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音乐与声音研究(第1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音乐与声音研究》辑刊由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创办。辑刊关注音乐与声音相关的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问题,旨在汇聚国内外在该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成果与前沿实践经验。本期所刊文章涵盖了听觉艺术、文化研究和媒介研究等多个理论视角,以及对音乐与声音问题的本体性思考,展现了音乐与声音研究的开阔性。 作者简介 李俊梅,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常务理事。 主持了“高校传媒实验平台与广播影视业界平台的互动研究”“中外影视生产与传播中声音的价值与功能比较研究”“北京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的音乐治疗有效性研究”“民族音乐产业创新人才交流平台”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负责了“新世纪录音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视唱练耳教学软件”等教改项目。出版了《视唱练耳》《音乐基础理论》和《电视剧音乐》等著作,发表了《音乐艺术与电视传播》《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化之路》和《电影音乐三题》等论文。开设有乐理、视唱练耳、广播音乐节目制作、音乐编辑、邂逅交响乐等课程。 目录 音乐与声音研究的基本问题 胡智锋 李俊梅 听觉性人文研究的跨学科知识网格搭建:十处“工地”和一个“陷阱” 王 敦 “风暴已经来临,你我只需侧耳倾听” ——中国声音/听觉文化研究回顾 王之琳 胡疆锋 从听觉机制到音乐性体验 王兆谷 喧嚣与静默:移动流媒体时代公共空间的声音景观 钟 靖 作为跨国社会网络的华语流行音乐 ——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视角 叶 珲 从轰动到式微:日本流行音乐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邓天奇 数字音乐技术的媒介考古 ——关于MIDI的文化研究 应 武 符号学视域下的怀旧营销:国外黑胶唱片市场的复苏与反思 罗梦雨 钟雯玉 “被动—主动—互动”:人与声音媒介关系的转变 ——基于媒介进化的视角 何丽敏 面向5G时代的广播媒介转型与新声音产品转向 任 樱 传播视域下戏曲音乐伴奏模式的当代舞台呈现 韦苏娜 试论音乐和音响在影视中的叙事功能 万丽萍 赵明宇 陶诗中的音景 王铎翔 无限音阶——神奇的听觉错觉 韩宇竑 杨 柳 李国棋 机器化音乐时代的业余爱好者[美]马克·卡茨(Mark Katz)著 王 敦 章 凡 译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音乐与声音研究(第1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李俊梅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572827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7 |
出版时间 | 2021-03-01 |
首版时间 | 2021-03-01 |
印刷时间 | 202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0 |
CIP核字 | 2020225877 |
中图分类号 | J6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