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从玉泉路到南七里(中国科大故事)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为基础,对其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深入挖掘中国科大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细节,包含近40篇文章,生动地呈现了校史人物的精神面貌,详细地描绘了学校历史事件,充分展现出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校风、学风,从而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中国科大的精神与文化,进一步弘扬中国科大红专并进、科教报国的优良传统。 目录 序 聂荣臻: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 郭沫若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风 郭沫若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歌 郭沫若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郭沫若的中国科大情怀 严济慈:教书要深入浅出,学习要浅人深出 赵忠尧:中国人的脊梁 柳大纲:巧喻诲学子 吴仲华:“三元流动”动风云 吴仲华:培养“研究工程师” 钱临照与中国科大的物理教学 钱临照与中国科大科学史 杨承宗:小居里夫人的中国弟子 杨承宗:与中国科大结缘 郁文:三年打好基础、五年成型 刘达:尊重、关心知识分子的教育家 刘达:举办回炉班 张文裕:从高能基地到中国科大讲坛 傅承义:耕耘教育,风节长存 谈镐生:基础决定论 陆元九:热心培育人才 钱人元:倡导教学与科研结合 杨纪珂:科技大学对我不错 刘有成:赤子情怀,心系教育 曾肯成:国家秘密的守护者 杨振宁:我能够为科大做些工作 杨振宁七十华诞庆典 丁肇中:六次来华最高兴的一天 陈省身:不要考第一 袁家骝、吴健雄:科技大学很有希望 任之恭:中国科大是我的第二家乡 旧收据里的爱国情怀 恢复高考历史决策中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大没有“逸夫楼” 中国科大有座“孺子牛” 第一教学楼与老图书馆:中国科大校园中的苏式建筑 桃李苑:中国科大食堂的时代变迁 一根扁担进科大 我为中国科大自豪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从玉泉路到南七里(中国科大故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方黑虎//丁兆君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20534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2 |
出版时间 | 2021-12-01 |
首版时间 | 2021-12-01 |
印刷时间 | 2021-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6 |
CIP核字 | 2021255219 |
中图分类号 | G649.285.4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62 |
宽 | 18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