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镜源主编的《王嘉麟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主要采用评传体裁,医文结合,详细记载了王嘉麟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富蕴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从而使诸位中医药学家的医学成就和宝贵经验得以发扬光大。该书的出版对青年一代中医师坚定中医信念,培养医风医德,提高中医技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图书 | 王嘉麟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张镜源主编的《王嘉麟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主要采用评传体裁,医文结合,详细记载了王嘉麟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富蕴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从而使诸位中医药学家的医学成就和宝贵经验得以发扬光大。该书的出版对青年一代中医师坚定中医信念,培养医风医德,提高中医技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由张镜源主编的《王嘉麟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记载了王嘉麟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目录 岐黄之术薪火传 愿医痔瘘疾之人 外病内治有妙方 中医外治有奇效 知足常乐仁者寿 试读章节 上了岁数的人好回忆往事,特别是童年往事。不管童年发生的事是好是坏、是喜是忧,回忆童年就是一乐。讲起儿时上私塾的事,王嘉麟便会陶醉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情不自禁地起身,口中背诵“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他眯着眼摇头晃身,背着《医学三字经》,似乎又置身在80年前的私塾学堂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里的私塾多为启蒙教育课堂,似如今的学前班。那时的家长为让孩子能早识字读书,长大能谋个好生计,宁愿节衣缩食付高额束修送孩子上私塾。私塾里常用的识字课本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私塾教学生的学习方法很简单,熟读死记硬背。每日上新课读生书,读到能倒背如流为止。私塾教学虽古板单调,却起了薪火相传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王嘉麟5岁被父亲送去读私塾。学堂就是一间屋,里面坐着十几二十个学生,人捧一书,反复大声朗读。王嘉麟的私塾先生对学生的要求倒不死板划一,而是因人而异,课业进度有快有慢,程度有难有易,因此一屋子学生读的书各不相同。 王嘉麟戏称在私塾读书是“念背打”。念,就是念先生规定的课文,各念各的,书声混杂;背,就是念熟后不看书背诵出来;打,就是老师检查学生背课文时,学生要背对先生站着,背错了先生就用手中的教鞭从背后抽打一下,学生就被罚重背一遍。讲到“念背打”,王嘉麟愈是兴致不减,很是得意,“小时候脑子好使,背东西快,我从没挨过私塾先生的打”。 王嘉麟的父亲和私塾先生是好友,考虑到未来行医是不错的谋生出路,特嘱老师除让背常规要背的书外,还要王嘉麟加背《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小时候的王嘉麟和其他孩子一样好动贪玩儿,不喜欢枯燥背书,对学医也毫无兴趣。父亲告诉他,当年父亲学医是迫于生活艰辛,从打杂、学徒,跟着老中医一点一点学成的。以父亲的人生经验,只有学医未来才会有保障。无奈父亲的坚持和私塾先生的严厉,他只好硬着头皮把多加的课文也背得滚瓜烂熟。正是不得已练就的这份“童子功”,日后却派上了大用场。成年后的王嘉麟,得益于这份“童子功”,无论是佐诊时抄方还是行医时开方,他写起方子既快错误率又低;也是得益于这份“童子功”,当他研读中医传世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时才不觉艰涩难懂。 上了岁数再回忆那段童年往事,王嘉麟对父亲和私塾先生,则存着一份感恩之心,庆幸当年他们没有由着他的性子放任他,虽是有些强迫但终生受益,使他有机会在私塾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收获岐黄之术的启蒙。 王嘉麟8岁时就读北京的鲍家街小学,14岁时就读北京的孑L教中学。中学寒暑假时就到父亲王甫安在天津开的诊所习医佐诊。17岁中学毕业,父亲病故。他转到二哥王仲权在北京琉璃厂开的诊所习医佐诊。父兄俩的诊所均以用传统中医方法治疗痔瘘疾为特色,兼治内、外、妇、儿科杂症。因痔瘘疾治愈率高,两诊所在津京两地颇有名气。初到父兄诊所,王嘉麟先要从做杂事开始。打扫卫生、推药碾子、抄方抓药等等,样样杂事他都做得仔细。父兄见他做事认真细致,才逐渐让他从做杂事升级为学做一些简单的痔瘘治疗术,如肛痈的切开引流术等。“给人家看好了病,人家愁着来,完了乐着走了,我就特高兴。”这是王嘉麟在习医佐诊时的感受。他亲身体会到帮患者解除病痛后,油然而生的那种欣慰和成就感。 民国时期,北京和天津的中医医院没有西医医院多,而中医大夫比西医大夫多。大部分中医大夫是私人开业,各个小诊所分布于大街小巷。当时的社会没有医疗保障,一般市民生活不富裕,特别是身处下层的老百姓,有病总是拖着不治,实在扛不住了,才图方便和便宜就近找个中医看。那时的医患大多都是街里街坊的,患者上门看病,医者服务周到,侍候患者如家人。给年少的王嘉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父兄视病人为衣食父母,对病人的态度和蔼可亲,用语总是透着亲切的关怀和体贴。有时遇到贫寒患者,便分文不取。在父兄的诊所里习医佐诊几年下来,耳濡目染,王嘉麟渐渐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P7-11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夺目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民族体魄康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科技文明的结晶,是勤劳聪慧的中华儿女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体系。它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哲学内涵。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医药传人、一辈又一辈名医大家的实践探索、薪火传承、总结完善、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丰富的医学内容、实用的制药技术。具有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应诊灵活、普适简廉和预防保健作用显著的巨大优势,在世界医学之林独树一帜,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医疗保健事业,已经并正在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彰显中医药学家的丰功伟绩,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精诚合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为中华近现代百年来贡献卓著、深受敬仰的150位中医药学家,编撰出版了这部大型传记丛书。丛书采用评传体裁,记载他们的生平事迹、医术专长、学术思想、传承教育、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贡献,使这些宝贵的医学成就和精神财富发扬光大,千古流芳。 丛书取名《中华中医昆仑》。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祖”,柱西北而瞰东南,立中国而凭世界,凌驾乾坤,巍然屹立。以其高峻豪迈、绵延起伏的磅礴气势,寓意中华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和永不衰竭;以其挺拔雄伟、高耸入云的恢弘气魄,彪炳一代中医药学家的丰功伟绩、杰出贡献和不朽勋业。 丛书入选传主,从全国范围推荐遴选,遍及中医药界各个领域。有临床家、理论家、药学家、教育家、医史文献学家;有名师亲授、世医家教、学派传人、院校毕业和自学成才者;有师徒并驾、父子齐名和伉俪联袂者。他们学术造诣深厚、诊疗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学科地位崇高、科研成果丰硕、医风医德高尚、国内外影响较大,从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近现代百年来中华中医药界的杰出代表。 丛书的出版,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造就中医药人才,普及中医药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填补了我国为著名中医药学家大规模撰写传记的空白;也是一项抢救性工作,因入选传主已仙逝过半,许多亲历、亲见、亲闻的史料日见散逸,将之收集整理、编撰成书,功垂后世、利国利民;更是一项承前启后的工作,总结传主经验,传承中医药伟业,继往开来,光耀世界医学之林。这部医文结合,富蕴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的鸿篇巨制,对医疗、卫生、科研、教育及全球关注中华中医药文化的各界人士,都有重要的参考和阅读价值。 丛书的编撰出版,是一项巨大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工程,在策划、撰写、编辑、出版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并组织专家对全书进行终审;数百名专家、学者亲临指导,参与规划;有关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中医局(处)给予大力帮助;传主及其亲属、弟子热情支持、密切配合;撰稿人深情满怀、辛勤笔耕;编审专家尽心竭力、精工细琢;关爱中医药事业的企业家热心公益、慷慨资助;全体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无私奉献,这一切使丛书得以顺利出版。对此,我们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紧迫和资料搜集困难,加之水平有限,难免有疏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华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发端于远古,奔向于未来。百年对于历史,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百人对于万众,不过是沧海一粟。然本丛书所记载的百年百人,则无疑是波澜壮阔的中医药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和光芒闪烁的璀璨星辰。 张镜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王嘉麟学术评传(大字版)/中华中医昆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盲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26867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首版时间 | 2015-12-01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82 |
CIP核字 | 2015317049 |
中图分类号 | K826.2 |
丛书名 | |
印张 | 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5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