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在天地间/中国哲学启蒙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启蒙读本》丛书以中国哲学史上八个重大哲学命题为内容,从少年儿童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做进一步引申,阐述关于自我,幸福,仁爱,美丑,真理和谬误,生和死,阴和阳,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等重大哲学理念,展现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对少年儿童进行哲学启蒙,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人在天地间》(作者丁大同、丁叔达)是其中一册,突出天人相和谐的思想,倡导尊重自然法则,爱护自然界的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具有时代进步意义。

内容推荐

《人在天地间》(作者丁大同、丁叔达)从小读者的认知角度入手,分层次讲述了:天是人和万物的本源,天是客观之天,自然之天,天没有意志,天不能决定人的命运。人有能动性,能认识自然之天、客观之天,处理好物我关系。在天人关系中,人应顺应客观规律、自然规律,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在天地间》突出天人相和谐的思想,倡导尊重自然法则,爱护自然界的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具有时代进步意义。

目录

探寻天的奥秘/1

大学问、大智慧/2

天就是天空吗/7

天上有神吗/11

天是万物之源/16

心中的天/21

屈原问天/25

人是万物之灵/31

天大地大,人也大/32

荀子的高论/35

物重还是人重/38

渔夫和樵夫的对话/41

法天不息/45

天与人的关系/51

天性与人为/52

行善还是作恶/56

走出“一井之天”/61

驼背人种树/65

神乎其技/69

人会受天的惩罚吗/73

都是相信天人感应惹的祸/77

对天应有敬畏心/81

天地间,人该如何生活/85

民众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

我的朋友/86

小皇帝折柳/90

里革撕网/94

华封三祝/99

孔颜之乐/102

曾点之志/105

找回失落的赤子之心/108

试读章节

在古代,科学还没发展起来,人们对自身、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非常低下。对昼夜更替、四时轮换、寒暑变化的自然规律感到非常神秘,对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自然现象非常畏惧,觉得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在左右着这一切,于是就有了鬼神、天帝的观念,是鬼神、天帝在支配着一切。天帝不发脾气,天空就晴朗,大地就不起风暴;天帝一发脾气,天地间就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为了讨得天帝的欢喜,人们要杀牛宰羊,向天上的神献祭。遇到大旱,也要向上天祈雨。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是三千年前的商代,翻开商代留下的文字记载,你会感到鬼神的气息扑面而来。不仅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都由天帝安排,就连人生病也都是天降给人的灾难。那时候,人们种田、打仗、远行、筑城、治病等一切社会活动,都要向鬼神、天帝祈祷,人成了匍匐在大自然面前的奴隶。于是,商代社会上出现了沟通天和人的大大小小的巫。这些掌管神职的巫势力很大,甚至能够钳制商王,影响国家政令的施行。

有个叫武乙的商王,对大大小小的巫非常反感,觉得天没什么了不起,就决定和天比试比试。武乙让工匠按想象中的天神做了一个木偶。这个木偶还真像天神,衣冠整齐,相貌威严。武乙和木偶约定赌博。可木偶没有知觉,不会赌博,武乙就让一个大臣代替木偶。这个大臣害怕武乙,步步退让,最终武乙胜了。“你没什么了不起吧!你没什么了不起吧!”武乙尽情地数落木偶,还让人剥去木偶的衣服,用鞭子抽打,加以侮辱。

武乙胜了“天神”,还觉得不尽兴,又让人做了一个大皮囊,里面装满兽血,高高地挂在树上。他朝天弯弓射箭,叫作射天。结果一箭射中了大皮囊,大皮囊里的血哗的一声从空中流了下来。武乙高兴地说:“天被我射中了!鲜血直流。”大臣们都面面相觑,非常害怕。

有一次,武乙带领手下到黄河、渭河之间的地域打猎,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声炸雷把敢于挑战天的武乙震死了。

后来一些有迷信思想的人都说,武乙因为轻慢天神,遭到天谴,被雷震死。就连正直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也留下了武乙帝被雷震死遭受天谴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远古的人们对于天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问。

有形的天,也就是日月星辰、宇宙万物是怎么产生的呢?它们是偶然出现的,还是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主导才产生了这一切呢?

大自然的一切,有什么秘密法则吗?要说没法则,可为什么一年四季交替循环,就像有谁安排好了一样;要说有法则,可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制定了大自然的一切,宇宙如此神奇,人的力量似乎根本把握不住。P12-16

序言

现代人有“两拼”:少数有钱有势的“拼爹”,其余的大部分人都在拼孩子,美其名曰:“不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有带着孩子到处花高价补习的“分数爹妈”,有奉行“棍棒政策、军事化管理”的“中国狼爸”,有督促孩子学习力不从心、无奈之下报警求助公安局的“窝囊爹娘”等等费尽心机、无奇不有的“父母”。

结果又如何呢?孩子的理想本来是多种多样的,可前几年教育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小学生声称长大后要做比尔·盖茨。大可不必反对孩子们想当富翁,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人不会重样,所有人怎么可能都成为一个人或一种人?这是反常识、反自然的。抱有这样的人生理想,从一“起跑”就注定要失败,甚或有人因理想破灭,终生都活在“郁郁不得志”的阴影里。

2012年春天,上海复旦、交通两所大学公开了他们的一项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想当外资企业的白领”。能进入这样的重点大学,显然都是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但他们已经不敢再想当比尔·盖茨了,退而求其次能给比尔·盖茨打工也不错。难道现代年轻人受完系统教育之后,就是“坐着钱边摸钱眼儿”吗?虽然这也无可厚非。

孩子的现状,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个通病,缺少“大思想”。思想贫弱,精神就变小了,致使孩子和成年人缺失一种共同的东西——创造力。有点儿聪明都急于转化成赚钱的“点子”,不能换取利益的思想便无足轻重。人本来是“精神的器官”,却被极度膨胀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异化成“物质人”:人脑被电脑取代、手机变成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信息迷、购物狂、经济人……人不再是完整的。

如何能找到“精神之眼”,破解现代人理智上太多的困惑?目前唯一的途径是回归经典,找回人类曾经拥有过的具有永恒的性质与魅力的最高智慧——哲学。哲学光照一切意识和行动,在价值观混乱的消费社会,愈加印证了尼采的自信:“哲学确立价值的档次。”

而未来属于孩子,他们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希望和抱负。文化发达的国家早就意识到,在孩子人生的“起跑线上”,最应该让他们阅读的就是哲学书籍。如美国有《杰出青少年的14堂哲学课》、《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40个哲理问题》等,他们最信奉自己的经典诗人惠特曼的名句:“最初读到什么东西,最初看到什么东西,这些就会成为孩子未来生活的一部分。”

法国有《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等。在欧洲让孩子学哲学是有历史传统的,早在古罗马时代,达官贵人们在临终前,都要把孩子和财产托付给堪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齐名的哲学家普拉提诺,而不是家人或亲戚。这位哲学家也从未辜负过这样的嘱托,他的原则是:“只要他们没有对哲学产生兴趣,他们的财产和收入就必须安全保管。”

亚洲的韩国有《哲学家讲的故事》、《哲学家开的店——哲学原来可以这样学》等。

如今,我们终于等到中国也有了这样的青少年哲学读本,即新蕾出版社的“中国哲学启蒙读本”,一共八本:《我是谁》、《幸福是不是猫吃鱼》、《偏见会不会让我变成怪孩子》、《美与丑的秘密》、《爱是心灵的种子》、《阴和阳》、《生和死》、《人在天地间》。图文搭配,机妙天成,意趣盎然,我几乎是一口气就读完了第一本的书稿。开卷就能激起读哲学的兴味,先要会设问,这正是此书的妙趣之一。

诸如:你听到过花开的声音吗?怎样倾听自己的生命之花开放?开篇的一问便是:“我是谁?”一个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可能还是自己。古人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这是告诉我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先要认识自己。那么“我”是谁呢?如果“我”就是由姓名、外貌特征、出生日期构成的,那又怎样区分同名同姓、相貌几乎一模一样的人呢?还有,“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长成一个活泼少年,将来还要长大成人,“我”还是“我”吗?

就这样由一步步的推问,变成一层层的深入,说清“我”是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构成。“内涵”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气质,是区别我、你、他的重要特征。而“外延”,则是每个人都要在天地间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在社会上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社会越发展,每个人的角色也就越复杂,扮演的这些角色便构成“我”的重要内容。“我”正是在与他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中,不断被塑造,同时又影响环境。因此,“我”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很复杂,正如佛陀所言,明白了“我”是谁,就明白了世间最深奥的智慧。

孩子是为了善、为了完美,才到这个世间来的。他们眼中的世界很丰富,他们的思想也立体多彩,阅读哲学启蒙书可丰富他们的心灵,抵御世俗的消极的东西对他们的精神和想象力的侵害。学会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缩的重大问题,从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为以后的人生提供养料和能量。

中国有辉煌浩大的哲学经典,极其丰富,无所不包,既有精深渊博的智慧,又有轻松幽默的机敏,可提供一种恒久的思想之光。商品经济时代,孩子格外需要这种哲学滋养,以开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培育理智的诚实,做一个“完整的人”、“思考着的人”,自奉自助,自尊自信,学会辨别并留住大脑内在的闪光。那他们就不会没有自己的“大思想”,也不会缺乏“创造力”,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在“起跑线上”不仅能迈出正确有力的步子,还能强健自己的身心。

读罢书稿,实为欣幸,遂成文以贺。感谢哲学,祝福孩子!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

书评(媒体评论)

孩子是为了善、为了完美,才到这个世间来的。阅读哲学启蒙书可丰富他们的心灵,抵御世俗的消极的东西对他们的精神和想象力的侵害,学会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缩的重大问题,从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为以后的人生提供养料和能量。

——蒋子龙(天津作家协会主席)

这套丛书从少年儿童层面,遵循少年儿童的阅读规律,采用文图结合的形式,讲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看世界、看人生的独特视角,对少年儿童进行哲学启蒙,表现作者的学术创见,启智于今人,造福于后人,功在千秋。

——杨庆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在天地间/中国哲学启蒙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大同//丁叔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碧悠动漫
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759097
开本 16开
页数 1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4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2013274871
中图分类号 B2-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6
16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