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别样的风物人情(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17世纪的荷兰,在八十年战争中赢得国家的独立,一跃成为欧陆强国。与处于上升期的国家一样,这一时期荷兰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不仅风格独特、技法创新,而且在题材上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本书聚焦荷兰黄金时代绘画题材的衍变,将之置于荷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文献资料与百余幅艺术作品的深入分析,分别考察荷兰风俗画、肖像画、静物画及风景画在题材上的继承和发展,探究其衍变的深层原因及意义。这些画作恰恰体现了荷兰人凭之以从西班牙独立、崛起于海上贸易的品质,新崛起的市民阶层独特的品位与生活情趣蕴含其间,也是彼时低地国家社会百态的缩影。本书让我们徜徉于绘画作品的同时,亦能够一窥荷兰黄金时代的风采。 作者简介 马躏非,1968年生于辽宁大连。2001年获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硕士学位。2018年获南开大学美术史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录 第一章 17世纪的荷兰与绘画 17世纪荷兰的独立与繁荣 黄金时代前夜的尼德兰绘画 17世纪荷兰的绘画特点及成就 第二章 中产阶级的品位——荷兰风俗画的兴起 家庭生活的角色 饮宴与借贷 诗琴与芦笛 教育与学习 第三章 自我价值的体现——荷兰肖像画的寓意 市民肖像画的出现 夫妻肖像画的意义 群体肖像画的价值 画家自画像的用意 画笔与回报:肖像画与赞助人 第四章 天性与志趣——荷兰静物画的象征 餐桌与厨房 “虚荣之图” 欲望与自省:“五感”静物画 “郁金香热”与花卉静物画 静物画中的海外珍品与荷兰的殖民扩张 第五章 家乡与远方——荷兰风景画的意义 自由、繁荣:城市风景画的出现 质朴、清新:乡村风景画的寓意 “大海的赠物”:海景画题材的兴盛 地图及地形风景画的流行 结语 注释 图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导语 近几十年来,介绍西方美术通史的书已经很多,但深入、详细地研究西方某一地区、某一阶段的美术史的著作还不多。 马躏非十几年来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西方美术史,并对17世纪荷兰及其绘画有深入的研究。她花了三四年时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为《别样的风物人情——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一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别样的风物人情(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躏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29243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13 |
出版时间 | 2021-05-01 |
首版时间 | 2021-05-01 |
印刷时间 | 2021-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10 |
CIP核字 | 2021060978 |
中图分类号 | J205.563 |
丛书名 | |
印张 | 7.8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