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粤剧/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内容
编辑推荐

岭南文化名片所标示的文化形成,是千百年来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广东人民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现象,更承载着广东文化的灵魂。

《粤剧/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由罗铭恩、罗丽所著,侧面展示了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岭南文化的金字招牌,表现出了旺盛的文化张力,不仅将告诉世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滋长的文化软实力,而且将烛照广东文化发展的未来。

内容推荐

《粤剧/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由罗铭恩、罗丽所著,《粤剧/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是“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

粤剧这朵盛开在岭南的戏曲艺术奇葩,孕育生成于深厚的岭南文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海外华人聚居之地。它是这一地区人民共有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道德标准,以及审美情趣的共同体现,有“南国红豆”的美誉。粤剧融八岭南文化的血脉之中,积累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使这方水土更加绚丽多彩。

目录

红豆生南国

湖海逍遥“本地班”

功不可没的“红船”

不得不说的八和会馆

邝新华与“八和中兴”

地域特色鲜明的表演

兼容并蓄的唱腔

早期的戏班与戏台

广府戏院今何在

在电光灯影中华丽转身

“亦伶亦星”闯出一片天

五大流派撑起的粤剧天空

天才编剧书写传奇人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

试读章节

每当走在西关那些弯弯曲曲的街道上,听到房子里传出的咿咿呀呀的粤剧唱腔,就会让人真切感觉到是置身南粤大地。那婉转悠扬的吟唱与一扇扇趟栊相映衬,加上户户门脚升起的袅袅香烟,真真勾勒出一幅粤地生活的传统画卷。此番光景,不由得让人生出恍如隔世之感,在现代大都市生活中已越来越难寻见。

常言道,“凡有井水处,都歌柳永词”,可在岭南地,却是“凡有粤语则伴粤曲”。

在河网交错、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在辽阔广袤、村寨连绵的岭南大地,鱼肥蔗壮,果硕粮丰,从桑基鱼塘到晒场谷堆,从蕉林茅舍到古榕船埠,社火如昼,笙歌达旦,到处缭绕着热情如火的技艺比拼、清雅典丽的粤声粤韵,它传唱出的正是粤人原汁原味的心声故情和衷怀乡韵……

让我们拨开岁月的尘烟,穿越亘古时空,来到公元前111年的南越王宫,探寻这颗“南国红豆”最初的种子。

在广州南越王宫遗址中,人们发现了印有“官伎”字样的瓦片,推测这应是南越王宫内艺人的遗物。伎者,歌女也,兼指舞女。两千年后的今天,隔着博物馆厚厚的玻璃探望,那块印有“官伎”字样的瓦片,那美艳的歌姬舞娘,仿佛在轻歌曼舞,正朝我们盈盈轻笑。粤俗好歌,粤人善歌。在岭南人心中那颗戏剧的种子早已深深埋藏。

粤剧何时形成?怎样形成?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本地戏班吸纳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易语而歌使之本地化,再进一步融入本地歌谣小曲,形成了早期粤剧。

红豆生于南国,春来必发几枝丫,可粤剧的种子,却是嫁接而来的一株新苗所结出的甘甜果实。真正促使本地戏曲兴起的,是在明代弋阳腔和昆腔传入之后。弋阳腔和昆腔分别是江西弋阳一带和江苏昆山地区的民问声腔,均起源于元代,分别于明嘉靖万历年间传入广东,推动了岭南的戏曲文化。

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处南海之滨,水网纵横,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宜人,农肥渔盛。广州地区更是经济繁荣,交通方便,有利于地方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南北文化的交流,各省入粤戏班多到广州地区城乡演出。

P2-6

序言

文化之根基,在于脚下沃土;文化之硕果,在于阳光雨露。两千多年岭南文化,枝繁叶茂至于今,不外得益于两点:根深与吸收。

珠江流域位于五岭之南,但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文明发祥地。岭南一带依山傍海,河涌交错,古百越先民生于斯长于斯,从早期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到后来商贸文明,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无不烙上深深的本土印记,彰显岭南水文化旺盛之生命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粤菜、广东凉茶、骑楼等,得天独厚,彰显岭南人生活中特有之文化风韵。

百越之地与中原虽关山阻隔,但自秦以降,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之交流,便从未间断,特别是唐梅关古道凿通之后,来自母体之文化养分,更是源源不断输入岭南,消化吸收,成为岭南本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发源于本土之粤剧,其唱腔发展过程中,便吸纳了弋阳腔、昆腔、秦腔、汉剧等外来剧种精华,博采各家所长,自成一格。而韩愈贬潮,东坡谪惠,这些文人之难,却是岭南之福,他们推动了岭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也让南北文化相得益彰。

岭南文化之开放与包容,不仅表现在对待同族同根之中原文化上,更表现在对舶来文化之高调“拿来”。自秦汉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岭南作为始发地及通商大港,千百年来独居中外文化交流之最佳平台。清政府对海关是开了又闭、闭了又开,反复无常,但广州却一直对外开放,即便是闭关政策最严之道光十一年(1831年),广州街道上洋商依旧熙熙攘攘。经济往来必定挟带文化交流,文化舶来品纷纷从岭南登陆引进,消化吸收之后,再影响全国。广式骑楼、开平碉楼,便是中西建筑艺术之完美结晶。惠能创立了南禅,其《六祖坛经》被誉为中国人的佛经,推进了佛教的中国化、民族化和世俗化。

广东毗邻港澳,历来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近现代百年来成为时代的方向标,引领时代潮流,成为最重要的革命策源地。近代中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岭南人中之翘楚如康梁、孙中山等,执改良与革命之牛耳,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共和国,都得益于岭南人对世界先进文化快人一步之认同。进入20世纪,广东又一次领潮争先,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地,不但创造了一系列经济之奇迹,而且孕育了改革开放时代文化精神,广交会成为海上丝路的新的里程碑,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见证,又是商都文化的一个新标志。

历史进入了21世纪,文化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吹响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号角,提高文化的创新力、辐射力、影响力和形象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评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正是提升广东文化形象之举。在这一重要历史契机下,整理、挖掘、打造岭南文化名片,就显得尤为紧迫。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名片,是增强文化凝聚力的需要,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需要,是塑造文化形象力的需要,对于提升广东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名片,是代表一个地方最具特色度、知晓度和美誉度的整体形象、领域形象、特色形象的标志。岭南文化名片所标示的文化形成,是千百年来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广东人民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现象,更承载着广东文化的灵魂。“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正是岭南文化精华的浓缩,彰显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经过广大网民、市民和专家,历经10个月的票选角逐,终于决出了代表岭南文化的十大名片——粤菜、粤剧、广东音乐、骑楼、黄埔军校、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同时评出了十大提名名片——陈家祠、南越国遗址、南海1号、岭南画派、石湾陶艺、潮州工夫茶、客家围龙屋、广东凉茶、粤绣、康梁(康有为、梁启超)。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岭南文化的金字招牌,表现出了旺盛的文化张力,不仅将告诉世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滋长的文化软实力,而且将烛照广东文化发展的未来,《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丛书的出版,也适逢其时地为宣扬广东的文化影响力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春风润南粤,文化展新姿。在文化强省建设的浩荡春风中,在盛世倡文兴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的诞生,将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参与热情,不断掀起关注岭南文化的传承、发展、成长的社会热潮。

是为序。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粤剧/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铭恩//罗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80725
开本 32开
页数 1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2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25.65
丛书名
印张 5.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3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