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35位顶级企业家的经营之道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曲超编著的这本《世界35位顶级企业家的经营之道》中,将有36位顶级企业家的人生画卷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他们当中,有的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有的则是出身贫苦的普通人;有的是一个行业的顶尖人物,有的则是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有的只知道积攒财富,不知享受人生;有的则是挥金如土、藏娇养艳;有的是富而见仁的慈善家,有的是越富越自私的吝啬鬼……

尽管他们各有差异,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有智慧的成功企业家。

现在,他们的智慧都凝聚在这本书里,翻开书,无数个智慧故事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沿着富豪们的足迹,去和他们一起成功,一起领略智慧带给他们的财富人生。

内容推荐

在曲超编著的这本《世界35位顶级企业家的经营之道》中,将有36位顶级企业家的人生画卷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这36位企业家的人生都充满了智慧——他们走的,是36条不同的智慧之路;他们行的,是36种不同的智慧之法;积累下来的也是36种不同的智慧秘诀……

世界新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告诉人们“要相信自己的国家”的智慧,因此,他收购的墨西哥电信公司让整个拉美只能通过他来交谈。

世界前首富比尔·盖茨告诉人们“要先赢得客户再制造产品”的智慧,因此,他设计的Windows操作系统能成为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告诉人们“领导并非高高在上”的智慧,因此,他的松下公司才能够成为拥有25万员工的跨国性大公司。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告诉人们“顾客至上”的智慧,因此,海尔集团才能够生产出满足各种使用需求的产品,并借此走出国门,踏向世界。

……

现在,他们的智慧都凝聚在这本《世界35位顶级企业家的经营之道》里,翻开书,无数个智慧故事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可以跳跃在时间和空间的长河中,沿着富豪们的足迹,去和他们一起成功,一起领略智慧带给他们的财富人生。

目录

第一部分 美洲地区

第一章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2010年世界首富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把握国家发展的脉搏

锦囊二 搭乘政治“顺风车”

锦囊三 让成本“缩水”

锦囊四 服务,抢“蛋糕”的“利器”

锦囊五 对症下药

锦囊六 强强联合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二章 比尔·盖茨:站在IT行业前沿的弄潮儿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先赢得客户,再制造产品

锦囊二 一流企业卖标准

锦囊三 以公司前途作赌注

锦囊四 坚持雇用最佳人员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三章 沃伦·巴菲特:懂魔法的“股神”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挖掘经济“护城河”

锦囊二 摸准“市场先生”的脾气

锦囊三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锦囊四 机会总在危险后

锦囊五 与所持股票“白头偕老”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四章 拉里·埃里森:“硅谷坏孩子”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抢占市场先机

锦囊二 “弃暗投明”

锦囊三 “就要摸老虎屁股”

锦囊四 不停地“猎食”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五章 杰克·韦尔奇:全球第一CEO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居安思危,率先变革

锦囊二 要做就做市场老大

锦囊三 建立“无藩篱障碍”的公司

锦囊四 放眼全世界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六章 迈克尔·戴尔: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独特的销售模式

锦囊二 规模化定制

锦囊三 创造“零库存”神话

锦囊四 向电子商务进军

锦囊五 客户为尊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七章 霍华德·舒尔茨:将咖啡磨成金沙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员工第一

锦囊二 不靠广告靠口碑

锦囊三 “星巴克体验”

锦囊四 “第三空间”:美人鱼般的魅力

锦囊五 寻找梦幻地段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八章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的“魔法师”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网罗一流人才

锦囊二 追求残忍的完美

锦囊三 不按常理出牌

锦囊四 不为技术而技术

锦囊五 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九章 山姆·沃尔顿:让沃尔玛公司成为“金凤凰”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顾客就是上帝

锦囊二 女裤理论

锦囊三 零售就是细节

锦囊四 员工是合伙人

锦囊五 农村包围城市

锦囊六 推崇创新

锦囊七 节约成本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十章 安迪·格鲁夫:让英特尔公司争做信息领跑者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大刀阔斧挥斩主营业务

锦囊二 斥巨资更改设计

锦囊三 纪律严格

锦囊四 超前决策

锦囊五 技术创新

锦囊六 使自己成为唯一货源

锦囊七 打造品牌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十一章 阿兰·雷富礼:再造宝洁的功臣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独门暗器”:市场调查

锦囊二 多品牌多个性

锦囊三广告宣传“四把斧”

锦囊四 打造商业精英的摇篮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十二章 雷·克罗克:让金字“M”魅力四射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高质量:全球只有一种口味

锦囊二 清洁:吸引顾客的“磁铁”

锦囊三 服务:套牢顾客的心

锦囊四 让顾客感觉“物有所值”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二部分 欧洲地区

第十三章 伯纳德·阿诺特:打造奢侈品聚集地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老树生新芽——复活老品牌

锦囊二 跟着市场走——掌握市场消费趋势

锦囊三 人才难得——善于用人

锦囊四 使用完美的经营策略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十四章 莉莉安尼·贝当古:“十年磨一剑”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

锦囊二 明确的品牌战略

锦囊三 独特的宣传之道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十五章 阿曼西奥·奥特加:让ZARA成为时尚潮流的快速

反应者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别出心裁——独特的商业战略

锦囊二 快速反应——快速的产品全程供应链

锦囊三 对供应链的IT支持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十六章 英格瓦·坎普拉德:为大多数人创造美好生活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成本品牌两相宜

锦囊二 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

锦囊三 超低价与“魔力”目录

锦囊四 运用商业文化的精神力量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十七章 约玛·奥利拉:科技以人为本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困难时期:舍车保帅

锦囊二 发展时期:把握机遇,科学决策

锦囊三 诺基亚的生命:不断创新

锦囊四 对待员工:以人为本

锦囊五 打造顾客至上的企业文化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十八章 科林·马歇尔:成就英国最大的国际定时航空公司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重树信心:新官上任三把火

锦囊二 英航的精髓:永远把人放在第一位

锦囊三 把对手变成朋友:强强联手

锦囊四 挖掘市场:赚“孩子”的钱

锦囊五 走在科技的前沿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十九章 理查德·布兰森:小虾米也能挑战大鲸鱼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大胆的挑战——开疆阔.地

锦囊二 叛逆的定位:对于传统品牌的彻底颠覆

锦囊三 有什么样的总裁,就有什么样的员工

锦囊四 面向年轻人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二十章 卡尔·l阿尔布莱希特:专卖便宜货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低价所打造出的“穷人店”

锦囊二 越简单越好

锦囊三 两兄弟的经营智慧

锦囊四 让员工信得过的兄弟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二十一章 古琦欧·古驰:打造奢华性感的奢侈“巨兽”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选择了古驰,就选择了奢华

锦囊二 体味古典,把握时尚

锦囊三 企业的精华就是设计师们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二十二章 AC米兰教父贝卢斯科尼:从大亨到总理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眼光敏锐的创业之路

锦囊二 大胆改革,锐意进取

锦囊三 游动广告,负负得正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三部分 其他地区

第二十三章 拉克西米·米塔尔:钢铁业的“巨无霸”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坚持不懈的努力

锦囊二 秉承父业

锦囊三 敏锐把握机遇

锦囊四 低成本并购之路

锦囊五 技术要创新

锦囊六 简化经营环节

锦囊七 政治关系与手腕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二十四章 阿尔瓦利德·本·塔利尔·本·阿卜杜拉·阿萨德:中东“金钱王子”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在石油热潮中炒房产

锦囊二 方向选好,投身金融界

锦囊三 智勇双全拯救花旗银行

锦囊四 多元化投资

锦囊五 挤时间去投资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二十五章 松下幸之助:日本“经营之神”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领导并非高高在上

锦囊二 以市场为“风向标”

锦囊三 “企业如人”的经营哲学

锦囊四 造人先于造物

锦囊五 顾客永远是上帝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二十六章 盛田昭夫:“创新之王”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打造自己的“金字招牌”

锦囊二 质量高于一切

锦囊三 企业国际化

锦囊四 “让学历见鬼去吧”

锦囊五 “鲜花疗法”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二十七章 本田宗一郎:“日本的福特"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知人善任,合作有方

锦囊二 以大局为重

锦囊三 和员工打成一片

锦囊四 笼络顾客的心

锦囊五 和质量较劲

锦囊六 打破“大锅饭”

锦囊七 防止一成不变

锦囊八 从善如流,急流勇退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二十八章 岩崎弥太郎:三菱集团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打不倒的岩崎

锦囊二 国家是商人的依靠

锦囊三 公司中的独裁者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二十九章 李秉喆:三星集团,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没有机会寻找机会

锦囊二 放弃贸易业,发展生产业

锦囊三 探索出路,进军电子产业

锦囊四 人才第一

锦囊五 技术作后盾

锦囊六 根植技术经营理念

锦囊七 多方面谋求发展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三十章 鲁伯特·默多克:新闻集团,跨国媒体集团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并购扩张

锦囊二 投资政治为经营开路

锦囊三 赢利为第一目标

锦囊四 跨媒体经营

锦囊五 优秀的财务管理和资本运营

锦囊六 重视受众需求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三十一章 林绍良:四面出击的霸主”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吃苦耐劳送货上门

锦囊二 勇于抓住机会

锦囊三 依托强势的政治关系

锦囊四 抓住国家形势的需求

锦囊五 重用人才

锦囊六 合作才是发展之道

锦囊七 将金融业纳入囊中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三十二章 李嘉诚:“不择细流,汇聚百川”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勤勉加动脑的推销员

锦囊二 意大利学得“塑胶花”

锦囊三 稳中求进做房产

锦囊四 成人之美助船王

锦囊五 蛇吞象——和记黄埔

锦囊六 知人善任多智囊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三十三章 宗庆后:娃哈哈集团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用辅助手段把机会做大做强

锦囊二 让娃哈哈多元化

锦囊三 捍卫品牌

锦囊四 市场要打穿,营销要做透

锦囊五 “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

锦囊六 把简单的东西变成习惯

锦囊七 建设有战斗力的团队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三十四章 王传福:BUILD YOU DREAMS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小米加步枪”打成本战

锦囊二 “一万年太久”:进军汽车业

锦囊三 “股神”力顶

锦囊四 吃“新能源”这碗饭

锦囊五 “袋鼠理论”

锦囊六 打品牌战略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第三十五章 张瑞敏:真诚到永远

 富豪档案

 智慧锦囊

锦囊一 以质取胜

锦囊二 用户至上

锦囊三 “斜坡球”理论

锦囊四 与狼共舞

锦囊五 企业要长三只眼

锦囊六 人单合一

锦囊七 人人都是人才

 成功足迹

 财神点拨

试读章节

1.多渠道发现人才

对于优秀员工的选拔,比尔·盖茨有一套自己的准则,他列出了10条准则一

第1条准则:对自己公司的产品抱有极大的兴趣。

第2条准则:以传教士般的热情和执著打动客户。

第3条准则:乐于思考,让产品更贴近客户。

第4条准则:与公司制定的长期目标保持步调·致。

第5条法则:具有远见卓识,并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6条准则:灵活地利用那些有利于你发展的机会。

第7条准则:学习经营管理之道,关注企业发展。

第8条准则:密切关注和分析公司的竞争对手。

第9条准则:有效利用时间,用大脑去工作。

第10条准则:员工必须具备的美德——忠诚,勤奋,热情,责任心。

微软选人时,还有几条独特的标准,是其他公司所没有的,那就是:失败过的人、能承受压力的人、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和刚毕业的“新鲜人”。盖茨认为,失败过的人比事业顺利的人更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微软公司以后也将会经历挫折,那么,这些曾经失败的人才必定会在逆境中干得更加出色。

因此,盖茨一旦发现本行业中比较出色、但因所在公司经营败落而失业的人,就会在适当的时候聘他来微软工作。当年,比尔·盖茨邀请吉姆·阿尔琴加入微软公司就是极好的例证。

吉姆·阿尔琴在微软公司负责平台产品研发。比尔·盖茨曾经通过朋友多次联系他,吉姆·阿尔琴都置之不理。后来,经过比尔再三邀请,吉姆,阿尔琴终于答应来面谈。结果,吉姆·阿尔琴一见到比尔就直接说,微软的软件是世界最烂的,实在不懂比尔请他来做什么。比尔·盖茨不但不介意,反而对他说,正是因为微软的软件存在各种缺陷,微软才需要他这样的人才。比尔·盖茨的虚怀若谷感动了吉姆·阿尔琴,他终于同意加盟微软公司。

盖茨还青睐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在他看来,应聘者要对软件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微软宁愿冒失败的危险选用曾经失败过的人,也不愿意录用一个处处谨慎却毫无建树的人。

刚从学校毕业的“新鲜人”,占据整个微软公司每年录用的新进员工总数的80%以上。因为盖茨认为,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反应敏捷,能迅速地进入一个新领域;能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把原来认为互不相干的领域联系在一起并使问题得到解决。

聘用精英人才是软件业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企业想成功,招聘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微软公司对于精英人员的筛选也是十分严格的。

年轻人进微软面试之前,在校园内就要经过反复考核。应聘者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接受至少4位来自不同部门员工的面试。在下一轮面试开始之前,前面一位主持人会把面试者的详细情况和建议通过电子通讯传给下一位主持人。有希望的候选人还要回微软公司总部进行复试。

微软面试中有不少因古怪而出名的问题,比如“井盖为什么是圆的”,“美国有多少加油站”,“上海的出租车产业占上海的多少比例”等,以此来考察应聘者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对每一位被面试者做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微软还要求每一位面试者准备一份候选人的书面评估报告。这样,最后能顺利通过面试获得聘用的人员就很少了。

另外,微软雇佣的员工,40%是通过员工推荐的,因为忠诚的员工会推荐最好的员工。微软不仅敞开胸怀接纳这些优秀人才,并且给那些推荐杰出人才的员工以优厚的奖金。这一人事制度,以员工信誉为基本前提,十分难得。

可想而知,经过这样的层层把关,能够闯关夺魁的一定是优秀的人才,而这些人才现在已成为微软事业的核心层。

2.人尽其才

比尔·盖茨把重视人才的管理理念视为公司的核心财富。他深知“人尽其才”对于员工和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微软公司有一套“双轨道”机制,既允许优秀员工在管理轨道上发展,也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技术轨道上发展。在每个轨道上,微软为员工提供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员工并不一定非要做管理工作才能促进个人事业的发展。这样的“双轨道”政策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才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有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微软公司鼓励公司内部人才的流动和发展。各级管理者也都遵循人尽其才的理念,给每一个优秀人才提供最大化的发展空间。各级管理者也深深理解“最优秀的人不属于我,而属于公司”,他们不会把人才据为已有,而是给最优秀的人才更好的发展机会,无论这个机会是不是由自己所管理的机构提供的。

除了培养优秀的人才之外,公司也一定会发现并督促那些表现较差的员工,先给他们机会改进,实在不行就只有要求他们离开。

为了达到人尽其才这个目的,微软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分级评估体系,并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在每一年度的考核中,每一个副总裁必须把他的部门所有的员工分成4个等级:超过期望,达到期望,达到大部分期望,没有达到期望。而每一个等级都必须有合理的比例,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员工被评为第三或第四等。其中,拿到第四等(大约是5%)的员工等于是拿到了“不改进就得走”的信息。

为了使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微软拥有独特的员工培训体系,他们通过“职业模式+能力/技能差距+业务需要”的模式来决定培训的内容、时间、对象。

微软的员工的成长经历中,有70%的员工通过直接工作经验和在职培训获得,20%的员工通过导师的辅导完成,10%的员工通过其他培训形式获得。同时,微软公司还提倡随时随地学习。遵从“明确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到执行学习计划,再到构想达到下一个目标需要的新的知识技能”模式,如此循环,以逐步实现学习的目标。

微软公司还会对员工的学习需要进行持续的调查,了解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和职业生涯规划。

微软公司对员工的业绩考核采取经理和员工双方沟通的形式。在每年的年度工作伊始,经理会和员工总结上年度的工作得失,指出改进的地方,定出新一年的目标。目标以报表形式列出员工工作职能和工作目的,经双方共同讨论后确定下来,大概过半年时间,经理会拿出这张表来和员工的实际工作对照,作一次年中评价。年底时,经理还会和员工共同进行衡量,最后得出这个员工的工作表现等级,依此来决定员工的年度奖金和配股数量。

这种办法的好处在于,它使得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员工业务目标结合在一起,公司发展的同时,员工自身也有了努力的方向。另外,员工也可以提出希望公司给予什么样的发展机会和培训机会,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比尔·盖茨这种独特的用人之道,不能不说是微软成就软件霸业的重要因素。P21-23

序言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商场如同战场,硝烟四起,血雨腥风,转瞬之间,就有无数个商界领袖被淘汰出局,也会有无数个无名之辈崭露头角。在商场上,没有天生的赢家,也没有真正的输家。

然而,在这么沉浮不定的商界,却总有那么一批人能够微笑着搏击商海,并在商界的史册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为何这些企业家就能成为“财神”,从而开创出常青的基业,成就成功的人生呢?答案只有两个字——智慧!

在本书中,将有36位顶级企业家的人生画卷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他们当中,有的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有的则是出身贫苦的普通人;有的是一个行业的顶尖人物,有的则是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有的只知道积攒财富,不知享受人生;有的则是挥金如土、藏娇养艳;有的是富而见仁的慈善家,有的是越富越自私的吝啬鬼……

尽管他们各有差异,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有智慧的成功企业家。

这36位企业家的人生都充满了智慧——他们走的,是36条不同的智慧之路;他们行的,是36种不同的智慧之法;积累下来的也是36种不同的智慧秘诀……

世界新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告诉人们“要相信自己的国家”的智慧,因此,他收购的墨西哥电信公司让整个拉美只能通过他来交谈。

世界前首富比尔·盖茨告诉人们“要先赢得客户再制造产品”的智慧,因此,他设计的Windows操作系统能成为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告诉人们“领导并非高高在上”的智慧,因此,他的松下公司才能够成为拥有25万员工的跨国性大公司。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告诉人们“顾客至上”的智慧,因此,海尔集团才能够生产出满足各种使用需求的产品,并借此走出国门,踏向世界。

……

这些成功者的智慧,无论在过去、在现在、在未来,无论在哪里发生都同样精彩,引人人胜,让人深思。可以说,他们的这些智慧,就是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推动力。

也许有很多人会说:成功的创业需要勇气和胆识。”的确如此,如果没有胆识你就不能踏出第一步。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成功,更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智慧,否则,你的创业行为就成为了蛮干、傻干,你就很难到达成功的终点。现在,他们的智慧都凝聚在这本书里,翻开书,无数个智慧故事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可以跳跃在时间和空间的长河中,沿着富豪们的足迹,去和他们一起成功,一起领略智慧带给他们的财富人生。

因此,聪明的你,就应该从本书中借鉴他们人生智慧与经营之道,并从中汲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将这些成功企业家的智慧变为自己的智慧,这无疑是通向成功的一种捷径。

记住,只有智慧才是任何人都夺不走的财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35位顶级企业家的经营之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曲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26718
开本 16开
页数 4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76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8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38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9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