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就是彭德怀--彭德怀大传(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彭德怀元帅一生完整的历史传记。该书以人物刻画为主,集中塑造彭德怀的人物命运、人格魅力、特殊忠诚,以及与百姓的深厚情感。以这条主线贯穿情节,交织矛盾冲突。从描绘彭德怀对百姓、对士兵、对战友、对领袖、对敌人的不同的鲜明态度中,刻画他忠诚、勇敢、刚正、坚忍、善良、自律的完美人格和独特性格,以及突出的平民风格和百姓情结。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彭德怀的人格丰碑。此书不仅记叙刻画彭德怀的光辉人格,还昭示历史和人生:为国为民的“忠臣良将”,坚持本色的耿介之士,虽然往往不为当时社会所容,下场多半不好,但我们的历史还是不会缺少这样的脊梁。每到一定历史阶段,也肯定会有这样的人物应运而生,应运而凋。但是他们的价值和精神是永恒不灭的。值得党内人士和青年一代学习。

内容推荐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时彭德怀人生履历中极为辉煌的段落,这连段历史成就了彭德怀民族的形象和世界级军事家的地位,庐山会议及彭德怀的晚年悲剧,最典型地体现了彭德怀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为民请命,择善固执的性格和风范。表现了彭德怀与毛泽东两个人之间30多年的合作、分歧和矛盾。为人之间的悲剧尤其令人们感慨系之,思之再三。

目录

第一章

“松树开花排是排,湖南来了彭德怀。”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带着满脑子问题上了井冈山,毛泽东欣然对他说:“你也走到我们这条路上来了!今后要一起战斗了。”

第二章

彭得华诞生在贫寒家庭,苦难塑造了“这一个”彭德怀。投入湘军后虽得升迂,心绪却愤愤不平;初恋女友周瑞莲被逼跳崖身亡,发誓终身不娶,偏又机缘巧合“明媒正娶”了刘坤模,被时代酿成一段婚姻悲剧。

第三章

“重担子总得有人挑!”彭德怀第一次临危受命——率领红四军一部坚守井冈山,面对的是近20倍敌人的进攻。

第四章

彭德怀向四军前委汇报撤离井冈山的经过,毛泽东深情地说:“这次很危险,不应该决定你们留守井冈山!”彭德怀率部夺回井冈山,打出湘鄂赣新天地。

第五章

两打长沙,是非功过自有评说;高风亮节,推功让贤,确立“朱毛”

红军领袖地位。

第六章

“东渡赣江,要以朱毛为旗帜!”关键时刻彭德怀一言九鼎;识破内部营垒的“离间计”,避免了红军的大分裂。毛泽东动情地对他说:“你不但是员战将,也是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第七章

彭德怀佩服孔明式的“摇羽毛扇”的毛泽东,“朱毛彭黄四大寇”威震敌胆;忠心可鉴,彭德怀识破敌人“反问计”。

第八章

打赣州失败后,彭德怀佩服地对毛泽东说:“你真是摇羽毛扇的诸葛孔明,好厉害!”

第九章

“太上皇”李德瞎指挥,彭德怀“兵遇秀才”,难以应付瑞金“知识分子的歪道理”。在广昌彭德怀忍无可忍,指着洋顾问李德的鼻子骂:“你崽卖爷田心不痛!”

第十章

站在血雨湘江岸,彭德怀大骂:“他娘的,这是打的什么鬼仗!”骂归骂,打归打,他出色地指挥三军团掩护中央纵队过了湘江。

第十一章

娄山关大战,大胃口的彭德怀指挥打了遵义会议以后的第一个大胜仗,树立了彭大将军丰碑。

第十二章

在会理,林彪的账算到了彭德怀头上。彭德怀奉行“事久自然明”,未作解释。

第十三章

迎接徐向前,飞石传书,神交已久的两将军终于见面;党中央要北上,张国焘要南下,彭德怀当了“党中央的大警卫员”,护送党中央安全到陕北。

第十四章

以古代名将吴起命名的镇子里,来了一位“横刀立马”的现代将军,“砍尾巴”一战定乾坤,毛泽东欣然写诗赞日:“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第十五章

东征又西征,彭德怀总司令再次与总政委毛泽东并肩指挥,打出了逼蒋介石、阎锡山抗战的新局面。

第十六章

彭德怀以特殊风格热情接待了来西方野战军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并亲热风趣地说:“我喜欢你这个洋鬼子!”

第十七章

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向东北军借路,智斗总政委张国焘,都需要智勇双全、多谋善断。

第十八章

山城堡——西征最后一战,彭德怀第一次指挥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取得了山城堡战斗的胜利。为蒋介石发动的10年内战画了一个“句号”,稳定了红军在陕北的局面,使苏区的面积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十九章

彭德怀率军走向抗日战争战场,旗开得胜,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面对蒋介石的“关心”,彭德怀说:“职家早承何键主席关照过,连祖上三代的坟都挖光了。”将军们“撮合”副总司令与浦安修喜结良缘。

第二十章

彭德怀认定目前最大的任务“应当帮助国民党政府不投降”。蒋介石变脸,阎锡山下雨,彭德怀张伞,向反共闹摩擦的国民党军打出第二枪。

第二十一章

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民族英雄彭德怀的军事大手笔:日本天皇将百团大战称之为“挖心战”,并把8月20号定为日本的“国耻目”。

第二十二章

日寇发动“毁灭扫荡”,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彭德怀犟劲上来了,对刘伯承发了火,下死令:“拼光了,也要把关家垴拿下!”彭德怀两个弟弟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第二十三章

彭德怀遇到了更老练更毒辣的对手——冈村宁茨。打败了日军大将的“百万大战”,彭德怀成为了世界级军事家。

第二十四章

傍晚时分,彭德怀在总部院外散步,向远处眺望,竞然满目苍凉。

第二十五章

百团大战随着它的指挥者的命运起伏,也陷入肯定——否定——重新肯定的旋涡中。

第二十六章

胡宗南大军扑来,延安面临乌云压城险境。彭德怀第二次临危受命——主动请缨,率劣势兵力保卫延安,保卫陕北,创战争史上壮丽奇观。

第二十七章

40天连打三个胜仗,沙家店一战扭转乾坤。毛泽东握着彭德怀的手说:“打了这一仗,解放战争就过山坳了!”

第二十八章

一打宝鸡受挫,二打榆林失败,彭德怀请指战员看《将相和》,对指战员说:打败仗不气馁的部队能得100分。

第二十九章

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宜川钓到一条“鱼”,在宝鸡捉到一只“鸡”。跟胡宗南十年较量,终于把“西北王”逐出西北。

第三十章

“别人不去,我去!”最后一次临危受命——统率志愿军抗美援朝。单车简从深入异国险地,他调侃说差点当了俘虏。

第三十一章

第一次战役,38军军长贻误战机,彭总大发雷霆要挥泪斩马谡。第二次战役38军打好了,彭总又喊“38军万岁”。毛泽东长子毛岸英被敌机炸死,彭德怀悲痛万分。

第三十二章

元旦发动第三次攻势,中朝大军突破“三八线”,彭德怀突然命令收兵,苏联顾问告御状,斯大林誉称:彭德怀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

第三十三章

第四次战役期间,彭德怀秘密回到北京直闯毛泽东卧室,解决了重大问题。彭德怀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再次确立了世界级军事家的地位。

第三十四章

朝鲜“三八线”停战,历史仿佛画了一个圆,又回到原来的坐标上。

第三十五章

半生戎马的彭大将军竞想脱离军界,自愿当农垦部长却当了第一任国防部长,他自喻“丘八学校和农民学校出身”。整军经武,创制垂法,干下去却成了最有建树的国防部长。

第三十六章

毛泽东、彭德怀确定新中国军事战略的“积极防御”方针。彭德怀到哪里都是本色表现,到华东检查战备,22天大小发了5次脾气。了解他的部属说,彭总是爱之越深,责之越苛。不了解的呢?

第三十七章

柳堤说雁奴,是自喻还是预感?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我为人民鼓与呼”。

第三十八章

雾压庐山,元帅上书惹大祸。风云陡变,正确意见遭围攻。

第三十九章

落难的彭元帅百姓情节难解,挂甲屯里的挂甲元帅,只剩下一颗惦记老百姓的心。

第四十章

国有危难,毛泽东接见了彭德怀。他对彭德怀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让历史去做结论吧!”

第四十一章

彭德怀含泪去“三线”,仍老骥伏枥,有所作为,想把一把老骨头扔在大西南。

第四十二章

他终于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一个伟大的生命在囚室似的病房里唱响了最后的挽歌。

第四十三章

彭大将军临终说:“一个人的是非功过,不是哪一个人说了可以算数的,我彭德怀是什么人,让人民去评说,让历史做结论吧!”

第四十四章

19年的批判,8年的囚禁,4年的藏骨灭名之后,终于魂归故里,祖国大地又挺立彭大将军的巍巍丰碑。

后记

试读章节

“松树开花排是排,湖南来了彭德怀。”

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带着满脑子问题上了井冈山,毛泽东欣然对他说:“你也走到我们这条路上来了!今后要一起战斗了。”

松树开花排是排,湖南来了彭德怀,

领着人马到江西,贫苦工农心花开。

湖南来了彭德怀,全山穷人到会场。

红旗插在黄洋界,山歌阵阵飘满冈。

湖南来了彭德怀,保卫井冈增力量,

红军个个真英雄,好比天上神兵降。

这首淳朴动人的民谣《湖南来了彭德怀》,70多年前,曾在井冈山,在湘赣边,在中央苏区流传,真挚地反映了千百万江西民众的心声。可见30岁左右的彭德怀,在湖南、江西一带就已经是有名的传奇人物了。他的名声是发动平江起义取得的,在转战江西以后扩展的。

1928年秋,平江起义一声春雷响,彭德怀的命运发生了彻底改变。

孔夫子说“三十而立”,这一年正是彭德怀的“三十而立”之年。这个苦娃子经过12年的探索奋斗,不仅自己顶天立地地“立”起来了,还在风雨如磐的中国大地上创立起一支打天下的红色劲旅。

一轮红日刚刚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鲜艳夺目。泪水清澈,游鱼浮沉。起义刚获得成功,敌人就四处围拢过来,彭德怀漫步泪罗江畔,心情兴奋而沉重。

黄公略跑过来说:“德怀,省清乡督办署调集部队,组织湘鄂赣三省‘会剿’,敌人3个师10个团分三路进攻平江。你还有心思在这散步?”

彭德怀说:“公略,你猜我现在想什么?”

黄公略:“在敌军围困中,起义部队往何处去。”

彭德怀忧虑地说:“是啊,三路敌军,从三条公路直扑平江,在战略位置上对起义军极其不利。这里是不能久留的,可往何处去呢?”

黄公略直接地说:“井冈山!”

彭德怀望着他的眼睛:“何以见得?”

“有起义前你写给我的密诗为证。”黄公略背诵起来,“马日事变教训大,革命必须有武装。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

彭德怀接过背诵:“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依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黄公略:“心中有了明灯,那就行动吧!”

彭德怀:“我已经收到湖南省委要求我与朱毛军联络的指示,正中下怀啊!撤出平江,走向井冈山!”

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刚进入江西边界的时候,并不像民谣唱的那样威武雄壮,而是十分悲壮、沮丧。轰轰烈烈的起义日子转瞬即逝,如今摆在彭德怀和起义军面前的却是黑暗凄惨,是迷茫崎岖的山路。

起义将领彭德怀、滕代远、邓萍、贺国中等率领平江起义军在夜色中奔逃,跑到河边一棵大树下停住了。

红五军政委滕代远松口气说:“彭军长,左冲右突,总算突围出来啦!”

军参谋长邓萍报告说:“损失惨重啊!许多同志牺牲了,一些旧军官和投机分子逃跑或叛变了,甚至有整连整排整班投敌的。现在只剩500多人。”

红五军撤出平江已经3个多月了,一直在湘鄂赣边界打游击,寻找上井冈山的机会。可是敌军前堵后追左夹右击,无法向井冈山转移。他们打了几百次仗,消灭了大批敌人,解放了铜鼓、修水以及许多重要市镇。他们自己也遭遇重创,减员1000多人,起义骨干黄纯一、张荣生、李力英勇牺牲。意志薄弱者和投机分子相继离队或叛变,四大队长李玉华假借军长命令,以打民团为名拉走全队。大队长雷振辉与李玉华勾结亦想叛变,彭德怀便令人把雷振辉监视起来。

用“叫花子”军来形容目前这支军队,一点儿也不过分。指战员的衣服褴褛不堪,冬天了,也没有钱没有工夫缝制冬衣,仍穿着打土豪没收来的各种式样的衣服。有戴礼帽的,有穿马褂的,有穿呢大衣的,五花八门,杂七杂八,能遮羞御寒就阿弥陀佛了。在彭德怀的军旅生涯中曾多次率领过“叫花子”军,这次是最狼狈的。

形势如此严重,贺国中拍着河边树干叹息:“第一次上井冈山失败了!”

彭德怀痛苦极了,抚树仰天长叹:“苍天啊!天底下难道就没有我彭德怀的立足之地?!”

邓萍从兜里搜出张报纸,悄声说:“老彭,你妻子坤模登报声明,与你这‘共匪头子’脱离夫妻关系。”

“没想到她对革命事业这样不坚定!”彭德怀接过报纸一揉一扔,想想又说:“她怕是被逼无奈,我都走投无路了。”

在平江起义之前被送回家乡的彭德怀妻子刘坤模的确是被逼无奈。彭德怀在平江造反的消息传到湘潭,湘江的反动武装便派兵抓她。她装扮成叫花子到处躲藏,头上挽起一个疙瘩结,脸上抹了灶灰,黑不溜秋地挑上铺盖,随同一个60多岁的老婶子沿途乞讨。从酷暑到寒冬,颠沛流离了半年多,吃尽酸苦。她后来又改名换姓,四处躲藏,曾化名刘飞,进了长沙南华女子中学读书,只读了8个月,被熟人认出,连夜偷偷地逃离了学校。她躲到湘潭偏远的农村小学教书,两个月换一所学校。她怎么幻想也“飞”不出厄运的笼罩。就在这期间她被迫登了启事,与“共匪头子”彭德怀脱离夫妻关系。

在奔逃中的彭德怀当然不会那么具体知道妻子的遭遇,但报纸的启事是摆在眼前的,他的心在滴血。滕代远点拨道:“老彭,先顾部队的出路要紧。我们走投有路,我们的立足之地在井冈山!”

彭德怀振作起来说:“对!留下吴溉之率领一、三纵队在平江、铜鼓、修水发展根据地,黄公略率领二纵队在浏阳、万载开辟根据地,我们率领主力部队,第二次向井冈山进军!”

一些掉队战士跑上来,见了彭德怀就哭,一战士问:“军长,我们能走到井冈山吗?”

彭德怀目光灼灼,坚定地回答:“能!一定能走到井冈山。”

战士:“可我们走了三个多月,还在原地打转,四周全是敌人!”

彭德怀凝视着夜幕中前面的小溪、远山,鼓动说:“你们看,涓涓细流,千回百转,最终要流进大海的;山间竹笋,被顽石所压,春天一来,总是要破土的。同志们,关键在意志,出路在搏斗啊!”

彭德怀率领残余部队在浓重的夜幕中出发了。看着疲惫饥饿、七歪八倒的战士们,平江起义轰轰烈烈的景象出现在他眼前,恍如昨天。P1-5

后记

“文革”灾难的日子过去之后,彭德怀元帅的冤案得到平反。从此,被讳言禁忌了近20年的彭德怀的伟业功勋、懿言嘉德,被书籍报刊陆续披露于世。我看得越多,彭德怀这个名字在我眼前越灿烂,对彭德怀元帅的敬佩之情日增,对彪炳青史的“彭大将军”人格的塑造越感到不满足,想用文学的形式表现“这一个”彭大将军的欲望日强。

恰在这时,彭德怀的侄女儿彭梅魁及侄外孙张峰同志经人介绍找到我,请我编写彭德怀的传记电视连续剧本。一拍即合,我就不自量力地答应下来了,并开始了艰难曲折的创作。

近几年,我有目的地系统地阅读、研究了有关彭德怀的历史资料和回忆文章,还采访了一些接触过他的人,对彭老总的感情由敬佩上升到敬仰、崇拜,敬仰越重,震撼、感叹与遗憾亦越深。在党内军内,彭德怀是一个在特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特人物,无法与其他人混淆。就是在历史与现实中,彭德怀也是少有的特色人物。但要写出他的独特性,却比登天还难。经几年的呕心沥血,长篇传记电视剧本《一代元戎彭德怀》初稿写出来了。为通过审查顺利起见,我专拣彭老总没有争议的经历、事迹来写,敏感段落一律回避。初稿送给“彭德怀传记组”组长王焰同志审阅,他提出了极为宝贵独到的意见。

他的意见的精辟之处,是希望我写出彭德怀元帅一生完整的历史传记片,总题目不妨就叫《这就是彭德怀》。这本彭德怀大传突出描述彭德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思想境界和生活情趣,尤其是他独特的性格、人格、品格风貌,与其他元帅区别开来。之所以大家怀念彭老总,连青年人亦如此,就因为他一身正气,敢说真话,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面对党内和社会上的不平事能够拍案而起,是坏人坏事的天敌。就像他自己说的:“阎王爷开店,鬼都不敢上门。”他对上级的不正确意见敢顶,对战士疼爱有加,对老百姓如同父母兄弟,平民意识和百姓情结深入灵魂,这是彭老总的最大特点,也是他人格魅力的最光辉之处。

剧本初稿送当时的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研究员林治波同志审查时,他十分认真细致地审读后,提出了极独到的修改意见。他认为剧本初稿主要是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回避了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例如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国防部长、庐山会议和彭德怀的晚年。而这些恰恰是最不应该回避的。“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恰恰是彭德怀人生履历中极为辉煌的段落,这两段历史对于评价彭德怀来说,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民族英雄的形象;二是世界级军事家的地位。”“庐山会议及彭的晚年,最典型地体现了彭德怀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为民请命,择善固执的性格与风范。彭老总虽然为此丢官罢职,惨遭磨难,却在‘人’的意义上,达到了人生最辉煌的顶点。这些,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林治波同志提出了系统完整的修改意见:“本人的意见,既然要搞,最好搞一个像样的,完整反映彭德怀元帅一生的片子,目前完全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并建议:“以新的思路重新进行创作,从平江起义写起,直至彭德怀去世为止,重大事件不应遗漏。”在风格上,“不宜忽略大的历史背景,要确立厚重雄浑、大气磅礴的艺术风格,而不宜搞成小品性的东西。”他站在历史的高度甚至建议:“将彭德怀与毛泽东的合作与分歧作为全剧主线之一,贯穿于全剧的始终,而不是回避这个问题。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毛、彭关系基本上是决策者与实施者的关系,两人有时一致,有时分歧,有合作,也有矛盾,各有是非。建国后,两人在政治、经济建设的方针上,也产生了某些分歧。中央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对涉及毛彭关系的若干重大问题,如百团大战,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及庐山会议等等,已有定论。即使决议中未涉及的问题,如会理会议、彭贯彻抗日游击战方针、抗美援朝究竟速胜还是持久的问题等等,学术界也早有共识性的研究结论。因此,这方面的问题并非不可触及,也不是无据可依。如果能下工夫把这方面的内容写透写好。剧本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分量无疑会大大增加。”

王焰、林治波同志这些高屋建瓴、中肯剀切的意见与建议,使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仿佛抓住了“牛鼻子”。消化这些宝贵意见后,我推倒重来写出了27集彭德怀大传《这就是彭德怀》的电视连续剧本。电视剧本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获得通过,中国工人出版社二编室主任罗启程建议我发挥优势,改写成长篇历史传记小说《这就是彭德怀》。

本着不回避重大历史事件和彭德怀的喜悲命运的意旨,以及他与领袖毛泽东的合作与分歧关系,我重新创作时紧扣时代风云和彭德怀个人经历的波澜起伏,以大历史、大人物、大纠葛为视角和取舍,大开大合,大笔进退,尽量避免拖泥带水、琐碎铺陈,而又要生动好看,有震撼力,有警示性,有琢磨头。

本书稿由过去剧本的叙事为主,转为以人物刻画为主,集中塑造彭德怀的人物命运、人格魅力、特殊忠诚,以及与百姓的深厚情感。以这条主线贯穿情节,交织矛盾冲突。从描绘彭德怀对百姓、对士兵、对战友、对领袖、对敌人的不同的鲜明态度中,刻画他忠诚、勇敢、刚正、坚忍、善良、自律的完美人格和独特性格,以及突出的平民风格和百姓情结。

创作彭德怀大传《这就是彭德怀》时,我想脉络清晰地描写出彭德怀伟大而特殊人格的生成期、磨炼期、形成期、发展期、顶峰期和升华完美期。要集中塑造的是彭德怀的性格、品格、人格,可以说是专写彭的“三格”。性格、品格归属人格,一言以蔽之,本书稿是专写彭大将军的人格魅力的,是想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写出“这一个彭德怀”,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彭德怀的人格丰碑。

此书不仅记叙刻画彭德怀的光辉人格,还想昭示历史和人生:为国为民的“忠臣良将”,坚持本色的耿介之士,虽然往往不为当时社会所容,下场多半不好,但我们的历史还是不会缺少这样的脊梁。每到一定历史阶段,也肯定会有这样的人物应运而生,应运而凋。但是他们的价值和精神是永恒不灭的。

这对于我来说,显然是过于沉重的负载,是我的笔力与识见所不能及的,也不是我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的,因此留下了许多缺憾。

在撰写这本传记小说的过程中,得到张爱萍、方强、刘志坚、郑文翰等前辈和彭德怀亲属彭梅魁等的鼓励与支持,尤其是“彭德怀传记组”组长王焰同志的帮助更为具体有力。亦参考了不少记叙与研究彭德怀的书籍、文章与回忆录。拙著彭德怀大传《这就是彭德怀》写成后,中国工人出版社二编室主任罗启程和副总编辑庞洋热心扶持,认真审读,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三稿后经送全国总工会宣教部、新闻出版署转军事科学院审查,唐义路、黎连荣、谭一青、杨贵华、曲爱国等研究员、副研究员进行了十分认真而专业的初审和复审,并提出了许多正确、中肯的修改意见。我消化所有意见后,又按照他们的大小意见对书稿进行了再次认真修改,使之更臻准确与完善。在此,我对上述提到的所有同志一并表示敬意与感激。

郭晨

公元2002年8月2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就是彭德怀--彭德怀大传(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29393
开本 16开
页数 7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30
出版时间 2003-04-01
首版时间 2003-04-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9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49.1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1
152
4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