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千古文章千古情(带学生读懂国学名篇背后的生命情怀)/中学生人文阅读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柳青编著的《千古文章千古情:带学生读懂国学名篇背后的生命情怀》50篇文章,从诸子横议的先秦古风,到雄文如林的汉代骚赋;从千姿百媚的魏晋辞藻,到温柔敦厚的唐音古韵;从迂徐舒缓的宋文复古,到独抒性灵的明代遗风,再到恣肆纵横的清代辞章,几乎囊括了华夏数千年文化精髓的标杆,作者对这些传承干百年的思想、社会、人文、政治文化的经典之作进行了独到的、系统的、精辟的解析和评述。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解析这些经典之作的同时,灌注的是作者自我意识漫步和穿梭中凝聚的深厚思想和个性思维。

内容推荐

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与经典对话,与古韵古风共舞,与远古情怀共鸣。

释放身心,以兼有唯美与理性的姿态进入千年文学的堂奥。

千古文章千古惰,多少尘烟尽怀中。

柳青编著的《千古文章千古情:带学生读懂国学名篇背后的生命情怀》深刻解读中国古典名篇中的传世作品,从宏大的历史视角,将文学品读还原到生命现场的状态,以唯美品读与体悟生命的方式进入千年文学的殿堂。教给学生怎样吃透中华古文的风骨,带领青少年穿越历史的时空,遨游于古人的精神世界,汲取古典文学的精髓。

目录

◎序一 文学欣赏,以生命解读生命 邹贤敏

◎序二 穿越时空的灵魂 曹旭

◎自序 古典散文的深情 柳青

◎第一章 诸子横溢的先秦古风

 烟波浩渺间,那远去的孤魂——《渔父》屈原

 一段被公认的冤案——《登徒子好色赋》宋玉

◎第二章 雄文如林的汉代骚赋

 死亡之鸟泄漏的天机——《鹏鸟赋<并序>》贾谊

 最是痴情怨妇心——《长门赋》司马相如

 一篇刺痛灵魂的杰作——《刺世疾邪赋》赵壹

 一篇涣取封侯的自白书——《登楼赋》王粲

◎第三章 千姿百媚的魏晋辞藻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洛神赋》曹植

 绝交书中蕴真意——《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李密

 中国酒文化鸣锣开道之作——《酒德颂》刘伶

 从从容容慢慢变老——《白发赋》左思

 活在当下,忘怀得失——《兰亭集序》王羲之

 一篇被误读千年的辞赋——《归去来兮辞一并序一》陶渊明

 明月从此寄相思——《月赋》谢庄

 一次儒道交锋的心灵对话——《北山移文》孔稚硅

 梦笔生花尽现文章风流——《恨赋》江淹

 与浪漫的古人相会于春日——《春赋》庾信

 流亡岁月中的心灵栖息地——《小园赋》庾信

◎第四章 温柔敦厚的唐音古韵

 天妒奇才,半生诗情随风逝——《滕王阁序》王勃

 行到水穷处,坐看石起时——《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战争,淹没了多少屈死的冤魂——《吊古战场文v李华

 无所安适的孤魂——《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寻求一种单纯的快乐——《庐山草堂记》白居易

 披情入山林,且行且吟话凄凉——杰始得西山宴游记蟛柳宗元

 一个为诗歌殉道的人——《李贺小传》李商隐

◎第五章 纡徐舒缓的宋文复古

 人生无处不言欢——《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傅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

 微风飘忽,吹皱一池春水——《六一居士传》欧阳修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赠黎安二生序v曾巩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谏院题名记》司马光

 上下求索终不悔的改革家——《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随心入禅境,旷达对人生——《前赤壁赋》苏轼

 此心安处是吾乡——《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一次笔墨问的畅游——《百丈山记》朱熹

◎第六章 独抒性灵的明代遗风

 道义与诗情相随的风雅——《桃花涧修禊诗序》宋濂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司马季主论卜》刘基

 千古奇冤千古才——《指喻》方孝孺

 任尔东西南北风——《竹溪记》唐顺之

 退论书策以舒愤——《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独立书斋啸晚风——《徐文长传》袁宏道

 痴人痴情说痴梦——《湖心亭看雪》张岱

◎第七章恣肆纵横的清代辞章

 游历山川如会知己——《徐霞客传》钱谦益

 一篇直刺权利真相的檄文——《原君》黄宗羲

 为逝去王朝尽忠的守望者——《复庵记》顾炎武

 那一段尘封的往事——《李姬传》侯方域

 百无一用是书生——《论梁元帝读书》王夫之

 引人深思的另类呐喊——《醉乡记》戴名世

 红颜薄命,一生才情终付水——《祭妹文》袁枚

 一场意义深远的学术论争——《与余存吾太史书》纪昀

 悲天悯人怜苍生——《哀盐船文》汪中

◎后记

试读章节

一篇换取封侯的自白书

——《登楼赋》王粲

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兹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僭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当昂首挺胸前去拜会当朝文坛宗师蔡邕的时候,他年仅十三岁,却让蔡大学士来不及穿鞋,慌忙出迎,举座皆惊。当被朝廷推举为黄门侍郎时,他年仅十七岁,却清醒地看到东汉王朝已如西山落日,绝然放弃进入仕途的捷径。当壮怀激烈,想要一番作为而投奔刘表之时,他却被冷落十五年。只因其貌不扬,身材矮小,被“外貌儒雅,内多疑忌”的刘表当作一个普通的幕僚而始终不用。

十五年的人生,对只有四十一年生命的王粲来说何其珍贵。依附刘表,只是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却难施展才华,是留是去,进退两难,登高望远,以抒忧怀。“不歌而咏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从此,开风气之先,“登高”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题材,或游子思乡,或思妇怀人,或壮士悲歌,或文士不遇,千百年来,、被历代文人反复吟咏。

一直不明白,登高望远真可忘忧?是因登高而胸襟开阔不再为眼前烦忧,是因登高而视野开阔不再纠缠当下,还是因登高而觉天地之大自身渺小便不再庸人自扰?只是,登上层楼,却总是烦忧更深更甚。

王粲登楼,实为消忧。地处高冈,楼阁宽敞,视野开阔。头枕清澈的漳水令人浮想联翩,心灵为之澄明。脚下蜿蜒的沮水将你的视线引向远方,如同回望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那连绵起伏的大地,似乎在诉说人世的沧桑。那流向远方的清波,哪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园?

哦,它们是要去与陶朱公相会,向他讨教如何实现人生中的一次华丽转身吗?当年的范蠡也曾命运坎坷,纵有圣人之资,在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不为世人所识,与今日自己的处境何其相似!是向他讨教如何寻找施展抱负的契机,辅佐穷途末路的勾践成就霸业,赢得千古贤臣的美名,还是向他讨教当年如何无师自通地明白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而功成身退的道理?

哦,它们是去拜会那个贤明的楚昭王,向他讨教如何重用贤才,平息吴国入侵之祸,成为一代中兴明主吗?它们回来是否可以告诉我,我的人生契机在哪里,我可以依附的明君又在哪里?

荆楚之地,春天山花烂漫,秋天果实累累,千里沃土,稻谷飘香,粮仓殷实。可是,富饶之地,却不是我的故乡。想当年,踌躇满志,却不想十五年的光阴弹指之间,在无所作为中虚度。此地虽好,却非故土,还是回去吧!

人生苦短,我已经在等待中度过了漫长的十五年,战火纷飞中期待,战火纷飞中流亡,忧心如焚,还是回去吧!我可爱的家园啊,是我当年离去时的模样,还是历经战乱更加萧条?登上层楼,凭栏抒怀。哦,那是来自故乡的风吗?风儿啊,愿你送去我深深的怀念与牵挂。风儿啊,愿你吹散我满腹的忧思与无奈。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此时,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独孤的身影独立苍穹,依北风而哀告。可是,风儿如何懂得一个落魄游子的心魂?心念家园,望尽天涯路,却高山难越,江水阻隔,黯然神伤,独自流泪。又有谁知道,飘散的北风,哪一缕是来自故乡的呢?乘着风儿,还是回去吧!

穿越历史,回望先贤,似乎看到了穷途末路时的孔子,徘徊在陈国的边界,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狼狈,发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那一声不如归去的叹息;似乎听到了钟仪瑶琴声中绵长的思乡曲,凄楚婉转,情动晋君,得以返回家园;似乎听到了越人庄舄在病中操着乡音,倾吐乡情,即使春风得意,依旧乡音不改,乡情难忘。何况自己,寄居异乡却又无所作为,生逢乱世而又怀才不遇。心中伤悲,何人可解?心中矛盾,何人理会?还是回去吧!

想当年,长安城中,曾经盛名一时,令蔡邕为之折腰,令朝堂为之降阶。今日,屈居江东,却无立锥之地。真是今非昔比。何时再有太平景象?何时再现当年风采?何时再可独领风骚?难道要等到黄河之水清澈吗?难道自己真的就一如那高悬的匏瓜只供欣赏?难道真的就如同那一口淘净的井无人饮用,从此埋没吗?此地还有什么眷恋的?还是回去吧!

可是,缓步行走,四顾茫茫,不知路在何方,不知何树可依,何枝可栖。岁月,在蹉跎中褪去。眼见暮色苍茫,顿感心灰意冷。耳听晚风瑟瑟,顿觉彻骨心寒。孑然一身,竟不如群兽相逐,嬉戏自在;不如鸟儿和鸣,相互依傍。自己离群索居,了无知音,又如那一路奔波的征夫,何时是尽头?

冷嘲热讽,冷眼旁观,如鲠在喉。一向恃才而骄,今日却寄人篱下,苟且偷生。满腹经纶,经天纬地之才,只换得衣食温饱。为消愁上层楼,上得层楼愁更愁。千载之下,今人诵之,亦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家国沦落、山河破碎之痛,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身世之悲,身世飘零、怀念故土之情,熔铸登高情景之中,自然天成,不事雕饰。南宋大儒朱熹盛赞《登楼赋》是魏晋第一赋,虽有夸饰之嫌,却也足见此赋影响深远。

王粲也算幸运,后遇思贤若渴的曹操,短短的三五年时间连升数级,是“建安七子”中唯一封侯者。只是四十一岁即因病而死,可叹英年早逝,天妒英才!

P20-22

序言

古典散文的深情

柳青

喜欢古典散文的情韵,就如同喜欢蓝天白云的脱俗,高山森林的神秘,小桥流水的温婉,江南水乡的古朴,大漠黄沙的浩瀚,草原大海的深广。是的,古典散文,具有如此种种的艺术魅力,令我无数次地神魂颠倒,无数次地陷入痴迷神往的状态。当我们的心灵真的开始与诗文共起舞,当我们的心灵漫步古典的文化长廊,当我们的身心沉入灿烂辉煌的古典文明,突然之间,我们完成了凤凰涅磐。

神往着可以生活于宋玉的时代,那么,就可以欣赏宋玉衣袖飘飘、峨冠博带行走在皇宫中的风姿神韵,亲自问问他登徒子果真好色乎?

幻想着可以生活于司马相如的时代,亲自看看卓文君锦绣才华、倾国倾城,亲耳听听司马相如的《凤求凰》,亲眼看看大家闺秀当街沽酒的姿态。

梦想着可以生活于赵壹的时代,看他将笔锋直指腐朽社会核心的胆略,一起高谈政治风云的变幻无穷。

希望着可以生活于曹植的时代,可以一睹他的风姿神韵,一起唱和,一起饮酒,一起畅游虚幻之境,共赴一次美好的约会。

期盼着可以生活于陶渊明的时代,可以与他一起悠游庐山南麓,东篱把酒,相约黄昏,云游桃源。

……

我并不能令自己脱离如今浮躁喧嚣的都市,也不能令自己逃离纷争的世事。我无法选择自己出生于远古的文明时代。但是,可以在某一个宁静的夜晚,在某一个不想外出的周末,让心灵放松,让思绪纷飞,让生活充实点,让视野开阔点,让情感丰满点。

在灿若星辰的古典情韵中,穿越时空,与古典对话,走入他们的生活空间,走入他们的文学视野,走入他们的情感世界。这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方式,这种令心灵白适的生活模式,是我们内心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

翻开古典散文,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篇篇灿烂的文化标志,是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是一次次厚重的文化之旅。

从先秦的古风古韵,到两汉辞赋的蔚为大观,到魏晋风骨的遗风流俗,到唐宋文人的英姿勃发,到明清文人的社会担当,做一次这样的文化之旅,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我们能够沉下心来,沉入作品中,突然之间,我们发现自己开始丰盈起来,开始不是那么的浮躁了,开始可以关注我们心灵的需求而不单是肉体的享受了。

是的,在这里,我试图通过他们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走进他们最经典的作品,通过他们最经典的作品走进他们最丰盈的心灵世界,用最美的语言阐释他们的悲欢离合,用最真的深情演绎他们最难忘的人生之旅,用最放松的姿态走入古典的神圣殿堂,去倾听,去触摸,去寻觅,去追寻,去玩味。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与经典对话,与古韵古风共舞,与远古情怀共鸣。

后记

人与书的相遇是一种缘分。诵读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古典散文,似乎看到了先贤穿越时空,带着他们的忧伤,带着他们深沉的思绪,踏着古典的韵律走向新的时代。那些闪耀着光芒的思想,从来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褪色,也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被人遗忘。我只是从那些散落在历史的故纸堆中寻寻觅觅,重拾那些美丽的瞬间,倾诉对五千年华夏古典散文的浪漫情怀。

以兼有唯美与理性的姿态进入千年文学的堂奥,会是一次愉快的旅程。这是我想努力告诉读者的真实感受。我知道,自己只是站在窗外眺望风景,这本书只能算是管窥蠡测。

当这本书可以面世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应该感谢的一切:

感谢流传千年积淀深厚的古老文明,让我可以徜徉其间,探幽寻宝,自由地穿行于古典与现代之间,穿行于文化之林,而不受时空阻隔,终至集腋成裘而有了这一本书稿。

感谢我的恩师邹贤敏教授,是他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我从懒惰开始勤奋,让我开始真正触摸到文学的神奇与神秘;是他的无私提携,让我从硕士论文开始起步,寻找自己的文学之路。在这条路上,恩师一直关注着我的点滴进步。当初稿完成之后,恩师用了大量的时间,阅读手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是出于一个前辈对晚辈的提携与鼓励。恩师始终站在前方,等待着我的前行。

感谢我的亲人张大风老先生,是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渊博的文化知识、坎坷的人生经历,让我懂得生命的苦难、历史的厚重、文学的永恒,让我懂得古典的情怀、文学的浪漫可以让苦难的人生变得富有诗意,让我懂得,抛弃世俗的繁华,寻求文字的美妙,回归心灵的安宁。

感谢《中学语文》杂志社的主编熊显长教授。当我的散文化赏析文字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发表的时候,当我得知那些文字得到了首肯,得到读者认同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的文学批评之路是对的。

感谢踽踽独行在寂寞的文学之路上,一直陪伴我的所有人。湖北教育报刊社总策划胡良君老师,他渊博的学识与开阔的思维,给我许多启发。感谢我的文友们,是他们的默默坚守,让我看到了侍奉文字的快乐。  感谢江苏省常熟市中学的各位领导与同仁,感谢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北京凤凰师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各位同仁,是他们的无私帮助,让这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得以推广。

感谢我众多的学生,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渴求,成为我创作的动力。许多学生怀抱着文学之梦,陪伴在我的身边。当他们将一篇篇稚嫩而充满真情的文章放在我的书桌上时,我知道,在文学之路上,始终会有志同道合者与你一路前行。于此,我看到了未来光明的前景。

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默默无言的支持与鼓励让我懂得了坚持,是他们开阔的视野让我透过世俗的纷纭醉心于文字而无怨无悔,是他们优雅的言行与美好的修养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我懂得知识才是终生的财富。同时,也要感谢我的爱人、儿子以及所有爱我的家人,没有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我或许不会坚持这么久,或许我早已经被家庭所累而不会走得这么久这么浪漫这么轻松这么快乐!

感恩一切,永葆不忧不喜,不迎不拒,不敌不友,平常之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千古文章千古情(带学生读懂国学名篇背后的生命情怀)/中学生人文阅读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柳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938858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4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2014041424
中图分类号 Z126-49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