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戚厚杰主编的这本《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以翔实的历史史料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1937-1945为时间段,分三个阶段,对发生在这段时期内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评述。叙述、评论客观、真实。对广大读者全面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缅怀为民族正义牺牲的革命先烈,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图书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上中下)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晓华,戚厚杰主编的这本《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以翔实的历史史料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1937-1945为时间段,分三个阶段,对发生在这段时期内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评述。叙述、评论客观、真实。对广大读者全面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缅怀为民族正义牺牲的革命先烈,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抗击,演变成中日两国间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就处心积虑,亡我中华。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中国仍是积贫积弱的国家,很清楚自己的力量与实力,在日军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面前,中国的态度是“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一味地屈辱地妥协与退让,并不能换来暂时的和平与安宁、日本的贪得无厌与得陇望蜀,打破了中国忍让的底线,“为了保持民族的生命、国家的尊严、人类的正义,以及每一个国民的人格,就只好与日寇拼命了。”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通过历史档案,描述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让读者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牺牲和作战的过程与历史的真实,让为国家、为民族而流血牺牲的英雄们得以正名,含笑九泉。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王晓华,戚厚杰主编。 目录 上 序言 第一编 战略防御阶段的作战(1937.7-1938.10) 第一章 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 第一节 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合作抗战 一、日军肇事,制造“卢沟桥事变 二、中国守军奋起,誓死保卫卢沟桥 第二节 国民党的抗战准备 一、蒋介石抗战思想演变 二、国民党的备战举措 第三节 日本增兵,扩大战事 一、日军增兵平津 二、冀察当局的妥协退让 三、国民党的军事预案 第四节 平津失陷 一、激战南苑及北平陷落 二、天津作战及失陷 第二章 冀察作战 第一节 战时体制的确立 一、中国大本营的设立 二、国共合作,团结抗日 第二节 平绥线御敌 一、平绥线东段布兵 二、借道张家口 第三节 喋血南口 一、汤军团血战 二、南口失陷 第四节 平汉路北段作战 一、阻敌琉璃河 二、保定失陷 三、到敌人后方去 第五节 津浦路北段的抵抗 一、内讧的第6战区 二、短促的作战 第三章 太原会战 第一节 雁北失守 一、破产的大同会战 二、李服膺被诛 第二节 平型关战役 一、八路军平型关大捷 二、脆弱的防线 第三节 忻口血战 一、原平保卫战 二、浴血忻口 三、奇袭阳明堡 四、忻口退守 第四节 娘子关战斗及太原失陷 一、战斗部署 二、娘子关御敌 三、太原失陷 第四章 淞沪会战 第一节 兵出淞沪 一、会战前的准备 二、先敌攻击 三、将帅不合 第二节 海空军抗战 一、海军抗战 二、八一四空战 第三节 混战上海滩 一、淞沪激战 二、壮哉,“八百壮士 三、慌乱的撤退 第四节 南京保卫战 一、唐生智临危担重任 二、浴血石头城 第五章 徐州会战 第一节 津浦路沿线序战 一、津浦路南段游击战 二、淮河阻击战 三、韩复榘弃守津浦北段 四、孙桐萱、邓锡侯奋力稳定北线 第二节 临沂战役 一、庞炳勋力战阻敌 二、以日寇血雪耻的张自忠 三、消嫌共御侮 第三节 滕县保卫战 一、滕县外围战 二、浴血滕县城 第四节 台儿庄大战 一、兵聚鲁南 二、国共协力 三、大战台儿庄 四、汤军之怠与败军诡辩 五、有守无攻的“大捷 第五节 徐州突围 一、双方兵力部署 二、血战禹王山 三、蒙城保卫战 四、豫东告急 五、紧急大撤退 六、兰封之战 第六章 武汉会战 第一节 黄河决口 一、根据两份情报下定一个决心 二、花园口决堤 第二节 中日双方作战计划与意图 一、日军会攻武汉计划 二、中国保卫武汉作战计划 第三节 沿江要塞作战 一、马当、湖口要塞失陷 二、田家镇保卫战 第四节 第9战区江南作战 一、万家岭大捷 二、庐山阻击战 第五节 武汉海空战 一、武汉空战 二、海军长江抗战 第六节 第5战区江北作战及放弃武汉 一、黄(梅)广(济)阻击战 二、逐鹿大别山 三、信阳失守武汉放弃 第七节 广州失守 一、日军进攻广州的部署 二、仓促防守,广州失陷 三、统帅部的对策 四、粤北作战及厦门沦陷 中 第二编 战略相持阶段的作战(1938.11-1941.11) 第七章 南国风雨 第一节 南昌会战 一、英雄所见 二、冈村宁次的“N号作战 三、南昌失守 第二节 上高会战 一、日军的“锦江作战 二、罗卓英扬眉吐气 第三节 桂南战役 一、南宁告急 二、干掉了中村正雄 三、铁血昆仑关 第八章 南岳雄峙 第一节 南岳雾霭 一、长沙大火 二、南岳会议 第二节 第一次长沙会战 一、生铁碰上了钢 二、将在外 第三节 第二次长沙会战 一、森严壁垒 二、“加号作战”与“伯陵防线 三、功亏一篑 四、廖龄奇之冤死 第九章 襄枣血红 第一节 随枣会战 一、襄东——兵家必争之地 二、第5战区的“反扫荡”计划 三、鄂北烽火 四、鄂西狼烟 五、枣阳混战 第二节 枣宜会战 一、战火又燃 二、钟毅为国捐躯 三、襄东烽烟 四、枣阳反击 五、张自忠率部出征 六、张自忠尽忠报国 七、为总司令报仇雪恨 八、襄阳之战 九、大洪山歼敌 十、保卫宜昌 第十章 北国烽烟 第一节 冬季攻势 一、转守为攻 二、三山五岳齐努力 三、敌后游击 第二节 中条山会战 一、国共同结“盲肠” 二、临战易帅 三、中条山失守 下 第三编 相持阶段后期作战及反攻(1941.12—1945.9) 第十一章 湘赣鄂作战 第一节 入盟抗战 一、战火燃遍了太平洋 二、宣战入盟 第二节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一、日本策应香港进攻长沙 二、“天炉战法” 三、引倭入“炉” 四、“自暴自弃”之作战 五、李玉堂战长沙 六、“天炉”之炼 第三节 浙赣会战 一、战略企图、作战指导及兵力部署 二、炸死了酒井直次 三、衢州及浙赣沿线战斗 第四节 鄂西会战 一、调回陈诚守鄂西 二、阻敌渔洋关 三、石牌保卫战 四、胡琏血战石牌 第五节 常德会战 一、澧水南岸战斗 二、勇哉,第57师 第六节 中美空军联合抗战 一、空军的黑色岁月 二、空军来了个陈纳德 三、轰动一时的“飞虎队” 四、千方百计夺取制空权 五、日机失去应战能力 第十二章 豫湘桂鄂大作战 第一节 豫中会战 一、日军受到了空中的威胁 二、天皇批准“一号作战” 三、汤恩伯立马龙门 四、日寇突破黄河天堑 五、裸体突击队冲上许昌城 六、天兵团直扑陇海线 七、李家钰上将殉国 八、日军攻势终于受挫 第二节 长衡会战 一、长沙失守 二、衡阳失守 三、方先觉孤军守衡阳 第三节 桂柳会战 一、第4战区的阻敌部署 二、桂柳失陷 第四节 豫西鄂北会战 一、“长腿将军”的御敌之策 二、豫西鄂北失陷 第十三章 远征凯歌 第一节 入缅援英 一、英军不战退出缅甸 二、同古之战 三、仁安羌大捷 四、东线战事 五、缅北撤退 六、归途阻绝 七、名将殉国 八、兵败野人山 第二节 滇缅荡寇 一、强渡怒江 二、浴血腾冲龙陵 三、再战缅北 四、驻印军扬威 五、奇袭密支那 六、犁庭扫穴战八莫 七、芒友会师 第三节 湘西会战及受降 一、战云笼罩芷江 二、“耀武”雪峰山 三、日本投降 试读章节 上册 7月8日,江西庐山,国民政府的夏都。每年夏季,为避南京火炉的盛暑溽热,蒋介石与国民政府都搬到庐山办公。 上午10时,侍从参谋送来了常驻北平的军政部参事严宽向部长何应钦的报告:“昨夜日军强迫侵入卢沟桥镇,遂与我驻卢部队发生冲突”。并报告了第29军副军长秦德纯的看法:“日军示威多日,此次在卢发生冲突,系日军有计划行动:我军士气极盛”。几乎在此同时,外交部也报告了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消息。 蒋介石听到报告,感到事发突然,他曾预料日军在华北迟早要肇事,但没想到来得这样快。事变既已发生,他认识到此事非同寻常。 1936年“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等六项承诺,嗣后又于1937年2月15日至22日召开了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停止“剿共”内战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中央也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报中,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点保证,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等与国民党代表宋子文等就两党合作抗日的事进行谈判,这表明国内内战已经结束。 内战结束,使得蒋介石专心考虑抗日的问题,但他又被上半年日本派来的这个访问团、那个考察团所迷惑。虽然平津方面不时报告日军进行演习的消息,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在有关的场合提醒他要对日本提高警惕,周恩来甚至当着蒋介石的面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迫在眉睫。现在“卢沟桥事变”既已发生,蒋介石深知该地区战略价值。他令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召外交部部长王宠惠和军委会所属有关部负责人来海慧寺商量。当时军政部长何应钦到重庆主持川军整编,军政部部长由俞飞鹏代理。同时,蒋介石要求外交部摸清日方的动向企图,以及各国对此事的反应,令军委会第二厅认真搜集事变后日方的情报,并注意国内各方,特别是共产党方面对此事的反应。蒋介石希望这一事件能像以往的危机那样得到化解,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度过了这一天。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步步紧逼,难道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就能坐视不管而让日本随意蚕食鲸吞大好河山吗?回答是否定的。 日本帝国主义咄咄逼人,肆无忌惮地对中国侵略,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意识到国难临头。尤其是民国以来,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提高了人民的觉悟,炎黄子孙都看清了这样一个趋势:整个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生死搏斗势必爆发。何况华夏民族自古的“夷夏之辨”思想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信念埋藏在他们的心底,一旦强敌人侵,随时都会萌生抵抗的激情。作为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蒋介石,概莫能外。 1928年5月,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兵锋所向,北洋余孽无不土崩瓦解,正当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进入山东境内之际,日本出兵青岛、济南,恣意挑衅,酿成济南“五·三”惨案。蒋介石用外交途径进行交涉时,日军却惨杀了外交特派员蔡公时,凌辱、软禁了南京政府的外交部部长黄郛,日本兽军的种种劣行,令人发指。 “济南事件”是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最早与日军接触,并遭到重大损失而不还手的一次屈辱的事件,作为当事人的蒋介石表面上忍气吞声、退避三舍、息事宁人,但内心世界的挣扎与斗争,为日后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也是蒋介石最初萌生复仇抗日思想的开始。他在日记中写道: “不屈何以能伸,不予何以能取。犯而不校,圣贤所尚,小不忍则乱大谋,圣贤所戒。慎之!勉之!” 不久,复仇之誓又出现在蒋介石日记中: “如有一毫人心,岂其能忘此耻辱乎!何以雪之,在自强而已。有雪耻之志,而不能暂时容忍,是匹夫之勇也,也不能达成雪耻之任务。余今且为人所不能忍耳。” 从此后,蒋介石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决心,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毅力,“自定日课,以后每日六时起床,必作国耻纪念一次,勿间断,以至国耻洗雪后为止”。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进入北平,北洋军阀末代统治者张作霖逃往关外,在沈阳皇姑屯被关东军炸死。南京国民政府底定关内,南北划一。蒋介石回忆北伐经历,感慨万千,曾痛心疾首地说:“今年五月,济南事件,全国皆认为空前之国耻。然余等在前线亲历之耻辱,更非国人所能想象于万一。明知种种挑衅举动,为帝国主义与革命势力两不相容之确证,却又不能不为避免革命顿挫而竭力忍受;但对方态度简直不复以国家待我中国;且不以人类待我国人。此种欲忍不能,欲发不能之苦况,永留在余之脑海,虽千年万年,亦难磨灭!天下事,间接感受者,总不如亲历其境者为刺心骨。果使任何同志亲历余之境遇,余知必与余怀有同一之感想。” 之后,蒋介石又坠人与新军阀混战和“剿共”战争,无暇顾及日本。 1931年,正当蒋介石在南昌主持对红军的“围剿”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日寇野心既已爆发,必难再收,东亚从此将无宁日矣!” 但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是“先行提出国际联盟与签约非战公约诸国,此时唯有诉诸公理”。 南京国民政府在《告全国同胞书》中说:“政府现时既以此案诉之国联行政院,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希望我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须维持严肃镇静态度。至于在华日侨,政府亦严令地方官吏,妥慎保护,此为文明国家应有之责任。吾人应以文明对野蛮,以合理态度显露无理暴行之罪恶,以期公理之必伸。然为维持国家之独立,政府已有最后之决心,为自卫之准备,决不辜负国民之期望。”P12-14 序言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抗击,演变成中日两国间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就处心积虑,亡我中华。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中国仍是积贫积弱的国家,很清楚自己的力量与实力,在日军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面前,中国的态度是“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一味地屈辱地妥协与退让,并不能换来暂时的和平与安宁。日本的贪得无厌与得陇望蜀,打破了中国忍让的底线,“为了保持民族的生命、国家的尊严、人类的正义,以及每一个国民的人格,就只好与日寇拼命了。” 一场全民族的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一打就是八年。中日战争是两国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正义之战。国民党作为当时的执政党和军队的主力,担负的责任与任务也是起主导作用的。 早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国军已经开始攻防转换,随着中日两国间矛盾和冲突的加剧,国共两党都意识到中日战争是早晚要发生的,共产党旗帜鲜明,号召抗日;为了不过早地暴露抗日意图,国民党借“剿共”之名悄悄磨刀,制定了一系列抗日的预案,训练军队,更换新式装备,为抗战进行准备。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全中国抱定牺牲的决心和战胜日本的信心,团结抗战。中国采取持久战、消耗战、全面战的正确方针,以弱敌强,以空间换时问,艰苦卓绝,咬牙坚持,经过长达八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拖垮了日本,取得抗战的胜利。 在抗日战场分工来说,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担负了正面战场的艰巨任务,海军、空军一起上阵;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深入敌后,担任游击和协同作战,有奇有正,有声有色。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为牵制日军他调,中国军队始终牵制着一百几十万日军作战,而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以三千万人的代价,换来了最后的胜利,而日军在中国亦伤亡近三百万。 编著与出版《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历史档案,描述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让读者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牺牲和作战的过程与历史的真实,让为国家、为民族而流血牺牲的英雄们得以正名,含笑九泉。一些所谓国民党“消极抗日”和共产党“游而不击”的一些悖论可以休矣。迫使日本投降不是哪一党哪一派的力量,战胜日本也不是哪一党哪一派的功劳,而是全民族团结抗争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力量,是人类正义和团结的胜利。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抗战阵营中内部的不和谐和萁豆相煎,削弱了抗日的力量,也为日后国共内战埋下了种子,导致民族再一次悲剧的发生,造成台海分隔、民族分裂的局面,是极为痛心的一件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人的智慧总要超过前人。 今天,中国的国际环境依然波诡云谲,东海、南海风云变幻,中国主权领海被侵占之事也时有发生,同为炎黄子孙,两岸必须提高警惕,同仇敌忾,以民族大义为重,协调一致,共同面对,以新的姿态、新的团结,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共同去开创中华民族的辉煌未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上中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晓华//戚厚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6033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8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76 |
出版时间 | 2011-02-01 |
首版时间 | 2011-02-01 |
印刷时间 | 2011-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6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65.06 |
丛书名 | |
印张 | 6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6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