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
内容
内容简介

《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一书从孩子的特点及不同的敏感期类型出发,结合现实案例,详细分析了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并举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还结合了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早教观念,对孩子敏感期教育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帮助父母读懂儿童敏感期,掌握成长的关键期,协助孩子走好人生第1步。

敏感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入认识孩子的窗口。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和分析,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孩子的方法,就能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当孩子像花朵一样绽放的日寸候,我们的爱和付出也就有了丰硕的回报。

目录

第1章 敏感期决定孩子的起点

孩子神奇的敏感期行为

孩子井喷式的智力发育

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教育

孩子敏感期的发展阶段

第2章 儿童敏感期的9大表现

感官敏感——环境对孩子非常重要

语言敏感——神奇的沟通能力

动作敏感——“走”向世界的冲动

秩序敏感——孩子的哭闹,有时很简单

细微事物敏感——孩子比成人更爱探索

社会规范敏感——让孩子自立自律

书写敏感——写写画画的小天才

阅读敏感——让孩子畅游书的天地

文化敏感——让孩子在文明中沐浴

第3章 敏感期的早教重点

让孩子的感官更灵敏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让孩子自然成长

早教不仅只是学习知识

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

第4章 萌芽阶段:走好第一步

孩子的特点

口的敏感期——什么都往嘴里填

手的敏感期——什么都爱抓来玩

行走敏感期——爬来跑去玩得欢

视觉敏感期——孩子眼里的世界很奇妙

听觉敏感期——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语言敏感期——怎么上“嘤嘤学语课”

……

第5章 自我觉醒:执拗初体验

第6章 踏入新环境:开启天赋之窗

第7章 主动寻探索:向大人看齐

第8章 学龄前过渡:走向大世界

精彩书摘

《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

孩子在1岁左右就进入了动作敏感期,大约持续到3岁。孩子的动作敏感期一般包括身体运动和手的动作两大领域。身体运动敏感期通常在1-2岁,以走路为代表。一旦孩子学会了走路,就进入了最活泼好动的时期。手的敏感期一般在1-3岁,在这个时期,孩子通过手来获取各种信息,当父母把手指放到孩子的手心里,他就会立即抓住。当孩子的大脑初步发育后,手部的各种动作就有了更强的认知目的,此时强调孩子的手部练习,不仅能训练他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智力发育。

当孩子处于动作敏感期时,会特别喜欢走路,并且不喜欢大人搀扶,想要自己走,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这也是孩子自由天性的一种表现。伴随着走路,孩子“动手”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走到哪里,手就抓到哪里。此时,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好动、吵闹就对孩子加以制止,而是要鼓励孩子去发现、去探索。父母对孩子要有耐心,观察孩子在活动时所需要的帮助,并及时给予孩子帮助,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非常重要,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还处于起始阶段,对事物的判断力有限,分辨不出危险所在。一个安全的环境是孩子活动的保证,对处于动作敏感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看护很重要。

孩子的整体动作和精细动作

孩子的动作可以按整体和精细来划分。孩子动作的发育过程,呈现从整体、粗糙到分化、精细的趋势。整体动作和精细动作都属于孩子的动作技能,都需要身体肌肉支撑。整体动作是指全身的较大幅度的动作,如爬、跑、跳等;精细动作则是较小的动作,且多体现在手的灵巧度方面。

总体而言,孩子的整体性动作相对简单;精细动作则就复杂得多,也是孩子在智力性动作的真正体现,精细动作对孩子智力发育的影响是其他方面不能替代的。

如果说孩子的整体性动作主要靠自发学习就能获得,那精细动作就需要父母更多的指导才能养成。精细动作主要指手的各种灵巧动作,如抓握、捏取、剪贴、折叠及更高层次的临摹、书写等。在精细动作中还涉及手眼的协调能力。

剪贴、折叠、书写这类动作,显然要求更高,也是孩子在大脑思维指导下认识事物的表现。手部动作在孩子智力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孩子通过手部精细动作,能够逐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功能也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精细动作能促进孩子知觉和具体思维发展,并能为孩子以后用餐具吃饭、握笔绘画、读书写字以及使用简单的工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体动作和精细动作也是紧密配合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活动都需要同时协调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即这两种动作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孩子3个月左右的时候,很多父母会发现这一现象:孩子躺在床上喜欢把双手放在胸前(整体大动作),然后很高兴地玩手指(精细动作)。等孩子能够堆积木的时候,也需要先用整体动作来保持身体平衡,然后再用精细动作来不断转动或调换,摆出不同的造型。

动作训练要符合成长规律

当孩子3岁左右,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力后,很多父母开始对孩子进行动作训练,但往往缺乏耐性,总是希望孩子能做超越他年龄阶段的事,这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其实在这之前,父母的急躁心理就已经开始显现了,孩子刚刚几个月大的时候,很多父母就拖着孩子柔弱的身体在地面上移动,以为已经可以让孩子学习走路了。实际上,这个时候孩子的双脚还不能支撑身体的重量,学走路对孩子成长并不利。等孩子神经系统有了一定发展、下肢力量有了增长,就能够自己站起来,学习走路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孩子的身体有自己年龄段独有的特点。比如孩子经常向后弯腰或者向前踢腿,这就是他们下肢短小的缘故。小孩子喜欢爬行,也是因为腿太短,爬行更适合他们。如果父母强行改变孩子这些自然状态,要求孩子跟上他们的步伐显然是不可取的。

而当孩子具有一定能力之后,想凭借自己天性进行自我锻炼的时候,父母却又反过来阻止。当孩子学会走路后,总是喜欢去拿一些较重的东西,甚至帮助父母提东西,如果不给孩子,他们会不高兴甚至哭闹。孩子的这种“负重”练习也是成长规律使然。孩子推箱子、抱着一瓶子水跑来跑去,显得那么快乐,所以,父母不应该阻止。

孩子对运动的敏感,让他们总是闲不下来,或不停地跑来跑去,或扔这扔那,被父母认为任性调皮。实际上,孩子闲不下来,是他们在不停地探索。家长不应该把孩子按到床上或者把他们关在房子里,以图让孩子“安静”下来,这不符合他们的成长规律。

在孩子的动作敏感期,父母应该看到孩子是有能力的个体,他们会循着自然成长法则,不断通过自己的动作练习让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要鼓励孩子去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释放出自己的天性,成长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前言/序言

“敏感期”一词最早由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提出。他在研究中发现,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对环境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正是这种敏感性,让其可快速掌握生存技能。而后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孩子的成长存在类似现象,因而提出了“儿童敏感期”的理论,并将它运用到儿童教育中,对提升儿童的智力有极卓越的贡献。

之后,儿童敏感期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和教育者的重视。时至今日,“敏感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教育理念,被广大父母所熟知。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充满神奇的过程,让人感到惊奇不已,但又无比困惑。

有不少父母发现,孩子刚出生时,对白色墙壁和天花板的关注要远远大于五颜六色的玩具娃娃。但等孩子长大一些后,这种现象开始发生转变。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玩具娃娃身上;孩子在2岁前总是喜欢把所看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啜手指、啃脚丫都是乐此不疲的事情;稍大一些后,他们喜欢蹲在地上,这里瞅瞅那里瞧瞧,尤其是对各种孔洞非常感兴趣……

以上行为都是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实践过程。正是在这样的实践中,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应该留意孩子那些看似很难理解的行为,因为这正是孩子自我成长的表现,

孩子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基本上都是在敏感期建立起来的。敏感期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智力发育和潜能开发期。蒙台梭利曾说:“经历敏感期的孩子,其弱小的身体接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小小的心灵也因此倍受鼓舞。”

敏感期还是孩子情感、个性等精神层次萌发的阶段。通过对“敏感期”的探索和感悟,孩子不仅学会了生活能力,还成为一个会作出判断、情感丰富的小天使。敏感期不仅意味着孩子整体能力的提升,还事关孩子性格和品德的形成。

出于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考虑,每位父母都应该关注孩子的敏感期。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孩子某项能力缺失或有某种性格缺陷,大都能从敏感期中找到原因。在孩子发展的关键阶段,父母不仅要当好保护者的角色,更要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青蓝图书
译者
编者 青蓝图书
绘者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526989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7
出版时间 2020-08-01
首版时间 2021-08-01
印刷时间 202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30
CIP核字 2021145520
中图分类号 G781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