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爱的树/麦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爱的树》由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蒋韵所著。作者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在情感的净水中浸泡过的,洗涤过的。那语言的节奏是缓慢的,仿佛一首低缓的音乐,既哀伤,又温暖,给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感觉。本书还收入了《英雄血》、《红色娘子军》、《北方丽人》等小说。

内容推荐

《心爱的树》由蒋韵所著。《心爱的树》讲述的是是一个关于君子和承担的老故事,它椎心泣血遥远的歌哭,仍然能使今天的人们为之动容、动心,这是生活给作者的惊喜,也让作者又一次体会了,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那养育君子、侠士、剑客和诗人的文化故土,对作者而言,将是一个永恒的吸引也是一个永恒的承担。

目录

心爱的树

英雄血

红色娘子军

北方丽人

完美的旅行

绿灯笼

麦穗金黄

鲜艳的季节

想象一个歌手

在传说中

后记

试读章节

梅巧十六岁那年,嫁给了大先生。大先生比她大很多,差不多要大二十岁,所以,梅巧不可能是大先生的结发妻子。大先生的发妻,死于肺痨,给他留下了一双儿女。迎娶梅巧时,大先生的长子,已经考到了北京城里读书,而女儿,也快满十三岁了,一直跟随祖母在乡下大宅里生活。

嫁给大先生,梅巧是有条件的。梅巧本来正在读师范,女师,由于家境的缘故辍了学,梅巧的条件就是,让她继续上学读书。

“让我念书,我就嫁,”她说,“七十岁也嫁。”

这后半句,她说得狠歹歹的,赌气似的。其实,和谁赌气呢?梅巧就是这样,是那种能豁出去的女人。当然,从她脸上你是看不到这一点的,她一脸的稚气,两只幼鹿一样的大黑眼睛,很温驯,嘴唇则像婴儿般红润娇艳,看上去格外无辜。她坐在窗下做针线,听到门响,一抬头。这一抬头受惊的神情,就像幅画一样,在大先生心里,整整收藏了五十年。

这是座小城,至少,在梅巧心里,它是小的。梅巧向往更大的天地,更大的城市。如果具体一点,这个“更大的”城市大概叫做巴黎。

因为梅巧想做一个画家。

七八十年前,梅巧的城市一定是灰暗的。北方城市通常都是这样一种暗淡的灰色。如果站在高处,比如说,城东那座近于岁的古塔上,你会觉得这小城安静得就像沉在水底的鱼,灰色的瓦像鱼鳞一样密不透风覆盖着小城的身体。这让梅巧郁闷,梅巧就在画上修改着这城市的面貌,她把犀瓦全部涂抹成热烈的红色。一片红色的屋顶,铺天盖地,蒸腾着,吼叫着,像着了大火。大先生评价说,

“恐怖。”

此时梅巧已是身怀六甲,身子很笨了,不能冉去学校上课。大先生就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为她补习功课。白天她守着一座空旷的两进的四合院,闲得发慌,日影几乎是一寸一寸移动着,她伸手一抓,摊开手掌,满掌的阳光。义一抓,握紧了,再摊开,又是满满一掌。这么多的时光要怎么过才过得完?梅巧叹息着,听见树上的蝉,唧了唧了叫得让人空虚。

大先生是个严谨的人,严谨,严肃,古板,不苟言笑,很符合他的身份。大先生是这城中师范学校的校长,兼数学教员。大先生教数学,可谓远近闻名,是这行中的翘楚。论在家里的排行,他并不是老大,可人人都这么叫他,大先生,原来是一种尊称。

这阅人无数的大先生,惊讶地发现,他的小新娘,拙荆,贱内,竟然冰雪聪明!他为她补习数学,真是一点就透。他掩藏着兴奋,试验着,带领她朝前走,甚至是,跳跃,甚至,设置陷阱,却没有一样难得倒她。她就像一匹马,一匹青春的、骄傲的小母马,而数学,则是一片任她撒欢飞奔的草原。大先生渐渐不服气了,想绊住那马蹄,四处寻来了偏题、怪题,可是,哪里绊得住?她总是能像刘备胯下的“的卢”一样在最后关头越过檀溪。煤油灯的玻璃罩,擦得雪亮,灯焰在她脸上一跳一跳,这使她垂头的侧影有一种神秘和遥远的气息,不真实。大先生不禁想起《红楼梦》中关于黛玉的那句判词,“心较比干多一窍”,突然就有了一点不祥的预感。

现在,梅巧不再是梅巧,而是“大师母”了。所有人的“大师母”。习惯这称呼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起初,人家一叫她“大师母”,她的脸就红到了耳根,觉得那称呼很讽刺。只有在学堂里,她的同窗们才叫她一声名字。大先生是守信用的人,婚后,他果然送梅巧重返了女师学堂。也只有在那里,梅巧还是“范梅巧”,甚至是“范君”。她们几个要好的朋友总是彼此以“君”相称:张君、李君、范君的。女师学堂设在一座两式建筑里,是那种殖民风格的楼房,石头基座,高大的罗马柱、哥特式的尖顶,走廊里永远是幽暗的,有着很大的回声。从前,梅巧不知道自己是爱这里的,现在,她知道了。

生下第一个孩子,还没有满月,梅巧就跑去参加期末考试了。在七月的暑热季节,她的两只大乳房,涨得生疼,乳汁在里面翻江倒海,不一会儿她的前襟就湿透了。巡堂监考的先生关切地停在了她面前,犹豫着要不要递给她一块手帕。那一刻,她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她吞咽下羞耻的眼泪,在心里发誓说,再也不要生小孩了!

可是,这事哪里由得了她?那些不知情的小生命,那些孩子,还是接踵而来了。有了老二老三,说话间月十子里又有了老四。她的身板,真是太好了,年轻,肥沃,漫不经心撒下种子,就有好收成。她折腾自己,在学堂操场上,一圈一圈跑步,在沙坑里练跳远,两条腿磕得青一块紫一块,可是那一团温暖的诡异的血肉,就像吸附在她体内一般,坚不可摧。她吃巴豆吞蓖麻油,甚至,还在身上藏了咒人流产的符咒,一切,都没能阻挡那血肉们一天天壮大、成熟。大先生的娘,她婆婆,在她生下老二时从乡下来看她就发了话,说,“凌香她妈,快别去学堂现眼了,拖儿带女的,就做了女状元,又能咋?”她自己的亲娘也劝她,说,“闺女呀,别犟了,认命吧,人谁能犟过命去?”大先生呢?大先生嘴里不劝,可是那些劝阻的言语都写在了眼睛里。梅巧就同避着大先生的眼睛,坚持着,那坚持可真是需要耐力啊。本来三年的学业,她休了念,念了又休,到第六个年头,这场艰苦卓绝的坚持才见分晓:梅巧终于拿到了盖着鲜红大印的女师的毕业证书。

她捧着那证书,跑同娘家,一进门,哈哈大笑,热泪狂流。

大先生吁出一口长气,心想,该消停了,安静了。P2-4

后记

有天早晨,接到一个读者的电话,是从山东打来,说是一直以来很喜欢我的小说,并在我的“博客”上多次留言均不见我做答。我很感动,也很抱歉,因为我的博客是一个画家朋友为我在新浪网上注册登记、经手管理的,有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怎么登陆怎么往上面贴文章。这位热心的读者告诉我,她跑了许多家书店,想买一本《心爱的树》,却一直买不到。

我告诉她,《心爱的树》还没有收录到我的任何一本书中。我指的是在大陆出版的书。

关于《心爱的树》,我已经说过了很多,以往对我自己的任何一篇(部)小说,我都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当然,也没有任何一篇小说,带给过我这样多说话的机会和荣誉。我很感谢它。我感谢那棵虚构的树,感谢它婆娑地、宽厚地、仁慈地投射在我生命中的痕迹。当然,我更感谢养育了我的树、我所有故事的苍茫岁月。

我做不到“零度叙述”,曾经,有一度,我尝试过,比如,努力使熟悉的经验陌生化等。突然有一天我问自己,谁规定的好小说就一定不能“热”写一定不能透露出写作者自己生命的温度呢?前现代也罢,后现代也好,种种流派主张,而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千年来中国文学中所渗透的“生命悲情”,这最具不可取代性的极致表达,也是我生命中所携带的遗传密码:它既是命运,也是承担。所以,我也只能别无选择地写出这样的小说。

谢谢北岳文艺出版社,谢谢所有喜欢我的读者,谢谢那些在我从不登陆的博客上留言的热情的朋友,谢谢那些一次又一次在各地书店里搜寻我的书却常常一无所获的陌生人——请允许我将这本书献给你们!

蒋韵

2008年7月5日于太原

书评(媒体评论)

蒋韵的《心爱的树》是一篇充满温情的作品。作者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在情感的净水中浸泡过的,洗涤过的。那语言的节奏是缓慢的,仿佛一首低缓的音乐,既哀伤,又温暖,给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感觉。这是我近年从当代小说中读到的最感人的一幕。久违了,如此温暖、如此美好的感动!蒋韵用自己的心灵之光,照亮了一切;她在人物的内心深处,发现了最可宝贵的东西——仁慈、宽恕和爱。

——李建军

蒋韵似乎是个很难归类的作家,也是一个被批评家“边缘”化了的作家。和一些作家相反,蒋韵的成就远在她的声名之上。她在“伤痕文学”时期的作品已出手不凡,此后蒋韵几乎是个孤独的写作者。蒋韵对人生、文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坚持,在重新理解了苦难和乡愁之后,悲悯的情怀成为蒋韵写作的底色。

——王尧、林建法

悲悯情怀是一种带有超越性与宗教感的内在品质,而蒋韵,则正是这样一位具有悲悯情怀的作家。在阅读蒋韵小说的时候,我总感觉到蒋韵在以一种无奈而忧伤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笔端活动着的人物。

——王春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爱的树/麦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31222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2
出版地 山西
22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6: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