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
内容
试读章节

听听这觉晤吧,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全世界都一样啊。

接下来,我讲述了这三个月如何屡次递交材料而始终不能通过的经历。最后,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完全理解比利时政府在涉外婚姻上的谨慎立场。比利时不可能为所有人敞开大门。我赞成你们严厉打击假结婚,这样才能保护真结婚。但是在你们要求我准备的所有材料当中,没有任何一份是对你们考查我的个人情况有实际意义的。出生公证、地址公证和国籍公证三大本又能说明什么呢?完全可以和户口公证一起合并成家庭背景公证。我带来的无犯罪记录公证是唯一说明一点问题的,可是你们却不需要。我连说明自己个人情况的机会都没有,你们就假设我是来假结婚混国籍的外国人。这样的人或许真是不少,但并不是每个外国人都这样。如果你们对我的个人情况稍微加以了解,就知道假结婚留在比利时的动机在我这里是不成立的。我在中国有很好的工作,有自己的不动产,有亲人朋友,我没有必要抛弃一切来这里假结婚。我到比利时来生活和工作,只会对比利时社会有益处,为比利时企业和政府机构争取和中国合作项目的机会。在全球化时代,总会有中国人到比利时来,也总会有比利时人要到中国去发展事业,盲目排外根本没有用。比利时需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接纳外来移民,要欢迎对比利时社会和家庭有益的外国人。”

领导哥哥特别认真地听完了我的“外交辞令”。他双眼看着我,非常真诚地说:“我理解你的心情。我会跟工作人员了解情况,要求他们最大限度地配合你们,但是我不能保证在你的证到期之前给你肯定答复,因为这是省府大法官的决定。超过签证期后,如果你想非法留下来等结婚,那么婚后可以申请合法身份。对你个人而言,这也是一个办法。但是站在我的立场,我不能建议你这样做。”

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这就是未来我要生活的地方,这就是我要面对的问题。这里有美丽的风光、灿烂的人文、完善的医疗、优秀的教育、人性化的福利,可是我的位置在哪里呢?

一个在法国南部生活了多年的大学室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刚到法国的时候,她在大街上遇到一个法国人和她打招呼聊天,法国人很认真地问她中国现在是不是还有皇帝。她气得说中国还有皇帝,她就是公主。时间过去了十年,她已经从一个留学生奋斗到拥有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当了法国人的老板。除了认识她的人,别的法国人还是习惯性地认为她只能是开中餐馆的老板,经营着八欧元随便吃的事业。很多法国人一辈子见过的唯一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也就是那些有着奇怪菜式、恶俗装修的法国中餐馆。她曾经想回国发展,因此打电话去法国商会登记卖公司。接电话的人一听是中国人,马上就问她是要卖餐馆吗?她也哭笑不得。

我不能说我们受到了歧视,因为他们确实都在照章办事,对我们也很尊重。但是,欧洲人对中国人或是对所有他们不了解也不关注的国家的人,确实是有一种真真切切的偏见。这就是人性,这就是国家之间的差距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任凭你个人再优秀,也无法改变这种偏见,因为它根植于欧洲华人移民的历史和整体形象中。欧洲的第一批华人移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北洋政府派出的华工。战争结束后,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留在了北法和比利时。他们在这里度过余生,尝试着融入或不融入欧洲社会,最后客死异乡。

在欧洲待得久了,很多中国人对自己的认知也慢慢地模糊起来。夜半梦醒,谁不自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只有当华人移民的构成和中国的国际地位真正改变了,我们才能洗去“不择手段要留下来”的原罪,我们才有资格站在选择生活方式的高度上来思考回国还是留在国外的问题。

P26-28

后记

写完这十六篇文章,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从2010年第一次踏上比利时的国土,我已经在比利时和法国生活了六年。这六年,我从一个骄傲忙碌的中国白领变成了手忙脚乱的新手妈妈,从苦闷不堪的全职母亲磨炼成了气定神闲的写作爱好者。我积累了太多的故事想和你们分享,我想你们一定会觉得这些故事很有趣。

从少女时代起,“西方”就对我充满了强烈的吸引力。“西方”到底是什么样呢?外国真的比中国好得多吗?我带着巨大好奇心,学外语,留学,当翻译,移民。我前半生的生活几乎就是一场不停向西的旅行。

坐在国际航班上,空姐来送饮料。中国人都要喝咖啡,外国人却要喝绿茶。我在法国的旧货市场闲逛,法国人拉住我问哪里可以找到明式家具,中国人在宜家家居里拼命地挤。咖啡馆和西餐厅占据了中国各大城市的商业黄金地段,佛学、禅修、太极却在法国民间慢慢落地。中国人浩浩荡荡地在凯旋门下留影,在香街上狂扫奢侈品,法国人却悄悄捧起《庄子》和《易经》,到云南去寻觅他们心中的桃花源。在这个不停交汇的洪流中,法国人似乎比中国人更清楚我们真正的财富在哪里,而中国人对法国的浪漫幻想却让他们嗤之以鼻。

我越往西走就越发现东和西其实只是一个轮回,并没有谁对谁错,孰优孰劣。你方唱罢我登场,只要是人,最后还是会殊途同归。所有西方有的,我们没有的,以后都会慢慢有,但是我们必须要自己去争取。很多我们有的,我们想扔掉的,恰恰是经历了工业文明的西方苦苦寻觅的。因果轮回,相生相克,西方人也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唐僧西去印度取得佛学真义,我西去比利时和法兰西,我想明白世界在哪里,中国又在哪里?

7月,初夏,天还有些凉意。我站起来准备加—件衣服,我家的“外国人”却习惯性地要开暖气。

8月,盛夏,外面骄阳似火。我起来第—件事就是打开所有的窗户,通风透气。“外国人”却不同意,他认为打开窗户就会让外面的热空气都跑到屋子里。

女儿感冒了,我不会马上给她吃西药,我给她煮葱白水。一天,邻居来问我要葱白水的“神奇药方”。

冬天,我在超市里选了几块生姜,一个法国妈妈凑过来问我,生姜有什么用?我给她讲怎么做姜汤预防感冒,暖身驱寒。

洗衣机响,衣服洗好了。先生说:“糟了,没有烘干机,要带上湿衣服开车去妈妈家。”我拿出一根绳子,表演给他看怎么晾衣服。

洗洁精用完了,“外国人”不知道怎么洗碗了。我打开热水,教他如何只用热水把碗洗干净。

“外国人”讨厌他的老板,说她亲近小人,徇私舞弊。他总忍不住想和她当面决裂,痛痛快快地吵闹一场。我告诉他,物极必反,顺其自然。昨天,他告诉我老板在开会时对员工哭诉,说没有一个人喜欢她,她要辞职走人。

我从不知道我的祖先留给了我这么多智慧。我越往西,这些智慧就越来越在我身上发光,他们是我真正的财富。西方人已经在改造自然和极致工业化、法制化、程序化的路上走得太极端,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问题。道法自然,与人为善恰恰是他们最终渴望的精神家园。

这一场向西的游历还在继续。我想有一天,我一定会回到我出发的地方。

中国的位置就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心里。

2016年5月25日

法国,里尔

目录

第一章 叩响天堂的门

第二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

第三章 生活在别处

第四章 雅克琳娜

第五章 “融入”比利时

第六章 仁爱之光

第七章 当别人夸你的孩子像天使

第八章 致亲爱的茉莉

第九章 法之国

第十章 他从海上来

第十一章 亡命之徒

第十二章 她-父母=巴黎

第十三章 谁让你要嫁给外国人?

第十四章 世界上所有的夫妻都在吵架呢

第十五章 Made in China

第十六章 变形记

后记

序言

亲爱的朋友们,我写这本书,是因为真的有话想说,也有些故事想跟你们分享。

在这个全世界都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的年代,不同的国家之间到底还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西方”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到外国去生活到底好不好呢?曾经,我也被这些问题困扰过。

从十八岁上大学学外语专业开始,我就决心要做一个“国际化”的人。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我一定要出去看看。

这一看就是十九年。

学外语,留学,教外语,做外语媒体,为外交机构工作,和外国人结婚,像外国人一样生孩子不坐月子,带孩子不靠老人,我看上去已经全方位“国际化”了。

我悄悄地告诉你吧:我深深地知道,我永远是一个中国人,虽然我是一个非典型的中国人,但我最关心的永远是中国的变化和中国人的幸福。

我想说一些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也许会让渴望“西方”的你失望,实在是抱歉了。我固执地认为,我应该放下面子,说真正的实话。如果非要说我从西方文化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我想就是坚持真诚的勇气吧。我再也看不下去网络上疯传的一些不负责任的“中西比较”了。中国什么都不好,“西方”什么都先进,多么令人羡慕。

然而,“西方”是哪里呢?是中国以西的所有国家吗?是从印度到中东,到俄罗斯,到欧洲,到北美洲,再到澳大利亚吗?是除了中国以外的所有发达国家的总称吗?是所有非汉语母语的国家吗?事实上,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西方”也许根本就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

在20世纪,信息障碍使中国人觉得外面的世界精彩神秘。对信息和交流的向往使中国人把所有的发达国家异化为了一个“西方”的概念。“西方”看上去很美,但是永远也摸不到。我们只是为自己的盲目崇拜找到了一个依托的对象。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请不要再动不动就拿出这种可笑的“中西比较”了。这个立场本身就说明你对世界还一无所知,把中国放在世界之外。因为你还坐在井底,幼稚地比较着井内和井外的天空。

我想尝试着说清楚这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中国人的“西方”情结,我不得不再次做一些不是比较的比较。为了语言表达的简便,我在下面的文章里经常会使用中国和中国人,欧洲和欧洲人,法国和法国人,比利时和比利时人等字眼。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我所写的仅仅限于我接触到的那一部分人和社会,并不能代表全部。我不是社会学家,我没有对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进行过科学研究和统计,我所描述的只是发生在我和我的朋友身上的一些故事,它仅仅是一个侧面,不能代表全部。我不想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被简单地类型化为某一种形象。

我和你们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我想知道中国的位置在哪里?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又是什么?我一直在努力地寻找答案。

在今天,我肯定地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永远发达或落后,也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代表所有的真理。世界上的人,乍一看,很不一样,细心观察,没什么不一样。

中国人,你要自信。

内容推荐

她是一个在成都长大的中国女子,在结婚之前,她从没有想过要嫁给外国人,但结婚后,她决定随着比利时丈夫一起到国外生活。他们的跨国婚姻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重重困难:繁琐的婚姻登记程序,一度让她想要放弃结婚;为了融入比利时,她不得不参加枯燥的社会融入课程;怀孕时,她完全享受不到中国孕妇的贵宾待遇;与丈夫一起移居法国,却面临租房和装修房子的难题;在异国他乡,她的生活观念不断与周围人出现冲突……幸好,她是一个懂得如何思考生活的人,总能在生活中找到快乐,即使在遇到挑战时,也能够从容面对。在葱葱著的长篇小说《不曾走过怎会懂得》中,异国生活的巨大考验,就在她的不断思考与对生活的勇敢探索中,全都化作了云淡风轻的叙述和生动幽默的表达。

编辑推荐

远走他乡,是一种冷暖自知的选择,没有退路,只能前行。

作者葱葱在西欧生活了10多年,后嫁给比利时男友、生下混血女儿,在《不曾走过怎会懂得》一书中,她将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感全面分享给读者,关于梦想与爱情,也关于欧洲的真正状态,以及异国婚姻的酸甜苦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葱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369145
开本 32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2016270686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09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