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锦葵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柯艾严肃文学作者当中,林培源是最为勤奋而高产的,他的创作热情一直感染着其他的作者,和每一位喜爱他的读者相信这一次这一册对爱的炽烈诠释,依然不会让你失望!

生命是一只巨大的熔炉,生存与覆灭,爱与恨,真实与谎言,都置身其中,滚烫沸腾;青春是熔炉里浮沉的烙铁,为眼泪和回忆共同浇灌,嘶吼着蒸腾;在撩动人心的字里行间,在炽盛浓烈的情感里面,在这样一卷用赤诚写就的书簿面前,你我不能自已,甘愿沦陷。

内容推荐

小说透过叶明生和叶重阳两人的不同视角,以第一人称讲述了叶重阳、陆兆臣、叶明生、尹辰等人在面临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和感情纠葛时,如何追寻生命存在价值的故事。

本书主人公叶重阳和叶明生是一双姐弟,血浓于水的两人却有着性格迥然不同,叛逆而倔强的姐姐内心十分脆弱,渴望爱,而又恐怕随之而来的伤害;而从小生活在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中,使得弟弟叶明长成了一种隐忍而内敛的性格;与叶重阳同住一个院子的陆兆臣,他们相互伴随,彼此吸引,却自始至终以十分极端的方式在相爱,在互相折磨、互相伤害,再加上父母的阻挠、第三人唐昕的介入,这段感情一路坎坷颠簸、跌宕起伏,最终依然难逃命运的囚牢……而当姐姐叶重阳遇到尹辰之后,一场关于亲情与爱情、承诺与背叛的拉锯战才真正拉开了帷幕。

叶重阳的故事将止于何处?母亲留下的锦葵手镯最终会在谁的手上?所有的结局,都静静地躺在文字里,等你来翻阅……

目录

第一章 心是孤独的猎手

第二章 喧哗与骚动

第三章 罪与罚

第四章 八月之光

第五章 没有指针的钟

后记:孤独的孩子提着心碎的灯笼

试读章节

“怎么睡不着?”我问她。她没有回答,不知从哪里摸出一支烟,用食指和中指夹着,递到我跟前,示意我给她点火,眼神带着一丝迷离的光。

“不好意思,我不抽烟,没有火机。”

她发出短促的笑声,好像在嘲笑我,“呵,我差点儿忘了,我的明生从来烟酒不沾。”

我回了一句:“那你还要我帮你点烟。”

她把烟嘴送到嘴唇,轻轻地含住,又不知道从哪里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打火机,一只手掩在嘴边挡风,另一只手利落地点燃了打火机,重重吸了一口之后,烟的末端亮了起来,紧接着她长长地吐出一口白烟,“抱歉,在外面习惯了。”

我不应该感到意外的,像叶重阳这样的女人,高中还未读完就辍学,一直在外,她一定经历了很多的故事吧,她的经历远非我所能穷尽。我盯着她看,这么久没见,她身上的蜕变,宛若历经严冬之后婀娜绽放的花朵,有些脱俗的美,令人却步,但止不住会驻足,多看一眼,一眼就够了。

我细细打量着她,好像第一次邂逅一样,此刻我十分疑惑,我和她成长在同一个家庭、同样的环境里,为何一旦分开,彼此身上那些蠢蠢欲动的念头,就会急速地吞噬原先的我们?我们从同一块土壤生根发芽,然后枝节蔓生,分道扬镳之后遭受不同的光和热,终究就会长成这般模样吧?

此刻的叶重阳,身上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老练和隐忍混淆起来的气息,她身上一定驻扎了无数形态各异的魂灵,在不同的时刻它们会呈现出不同的面目。她的脑海里其实一直住着一头类似于母鲸的动物,它的身体是蓝色的。那种蓝,就像天空本身的颜色一样,钝重,令人失控。

夜很深,婶婶一家人早就睡了,我们像下午一样,依旧搬了凳子坐在屋檐底下,漏下的雨珠断断续续的,打在粗糙的地板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你还没有回我呢,怎么也睡不着?”

叶重阳一边抽烟,一边慢吞吞地回我:“没事,就想和你聊天。”

“我倒不觉得我们有什么好聊的。”

“那你还出来?你这个口是心非的人。”

“好吧,我投降。”

“这还差不多。”

我有些哭笑不得。夜很静,面对一个曾经和我闹得面红耳赤甚至扬言互不相认的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做到坦然。

“那你说说,要聊些什么?我可是个话题很贫乏的人。”

“就聊一聊感情吧,如何?”

叶重阳,算你狠,又抓住了我的软肋。

“感情的事情,怕是没有你来得丰富,我的,贫乏得很。”

“那倒不一定,你怎么就知道自己的很贫乏呢?”叶重阳见我好像不太愿谈及感情的事,于是语气平缓了许多,她挪了挪凳子,和我面对面坐着。

“明生,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先说我的故事,然后换你,如何?”

“这算什么游戏?”见我无动于衷,叶重阳有些不耐烦了,她的眼睛在黑暗中看起来异常明亮。我换了一种姿态,不再是瘫软地靠着椅背,稍稍坐直了,我在等叶重阳揭开那层包裹着她的神秘面纱,我在等着她的故事,等着她填补这三年来空缺的位置。

“我堕过胎。”

没想到,叶重阳一开头,就抛给我一枚重磅炸弹。我像打量陌生人一样盯着叶重阳看,看到她现在的样子,实在无法想象,她曾怀过孩子。不过,我这样的想法太单纯了,像叶重阳这样的女人,堕胎对她来说,又算什么呢?P026-027

后记

深夜的时候我在写字,书桌上放着凌乱不堪的书和其他杂物,只有一盏孤灯陪着我抵抗时间。而现在屈指一数,一晃五个月就过去了,从上一个寒冷的冬天再到这个暖煦的春天,时间带着我跑得飞快,我的故事也在很多个深夜,一点儿一点儿从心里流淌出来,最终汇成了这湾或深或浅的泉水。很多个深夜,室友们早已入睡,而我还对着打开的文档,像被神灵召唤一般,化为麇鹿,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地带奔跑、跳跃,试图寻找传说中水草丰美的草原。

现在我终于结束了这一段漫长的、充满自我挑战意味的旅程。凌晨四点多的时候,天空渐渐从黑暗中分离出一丝亮光,白天还没开始,可我已经困乏至极,因为僵坐太久,我疲惫不堪。写下最后一句话之后,我长长地叹了口气,站起来,突然间浑身止不住地微微颤抖,胸口堵得慌,胃开始泛酸,扶着洗手间墙壁的时候我差一点儿呕吐出来。

自从开始写这个故事,我就陷入了这样日夜颠倒的生活。书写、沉思,同时间以及与睡眠进行永久的拉锯战。好不容易,我和你一开始定下的那纸关于故事的契约到期了,我不再讲述这个故事——而你的阅读才刚刚开始——或者已经结束。

亲爱的读者,你要问我这个故事究竟讲什么,我无从回答。它或许和爱情有关,或许无关,一切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来打量它。千头万绪织成的这张大网从一开始就把我牢牢地套住了,我好不容易才挣脱。回过头来,有种劫后余生的惊悚堵在胸口。因为我不敢相信,我真的写完了,我真的把这个繁复的或者毋宁说简单的故事讲完了。

这是我的第二本书,对比上一本,它更像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

叶重阳从一开始就在这里栖息了,她和这个故事的关系,就像鱼和水。她从一个遥远得无法触及的世界游过来,我看到她的眼睛,眼睛里有光,那是甚过于哀求、悲悯和人世间所有情感的目光。她无家可归,她游荡在尘世之间,而我则是地狱里收集游魂的人,是的,写作的人每时每刻都在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我的内心深处有一间紧锁的房间,别人无法轻易地走进去,那里暗无天日,藏掖着宝藏和等待被叙说的故事。我想起很久很久之前听过的一首歌,里面那句“聪明的孩子提着心碎的灯笼”深深地打动了我。没错,我就是那个提着灯笼四处寻找的孩子,但我不是聪明的孩子,而是孤独的孩子。写字的我很孤独,也很幸福,因为每走一段路,我都可以照亮黑暗中模糊不清的轮廓。

“写作或许和黑暗有关,有一种想要进人黑暗的欲望和强迫感,并且,或许幸运的话,可以从中带些什么回到亮处。”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提着她的灯笼找到了她的小说,而我呢,我找到了什么?

当故事还未完全从我的手中脱离开来的时候,我时常和故事里的人物对话,叶重阳、陆兆臣、叶明生……每一个人物都有他们独特的声音,哀伤的,快乐的,沉静的,喧闹的。我听见他们在说话,在哭泣,在微笑。他们的人生很短也很长,他们的青春很炽烈也很平淡。故事讲完了。但他们留给我许久都摆脱不了的阴影。有时候写着写着,我会突然停下来问自己,这样一个故事,真的是我要写的吗?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节,所有的一切,真的是我从一开始就想要的样子吗?可是,没有谁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写作是一次又一次孤独的慰藉。幸好还有你们陪着我,陪我感伤,陪我落泪。当我渐渐被笔下的人物所感染,被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所牵动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或者说我不愿意停下来。我要给挚爱的他们一个完整的人生,给每个人物的出现和消失一个完满的解释。但写作不仅仅局限于解释,我在不断和自己的对话中看到了自身的局限,也看到了某些出乎我预料的超越。所有这些体验,都和三年前的那次书写截然不同。我在这两段跋涉中领略了不同的风景,一次是走马观花,而另一次则是巨细靡遗的审察。那时我还浅薄,放着一颗空心以为可以任由我的文字将它喂饱。直到现在,回首看过往,我才知晓此间成长的凝重和寓意。我把在这段旅程中所涉猎的每一处细微景象都小心翼翼地收罗起来,生怕把它们弄丢了。因为它们是属于我的,是时光和心血的衍生物,是我掏尽青春岁月,审度自己对写作的卑微瞻仰后留下的瑰宝。

故事在我身体里蔓延开来的时候,我曾为取什么名字而绞尽脑汁,那段时间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用“如果天空不死”来命名,那是北岛文集《青灯》里提到的一句诗。后来,我终于找到了诗的完整版本。是一首长诗,关于孤独,关于写作,关于灵魂的自我慰藉。我好像找到了一面镜子,揽镜自照,有一种被灼伤和刺痛的感觉,足以窥视我内心苍凉而惶惑的世界。于是欣喜若狂,大半夜伏在书桌前,将它一字不漏地誊写在本子上。一句一句地默诵,差一点儿湿了眼眶。

“如果天空你不死,你就要降雨,为了饥渴的写作者,为了寂寞的写作者。如果天空你不死,请你为诗影的此刻祝福,诗影此刻的悲伤没有定义,无法言说,如果天空你不死,请你闪电,打雷,诗影背负小说在盛夏远行,回首往事,上一个时刻的脚印,诗影的勇敢小小的,诗影为自己勇敢喝水。诗影。写作。只为自己。”

——“诗影。写作。只为自己。”这是何等孤傲何等潇洒的宣言!试问如今,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为自己而写?别人我不知晓,至少在读到这句诗的时候我自惭形秽,因为我无法做到只为自己。所以,最终我放弃了这个名字而将故事取名为《锦葵》——因为我害怕了,我变得怯懦,写得越多,越是感到有心无力。我要负责的那些人物,他们站在遥远的时光深处打量我,他们冷眼看我,看我如何为他们裁量,为他们披上合体的衣裳。我掏空了心思在写,我不敢说我做到了,但至少我尽力了,至少我可以说,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们。我没有将他们放逐在风雨飘摇的路上,我给他们找到了一处遮风挡雨的陋屋。

在写这个故事之前,我想了很多的叙事方式。写完第一章之后,我犹豫了很久,最后决定采用叶重阳和叶明生两姐弟各自的视角来展开,交错进行。他们两个人是同一块土壤里生长起来的泾渭分明的植株,在他们各自的人生回忆中,故事是这样,故事又是那样。重复的讲述,但我们看到的情节却不尽相同。我想,这是一次尝试。在试图进入叶重阳的内心时,我曾犹豫过,也畏惧过,因为叶重阳是如此复杂的一个人,她倔犟、直率,同时又渴望爱,却常常被爱所伤。所以她变得冷漠,变得小心翼翼,当我写到她的欢喜写到她的落泪、写到她的希望写到她的绝望时,我甚至都能感到心在淌血。我是如此小心地对待他们。叶明生的那部分相对比较冷静,写作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到,讲故事的不仅仅是叶重阳两姐弟,加上我,一共是三个人,写这个故事,我最大的感触便是关于爱和恨之间的关联,有时候,它们是同一样东西。写到动情处,人会跌进一个和现实截然不同的旋涡里,被席卷着,一直找不到停歇的地方。有些段落我自己很喜欢,每次写出精彩的句子,我都会莫名地兴奋,躁动不安——至于这样的讲述方式成功与否,我自己无法评价,只能留待亲爱的你还有时间来检阅。

有人问我“锦葵”究竟代表什么。我想,当你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其实你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不用我说,那朵属于你的锦葵早已悄然绽放,它可以是绚烂的,也可以是平淡的,但它终究是你的,是你花费心思去栽培、浇灌,然后慢慢生长起来的。

“写作是你给予自己的一系列许可,让自己以某种方式表达。发明。跳跃。飞行。跌落。寻找具有你自己特色的叙述和坚持,即是说,寻找你内心的自由,既严格,又不对自己太苛刻。”苏珊·桑塔格的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着。面对我所钟爱所崇拜的文学大师们,我只是卑微的沧海一粟,我所有的书写,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对自我的检阅,我不断地审察和度量自身深浅,同时,也为下一次的航行做好准备。

这就是我想说的,关于写作,关于《锦葵》,关于我们一目了然的青春,和稍纵即逝的岁月。

林培源

2010年3月18日凌晨于深圳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锦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培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4059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9: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