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双姝恋
内容
编辑推荐

阅读《双姝恋》,你不会不感觉到,作者把抗衡和珍重、解构和释放平衡得那么从容,近乎奇妙。在异域他乡坚持华文写作,把女性的文学潜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受到感动的,就不仅仅是文本的魅力了。

《双姝恋》作者陈漱意以女性的直觉和敏锐的洞察力,抒写两性关系,特别关照女性在婚姻中的自由与束缚,以隐喻、梦境等现代主义手段,给读者呈现出细腻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

内容推荐

小说集《双姝恋》包含八个中篇:《双姝恋》、《青鸟》、《怨偶》、《这样的未来》、《流浪的犹太》、《把光荣留给玛莎》、《挽歌》、《背叛婚姻之后》。《双姝恋》作者陈漱意以女性的直觉和敏锐的洞察力,抒写两性关系,特别关照女性在婚姻中的自由与束缚,以隐喻、梦境等现代主义手段,给读者呈现出细腻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

目录

总序 众里寻“她”千百度

双姝恋

青鸟

怨偶

这样的未来

流浪的犹太

把光荣留给玛莎

挽歌

背叛婚姻之后

附录:“背叛”的欲望与女性的“完美”——读陈漱意小说《背叛婚姻之后》

试读章节

她们同时认识阿罕,一定要分个先后的话,就算林爱梅先认识的吧,是林爱梅首先看到阿罕从许丽的背后走过来。

那是在一个法国文化基金的筹款餐会里,餐会之前先有一场提琴演奏,一屋子法国人,连台上表演的,也是法国作曲家的作品。许丽握着节目单,眼光从一个接一个拗口的人名上轻轻滑过。小提琴缠绵温婉的乐音,在古色古香的小会场里流转。许丽盯着墙上垂挂的落地窗帘,陈旧的粉蓝丝绒滚金边,映衬门边的石柱和沿墙细巧的雕花,她觉得好像坐在古代的法国宫廷里,而在半空间奔跑的音符,正在每个人身边和沿墙所有的纹路里钻进滑出,真像在做游戏,实在好玩。

演奏的时间只有一个钟头,她还在神思游离,音乐会已经结束。接下来的餐会,她知道并不是可以坐下来一道接一道上菜的正式晚餐,根据主办人贾克琳的说法,“是值得期待的法国小吃”。她很好奇,跟着小队伍鱼贯而出。到隔壁另一个宴会厅,迎面大束鲜花,三张铺着白餐巾的长桌上,摆满酒水饮料、银器玻璃杯,另外烤肉、熏鱼、鹅肝、烹虾、起士、糕点、水果蔬菜,五六个侍者还托着银盘穿梭在宾客间,银盘上盛着各色开胃小点。许丽和林爱梅各端一杯香槟啜饮,发觉耳边灌入的净是柔软浓稠的法文,林爱梅缩了下肩膀,说,“我们来这里会不会有点傻?”许丽想到两百元一张的餐券,想到她们并不熟识的主办人贾克琳,为了推销餐券,还假意问她们“你们喜欢不喜欢欧洲男人?”不觉也耸了耸肩,“我们说我们的中文吧。”手里摇晃一下已经见底的空杯,“下一杯喝白酒?”她问向林爱梅,耳边却传来洋腔洋调歪歪扭扭的中文,“你要白酒吗?我去帮你拿。”见一个穿西装的中国男生,笑吟吟来到旁边。

“你是ABC?”许丽后退一步,打量眼前这个长得相当好看的大男生。

“是呀ABC,American B0131 Chinese,你们是这样叫我们。”阿罕说着,过去替她们端酒。许丽和林爱梅相视微笑。“你看那边,还有一个东方人。”许丽顺着林爱梅的眼光望过去,果然见一个五十好几的东方人,带一个年轻的法国女人,两人好像是男女朋友的关系。阿罕递酒过来,也顺着她们的眼光望去,“他也是中国人,常常捐钱给这个组织。”

“你怎么知道?”林爱梅问。阿罕说他碍着贾克琳的面子,几乎每年都参加这种餐会。

“那你是做什么的?”林爱梅咄咄逼人地问。

阿罕作势想了好久才终于说,“我是男人内衣广告的模特儿。”

“你是模特儿?”许丽惊呼,转向林爱梅,“他是模特儿耶。”

见阿罕“噗”一声笑出来,林爱梅认真地再问,“不要开玩笑嘛,你是做什么的?”

“你居然相信!”阿罕面对许丽,还是哈哈笑个不停,半晌才说,“我是建筑师,你们呢?”

“我原来在银行上班,她在一家商行,我们都是搞财务规划的。”许丽老老实实地报告。

许丽和林爱梅来自台湾,两人是纽约大学商学系研究院的同学,已经做了四年的室友,毕业后,林爱梅工作顺遂,许丽上了两年班,不久前却辞掉工作,正赋闲在家。像阿罕这样讲一口蹩脚中国话的男生,她们在学校里也认识几个,因为谈不到一起,从来不来往。但是,阿罕娘那些格格不入土生土长的男生不太一样,他彬彬有礼地给她们端酒挑食物,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文的,有说有笑。贾克琳正在宾客间周旋,这时来到他们三人面前,问,“你们原来就认识的吗?呃,在这里认识的,我说呢,来这里会给你们带来好运,你看,这不是吗?”说着,眼光在他们脸上暖昧地搜索着,一转身,又转到另一圈人那里。

许丽忽然把鼻尖对着阿罕肩上深嗅一口,“你是不是擦香水?”

阿罕笑一声,“从前我妈妈也像你这样问过我,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的老师教我们擦古龙水,可以遮掉身上动物的气味,后来发觉东方人并没有那种气味。可是,每次出来玩的时候,还是喜欢擦点古龙水,习惯了。”

许丽和林爱梅听得又相视一笑,阿罕不依,“你们好像有什么默契?”等了一会,接着问,“不肯说吗?”

“也没什么。”林爱梅说,“只是在台湾没遇见过男人擦香水。”

“不是香水,是古龙水。”阿罕认真地纠正。

两人一听,忍不住叽叽咕咕又笑起来,从笑眼里对望着,一起敏感到什么,是什么?许丽有点怕怕,她小心地闪开去,端正起脸色。

许丽高挑白细,落落大方;林爱梅皮肤略黑,五官不如许丽端整,但也自有她的妩媚,两人其实长得不相上下,书也念得不相上下。她们且有许多共同的喜好,譬如现在,两个人对阿罕的印象一样好,一分不差的一样好。那么,就由阿罕决定了。阿罕会不会约她们其中一个再见面?会吗?会吗?许丽开始胡想,且不知怎么,她觉得林爱梅也是同一门心思。

林爱梅原来有个论及婚嫁的男友K.C.,不久前才吹掉,因为K.C.变心,恋上一个美国女孩。

K.C.在华尔街上班,虽然股票市场大不如前,K.C.却精明能干,一直稳坐高薪职位,跟这位阿罕很不同型。阿罕长得实在好看,而且有股傻乎乎的憨态,不断在呼唤她们的母性。许丽想得几乎痴了,见林爱梅正在一张餐纸上写电话号码,嘴里说着,“我们两个,家里的电话号码是一样的。”

阿罕盯住许丽,说,“把手机的号码写上吧。”

许丽接过餐纸,在林爱梅的手机号码下,写上她自己的,然后交给阿罕。阿罕掏出一张名片,“我身上只有一张名片。”说着交给许丽,林爱梅伸手夺过,“我看看你的名片。”又啧啧连声地说,“这么漂亮的名片,建筑师至少算半个艺术家吧,我知道你们品味都很好。”P1-4

序言

记得大文豪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这套“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第一辑)即将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陆续出版,人选其中的十位华人女作家的十部小说、散文和诗集,犹如十株充满灵气的生命之树郁郁葱葱,而作为这套丛书的主编,望着满眼葱绿,却是思绪万千,久久难以平静。

我之所以主编并出版这套“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纯属偶然。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为母校华东师范大学讲授“台港文学研究”等课程及撰写相关论文,此后不断受邀出席各种香港文学、台湾文学以及东南亚华文文学、北美华文文学研讨会而一脚踏进世界华文文学圈以来,不知不觉竟然已经20年了。20年来,在我先后从事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文学以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过海内外许多著名作家、学者的热情而无私的帮助。他们中间有的推荐、发表我的论文,有的邀请我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有的提供给我从事有关学术课题研究的资料和经费。我曾数次受邀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岭南学院(今香港岭南大学)、台湾大学等学校的访问学者或客座研究员,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研究。20年来,我结识了一大批海内外的文学朋友和华人作家,我所得到的各种各样的赠书,其地域之广,几乎可以拼成半张世界地图。

在我结识的海外华人作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女性作家,我对她们的创作尤其关注。一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的硕士、博士论文以及不少论文都以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作为论题。研究表明,女性作家及其文学书写,之所以凸显其性别意识,正是因为几千年来所造就的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无所不在的形态,使得女性在历来由男性书写的文学史中,往往成为被他人书写、塑造和代言的角色;而女性介人书写,尤其是自我书写,就意味着这种被他人书写、塑造和代言的历史的终结,而在女性书写过程中,其性别意识及其特征会或明显或隐秘地镌刻在其创作文本之中,这正是我对女性作家及其文学书写饶有兴趣的地方。同时我作为一名女性学者,深知女人(她当然在生活中同时也扮演着女儿、妻子、母亲等角色)从事创作与研究要承受比男人更多的艰辛与困难。而那些在海外生存的华人女作家,要在母语创作上取得优异成绩并且得到承认那就更为不易了。比如像人选本丛书作者之一的严歌苓女士,当年在美国求学期间是用“边角料”时间来从事华文创作的:一方面是为了能得到稿酬以便生存;另一方面则是她对于母语写作的那一份挚爱、深情和锲而不舍。这一份对于母语写作的挚爱、深情和锲而不舍,在人选本丛书的其他女作家身上也都可以明显感觉得到。所以,我对那些能够做到事业和家庭都能兼顾,而且创作丰收的文学姐妹始终怀有一份由衷的敬意。

2008年9月,我应“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2008双年会筹备会主席吴玲瑶女士的盛情邀请,作为特邀嘉宾之一,出席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成立20周年的第10届双年会,在这次会议上我曾就“海外华人女性书写”作了如下演讲:

我认为,随着20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一起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批评思潮以来,人们对于占据人类“半边天”的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性别角色及其文化意义的认识与探究,2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结晶。用著名的社会学家麦克卢汉的话说,“女性主义”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不断扩展,“预示了90年代乃至下一世纪人类精神天地中一朵膨胀的星云”。然而,在现实世界.女性在成才、就业、劳动报酬、职务晋升及人身权益等方面所遭受的“性别歧视”和“温柔宰割”,却又成为始终悬置于她们头上的一把克利达摩斯之剑。并且,国内各所高校20多年来竞相开设“女性学”课程,但其中有一个概念至今似乎仍然模糊不清:即“女性学”课程是否等同于“女性课程”?或者说,这些课程专门是“以女生为对象的课程”,还是“以女性性别问题为内容的课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和范畴。今天我的演讲并不想就此展开讨论,我想谈一谈我对“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和海外华文文学书写的真切感受。

“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已经走过了20年并不一帆风顺的路程。从第一任会长陈若曦女士开始,到如今的周芬娜会长,以及即将接任的吴玲瑶会长,在一任任会长以及一届届工作干部的无私奉献与卓有成效的领导下,20年来,“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在中华大地以外的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该国、该地区主流文化的夹缝中,顽强地播撒着炎黄子孙和中华文化的良种,传承着华文文学与华夏文明的薪火,期间还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艰难与辛苦,却始终百折不挠,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你们自豪与骄傲!在世界各处,你们用笔记录着海外华人身处异国他乡的屈辱和血泪的历史以及奋斗、抗争、生存、发展的_历程;你们用笔倾诉着乡愁、乡情、乡思、乡恋以及对“唐山”(祖国)、对故乡的无比热爱;你们用笔抒发着对中国未来的美好祝愿与对同胞手足的关爱之情。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你们中的很多人不仅自己捐款捐物,还向所在国家或地区进行义卖与募捐,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想方设法为灾区的重建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我知道,虽然你们身处异国他乡,可你们的心,是永远与祖国、与中华民族紧紧相连,不可分离的。为此,我向你们鞠躬致敬!

“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已经历了20年的难忘岁月。20年,意味着当年呱呱坠地的女婴,已经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妙龄女郎,正焕发着青春的气息与迷人的神采。今年的双年会即以‘‘亭亭玉立二十年,欢庆女性书写成就”为研讨会的主题.这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这次研讨会,首先是一种回顾与检阅,20年来海外华人女性书写的成就几何?其性别文化意义、艺术价值等等体现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客观地、冷静地加以归纳和总结。其次,它也是一次展望与超越,在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今后前行的目标和方向.在世界汜a4-围内学汉语的人口日益增加的今天,如何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同时又要超越海外华文文学的乡愁、乡情、乡思、乡恋等现有格局与传统书写,拓展海外华文文学的新空间、新天地,正是我们将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去美国之前,就想着如何回顾与检阅20年来海外华人女陛书写的成就,当然这首先应该是一种展示,由此希望能找机会出版一套“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于是我想起了我的校友、时任宁夏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的哈若蕙女士。为了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由母校1978级校友魏威、哈若蕙策划、编选的《大学梦圆》一书,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反响不错,其中也收人了我的一篇回忆当年参加高考的《人生中的“偶然”》。2007年暑期,恰逢哈若蕙来沪出席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作家协会在沪联合召开的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暨该书出版座谈会。阔别20多年之后,我和她竟然相逢在上海作家协会大厅。两天后我又去她下榻的宾馆探访。我们在一起聊起了如何合作出版一套“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的构想。若蕙是一位敏感而有眼光的出版人,对我的提议即刻做出了积极回应。于是,此后我与她一直保持着电子邮件加子机短信的联系,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没离开“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的策划。

从美国回沪不久,我就开始约请诸位海外知名度颇高的华人女作家提供作品,她们中有:小说家陈若曦(中国台湾)、严歌苓(美国)、虹影(英国)、陈漱意(美国)、婴子(美国);散文家吕大明(法国)、尤今(新加坡)、吴玲瑶(美国)、蓉子(新加坡)以及女诗人谢馨(菲律宾)等,并得到了她们的慷慨赠稿。最后确定人选“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第一辑)的,有小说5部,散文4部,诗作1部,虽然诗集如今出版相当困难,但还是尽量兼顾到了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在编选、出版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甚至几乎胎死腹中,但这套丛书终于还是如有神助般如愿以偿即将出版。在此,我衷心感谢宁夏人民出版社原副社长、现任宁夏文联副主席的哈若蕙女士自始至终的鼎力相助。感谢责任编辑戎爱军的精心运作,在与小戎女士交往的两年中,我深知她是个认真负责、忠实可靠而又淳朴善良、懂得珍惜的人,也是一个肯为别人付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编辑,无论我们合作与否,对于她和她的团队的努力,我都是心怀感激的。感谢各位人选作者通情达理的积极配合,没有她们的“不抛弃不放弃”,这套“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要出版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如今能够顺利出版,是我们共同的福祉和缘分。

至此,“众里寻她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终究也都是值得的。为此,我感到欣慰。衷心期盼这套丛书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第一辑出版之后,但愿日后还能合作出版“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第二辑、第三辑。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充满着期待与遐想。

是为总序。

2009年9月于上海

2011年1月12日补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双姝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陈漱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07802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00
14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1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