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旅纪闻(精)/本色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凌鼎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香港文学》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过3000多篇作品,出版过33本作品集。作品译成9种文字,16篇收入日、韩、美、加拿大、土耳其、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的大学、中学教材等海内外200多种作品集。作品曾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最高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紫金山文学奖”、“吴承恩文学奖”、“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等。这本《行旅纪闻(精)》是“本色文丛”系列之一,收录了其的日记作品。

内容推荐

《行旅纪闻(精)》为作者(凌鼎年)在2002至2012年间至文莱、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以色列等国,参加文学活动的日记。详细记载了作者在这一期间的创作、评论以及所参加的各种中外交流会议及活动,对那一时段的文坛特别是微型小说的创作交流情况颇有涉及。此外,作者对游历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也有不少介绍,又使得本书颇饶游记之趣。

目录

福州日记

博客日记两则

赴文莱日记

半月日志

新西兰日记

澳大利亚日记

泰国六日日记

以色列七日日记

附录:

 写日记是个好习惯

 日记,我坚持了五十年

试读章节

2001年5月15日星期二,天气晴

明天要出门,有好多事今天要处理好,时间还蛮紧张的呢。

10:00泰州的作家生晓清来访。他目前是泰州市文化局的专业作家,又办了个华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多了个总经理头衔。

在我国的小小说作家中,他怎么排,都应该在前8名内的,只是近两年他小小说写得少了,但他点子多,办了个《小小说大王》,学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全是登他一个人的作品,美中不足的全是他过去的旧作,新作似乎一篇没有。据他讲《小小说大王》发行量在16万册,也不知是真是假。

他是去上海路过太仓来看看我的。自1995年在北京召开“首届中国当代小小说作家作品研讨会”后,已有6年没见面了。中午我与太仓市文联的名誉主席、老作家陆泰陪他去吃了顿饭。我俩一直聊到15:30,无非是聊些小小说文坛的事。15:30市民进总支要召开扩大会议,我只能送生晓清走了。

5月18日民进太仓总支要换届,今天这会是内部通报总支人事安排,他们要我负责宣传工作。因我要去福州不能参加18日的换届会议了,所以我提前在今天的《太仓日报》上发了篇《建言献策履天职——中国民主促进会太仓总支工作巡礼》的通讯,约3500字。

17:00民进总支会结束,我赶快打电话联系车子,看看是否落实了。因为晚上7:00市文协与驻太高炮团联合举办“梁延峰、杨鸿臣诗歌朗诵会”,我是市文学协会理事长,活动又是我策划的,我自然有责任的。

谢天谢地,文友们都很给我面子,19:00不到,人已到了20多位,来了两部小车、两部中巴。加上沙溪文协一辆中巴到会8人,我们共去了30多人。部队则组织了20来位战士参加。

高炮团在陆渡镇,任团长与军旅诗人梁延峰已在军营门口等我们了。电视台、电台、报社的都已经到了,我也放心了。

朗诵主要由市电台的几位播音员上台,都是获过朗诵奖、演讲奖的专业人才,所以一配乐后,效果很不错。

我还特地关照姚国红把他漂亮的女儿带来,让她去给梁延峰、杨鸿臣两位诗人献花,两捧花是我特地订好的。

诗朗诵结束回到家已10点多了,打开电视机,中央电视台3频道正在播放电视散文《对院的女孩》,呀,这不是沙溪《青藤架》主编顾礼俭的作品吗?刚才他还朗诵了杨鸿臣的两首诗,并被评为朗诵得感情最到位的。我连忙打电话到他家,可惜他还没到家。

收广东湛江师范学院学生侯永武的学士毕业论文《浅谈凌鼎年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约15000字。他分“人物的扁平美”、“情节的荒诞美”、“深沉的意蕴美”、“环境的洗练美”、“形式的多样美”等五个部分写的,我没空细看,粗粗翻了一下,看来这位本科大学生读了我不少作品,包括我网上的作品都读了,是个有心人。

收新加坡作家希尼尔寄赠的集子《轻信莫疑))。

收香港著名诗人蓝海文信、名片,还有一份《香港诗刊》2001年第2期的稿酬通知单,我的一篇诗评《民族的、世界的》发了,1800元港币稿费。

收《上海星期三报》编辑吴建民信、名片,附来样报,发了篇人物写真《猫王》。

收《中华作家文丛》征稿启事。

收《当代杰出共产党人》入选邀请函,滑稽,我是民主党派人士,非中共党员,信竟然寄到我这儿,看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2001年5月16日星期三,天气晴

一早给广东湛江师范学院的侯永武打了个电话,告知他的毕业论文已收到,并表示了我的谢意。侯永武既是我的读者,也是我作品的研究者,我与之从未谋面,是一种很纯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

乘10:30汽车去上海,13:10的163次火车去福州。

走前曾收到复旦大学中文系葛乃福教授信,说他也去福州开会,在5号车厢。开车后我去找他,虽头一次见面,但一见就熟了。因为我是上海女婿,半个上海人,他祖籍江苏江都,与我乃广义上的同乡。不一会,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的钱虹副教授也找来了。她也去福州开会,与我同一车厢。我在海外的报刊上曾多次读到过钱虹论港台文学作品的文章,所以并没有陌生感。

我看了钱虹的名片,博士、副教授,还是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的筹委、华东师大海外联谊会港澳台部副主任,钱虹很活跃,香港已去过多回,是新一代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中坚之一。她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方法,与葛乃福教授有明显不同。P1-3

序言

辞旧迎新之际,我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为的是把《行旅纪闻》电子版整理出来。

2012年第三季度时,收到过北京于晓明的电子邮件,说要主编一套日记丛书,希望我加盟。我很想参与,但那段时间我忙得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哪有时间编书稿。10月底我去参加江苏连云港的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去镇江参加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微型小说年度评选颁奖大会;11月飞湖南常德参加“小小说论坛”,去河南巩义参加中国小小说名家沙龙主席团会议与侯发山作品研讨会,又飞深圳,再去东莞参加“全国民间读书会”,未结束就飞杭州参加“天翼阅读”“腾飞计划”启动仪式与天翼阅读基地挂牌仪式:12月上甸去上海参加第九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基本上都在外地,即便回家几天,当地的活动也不断。而外出后,回来要处理的电子邮件、信件等一大堆,光处理这些就够我忙的了。年底时,于晓明再次发来征稿启事,邀我参与,这时我终于有时间坐到电脑前写我喜欢的文字了。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日记,记日记的时间超过半个世纪了,不要说出一本日记,就是出版几本也应该没有问题,但我的日记大都是流水账,没有可读性,谁要看?再说也没有电子版。我查了我的电脑库存,只有近5万字的电子版日记,有《日记报》的约稿,有出《日记闲话》的约稿,还有就是去年去泰国回来后写的《泰国六日日记》,在泰国《新中原报》连载的。

我知道,我的日记唯有外出时记得有点可读性,因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有新鲜感,我又是个走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主,日记记得详尽点,无非为了回来写游记方便些。特别是出国,我有时把日记捏手里,走到哪儿记到哪儿,虽然潦潦草草,但还算详细。

前几年,我一般旅行后,回来就能写点观感,譬如2002年去台湾后回来写了30来篇,去美国后回来也,写了近30篇游记类文章。不过近几年事情越来越多.等一回来,立马要处理的事不是一件两件,等忙罢,出去时对那些别有风味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激情已淡了,写的热情就降了,一拖一拖就可能永远不会去写了。但我去新西兰、澳大利亚时,有很多感慨,从内心来说很想写,因为没有时间写,成了我一个心结,总想把这笔欠账还了。这次干晓明的约稿,给了我动力,我下决心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把新西兰、澳大利亚日记整理出电子版。

我先整理出以色列日记,因为去以色列是9月份,似乎还在眼前,一七刀都回忆得起来,可说还历历在目,对照着日记,无非加加工,润润色,写得更通顺些、更详尽些而已。

再翻出新西兰日记,新西兰日记是两年前前记的,我发现我那段时间的日记不但字迹潦草,还有些前后不连贯,记了不少我当时听到、看到的,因记得简单,三言两语,一鳞半爪的,现仅凭几个字、几句话,有些已无法确切回忆,无法完整了,只好忍痛删去某些文字。

新西兰日记整理出两万来字,每天整理五千字,竟然跨了年。因元月3日开“两代会”,停了三天。政协会议结束后,我接着整理《澳大利亚日记》。按我每天五千字的整理速度,元月上甸交书稿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哪想到又冒出一本散文集的约稿,是一套《当代名家名作选丛书》,催得很急,说3月份要出版的,我只好先放下日记的整理,把散文集的书稿突击编好,发掉。好在于晓明要求我元月底交书稿,来得及。

本来我还想把2011年第二次去美国的日记也整理出来,那次去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雪城大学、李昌钰刑侦学院等五所大学,还在耶鲁大学等捐书,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讲课,在纽约开新闻发布会等,有很多内容的,但一看书稿已12万字了,到了《本色丛书》每本10~12万字的顶限了,就交稿吧。

在弄目录时,打头稿定的是《地震日记》,1986年在微山湖畔煤矿那阵子写的,躲在防震棚里记的,记在一本练习本上,估计有两三万字。我前几年搬办公室时,翻到过,后来不知放哪了,找了一阵,没有找见,也就算了,反正书稿字数够了。以后如果有机会再出日记集子一定整理出来,收录进去。

我出的集子已有30多本了,有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微型小说集、散文集、随笔集、评论集、诗歌集、文史集,出版日记集还是第一次,增加一个出书新品种毕竟是开心的事。不管以后有没有机会再出日记集,我写日记不会停,因为这已成了我的习惯,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旅纪闻(精)/本色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凌鼎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710443
开本 32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2014071624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91
13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