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全2册)
内容
亮点展示

0101a465690dc5fe2a3dfcafc08d5b1.jpg

编辑推荐

只有阅读,能让你在浮躁、匆忙、迷茫中安然抵达宁静、愉悦、未知的理想之境!

苏珊·桑塔格说: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了解那些我们从未踏足的世界,接收或者拒绝从未为我们预备的生活,创造出强大丰饶的内心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的好与值,只有阅读了,才能领略。

关于本书:

1.全景展示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风采

115届评选,119位获奖者,创作生平、文学成就,一目了然。

2.一部立足世界文学高度的文学阅读索引目录

无论诺贝尔文学奖遗漏了哪些文学大师,无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怎样出人意料,毋庸置疑的是: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代表着当下世界文学的水准,其具有的高度、深度、广度和温度、风度,是文学阅读不能绕开与错过的。

3. 难能可贵,聚集中国翻译界100余位著名翻译家译笔的文集

本书涵盖英、俄、日、法、德、意大利、西班牙、阿拉伯语、瑞典语、丹麦语、波兰语等各个语种的著名学者、翻译家。

4.一套可以解答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若干困惑的书

为何诺贝尔文学奖会同时颁与两人?中国到底有多少作家得过诺奖提名?鲍勃·迪伦凭什么获奖?鲜为人知的古尔纳到底有什么什么过人之处?安妮·埃尔诺的小说怎就国外大奖拿到手软? 等等。藉由阅读,知晓一切!

5. 一套可以当作传承物的文学典籍

经典作品,名家翻译,高莽插图,主题纪念品;品质精装,80克胶版纸,大字舒朗版式——值得当下翻阅、品读,经得起日后查证、索引、馈赠。

内容简介

1896年12月10日,瑞典著名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意大利圣列莫的别墅中去世。他在遗嘱说,将捐献出自己的巨额遗产,用来奖励那些为世界和平和在科学、文学领域内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诺贝尔奖由此诞生。

诺贝尔文学奖诞生以来,119位作家摘得桂冠。本书以严谨的笔墨,汇集中国一百多位译介名家,集中介绍和展示诺贝尔文学奖从1901-2022的文学成果与风采,包括获奖作家的代表作品和优秀作品、获奖的原因、他们的生平传略、时代背景、文学观念、文学成果等,全面展示诺贝尔文学奖的全貌和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文坛的概况和文学潮流的变迁历史。

本书分上、下两卷,收入了自1901年颁奖以来的一百多位获奖作家的代表作品或优秀作品。在每位作家的作品前面,均列有《传略》和《授奖词》(或《授奖公告》)以便读者对该作家的生平情况、文学活动、代表作品、创作风格和获奖理由等有所了解。入选本作品集的作品,除少量属转译外,均直接自原文译出,其中包括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意大利、捷克、希腊、波兰、瑞典、阿拉伯、孟加拉等文种。译者则均为各国文学的知名译家和研究专家。

作者简介

宋兆霖,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作协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省翻译协会、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

译著有长篇小说《赫索格》、《奥吉·马奇历险记》、《蕞后的莫希干人》、《间谍》、《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呼啸山庄》、《简爱》、《鲁米诗选》等50多种,主编《勃朗特两姐妹全集》(10卷)、《诺贝尔文学奖文库》(10卷)、《索尔·贝娄全集》(14卷)、《狄更斯全集》(32卷,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经典印象丛书”(56卷)、“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青少年版,110卷)及《二十世纪外国小说读本》等,另发表小说、诗歌、论文等500余篇,2000余万字。译著曾多次获奖。

目录

目录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目录

   前言

   增订说明

1901 苏利-普吕多姆

传 略

授奖词

作 品

1902 蒙森

传 略

授奖词

作 品

1903 比昂松

传 略

授奖词

作 品

1904 弗·米斯特拉尔

传 略

授奖词5

作 品8

1904 埃切加赖

传 略3

授奖词

作 品

1905 显克维奇

传 略

授奖词

作 品

1906 卡尔杜齐

传 略

授奖词

作 品

1907 吉卜林

传 略5

授奖词6

作 品

……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纪念别册》目录

*2018—2022 诺贝尔文学奖纪略 2018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传略、授奖词、获奖演讲) 2019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彼得·汉德克

(传略、授奖词、获奖演讲) 2020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露易丝·格丽克 (传略、授奖词、获奖演讲)

2021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阿卜杜勒 - 拉扎克·古尔纳

(传略、授奖词、获奖演讲) 2022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安妮·埃尔诺 (传略、授奖词、获奖演讲)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掠影 诺贝尔文学奖,一位发明家的文学情怀 缪斯女神的眷顾——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机制 文学圣殿小花絮

精彩书摘

1901获奖者苏利-普吕多姆诗歌选读

致读者

我在路边采撷了这些花朵。

好运和厄运把我抛在那里,

可我不敢献出散乱的回忆;

我结成一部诗集,兴许更使人快活。

泪流滴滴的玫瑰尚未凋谢;

我给漆黑的目光安上思维,

还有湖中的植物,新生的麦穗,

沉思的睡莲:我的生活将是诗中的一切。

你的生活也是,读者,因为人

都是大同小异,不管是灾是福,

他们都不知而思,为爱而哭。

他们至少花了二十个春去梦幻,

最后有一天,大家都想站起,

都想在消逝之前播下点东西。

小跃 译

1902年获奖者特奥多尔·蒙森作品选读

恺撒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不论他做什么,都充盈了他的明智,也被他具有的明智所引导;而这种明智则正是他的天才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由于这个特点,他热烈地生活于此时此刻,不被回忆与期望所扰;就是由于这个特点,任何时刻他都可以以全副活力投入行动,可以将他的天才投注于最细小的工作;就是由于这个特点,他具有那多方面的能力,使他能够领会人的领会力所能领会的,掌握意志所能掌握的;就是由于这个特点,他才有那种镇定从容,用这种从容,他口述他的著作,计划他的战役;就是由于这个特点,他才有那“惊人的明静”,不论顺逆;就是由于这个特点,他才有那完全的独立,不受宠臣、情人甚至朋友的影响。

由于这种明澈的判断,对于命运与人力,恺撒从未产生过幻象,朋友工作的失当,他也可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计划都制订得明确,一切的可能性都经考虑,但他却从未忘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他会玩起那种冒险的游戏,理由在此,他曾再三冒性命之险,而漠然于生死。正如最明智的人会做最任性的事一样,恺撒的理性主义有某些地方跟神秘主义相通。

这些禀赋必然会缔造出政治家。因此,恺撒从早年开始从最真实的意义上而言就是政治家,怀抱着人所能怀抱的最高目标———使自己那深深腐败了的国家,以及跟他自己的国家相关的那更为腐败的希腊民族,在政治上、军事上与道德上获得新生。三十年战争的艰苦经验使他对于手段的看法有所改变,但在目的上,却不论处于无望时候,或权力无限之际,都未曾稍变,作为煽动家、阴谋家时如此,走在黑暗小径时如此,在联合执政时以及君主专制时,仍然如此。

恺撒所推动的长期计划,即使在极为不同的时期零碎实施的,都是他那伟大建筑的一部分。他没有什么单项的成就,因为他的成就没有单项的。作为一个作者,他文体的单纯优美是无法模仿的;作为一个将军,他不把常规与传统放在眼里,他总是以他特殊的鉴别力鉴别出得以征服敌人的方法,而此方法因此是正确的;他能够以先知的确定性找到每件事情达到目的的正确方法;在战败之后,他仍像奥伦治的威廉屹立不动,而不变地以胜利结束战役;他以无可匹比的完美迅速调动大军———正是这个因素使军事天才有别于普通能力———而他的胜利不是来自军队的庞大,而是来自行动的神速;不是来自长久的准备,而是来自快速与大胆的行动,即使在配备不足的情况下亦然。

但就恺撒而言,所有这些都仅属次

前言

前言(节选)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定,历来颇多争议,主要不外是公正合理与否之类。说起来,瑞典学院的那班评奖委员和院士也是够为难的。因为按照遗嘱规定,文学奖应给予“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蕞佳作品的人”。所谓“蕞佳作品”,想必是指在国内外得到评论家好评和读者欢迎的作品。这说来容易,可评之不易。文学观念、艺术标准、审美情趣、鉴赏口味,必然各有所好,不尽相同。至于何谓“理想主义倾向”,则更是众说纷纭了。诺贝尔本人并未对此作过任何解释,瑞典学院那些评奖的老先生的理解和把握,也未必完全符合诺贝尔的初衷。因而有人说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似乎就是一连串解释一份词语含糊不清的遗嘱的历史。”

蕞初,评奖委员们把“理想主义倾向”解释成维护二十世纪初理想主义的一种保守观点,要求入选作家的创作都能符合传统文学的风范,而对当时激烈批判传统文化和科技文明的作家则采取排斥态度,因而像列夫·托尔斯泰、易卜生、左拉、哈代等文学巨子都未能入选,留下了历史性的遗憾。而且由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深刻影响,囿于瑞典本身的处境和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以及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使得瑞典学院的视线只限于欧洲,主要是西欧和北欧。

后来,评委们又解释说,诺贝尔的“理想主义倾向”是“对宗教、君主政体、婚姻以及整个社会秩序采取批判态度”。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则解释为“对人类的深刻同情”与“广泛的博爱主义”。这说明瑞典学院已逐渐摆脱初期的拘谨和保守态度,开始树立起现代文化和文学观念,明显地增强了现代人类的文化意识。这一时期获奖的虽然大多为现实主义作家,但他们的作品大都相当鲜明地体现出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如在托马斯·曼、刘易斯的小说和皮兰德娄、奥尼尔的戏剧中,关注的已不仅仅是社会的不公,而是人性的完整和自由,对人性扭曲、异化的探讨已成为相当重要的主题之一。这一阶段,瑞典学院的视线虽然主要仍落在欧洲,但也逐步扩大到美洲、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出现了较大变化。评委们看重的是“文学的开拓者”,同时认识到,对人类生存价值和生存困境的真实描绘,是富有历史深度的“理想主义倾向”,因而在这段时期内获奖的,有许多是现代主义作家,如托·斯·艾略特、福克纳、加缪、萨特、贝克特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瑞典学院又转而特别重视“地方上的文学巨匠”,从而使获奖者扩大到澳洲、非洲,同时也把一些在当地声名卓著而在世界文坛默默无闻的作家,推到了全世界读者的面前。从近年的情况看,瑞典学院似乎很重视通过多元交融取得丰硕成果的作家,如既有现实主义题旨,又有阿拉伯风味和现代新手法的马哈福兹;熔本民族传统、东方哲学和法国超现实主义为一炉的帕斯;既继承印第安人和黑人传统,又吸收欧美当代观念的沃尔科特;能很好地把黑人传统、现实题旨和现代手法结合在一起的托尼·莫里森,以及有着多元文化身份的奈保尔,等等。此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有较多的诗人获奖,有人认为,这反映了瑞典学院想以“纯诗”来复兴一种人文精神。一九九七年意大利剧作家达里奥·福和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全2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兆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0833204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