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曾苟活(民国大师的风骨和底气)
内容
编辑推荐

民国时期,曾涌现过一大批风骨独特的文化巨人,梁启超、鲁迅、徐志摩……他们以笔为戈,才华绝代;而文字背后,他们赤忱、痴狂、小怪癖、小脾气!鲁迅和胡适等专著的《不曾苟活(民国大师的风骨和底气)》共收集了文人忆述文人的怀悼文章四十来篇,记录下大师们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一面,以及他们之间颇具时代特色的真挚友谊,给后人以精神指引!

内容推荐

民国时期,曾涌现过一大批风骨独特的文化巨人,梁启超、鲁迅、徐志摩……他们以笔为戈,才华绝代;而文字背后,他们赤忱、痴狂、小怪癖、小脾气!《不曾苟活(民国大师的风骨和底气)》收集了文人忆述文人的怀悼文章四十来篇,记录下大师们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一面,以及他们之间颇具时代特色的真挚友谊,给后人以精神指引!

最后几个民国人的最后几笔文,写完了最苦和最幸的绝代文人!

鲁迅和胡适等专著的《不曾苟活(民国大师的风骨和底气)》透过撼动历史的文笔,一窥更真实的他们!

目录

胡 适:记辜鸿铭——我博学多识的敌人来了

傅斯年: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我忍辱至此,皆为学校,但忍辱是有止境的

鲁 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战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

胡 适:高梦旦先生小传——吾父不仅是一个好父亲,实兼一个友谊至笃的朋友

胡 适:追忆曾孟朴先生——精致的作品是发现了,只缺少了伟大

梁启超:王静安先生墓前悼词——以后研究甲骨文的自然有,而能矫正他的绝少。这是他的绝学!

张荫麟:王国维先生之特出——先生有一特具之优长,即历史眼光之锐敏是也

夏丏尊:弘一法师之出家——我的出家,大半由于这位夏居士的助缘。此恩永不能忘

郑振铎:永在的温情——迟了恐怕要来不及了

夏丏尊:鲁迅翁杂忆——依旧是洋官纱吗?呃,还是洋官纱

郁达夫:回忆鲁迅——密丝许,你胃不行,咖啡还是不吃的好,吃些生果罢

郁达夫:怀鲁迅 ——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萧 红:回忆鲁迅先生——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郑振铎:惜周作人——他实在太可惜了

郑振铎:悼夏丏尊先生——他的天真无邪之处,的确够得上称为一个“孩子”的

傅斯年: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 ——准备着明天就会死,工作着仿佛永远活着的

胡 适:丁在君这个人 ——我们是救火的,不是趁火打劫的

鲁 迅:忆刘半农君——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

郁达夫:敬悼许地山先生——这一种天真的性格,他就一直保持着不曾改过

夏丏尊:白采——不知你有否一读的诚意

朱自清:白采——他是一个有真心的人

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怎样一个人?一位老先生哩

胡 适:追悼志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郁达夫:志摩在回忆里——这顽皮小孩,样子真生得奇怪

郁达夫:怀四十岁的志摩——我就只想做一篇伟大的史诗,来颂美志摩和小曼

林徽因:悼志摩——看雨后的虹去

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

郑振铎:想起和济之同在一处的日子

他结婚的时候,便是靠《复活》的稿费补助的

罗常培:我与老舍

不!冷风可吹硬了我的骨头?

朱湘:梦苇的死

我的心似一只孤鸿

说话中偶带点结巴,仍是他的特征

柳亚子:怀念阿英先生

信是几乎每天有的,但人却没有见过第二次

郁达夫:光慈的晚年

我们在一家四川路的咖啡馆里,坐着谈着,竟谈尽了一个下午

郁达夫:打听诗人的消息

死了的人,总是好人,死者的遗稿,总是杰作

鲁迅:柔石小传

所以他只到十岁,这才能入小学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

鲁迅:忆韦素园君

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

石民:忆粱遇春

记得我第一次招呼他和他攀话时他的脸上简直有点赧红哩

靳以:忆崇群

个人都有好理想,个人都有自己的辛苦

靳以:忆圣泉

不知道他是藏在天上人间的哪一个角落里

试读章节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地的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又加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混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混浊得很,所以把红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筒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

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那天下午要赴一个宴会去,我要许先生给我找一点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头发。许先生拿了来米色的绿色的还有桃红色的。经我和许先生共同选定的是米色的。为着取笑,把那桃红色的,许先生举起来放在我的头发上,并且许先生很开心地说着:

“好看吧!多漂亮!”

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顽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鲁迅先生这一看,他就生气了,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我们这边看着:

“不要那样装她……”

许先生有点窘了。

我也安静下来。

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我开始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

“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

“什么时候看的……”

“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

“买的书吗?”

“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

“看了有趣味吗?”

“随便看看……”

“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

“……”没有回答。好像很难以回答。

许先生在旁说:“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

P68-7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曾苟活(民国大师的风骨和底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胡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604153
开本 32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13
14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0: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