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血王冠--玫瑰战争(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英国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玫瑰战争是金雀花王室两大旁支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争夺英格兰王位的战争,周边国家和地区也被卷入这场巨大的政治漩涡,当战争结束时英国走入近代社会黎明阶段。关于这场战争的历史,西方世界爱好者众多,就连美国作家乔治·马丁的长篇小说《冰与火之歌》(又名《权力的游戏》)也从玫瑰战争中汲取大量灵感。玫瑰战争是最具史诗风范、最惊险刺激的历史,横跨两个世纪。段宇宏著的《血王冠--玫瑰战争》是一部令人欢欣鼓舞的历史,充满厮杀、背叛、宫廷阴谋、凶残诡计和残酷战争,叙述扣人心弦,适合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金雀花王朝主支的末君理查德二世时代,王冠落入旁支兰开斯特家族之手,此后英格兰大多数王位的转移充满了阴谋与杀戮。兰开斯特王朝亨利六世时代,(红玫瑰)兰开斯特家族与(白玫瑰)约克家族为争夺王座再度展开厮杀,每一顶王冠都沾满鲜血。

玫瑰战争的起源与英法百年战争结局导致的外交与内政矛盾紧密关联,它不仅是争夺王位的英格兰内战,也是一场地缘政治较量,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王公贵族皆卷入其中参与角逐。

残酷无情的军事斗争背后,是权力的诱惑,金钱的较量,每个家族都尽量追求利益之大化,决定着军政博弈中的结盟与敌对、忠诚与背叛、热爱与憎恶。战争与金钱,亦无意中成为推动宪政和议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权力与金钱的追逐中,也不乏惊世骇俗的爱情传奇,英格兰平民王后在战争中诞生,白玫瑰国王为平民美人放弃名门闺秀,惹下更多祸事,给自己捍卫王座的征程徒增难度系数。

两大家族你死我活厮杀多年,王冠后却戴在了意想不到的人头上,红白玫瑰合体,开辟了一个绚烂的新王朝。

请看由段宇宏著的《血王冠--玫瑰战争》一书。

目录

开篇曲

 穿越至玫瑰战争的世纪

第一章 金雀花传奇

 第一节:纠结的王位继承案

 第二节:威塞克斯王的殒灭

 第三节:后的盎格鲁-撒克逊国王

 第四节:征服者威廉的纷乱家事

 第五节:金雀花帝国

 第六节:“法兰西母狼”与爱德华三王

 第七节:英格兰长弓,法兰西的血泪

 第八节:红白玫瑰家族起源

第二章 玫瑰前传

 第一节:金雀花主支危机

 第二节:青年国王复仇记

 第三节:兰开斯特家族逆袭

 第四节:戴上王冠就戴上不安

 第五节:亨利五世再造辉煌

 第六节:头戴英法王冠的婴儿

 第七节:王叔辅政与党争

 第八节:奥尔良少女创造“奇迹”

第三章 兰开斯特与约克

 第一节:善良弱君与浪漫太后

 第二节:约克家孤儿崛起

 第三节:“好公爵”汉弗莱之死

 第四节:军事崩盘引发社会动乱

 第五节:约克党与兰开斯特党

 第六节:英格兰国王疯了

 第七节:王后与公爵争夺摄政

 第八节:红白玫瑰刀兵相见

第四章 约克家族剑挑王冠

 第一节:红王后备战,仇恨弥漫

 第二节:“国王爱心日”通往全面战争

 第三节:约克军大反攻

 第四节:纸王冠

 第五节:约克长子伦敦称王

 第六节:雪原鏖兵—陶顿大决战

 第七节:新王加冕与北方战争

 第八节:诸王的地缘角力

第五章 红白玫瑰合体

 第一节:白王后,英格兰美的女人

 第二节:约克王廷的裂痕

 第三节:造王者反叛

 第四节:“恶魔结盟”

 第五节:危险的复辟游戏

 第六节:沐浴血火,胜者为王

 第七节:白玫瑰盛世与家事

 第八节:伦敦塔中的王子

 第九节:博福特夫人与亨利·都铎

终篇曲

 亚瑟王“圣裔”战“魔王”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圣女贞德1429年创造“奥尔良解围战”奇迹,英军指挥官索尔兹伯里伯爵托马斯·蒙塔古阵亡,著名战将舒兹伯利伯爵约翰·塔尔波塔被俘,英格兰一片哗然,大贵族们吵闹不休。

伦敦的议会花园里,约克公爵理查德·金雀花与亨利六世的心腹宠臣萨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正唇枪舌剑地对峙。

约克公爵对众人说:“既然诸位都缄默不语,那就请用一种无言的符号,表达你们的意见吧。凡是出身高贵的上等人,愿意维持门第尊严,如果认为我的主张合乎真理,就请他随我从这花丛中摘下一朵白色玫瑰花。”

“谁要不是一个懦夫,不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人,敢于坚持真理,就请他随我摘下一朵红色玫瑰花。”萨默塞特公爵接过话头。

沃里克伯爵说:“我不喜欢五颜六色的东西,我也不愿沾上阿谀奉承的色彩,我随理查德·金雀花摘下这朵白玫瑰。”

“那我随年轻的萨默塞特摘下这朵红玫瑰,我还要说一句,我认为他所持的理由是正确的。”萨福克公爵说。

接下来贵族们纷纷摘下白玫瑰或红玫瑰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随约克公爵摘下白玫瑰的称为约克党,随萨默塞特公爵摘下红玫瑰的叫作兰开斯特党,各自支持以红白玫瑰为族徽的两大家族。

贵族们站好队后,约克公爵与萨默塞特公爵继续互相讥讽。

约克公爵:“现在,萨默塞特,你还有什么话说?”

萨默塞特公爵:“我的话在我的刀鞘里,盘算着怎样将白玫瑰染成血红色。”

约克公爵:“你的脸却在假冒我们的玫瑰,看到真理在我这边,吓得苍白了。”

萨默塞特公爵:“不,不是因为害怕,而是由于愤怒。你的双颊因为羞愧而发红,假冒我们的玫瑰,可你的舌头却不承认。”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第一部第二幕中,文采飞扬地描述了红白玫瑰两大党的起源。18世纪英国文学家沃尔特·司各特男爵根据这个场景,正式把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争夺王座的战争称为“玫瑰战争”。

莎翁作品中有大量涉及玫瑰战争时代的情节,但他的戏剧只是文学作品,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贵族们摘玫瑰站队的场景纯属虚构。约克家族的族徽的确是白玫瑰,红玫瑰虽是兰开斯特家族族徽之一,却很少使用。沃尔特·司各特男爵创造的名称在19世纪被普遍认可,人们习惯性地称呼这场内战为“玫瑰战争”,这个美丽而浪漫的误称就此流传于世。

玫瑰战争发生在中古(公元500—公元1500年)后期,即1455—1485年,也有史学家认为截止于1471或1487年。战争爆发于兰开斯特王朝亨利六世时代,它是与百年战争结局关联的内政和外交矛盾之产物。贵族社会勾心斗角,宫廷频生弑君谋逆,政府从来没有如此软弱,王权从来没有这般无力,卷入战争的骑士、贵族、国王,没人敢保证自己的财产与生命安全。

金雀花王朝对苏格兰、威尔士和法兰西连年战争,使得英格兰的国际名声不佳,英法百年战争之后接踵而来的内战,加剧了外国人对英格兰好战野蛮的负面评价。

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说:“在我的青年时代,英格兰人曾被看成是最温顺的野蛮人,但今天他们却是一个残忍的好战民族,他们已通过无数次的胜利推翻了法兰西人军事上获得的荣耀,这个民族曾经比可怜的苏格兰人更低劣,但他们却用火和剑把整个法兰西王国毁坏到了那样一种程度,以致我最近因生意上的事情横穿法兰西时,不得不强迫自己相信:它确实是我以前见过的那个国家,但它再也不是过去的样子,城墙之外没有一座建筑仍旧站在原地。”

1442年苏格兰人评价:英格兰人的专横和残暴在全世界臭名昭著,这明显地表现在他们侵占法兰西、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和邻国的土地上。15世纪末,法兰西贵族们则认为,英格兰人废黜国王,谋杀国王和太子,频繁程度超过欧洲其他地区。

莎士比亚刻画了一个血腥动荡的玫瑰战争时代,早期的诸多文人和史家也留下了类似的看法,曾长期在人们心中打下深刻烙印。现在我们应该知道,莎翁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都铎王朝(1485—1603年),都铎王朝为了强化合法性,给自己蒙上诸多神话色彩,对前一个时代进行相当多的不堪描述,近代历史学成型之前,神话叙史长期影响人们的观念。

玫瑰战争期间地方豪族恶斗,大贵族争夺王位的搏杀,并不意味着社会秩序全面崩溃,除了战役发生地点,英格兰大部分地区未受到战火摧残,大多数平民也没有卷入贵族战乱,流血事件不比13世纪中叶更多。当然,在还是贵族绝对主导的社会中,王权脆弱无力,社会骚乱不断,算是动荡的年代。

玫瑰战争先后串起兰开斯特、约克、都铎三个王朝,兰开斯特与约克可算作金雀花王朝的分支,其实称为“兰开斯特王廷”与“约克王廷”更为妥帖。那个时代欧洲文明的重心仍在地中海一带,英格兰当然不能与后来的辉煌相提并论,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类首个宪政国家的孕育有个漫长过程,若穿越至15世纪察考,也许可听到首个近代国家胎动的声音。

P3-7

序言

认识不少“英粉”朋友,可比“美粉”有意思,他们并不特别推崇世界第一强国美国,而是更喜爱英国的一切,包括它的政治、文化、历史、影视剧。“世无不列颠,漫漫如长夜”,此话是超级英粉对英国的评价,听起来貌似有点夸张,细究起来其实并不离谱。

近现代英国曾有“大英帝国”和“日不落帝国”的别称,它在全盛期拥有疆域337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2.63%,统领着约5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为有史以来最辽阔的帝国,英语因而成为全球最通用的语言。

根据传统说法,英国是世界首个工业国家,把人类带入了现代世界,它对全球的影响不仅是经济和科技,还有政治与文化。那里是牛顿、法拉第、达尔文、瓦特、莎士比亚、培根、罗素、亚当·斯密的故乡,也是马克思流亡时曾经读书和写作的地方;英国的议会是万国议会之母,其理念与模式几乎不同程度影响了每个国家;就连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强国身上也打着“英国制造”的标签。

人类历史上有过众多帝国,它们有的武功强盛,有的文化辉煌,也有的两者兼具。若说对近世的综合影响,确实没有任何国家能与“大英帝国”相提并论,当今实践于全球的诸多政治思想、经济理论、科学观念,大多都可追溯到英国,“英国元素”是现代社会的最重要成分,了解英国的历史与文化可以加深对近现代世界的认知。

曾有热爱西方历史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对英国历史很感兴趣,不过光荣革命之前的英国史在心中也是一团乱麻,光是亨利某世、爱德华某世、理查德某世等国王名号就令人眼花缭乱,这个王朝与那个王朝之间的顺序和关系亦让大家一头雾水。对“玫瑰战争”心驰神往已久,有了解欲望的读者可能数不胜数,它的名字听起来相当浪漫,凡历史爱好者皆早闻其名,但恐怕就连很多英粉也未必知其详情。

简而言之,作为英国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内战,玫瑰战争就是金雀花王室两大旁支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争夺王位的战争,周边国家和地区也被卷入这场巨大的政治漩涡,当战争结束时英国走入近代社会黎明阶段。关于这场战争的历史,西方世界爱好者众多,相关的学术型、普及型和文学类书籍汗牛充栋,就连美国作家乔治·马丁的长篇小说《冰与火之歌》(又名《权力的游戏》)也从玫瑰战争中汲取大量灵感。

可叹的是至今尚无一本较全面地介绍玫瑰战争的中文作品,为数不多的英国通史类中文(译)著作对此战争通常只有简短介绍。迈克尔·亚历山大的《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在中国出版后,可能属于花费最多笔墨描写玫瑰战争的译著,虽然是学术著作但文笔相当生动有趣,不过玫瑰战争仅占其书的三分之一篇幅,仍然只是概述,不熟悉英国中古历史的读者还是会满腹疑团。

玫瑰战争题材的西方作品,学术型的过于专业和枯燥,就连以英语为母语的普通读者也会读得头皮发麻。普及型读物数量不少,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可即便翻译成中文也并不适合普通中国读者阅读,因为它们针对西方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受众而写,错综复杂的人物、家族、事件关系,作者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忽略不述,加之古代英国重名现象严重,会令中文读者完全晕头转向,失去赏阅兴趣。

写作此书时,如何向读者通俗地讲清楚玫瑰战争的来龙去脉,耗费了我最多时间和精力。曾经构想过用这种或那种写作技术,但我发现对于对英国中世纪历史背景普遍陌生的中文读者来说,各种花哨的写作技法都可能适得其反,还不如老老实实按照时间顺序把人物与事件娓娓道来,同时适时在文内补充一些“背景贴士”加深大家对背景的了解。

残酷无情的军事斗争背后,是权力的诱惑,金钱的较量。每个家族都尽量追求利益之最大化,决定着军政博弈中的合纵与连横、忠诚与背叛、热爱与憎恶。战争与金钱,亦无意中成为推动宪政和议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有意思的是,在女性地位低下的中世纪,活跃着多位个性鲜明的传奇贵妇,无怪乎很多文艺作品喜欢从玫瑰战争中寻找素材。本书定位为历史科普作品,与学术作品相较,它的取材标准略宽,行文更为自由,顾及到可读性;但真实历史毕竟不同于文学作品,读起来太过跌宕起伏,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就会失真,而成了小说。

既然是“战争史”,军事与战斗就是重要元素,相关介绍不可或缺。通常认为从第一次圣奥尔本斯战役开始,至博斯沃思战役结束,玫瑰战争总共发生了16场战役,可并非每场战役都值得花费笔墨,有些战役的雷同性较强,或重要性不足。专门的战役类读物实际上非常小众,在多数读者看来枯燥无趣。除了最重要战役,本书仍然把重点放在介绍政治和经济背景、家族与人物关系方面。

欧洲中世纪没有精致的现代统计与管理体系,原始资料所反映的军事数据缺乏可信度,作者多为文人或教士,无军事经验,夸大兵力以及吹嘘战果是常见现象(而且喜欢用道德与宗教评价兴衰成败)。现代学者根据战争常识,结合当时的人口概数、动员水平、财政账册等资料,能挤掉大量水分,得出更接近真实的数字,所以本书往往采用他们研究后折中的数据。

玫瑰战争涉及的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元素,本书作为普及型读物,仅能根据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知识背景,将战争的来龙去脉尽量通俗地呈现,不可能面面俱到,亦无法做更深入的研究。花费一年多写作此书,很多时候查证某个人物与事件时穷尽资料,对自己近乎苛严,例如某个人物什么时间担任何职,获得什么爵位,与另一个涉事人物有何种家族关系,只要有可能都必须弄清楚(也许最后落笔时根本用不着)。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错谬在所难免,还望各路高人指点以及读者朋友海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血王冠--玫瑰战争(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段宇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231822
开本 32开
页数 43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24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94
CIP核字 2016183126
中图分类号 K561.32
丛书名
印张 13.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60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3: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