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莫言研究年编(2015)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年编力求从不同侧面,以不同形式体现资料的性质和来源。2015年卷内容共包括“莫言声音”“诺奖反应”“莫言研究”“媒体声音”四个部分。其中,“莫言声音”是莫言先生获奖后发表的演讲或文章;“诺奖反应”是来自学界内外有关莫言与诺奖的思考;“莫言研究”集中专业性的研究或批评;“媒体声音”则更多地选取来自社会层面的普通受众的声音。访谈则收入“附录”部分。旨在全方位展现当年莫言研究的整体状况,为莫言研究奠定文献基础。 作者简介 张清华,1963年10月生,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天堂的哀歌》、《文学的减法》、《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存在之镜与智慧之灯》、《猜测上帝的诗学》、《穿越尘埃与冰雪》、《窄门里的风景》、《狂欢或悲戚》等著作十余部,散文随笔集《海德堡笔记》、《隐秘的狂欢》,诗集《我不知道春雷是站在哪一边》等。 目录 一、莫言声音 幻想与现实 莫言 创新,让交流历久弥新 莫言 二、“诺奖”反应 我说莫言 贾平凹 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理想性之三思 张志忠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的国际化语境——以莫言为例 孟繁华 “美学信念”与“道德感”——论欧美汉学界对莫言获奖反应的文艺评判标准 王晓平 “诺奖”前莫言作品在日韩的译介及影响 杜庆龙 “90后”大学生对莫言作品接受情况的调查报告——以中西部五所高校为调查对象 王凤俊 孙小芳 三、莫言研究 从“启蒙”到“作为老百姓写作”——莫言对鲁迅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栾梅健 论乡土现代派——以莫言、刘震云、阎连科为考察中心 苏沙丽 细读《透明的红萝卜》:“童年的爱情”何以合法 张清华 农民本色·残酷叙事·可成长性·中国故事——莫言讲稿四章 张志忠 文学家莫言对当代中国美学的拓展与启示 王洪岳 当时间化为肉身——关于《四十一炮》的解读 管笑笑 生平述略——莫言家世考证之一 程光炜 莫言作品中的高密民间信仰 宁明 历史叙事的血肉标记——莫言小说女性身体的多重表义功能 季红真 论莫言小说的混杂性美学追求 洪治纲 莫言与山东神秘文化——兼论当代山东作家与神秘文化 樊星 《蛙》:“生育疑案”中的“含混”与清晰 刘江凯 论“无后”意象在莫言创作中的出现 李一 论莫言“抗战”书写的论争及其内涵 丛新强 冒犯的美学及其正名——重读莫言的《欢乐》《红蝗》及其批评 曹霞 四、媒体声音 莫言小说:感觉之外皆游戏 何英 论莫言小说的电影改编 张永洁 莫言和被他虚构的过去 章乐天 “莫言热”的正常退烧 魏沛娜 “莫言必须去”到底是谁的悲哀 王传涛 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诗意交流——莫言与勒·克莱齐奥对话中国文学 鲁博林 附录:莫言访谈 关于文学与文学翻译——莫言访谈录 许钧 莫言 丝绸之路与东西方交流 莫言 勒·克莱齐奥 “中国现在的反腐力度超过了我的想象” 莫言 等 相遇中国文学 莫言 勒·克莱齐奥 2015年莫言研究资料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莫言研究年编(2015)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张清华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2574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21-01-01 |
首版时间 | 2021-01-01 |
印刷时间 | 202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58 |
CIP核字 | 2020032288 |
中图分类号 | I206.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4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