么不照圣经说的去做?”

 六 一场激情澎湃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第四章 没有战争,美国就活不下去

 一 中国幸亏搞出了核武器

 二 用冷兵器杀人太慢

 三 美国有两类公司:一拨人负责把人养肥,另一拨人负责宰杀

 四 “要么是美国的朋友,要么是美国的敌人”

第五章 跨国公司,新的殖民主义

 一 跨国公司,非领土化殖民

 二 知识产权,一场“贼喊捉贼”的游戏

 三 金融,魔鬼

 四 华尔街,金融骗子出没的地方

 五 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与中国的“万里长城”

 六 企业帝国,新殖民主义的执行者

第六章 一瓢冷水泼向极端民族主义

 一 说不尽的宗教

 二 西方用“国旗”裹尸,中国用“马革”裹尸

 三 各吃各的饭,各爱各的国?

 四 美国媒体,比我们更“爱国”

 五 “有困难,找中国”

第七章 上半夜跪拜民主,下半夜跪拜祖宗

 一 在“普世”这个问题上,中国人要有自信

 二 谁能用“普世价值”解释“安乐死”和“堕胎”?

 三 “普世价值”不过是一个“行业标准”

 四 民主是“术”,道德是“道”,道能治本

 五 民主,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

 六 奉劝“拜民主教”:民主应扒着道德的肩膀走路

 七 关于自由的迷思

 八 回顾一下中国古代社会的“德先生”

第八章 中国无榜样,便是榜样

 一 不必等西方文明终结,他搞他的,我搞我的

 二 甭管它“左倾”还是“右倾”,直行就行

 三 孔家店,中国文化的“4S店”

 四 再现一个什么盛世,不是没有可能

 五 中国知识分子不是孬种

 六 中国的梦想

后记

试读章节

当华盛顿宣布美国独立的时候,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正在江南游山玩水。第一个美国商人驾驶“中国女王号“来到中国,非常谦卑地用美国人参和海獭皮换取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当时中国对美国商人的“第一印象”很好,至少没有敌意,素质明显高于当时傲慢的英国商人。

美国为了独立而与英国开战的时候,清朝的乾隆皇帝正忙于下江南。美国真正独立一年后,乾隆皇帝完成了六下江南的心愿。应该说,美国独立这件事情,当时对于中国几乎没有影响。虽然美国独立对于欧洲影响很大,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欧洲人也不知道这一事件究竟会有多大的影响。很少有人在当时就意识到,美国独立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的意义,其实是后来才添加进去的,因为美国后来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如果美国没有今天的地位,美国独立这一事件的意义可能还不如20年后的海地独立,因为,那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属于黑人的独立国家。如同很多伟人,他们的出生其实和任何普通人一样平凡。在他们没有成为伟人的时候,关于他们出生的那点事情,其实毫无魅力。但是,一旦他们后来成为了伟人,出生的故事就会被改写,例如,伟人的母亲踩了一个神人的大脚印,或者看到一颗有神性的星星钻进自己的身体,或者还有其他神人感孕的奇迹。因此,伟人常常没有父亲,是神赋予其使命而降临人间,甚至就是神的化身。美国独立也如此。当年很多极为平凡的事情,到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时候,才化作追忆中的奇迹和神话。

美国独立时,中国对它没什么了解。反过来,刚独立时的美国,对于中国也同样缺乏了解。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对于中国的情况知之甚少。美国当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内部和欧洲事务方面,对于远方古老的中国,美国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但是,这并不影响少数美国商人前往中国赚钱。乾隆第六次下江南那年,一艘美国商船来到中国的广州。这艘船的名字很有意思,它叫“中国女皇号”。这个船名既显示了美国对中国友好的一面,也显示了对中国无知的一面。美国当时主要面对的是强大的英国,由于英国有女王,他们也想当然地认为强大的中国也有女皇,“中国女皇号”含有向中国女皇致敬的意思。他们刚到广州的时候,以为英国老大在世界上很吃得开,便试图沾英国的光,向广州的中国商人谎称自己是英国人。虽然英国和美国当时有仇,但是,为了赚钱,他们并不记仇。然而,他们发现中国人并不喜欢英国人,立即改口说,自己其实是美国人。这大概是中国人第一次知道美国。

“中国女皇号”来到中国冒了一定的风险。为了对抗英国海军对美国的海洋封锁,“中国女皇号”的船速相当快,它既可以逃避英国海军的拦截,也可以在海上干一些海盗的勾当。当时美国的海船几乎都从事海盗活动。独立战争期间,这些海盗船在爱国的名义下,改了一个称呼,叫做“私掠船”。“中国女皇号”来到中国广州之前,到过中国的“美国人”(在美国本土出生)史料记载的只有2个。而“中国女皇号”的船主,其实是一个法国人,后来加入了美国国籍。

用什么东西与中国交换,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其他美国人没有开船来中国,很可能就是因为解决不了这件事情。“中国女皇号”的船主,以前当过水手,在世界很多地方跑过,他找了两样中国人可能会喜欢的东西,一是美洲人参,二是海獭皮。中国人确实挺喜欢,据说在美国6美分收购的一张海獭皮在中国可以卖到100美元。“中国女皇号”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运回美国,赚了不少钱。

美国人贩卖的是中国的绿茶,称之为“能把水变绿变苦的树叶”。美国商人向美国百姓宣传说,这种树叶可以治很多病。英国人因为卖红茶,便说美国人是土老帽,根本不懂茶叶。广州十三行的一个商人,送给“中国女皇号”船主一只鹦鹉。这只中国鹦鹉后来从美国“主人“那里学会了一句美国话:“干活了。”  应该说,尽管当时中国与美国之间,相互并不怎么了解,但双方的合作还是比较愉快的,至少没有敌意。而且,双方都发现对方可以使自己赚钱。在此后几十年里,广州的中国商行评价所有外国商人时说,美国人最恭顺。6年后,来自中国的货物已经占美国全年进口货物的1/7。再过两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清单上,与美国的贸易量仅次于英国,占第二位。但是,美国人的“恭顺”也不能全当真。中国人很快发现,美洲人参的药用价值并不高,于是,美国商人失去了一个可供交换的重要商品。为了填补商品清单,美国商人开始与英国商人一起向中国贩卖鸦片。当然,美国商人向中国贩运鸦片的数量,与英国相比要少得多。林则徐禁烟之后,美国人的态度也不像英国人那么恶劣,甚至还有美国人帮助过林则徐。在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现场,共有4个外国人观看,都是美国人,林则徐对他们也颇有好感。因此,中国人对鸦片贩子的愤怒,主要集中在英国人头上。

美国建国后,与中国的关系主要是民间贸易关系,美国政府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向中国派一个具有官方色彩的办事员。这一贸易关系对美国的作用,可能比对中国的作用更大。当时还没有巴拿马运河,美国也没有向西拓展到太平洋海岸,美国东海岸的商船,要前往中国,不得不绕很大的圈子。而且,海獭多产于现在美国的西北部,因此,为了与中国的贸易,美国出现了最早向西部探险的人,成为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先驱。孤悬太平洋中的夏威夷,之所以后来成为美国的领土,一个重要原因是,夏威夷成为美国与中国贸易的海上中间站。由此,可以看到两个问题:一是,与美国向外发展相比,中国大致属于守株待兔;二是,当时的中国并不像现在有些人说的那么糟糕,也没有闭关锁国。当时的欧洲国家与中国做生意几乎都获得暴利,中国当时在世界体系中的富裕程度,差不多就像现在的美国,可能还要更高。但是,富裕的中国与当今美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并不只是靠消费来支撑对外贸易,中国有大量欧美需要的产品,直到中国的独特产品被西方人取代,中国才真正地衰落。

中国人最初对美国人的印象是不错的。与其他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确实比较喜欢美国人,这可以说是中国人对于美国人最初的印象。后来,中美之间的不愉快也多了起来,如美国商人越来越多以后,有些美国商人开始赖账,而中国人很看重信用,因此,中国商人不愿再给美国人赊账。但是,由于中国经常被英国欺负,而美国与英国打过仗,因此,中国对美国的好感,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美国人对于中国印象的改变,大致始于鸦片战争之后,他们看到一个庞大的帝国终于战败了,虽然美国舆论也表达了对中国的同情,但是,“中国女皇号”当年向中国表达的敬意,慢慢变成了傲慢的轻视。这个转变多少也可以看出些美国的势利。此后不久,美国迫使中国接受领事裁判权,是对中国的第一次严重伤害。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进入一个比较复杂的阶段,不愉快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总的来说,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美国对中国的伤害不算太大,有一段时间,两国的关系还比较友好。当旧金山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出后,大量中国人前往加利福尼亚。由于加利福尼亚地区地广人稀,最初,华人在那里非常受欢迎,而且也受到了尊重。第一个赴美留学的中国人容闳,在这一时期内,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毕业。虽然容闳加入了美国国籍,但依然回到中国,加入向西方学习以图自强的“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的热潮中,1872年,为了向美国学习,清朝政府开始向美国派出“幼童”留学生。这些中国孩子在美国的学习非常出色,其中包括后来在中国建造第一条铁路的詹天佑。然而,正当中国兴致勃勃地要向美国深入学习的时候,美国发生了严重的排华事件。这一恶劣的种族主义行为,令中国人难以接受,向美国深入学习的行动被迫中止。此后,中国的留学生主要转向日本。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的军事行动美国也参加了,但是,在战后赔款问题上,美国获得了不少中国人的好感。美国将庚子赔款用作办学和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费用。中国当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就是这一项目的结果。获得庚子赔款经费而赴美留学的人中,后来最著名的是胡适。美国将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教育的这一举动,对于后来的中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其实,这个影响较早前就开始了。自从1830年第一位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美国就很注意从文化和感情上拉近与中国人的关系。那时的美国传教士从美国请来医生,免费为中国人看病,确实博得了中国人的好感。此后,美国传教士还在中国办学。日后在中国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精英,很多都出自这些美国人办的学校。“庚子之变”几年后,1906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给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说:“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将庚子赔款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的计划,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成型的。

P60-64

序言

有很多关于中国的书,也有很多关于世界的书。如今,又多了我写的一本。

关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人们已经说了几百年。这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中国在这个世界上太特别。在世界成为一体的时候,每一件世界性的大事,如果没有中国的身影,总会让人感到奇怪。如果有一天,世界大事不再关心中国的态度,那么,关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就会成为无聊的话题。这样的事情恐怕不会发生。于是,关于中国和世界,不同时代的人在不同的时间点上说,不同国家的人在不同的立场上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现与局限。而我在21世纪,在北京西郊一个朝南的房间里,独自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同样会有我的局限。

由于高山、大海和沙漠,中国曾经不太关心自己以外的事情,中国的百姓大多也只关心身边的事情。时间静静地流逝,一切似乎重复着发生,有生有死,有喜有悲,彷佛是永远不变的宿命。遥远的陌生人来到这里,千百年的平静被慢慢打破。当中国并不关心世界的时候,世界却时刻关注着中国。那时候的中国,不知道自己对远方的影响,也不知道这一影响会如何反过来影响自己。直到远方的陌生人把中国闹得翻天覆地,中国依然不太清楚原因究竟在哪里。

中国不得不关心一下世界。

中国人是聪明的。在纷乱复杂的世界表象面前,中国把自己当成了实验室,做了几次不同的尝试,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这是一个关于人性本质的问题,也是一个关于手段的问题。它一点都不复杂,中国人有理解它的天赋。

对于中国来说,500年的世界巨变,只是一个换了手段的老问题:“义”和“利”。中国人早已透彻地懂得这个问题,并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运用自如。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之后,中国人很快知道,解决老问题可以用老方法,但不能用老手段。于是,中国需要潜下心来,在手段上补一补课。从此,中国开始主动地关心世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样的生活也许有点累。但是,中国从来都不缺乏这样的人。当世界频繁关注中国的时候,中国人不可能不关注世界。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员,并因此写了这本书。这本书算不上真正的学术书,它只是我面对问题的时候,在各个方向寻找答案的记录,它首先是为了解答我自己的疑问。事实上,很多问题我还没有找到完整的答案。也许我可以再等一等,再多想一想。但是,个人的能力有限,很可能多等也是白等,多想也是白想,不如拿出来交给大家共同讨论。所以,这本书并不成熟,对此我心知肚明。我只是希望,这本书能对当今的中国人有点帮助。

后记

在一个比较仓促的时间里,完成了这本书。利用这次机会,将过去零零碎碎的观点整合一下,本身也是重新思考的过程,对自己过去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也有一个修正。这本书让我把自己的观点比较完整地梳理了一遍,我的思考也不可能全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所难免,请大家评判。

本书的完成应感谢老愚先生。作为20多年的朋友,老愚为这本书的形成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他像欠了债一样,几年来,试图用这种无私施惠于我。在我成稿期间,老愚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第一个通读了全稿,并加以润色。如今,反倒像是我欠了他的债。

我不是专业的历史科班生,也不想妄称自己是历史学家,我愿意称自己为一个知识分子。这个世界上知识很多,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知识的人也容易成为爆炸后的碎片。如果知识分子是大箩筐,或者是大书架,存放了很多知识,是难得的幸福。但是,知识分子不能仅限于此。孔子说“士志于道”,康德说知识分子“有勇气在一切公共事务上运用理性”,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虽然自认为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但是,是否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非理性的偏爱,我无法判明。我只知道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理性告诉我,中国的传统具有非常卓越的合理性。面对当今世界出现的种种问题,百岁老人季羡林先生说:“只有中国文化能克服,这就是我的最后信念。”也许,因为季羡林先生也是一个中国人,才会如此坚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非常简单。不论作为中国人,还是作为世界公民,看过西方文明500年的历史都会发现,只缺了一样东西,中国人叫良心。梁漱溟老人在20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说:“良心这个东西啊,你越向外看、向外去找,越没有。”他所说的“外”,不仅仅是指国家的外,同样也是指人的外。良心存在于人的内心。当我们只是渴望向外索取以满足欲望的时候,良心便会失去踪影。

是为记。

2009年4月1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没有榜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88306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1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