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坛边上(精)/本色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吴昕孺本名吴新宇,1967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1985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同时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诗集《穿着雨衣的拐角》、散文集《声音的花朵》、文化随笔《远方的萤光》、中短篇小说集《小说与故事》、长篇小说《高中的疼痛》《空空洞洞》等十余部。这本《文坛边上(精)》是“本色文丛”系列之一,收录了其的日记作品。

内容推荐

《文坛边上(精)》是作者(吴昕孺)于2007年至2012年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在这一期间的文学交游及文学活动,也涉及了很多作者对文学现象的评论,亦颇有人生感悟之语。

目录

2008年卷

2009年卷

2010年卷

2011年卷

2012年卷

后记

试读章节

4月14日星期一。雨

上周六晚,和欧阳白、解、马随在兴汉食府继续讨论杂志和年选事宜。白兄志存高远,他说,我们一定要把诗屋和好诗主义坚持下去,第一个目标是达到上世纪90年代“新乡土诗派”的水平与影响,然后再超越它。我们很有信心。马随拿出《诗屋》创刊号,要欧阳白和我题词。我想了下,题道:“可以马马虎虎写诗,不可随随便便做人。”把“马随”的名字一而再地嵌了进去,让他乐不可支,我也自鸣得意。

4月20日星期日。晴

18日晚上7点半,韦白组织滑动门论坛诗人聚会,在定王台的女书茶艺馆举行。我有幸应邀参加。与会的有龚旭东、梦天岚、易安、马随、殷明、晓梦斜阳,还有几位我不太熟悉。我带了些《诗屋》杂志过去,韦白也赠给每位与会诗人一本《6+O》第三辑。诗人都是性情中人,大家畅所欲言,没有套话、官腔和拐弯抹角的东西,直来直去地,把诗情诗意诗思都碰撞出很多火花来。我也就有些问题参与了大家的讨论。

一是关于诗的现代性问题。谈到诗的现代性,就必须触及诗歌传统。我觉得,过于强调现代性和过于强调传统都是一种割裂,中国当然有伟大的诗歌传统,但20世纪初叶以来的汉译诗同样是中国诗歌传统的一部分。没有汉译诗就没有中国的现代诗歌。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诗歌的发展如果只建立在汉译诗的传统上,将毫无出路。诗歌经过翻译已经过滤了许多母语的精华,经过翻译的诗歌与诗歌原作相比,绝大部分只能落处二乘,译诗达到或超过原作水平的微乎其微。一个民族的诗歌仅靠外来翻译诗歌的营养,而断然与自己的传统决裂,那将是灾难性的。所以,我觉得诗歌的现代性不是当前诗歌的关键问题。我以前也多次提到过,当代诗歌的关键问题是诗人的态度问题。诗人缺乏风骨,缺乏对诗歌来自生命深处的热爱,缺乏思想的独立性,这才是中国诗人积重难返的痼疾。中国现在的诗人们已经掌握了诗歌创作的一切技巧,中国人聪明,玩技巧很在行,外国同行想瞒都瞒不住。但很多更重要的东西我们拿不来。一个受不了委屈、耐不住寂寞、经不起名利冲击的诗人,是不可能成大器的,因为无“象”。长沙有句方言叫“不装象”,没有大器之象。

二是关于体制对诗歌的影响问题。有诗人认为,体制是中国出现大诗人的最大障碍。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这是诗人推卸责任的表现。诗人写诗与体制毫不相干,一个真正的诗人是不会在乎体制那件外衣的。可以说,迄今为止的任何一种体制都是跟诗人过不去的,从来没有让诗人舒服的体制。如果你想在体制下过得舒服一点,那最好不要当诗人。不要说中国,柏拉图在他著名的《理想国》里索性就把诗人给开除了,当代中国还不至于开除诗人吧。我们要感谢传统,不管怎么说,诗人在中国还是受到尊重的。时下,公认的世界级大诗人大部分都出现在体制不怎么好的前苏联、东欧,如米沃什、布罗茨基、帕斯捷尔纳克、塞弗尔特、希姆博尔斯卡;还有些来自长期受殖民统治、贫穷落后的美洲及非洲小国,如巴列霍、聂鲁达、沃尔科特等等。相反,美国的体制好吧,那真是让人舒服的体制,但当代美国几乎没有大诗人。体制不好对诗人的生活是一种磨难,但对诗人的创作说不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是压抑、漠视与迫害,能让敏锐的诗人发现人性最隐蔽的奥秘,能让他们感受人类灵魂最细微的震颤。这才是形成诗歌最伟大力量的东西。彭燕郊老师有过一句最具分量的话,也是他的座右铭:“诗歌是我的宗教。”是的,只有把诗歌当作自己宗教的诗人,才会对诗歌产生坚不可摧的信仰,才会在苦难中保持单纯和诗意,才会用诗歌的智慧去瓦解日常的困挫,才会让诗歌浸润他的全部身心,贯彻他人生的每一分钟。这才是成为一个大诗人的前提与基础。

三是我的诗歌观。韦白兄问我,有什么诗观?我坦言道,没有。尤其是关于诗歌标准的观点,我越来越没有这些玩意了。以前跟诗友聊,我也能头头是道地讲一两个小时诗观,讲得还不错,人家认同。但通过这些年的诗歌实践,我开始沉默了。我发觉诗观是最不靠谱的东西,是诗歌领域最俗套的东西。诗观就像人的简历,抽象得仿佛几根尸骨,闻不到一丝活气。宋代的大德赵州从谂,每当有人问他佛法大意时,他总喝道:“吃茶去!”所以,现在要有人问我诗观,我想,是不是要请他“写诗去”呢。诗观的唯一作用就是让诗人变得狭隘,如果他持现代派的诗观,他就会将传统派打人地狱;如果他喜欢现实主义,他就会将浪漫主义剥得体无完肤。而诗歌真的是不可以这样子分阵营的,诗歌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有时候一句话说不清,我和欧阳白主持诗屋时,干脆提了个“好诗主义”,如果你硬要分,就分为好诗和不好的诗两类,不要再有其他分类标准了。我从来反感口语诗,但我发现口语诗中也有很优秀的诗作品。诗人应该是最包容的,可中国当代诗人的心胸普遍狭隘;诗人是应当视野开阔的,可中国当代诗人大多只望着自己的诗,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别人的都是狗屎;诗人应该是最充满激隋、最热爱生活的,可中国当代诗人偏偏是最受不得委屈、最容易泄气、最委琐和疲软的一群!

这些所谓的诗人当然都不是中国诗歌的希望。中国肯定是有真诗人的,像彭老师那样,几十年殷殷自守,不计宠辱,不求闻达,始终饱满、丰沛、自信,诗与人一体,人与诗相融。这样的真诗人、大诗人,像一块金子那样熠熠发光,又怎么会为流俗所蔽,又怎么会为宵小所谗呢?P6-9

后记

写日记始于小学三年级。我的老师是一名知青,叫金小熙。那个暑假,她带我从乡下到长沙城里玩,住在她家。她每天带我看一场电影,前提是我必须坚持写日记。于是,我便养成了这个习惯。但后来我写日记并没有天天写,学业紧张,只能写一些“偶记”,不给别人看的,自己也不知弄到哪里去了。

读大学时,开始写诗,一天一首,甚至多首,恩师戴海戏称我是“把诗当日记写”。毕业后,因为好读书好交友好旅行,所以时常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记下来,算不上严格意义的日记,但两三日、四五日一记总是有的,我称之为“打三天鱼,晒一次网”。自牧先生和晓明兄主编的《日记报》是最早发表我日记的刊物,我记得我发表的第一篇日记题目就是《文坛边上》。因此,这本日记结集以“文坛边上”名之,既贴合文本内容,又含有怀旧与感恩之意。

我出过一本日记,那是2006年,我将主持《大学时代》杂志社期间写的工作日志结集,取名为《一个青年杂志人的心灵史—一大学时代)主编日志》。这本日记由海南出版社付梓后,获得意想不到的反响。很多杂志人和大学生写信给我,有的索书,有的寄书来要我签名,有的寄上自己的读后感。著名书评人、湖南《晨报周刊》文化版主编袁复生说:“这本书应当成为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必读书。”

这句话鼓舞了我,鼓舞我继续写日记。2005年,好友欧阳白、吴冬、江南雪儿鼓励我开博客,于是在天涯社区注册“昕孺阁”。每当写了日记之后,我就第一时间刊发到博客上。从2005年12月至今,博客点击率超过四百万人次。很多朋友相距天隔地远,平生难以见到几次,但我们经常相聚在博客上,交流心得,指点江山,一如促膝晤谈,同样兴会淋漓。

感谢好兄弟于晓明!他读我的日记,发表我的日记,鼓励我写日记,还要想办法出版我的日记。岳飞曾经感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而我有晓明这样的知音,那根日记之弦看来是断不了。吁,其乐何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坛边上(精)/本色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昕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710436
开本 32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2014071625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92
13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