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天民新传(3)
内容
编辑推荐

《马天民新传》已出版了两集,颇受社区民警的欢迎,今年又出了《马天民新传(3)》,这些书反映了全市优秀社区民警的感人事迹,并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读了一篇篇记录他们点滴的工作和生活篇章,哪怕你抱有将信将疑的眼光,用你片刻的时光翻翻这本书,自会收获感动与希望。

本书由上海公安书刊社编。

内容推荐

《马天民新传(3)》由上海公安书刊社主编,介绍了上海市公安系统内十余位优秀社区民警的凡人好事,他们为上海公安的社区警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充分展示了上海公安的民意警务理念。用心做事,是新时期人民警察必备的职业素养。用情做事,就是要“披心腹,见情愫”,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服务大众。用智慧做事,则是要善借力,巧做事,运用聪明才智维护社区平安。许多居民平时喜欢说“有困难,找民警”,其实,这正是对公安民警的信任,也是警民之间的一种“心灵之约”。

目录

老百姓的事都不是芝麻

义薄云天蕙质兰心

净化灰色人群的“石库门卫士”

王亦中的“第一”三部曲

“大块头”警察的社区智慧

社区防范智多星

“不太忙”的社区警

扎根老城厢

卫警官和他的手绘图

我的社区我的魂

用关爱敲开一扇扇心门

“阿拉香香”

阳光“Madam”

刘敏鸡毛蒜皮的社区故事

社区平安,与蓝天使命等高

平安社区里的“陶宝”警官

社区是我的“自留地”

网上的“邻家大哥”

百姓,时刻装在心中

胡长枝:追寻群众工作的“密码”

多元化审美视域下的社区民警

试读章节

社区民警不是什么新名词,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如果在前面加上“驻村”两个字,恐怕就有人不一定明白两者到底有何区别了。其实,区别大着哩。先说说工作条件吧,除了在警务室里有一间专属办公室外,驻村社区民警还配备了卧室、厨房间、卫生间,虽说里面的设施简陋了点,但最起码能把吃喝拉撒睡的事都解决了。再说工作时间,驻村社区民警平时除了要像其他社区民警一样下社区工作外,每五天还需要在警务室里值一次通宵班,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至少一个晚上要加班,两天双休日还需要上一天班。

要问为什么让社区民警驻村呢?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要让社区民警有更多的时间沉在社区里,老百姓遇到困难时能随时随地找得到民警,方便老百姓办事。

虽说50岁的陈学飞之前做过二十多年的社区民警,但这次做驻村社区民警还是头一回。他坦诚地说,分局让他首开先河做试点,自己确实感到很荣幸,但也有一些思想压力。试点就意味着要积累经验。既然组织如此信任自己,就有责任把驻村社区民警做好,至于是成功还是失败,自己说了不算,得由别人去评判。

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零距离”

郊区真是地广人稀,社区民警的管辖面积着实吓人。陈学飞告诉我,他管蒸夏、东泖、星浜三个村以及半个练塘工业园区,总面积有11平方公里。上网查了一下上海最小的区——静安区的面积,哈哈,只有7.62平方公里,真是不比较不知道,一比较吓一跳。我问他,管得这么大,平时怎么下去工作呢?陈学飞笑笑说,当然是开私家车了。所里给汽油补贴吗?没有,哪有这么好的事。我接着问他,如果老百姓有事,怎么找你?陈学飞说,如果居民在警务室里碰不到我,找我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到派出所去预约,但派出所离村里还有一段路,居民来去也不方便,村民很少这样做。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打电话给我。但是郊区居民朴实啊,太晚了事情又不是太急的话,居民不好意思打,怕打扰了我。当第二天居民再和我说事时,我总要带着歉意对别人说,没有关系的,我手机24小时开着呢!你有事尽管找我,我不会不接的。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即使在晚上警务室里也照样亮着灯,老百姓有事再也不用跑来跑去,直接到警务室找他就是了。

2013年7月的一天晚上,来沪人员小邹心急如焚地来到警务室向陈学飞求助。原来,这小伙子刚接到一家应聘企业的通知,让他明天一早带着居住证到单位报到。这本是一个好消息,可令小伙子着急的是,他还未来得及办居住证,现在再想去社区服务中心办理,人家早就下班了。这可怎么办呢?在万般无奈之际,他突然想起来了,陈学飞带着外口协管员在登记他的信息时曾说过,有事就尽管找他。他又听说,现在警务室24小时“营业”了,他想去那里碰碰运气。

陈学飞急事急办,他连夜对其办理居住证的申请进行了受理。第二天,陈学飞又主动与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联系,向他们解释小邹的居住证已在办理当中,过几天就可以拿到手了。在陈学飞的关照下,这家企业最终还是录取了他。小邹对陈学飞的帮助感激得不得了,逢人便说他运气好,遇到了一名好民警。

这样帮助老百姓的事在陈学飞的身上比比皆是,几乎是信手拈来。有一天中午,陈学飞从村民家走访回来,发现警务室外的水泥广场上摊满了刚收下的麦子。他知道这都是附近村民的麦子,他们趁进仓之前把麦子晒干。他刚进警务室坐了一会儿,突然间原本晴空万里的天一下子变成了乌云密布,轰隆隆的雷声自远而近地传来,看来马上就要下暴雨了。陈学飞急得不得了,万一这些麦子淋上雨,就会发霉,或是出芽,麦子就卖不出去了。时间不等人哪,必须抢在暴雨到来之前,把这些麦子堆起来,再用油布盖起来。

这时候派人去叫村民已经来不及了,陈学飞立刻叫来了四五个外口协管员,有的人推,有的人铲,大家一鼓作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两三万斤麦子全部堆了起来,并用油布遮盖起来。幸亏快,陈学飞刚把最后一块油布盖好,黄豆大的雨滴便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

P2-4

序言

石库门里的基石

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总队长 戴民

我儿时最怕父亲,每每在外闯了祸,总得面对父亲“生猛海鲜”。后来,父亲到远郊的工厂上班,一个月难得回一次家,我同祖母一起生活,没了“羁绊”便野性勃发,可祖母不会使棍棒伺候爱孙,见我撒野,她总会对我“唬”上一句:“户籍警来了”,不知怎的,听到“户籍警”三字,生性捣蛋的我须臾便安顿下来。人尚朦胧,不知“户籍警”为何方“凶神恶煞”,但见周遭的顽童悉是闻此声像“熊样”的货,心里越发对“户籍警”感到神秘而害怕。了解“户籍警”是在当兵的头一年,在军营的操场上观看电影《今天我休息》,原来主人翁的职业身份就是“户籍警”,怎般看也不见得“户籍警”生猛冷峻,倒是处处笑容可掬一派和蔼可亲的模样,心底暗暗替幼时的无知叫屈。再后来,退伍当了人民警察,偏偏还摊上了“户籍警”这个身份,整天穿弄走巷,与居民群众打交道,时间一长,管辖段里的家家户户同我生了情分,让我这个“户籍警”越做越有滋味。说实话,过往我没有认真思考过“户籍警”对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有多重要,因为在警界自身都把破案的刑警视为警察楷模,而社会上一直以来充斥着破案英雄的情结,谁会关注那些默默无闻而整天忙得灰头土脸的“户籍警”?但我从警以来内心强烈地感受到,“户籍警”们才是一群不能被社会遗忘的英雄,而这个心结一直萦绕着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代变了,“户籍警”在当下改叫社区民警了,我也从一名普通的“户籍警”做到了统领上海数干名社区民警的领导,了却心结的“野性”便按捺不住,总想着为“马天民”式的社区民警“歌功颂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遇见早年的大学同窗好友、时任百联集团董事长马新生,闲聊中不经意唤起久藏的念头。话头从两人的姓名侃起,新生兄姓马,本人名民,中间横着浩瀚无垠的“天”,连起来岂不是《今天我休息》中的“马天民”?我俩当时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哥俩聊起来思维便发散开去。新生说,百联集团作为上海国企的知名品牌,为普通百姓提供日常生活商品,其宗旨是便民利民,与社区民警的为民服务宗旨殊途同归。我当即附和道,社区民警每天要做的事情无外乎是“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联百家心”,他们就是社区里的“百联者”。新生闻听后不由得会心大笑道,我这个董事长还头一回懂得有这么个事!

那天的闲聊竟催生出一个至今看来功德无量的项目,即百联集团和治安总队联袂,警企合作,由社会参与来评选上海十佳社区民警的活动。今年,这项活动已连续开展了五年,成为公安社区警务工作的一项制度,在上海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短短五年,这项活动诞生出邹克耀、陈德骅、吕洁等三位全国劳模和警界英模,一批新时代的“马天民”纷纷涌现,社区民警无不欢欣鼓舞,扎根社区让他们豪情万丈。

诚然,在警界不只是社区民警需要被社会理解和颂扬,不然,让同样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交警、刑警、治安警、特警、网络警等警种情以何堪?何况那些风尘仆仆、忍辱负重的刑警何尝不更能博得社会的敬重与关爱?这同样是我的一个难解的心结,好几回我都无法面对这样的拷问,忽然有一天,还是一番闲聊,让我豁然开朗。那天,我和《人民警察》总编李动相邀余秋雨教授担任十佳社区民警评选活动首席评委,话题自然说起社区民警。李动从前也是“户籍警”出身,后来跻身于文墨,当年在《解放日报》连载《户籍警手记》,道出了社区民警的酸甜苦辣,对社区民警一摊活自有彻悟,他说,社区民警在北方叫“片警”,管着一片天地,不就是街坊弄堂里的总理嘛!没料想,余秋雨先生插话道,好像北方人也管“片警”叫“政府”的。一句话顿时打动了我,不是吗,相对而言,在警察这个行当中,社区民警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基层的执政成员,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最紧密的桥梁,他们来自老百姓,为老百姓谋事打理,服务干家万户,献身布衣百姓,他们是共和国执政的基石,用我的话说就是“人格化的政府”,有门面的政府机关都有“打烊”的时候,而他们是“全天候”都可以让老百姓随时使唤得上的公仆,这样可亲可爱的人难道不是老百姓心底最期盼的可歌可泣的人吗?

《马天民新传》已出版了两集,颇受社区民警的欢迎,今年又出了第三集,这些书反映了全市优秀社区民警的感人事迹,并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读了一篇篇记录他们点滴的工作和生活篇章,哪怕你抱有将信将疑的眼光,用你片刻的时光翻翻这本书,自会收获感动与希望,最终化解当初如我一般的疑惑。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天民新传(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上海公安书刊社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13694
开本 32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2015005337
中图分类号 K828.2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5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