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2018.2) |
内容 | 内容推荐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2018.2)》是一本涉及世界多元文化及文学的论文集,本书由“名家思想”、“中外学术前沿”、“中外比较文学”、“大洋洲文学”等板块组成。“名家思想”包括《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 》等文章 ;“中外学术前沿”包括《20世纪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时代话语、异质同构与互文关系》等文章;“中外比较文学”包括《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红字)》等文章;“大洋洲文学”包括《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译介与研究史(1981-1999):基于(大洋洲文学丛刊)的数据分析》等文章。 目录 名家思想 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 文学理论他国化研究 变异学的中国文化语境与世界差异诗学图景:曹顺庆教授访谈录 中外学术前沿 20世纪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时代话语、异质同构与互文关系 论《三个旧金币》中的世界女性主义 自然天性和社会文化的进化论:科学生态批评视角下《耻》所呈现的社会生态 “驯化激情,感化理性”:阿兰·布鲁姆论“诗教”艺术 压抑、挑战与再认知:论艾莉森·贝奇黛尔《欢乐之家》中的酷儿认同 基于语料库分析《别让我走》中克隆人的情感 中外比较文学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红字》 翻译理论中“意境”话语的跨文化反思 鲁迅在美国文学场域的译介与研究 治疗与自我世界的剖变—黑塞文学中的心理学实践 中日比较视野下的物语文学“物怪”叙事研究 “中国话语”及其世界影响—评中国学者英文版《比较文学变异学》 大洋洲文学 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译介与研究史(1981-1999)—基于《大洋洲文学丛刊》 的数据分析 论瓦努阿图殖民时期英语诗歌中文化记忆的反殖民建构 互文视角下的温特小说《黑暗》解读 《与博吉亚家族共进早餐》对现代技术的反思 English Abstracts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2018.2)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彭青龙 |
绘者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13076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2 |
CIP核字 | 2019041613 |
中图分类号 | I0-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85 |
宽 | 210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