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是谁/中国哲学启蒙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启蒙读本》丛书以中国哲学史上八个重大哲学命题为内容,从少年儿童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做进一步引申,阐述关于自我,幸福,仁爱,美丑,真理和谬误,生和死,阴和阳,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等重大哲学理念,展现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对少年儿童进行哲学启蒙,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我是谁》(作者金珠、张新国)是其中一册,以层层哲理剖析辅以中国哲学典范故事讲述了“我”的内涵、什么塑造了“我”、如何做最好的“我”,有逻辑地展现了中国哲学中“我”的哲学含义。

内容推荐

《我是谁》是“写给孩子的中国哲学启蒙书”的一种,以层层哲理剖析辅以中国哲学典范故事讲述了“我”的内涵、什么塑造了“我”、如何做最好的“我”,有逻辑地展现了中国哲学中“我”的哲学含义。决定我是谁的是“我”的内在,“我”是在与他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中,不断被塑造,同时又影响环境。每个人都要在天地间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在社会上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我是谁》的作者是金珠、张新国。

目录

“我”的内涵/1

最简单的问题/2

“我”的内在/5

“我”有爱心/8

风雨中的姿态/12

哪一颗星属于你/15

人格的魅力/17

花开的声音/20

志当存高远/26

什么塑造丁“我”/29

“我”是被塑造的吗/30

寻找塑造“我”的雕塑师/33

“我”扮演的角色/37

这样的“我”才会精彩/41

送出去的玫瑰最美/44

同在一片蓝天下/47

用前人丰富“我”/50

我是谁/53

在忘我中找到“我”/54

“我”是自己最大的敌人/57

“我”是自己的主人/61

“真我”与“假我”/65

“善我”与“恶我”/68

做最好的那个“我”/71

扔掉“我”心中的“黑豆子”/72

我非天才,打磨成才/75

像水一样做人/79

我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82

试读章节

几十年如一日,李时珍真正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格言。为了准确验证药效,对于许多药材,李时珍不怕危险,亲口品尝来判断药性和药效,并仔细与前人的记载相对照,修改医书。

相传,有一次,李时珍采药路过一个山村,见一群人在围着看什么热闹,他便迈步走上前去。近了一看,是一个中年男子,像喝醉了酒,身体摇摇晃晃,手舞足蹈,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胡乱说着什么。

“他是喝醉了吧?”李时珍问在场的村里乡亲。

“山茄子……”李时珍一边看着笑得前仰后合的男子,一边详细地记录下这一味药名,他决定日后仔细研究这一味药。

后来,李时珍就按照山里村民的方法,用山茄子酿制了米酒。过了几天,他准备好解药,为了验证一下山茄子的药效,他决定亲口尝一尝。

一开始,他稍微抿下一小口,感觉很是香醇,有些馥郁的花香味;接着,他又抿了一口,这一次,他感觉整个舌头越来越麻木:接着,他又喝下第三口,这一次,药效真的显出来了,只见他张牙舞爪、手脚不协调地胡乱抓挠,满脸嬉笑,有时身体也跟着颤动;最后,他没了动静,直挺挺地躺倒在草地上。

妻子见状吓坏了,赶忙给李时珍服下解药。过了半天。他才慢慢醒过来。

李时珍刚一醒来,就把刚才昏厥过去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兴高采烈地直奔书房去记这服药。他把山茄子的生长地带、性状以及泡酒制药之后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一应俱全地记载下来,为后来的药物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以后可不能这样做了,怎么可以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家人和乡邻都劝他以后要小心,不能轻易品尝药物。

“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谢谢。可我要是不亲自品尝,不就是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吗?”说完,李时珍又埋头研究自己的草药去了。乡邻们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心里愈加佩服他了。人们不仅敬佩他精湛的医术,更敬佩他崇高的医德。人们敬重他,又喜欢他,就称他为“馋嘴李时珍”。

相传,古代有一位很有智慧的老禅师,远近的年轻人都纷纷跑来向他学习人生智慧。

求学的日子是很枯燥的。这里没有美味佳肴,没有各种新奇的玩具,弟子们只能整日待在这偏远的寺庙里,埋首经卷,一心礼佛,过着清苦而单调的生活。日子可真难熬啊。

渐渐地,有人耐不住寂寞了。老禅师看着弟子们那蠢蠢欲动的神情:心里明白,有些人在动歪心思了,但他并没有呵斥弟子们。

有一天傍晚,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突然看见墙角边有一把椅子,他一看便知道,有一些弟子违反寺规翻墙出去溜达了。这在修行的人看来,可是一场大风波,但老禅师并不声张,他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过了好半天,果真有一个年轻和尚翻过墙头,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小和尚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P10-13

序言

现代人有“两拼”:少数有钱有势的“拼爹”,其余的大部分人都在拼孩子,美其名曰:“不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有带着孩子到处花高价补习的“分数爹妈”,有奉行“棍棒政策、军事化管理”的“中国狼爸”,有督促孩子学习力不从心、无奈之下报警求助公安局的“窝囊爹娘”等等费尽心机、无奇不有的“父母”。

结果又如何呢?孩子的理想本来是多种多样的,可前几年教育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小学生声称长大后要做比尔·盖茨。大可不必反对孩子们想当富翁,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人不会重样,所有人怎么可能都成为一个人或一种人?这是反常识、反自然的。抱有这样的人生理想,从一“起跑”就注定要失败,甚或有人因理想破灭,终生都活在“郁郁不得志”的阴影里。

2012年春天,上海复旦、交通两所大学公开了他们的一项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想当外资企业的白领”。能进入这样的重点大学,显然都是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但他们已经不敢再想当比尔·盖茨了,退而求其次能给比尔·盖茨打工也不错。难道现代年轻人受完系统教育之后,就是“坐着钱边摸钱眼儿”吗?虽然这也无可厚非。

孩子的现状,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个通病,缺少“大思想”。思想贫弱,精神就变小了,致使孩子和成年人缺失一种共同的东西——创造力。有点儿聪明都急于转化成赚钱的“点子”,不能换取利益的思想便无足轻重。人本来是“精神的器官”,却被极度膨胀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异化成“物质人”:人脑被电脑取代、手机变成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信息迷、购物狂、经济人……人不再是完整的。

如何能找到“精神之眼”,破解现代人理智上太多的困惑?目前唯一的途径是回归经典,找回人类曾经拥有过的具有永恒的性质与魅力的最高智慧——哲学。哲学光照一切意识和行动,在价值观混乱的消费社会,愈加印证了尼采的自信:“哲学确立价值的档次。”

而未来属于孩子,他们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希望和抱负。文化发达的国家早就意识到,在孩子人生的“起跑线上”,最应该让他们阅读的就是哲学书籍。如美国有《杰出青少年的14堂哲学课》、《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40个哲理问题》等,他们最信奉自己的经典诗人惠特曼的名句:“最初读到什么东西,最初看到什么东西,这些就会成为孩子未来生活的一部分。”

法国有《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等。在欧洲让孩子学哲学是有历史传统的,早在古罗马时代,达官贵人们在临终前,都要把孩子和财产托付给堪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齐名的哲学家普拉提诺,而不是家人或亲戚。这位哲学家也从未辜负过这样的嘱托,他的原则是:“只要他们没有对哲学产生兴趣,他们的财产和收入就必须安全保管。”

亚洲的韩国有《哲学家讲的故事》、《哲学家开的店——哲学原来可以这样学》等。

如今,我们终于等到中国也有了这样的青少年哲学读本,即新蕾出版社的“中国哲学启蒙读本”,一共八本:《我是谁》、《幸福是不是猫吃鱼》、《偏见会不会让我变成怪孩子》、《美与丑的秘密》、《爱是心灵的种子》、《阴和阳》、《生和死》、《人在天地间》。图文搭配,机妙天成,意趣盎然,我几乎是一口气就读完了第一本的书稿。开卷就能激起读哲学的兴味,先要会设问,这正是此书的妙趣之一。

诸如:你听到过花开的声音吗?怎样倾听自己的生命之花开放?开篇的一问便是:“我是谁?”一个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可能还是自己。古人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这是告诉我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先要认识自己。那么“我”是谁呢?如果“我”就是由姓名、外貌特征、出生日期构成的,那又怎样区分同名同姓、相貌几乎一模一样的人呢?还有,“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长成一个活泼少年,将来还要长大成人,“我”还是“我”吗?

就这样由一步步的推问,变成一层层的深入,说清“我”是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构成。“内涵”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气质,是区别我、你、他的重要特征。而“外延”,则是每个人都要在天地间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在社会上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社会越发展,每个人的角色也就越复杂,扮演的这些角色便构成“我”的重要内容。“我”正是在与他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中,不断被塑造,同时又影响环境。因此,“我”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很复杂,正如佛陀所言,明白了“我”是谁,就明白了世间最深奥的智慧。

孩子是为了善、为了完美,才到这个世间来的。他们眼中的世界很丰富,他们的思想也立体多彩,阅读哲学启蒙书可丰富他们的心灵,抵御世俗的消极的东西对他们的精神和想象力的侵害。学会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缩的重大问题,从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为以后的人生提供养料和能量。

中国有辉煌浩大的哲学经典,极其丰富,无所不包,既有精深渊博的智慧,又有轻松幽默的机敏,可提供一种恒久的思想之光。商品经济时代,孩子格外需要这种哲学滋养,以开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培育理智的诚实,做一个“完整的人”、“思考着的人”,自奉自助,自尊自信,学会辨别并留住大脑内在的闪光。那他们就不会没有自己的“大思想”,也不会缺乏“创造力”,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在“起跑线上”不仅能迈出正确有力的步子,还能强健自己的身心。

读罢书稿,实为欣幸,遂成文以贺。感谢哲学,祝福孩子!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

书评(媒体评论)

孩子是为了善、为了完美,才到这个世间来的。阅读哲学启蒙书可丰富他们的心灵,抵御世俗的消极的东西对他们的精神和想象力的侵害,学会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缩的重大问题,从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为以后的人生提供养料和能量。

——蒋子龙(天津作家协会主席)

这套丛书从少年儿童层面,遵循少年儿童的阅读规律,采用文图结合的形式,讲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看世界、看人生的独特视角,对少年儿童进行哲学启蒙,表现作者的学术创见,启智于今人,造福于后人,功在千秋。

——杨庆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是谁/中国哲学启蒙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珠//张新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碧悠动漫
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754658
开本 16开
页数 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7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2012108187
中图分类号 B017.9-49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8
168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