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地球的家--太阳系/空间和时间的综合体
内容
编辑推荐

时至今日,人们对太阳系的探索还在进行中,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太阳系的知识,但太阳系仍然有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有些已经“了解”的知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验证,所以说,太阳系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未知”的,探索活动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姜廷午编著的这本《地球的家--太阳系》为广大中小学生主要介绍了太阳系,以及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详细介绍了星系上的各种信息。

内容推荐

姜廷午编著的这本《地球的家--太阳系》为广大中小学生主要介绍了太阳系,以及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详细介绍了星系上的各种信息。呈现了有关地球家园、太阳起源、行星探密等知识,和日食、月食、金星凌日等天文现象。不仅介绍了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还结合中小学物理和自然科学课程,通过许多相关的物理实验进行探究式学习。趣味引导是《太阳系》讲解知识、传授实验的一个特色。

目录

走近太阳系

 先人眼中的天和地

 托勒密到牛顿

 太阳系鸟瞰图

太阳系面面观

 太阳系是如何由来的

 太阳系的位置在哪里

 太阳系有哪些特征

太阳系一家亲

 家族大哥大——太阳

 离太阳最近的水星

 耀眼的钻石——金星

 生命的蓝色家园——地球

 冷冷清清的广寒宫——月球

 红色的沙漠行星——火星

 小行星带

 闪耀大红斑的行星——木星

 戴大草帽的行星——土星

 第一颗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天王星

 被计算出来的行星——海王星

 矮行星

 彗星

 流星和陨星

试读章节

盖天说,无疑是我国最古老的宇宙说之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当你来到茫茫原野,举目四望,只见天空从四面八方将你包围,有如巨大的半球形天盖笼罩在大地之上,而无垠的大地在远处似与天相接,挡住了你的视线,使一切景色都消失在天地相接的地方。这一景象无疑会使人们产生天在上,地在下,天盖地的宇宙结构观念。

盖天说正是以此作为其基本观点的。盖天说为了解释天体的东升西落和日月行星在恒星间的位置变化,设想出一种蚁在磨上的模型。认为天体都附着在天盖上,天盖周日旋转不息,带着诸天体东升西落。但日月行星又在天盖上缓慢地东移,由于天盖转得快,日月行星运动慢,都仍被带着做周日旋转,这就如同磨盘上带着几个缓慢爬行的蚂蚁,虽然它们向东爬,但仍被磨盘带着向西转。

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时高时低,冬天在南方低空中,一天之内绕一个大圈子;夏天在天顶附近,绕一个小圈子;春秋分则介于其中。盖天说认为,太阳冬至日在天盖上的轨道很大,直径有47.6万华里,夏至日则只有23.8万华里。盖天说又认为人目所及范围为16.7万华里,再远就看不见了,所以白天的到来是因为太阳走近了,晚上是太阳走远了。这样就可以解释昼夜长短和日出入方向的周年变化。

盖天说的主要观测器是表(即髀),利用勾股定理做出定量计算,赋予盖天说以数学化的形式,使盖天说成为当时有影响的一个学派。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它们从哪里升起来,又落到哪里去,盖天说不能解答。这使人们对盖天说的半边球壳的说法不满意,认为下面应该再有半个球壳才对。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看法——“浑天说”。

浑天说

浑天说可能始于战国时期。屈原《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这里的“圜”有的注家认为就是天球的意思。西汉末的扬雄提到了“浑天”这个词,这是现今所知的最早的记载。他在《法言·重黎》篇里说:“或问浑天。日: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这里的“浑天”是浑天仪,实即浑仪(见浑仪和浑象)的意思。扬雄是在和《问天》对照的情况下来说这段话的。由此可见,落下闳时已有浑天说及其观庖瞧鳌。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因而浑天说采用球面坐标系,如赤道坐标系,来量度天体的位置,计量天体的运动。在古代,例如,对于恒星的昏旦中天,日月五星的顺逆去留,都采用浑天说体系来描述,所以,浑天说不只是一种宇宙学说,而且是一种观测和测量天体视运动的计算体系,类似现代的球面天文学。

浑天说认为“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于地外,犹卵之裹黄”,把天和地比做蛋壳和蛋黄的关系。日月星辰附着于蛋壳上绕地运动。按照这种想法,东汉的张衡做了一个“浑天仪”,在一个圆球上刻上星座,让这个球绕轴转动,可以表演星星东升西落的现象,预告某一颗星在什么时候处在什么方位。浑天说就比盖天说进步得多了。最可贵的是,它初步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正确观念。

浑天说提出后,并未能立即取代盖天说,而是两家各执一端,争论不休。但是,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浑天说显然要比盖天说进步得多,能更好地解释许多天象。

另一方面,浑天说手中有两大法宝:一是当时最先进的观天仪——浑仪,借助于它,浑天家可以用精确的观测事实来论证浑天说。在中国古代,依据这些观测事实而制定的历法具有相当的精度,这是盖天说所无法比拟的。另一大法宝就是浑象,利用它可以形象地演示天体的运行,使人们不得不折服于浑天说的卓越思想,因此,浑天说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到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等人通过天地测试彻底否定了盖天说,使浑天说在中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特别是一些文明古国,在它们的文化发达的初期,对于天地的结构,都曾经产生自己的看法。例如,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4只大象驮着的,4只大象又站在一只乌龟背上,乌龟却浮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像一个隆起的乌龟背,上面罩着半球形的固体天穹。

各民族既有自己的特点,也有它们的共同之处。大体说来,从盖天说到浑天说的发展基本上可以代表早期的宇宙结构观念。这种观念的特点是把天看成一个硬壳,星星都附着在这个壳上。的确,大多数星星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星座的形状是不变的,好像是固定在一个壳上随它旋转。P3-5

序言

人类对太阳系的探密活动很早就开始了,虽然在古代,没有现代先进的天文探测工具,但依靠肉眼的仔细观察和有限的科学计算,古人还是积累了一些关于太阳系的知识。那时人们对太阳系的了解还处在十分有限的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观测、探测工具的陆续出现,人类对太阳系的探测活动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获得了更丰富更确实的相关知识。比如,望远镜的出现和在天文观测上的使用使人类第一次“看清了”月球,知道月球上也有“山”有“海”,“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的登月成功圆了人类千年的飞天梦,使月球成为了除地球之外,人类第一个“涉足”的天体。可以想象,那是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还有“探测者”号飞船对火星的成功登陆,也使我们对火星有了更多、更科学的认识……人类的每一次天文探测、观测活动的极大成功,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引发人们一场场研究和讨论,进而为下一步的探索活动奠定了基础。

时至今日,人们对太阳系的探索还在进行中,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太阳系的知识,但太阳系仍然有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有些已经“了解”的知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验证,所以说,太阳系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未知”的,探索活动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地球的家--太阳系/空间和时间的综合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廷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816347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2013099107
中图分类号 P18-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