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哥拉/列国志
内容
编辑推荐

清代魏源编辑刊刻了大型志书《海国图志》,为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之中、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了一部基本的参考资料。如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尽可能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列国志》丛书。该丛书以简明国际百科全书的形式出现,资料详实、准确、最新,文笔流畅,兼备学术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安哥拉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是非洲大陆上最早被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国家。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安哥拉人民掀起独立运动的起义风暴之后,安哥拉的战争连绵了40年有余。纵有着极为优美的自然风光,域外人士也只能摇头叹息,望而却步。而今,该国战事刚刚尘埃落定,各国商家便蜂拥而至。究其原因,是它盛产钻石和“黑金”——石油。那么,安哥拉何以又呈现给世人如此悲惨与不发达的形象呢?这个拥有辉煌文化和历史的国度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她那美丽富饶的本来面目呢?

目录

导 言/ 1

第一章 国土和人民/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 / 1

    一 地理位置/ 1

    二 行政区划/ 2

    三 地形特点/ 13

    四 河流与湖泊/ 15

    五 气候/ 17

    六 环境现状/ 18

  第二节 自然资源/ 19

    一 矿物/ 19

    二 植物/ 20

    三 动物/ 20

    四 水力资源/ 22

  第三节 居民和宗教/ 24

    一 人口/ 24

    二 民族/ 37

    三 语言/ 46

    四 宗教/ 48

  第四节 民俗和节日/ 56

    一 民俗/ 56

    二 节日/ 60

第二章 历 史/ 61

  第一节 古代简史/ 61

    一 早期人类活动状况/ 61

    二 王国的兴衰/ 63

  第二节 葡萄牙的殖民侵略与统治/ 75

    一 葡萄牙人的入侵与奴隶贸易的开始/ 75

    二 征服安哥拉和巨额奴隶贸易/ 77

    三 奴隶贸易的废除与直接统治的完成/ 81

  第三节 民族解放运动时期/ 88

    一 民族主义组织的兴起/ 88

    二 武装起义在各地开始/ 91

    三 民族独立运动声势壮大/ 94

    四 葡萄牙对独立运动的抵制/ 99

  第四节 独立与内战/ 101

    一 《阿沃尔协议》与独立/ 101

    二 外部势力的介入与内战爆发/ 104

    三 独立初期的安人运政府/ 105

    四 多斯桑托斯统治与内战的持续/ 111

    五 萨文比之死与和平重建开始/ 119

  第五节 重要历史人物/ 122

    一 阿方索一世/ 122

    二 恩津加/ 122

    三 阿戈什蒂纽?内图/ 123

    四 霍尔顿?罗卜托/ 124

    五 若纳斯?萨文比/ 126

    六 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 128

第三章 政 治/ 131

  第一节 政治体制的沿革/ 132

    一 前殖民地时期的王国/ 132

    二 葡萄牙人的殖民统治/ 138

    三 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 141

    四 一党制国家/ 143

    五 多党制政府/ 149

    六 安盟统治地区的政治状况/ 152

  第二节 宪法与国家机构/ 155

    一 宪法/ 155

    二 行政部门/ 159

    三 地方行政/ 164

  第三节 立法体制和司法体制/ 166

    一 立法体制/ 166

    二 司法体制/ 168

  第四节 政党/ 169

    一 政党政治发展概况/ 169

    二 主要政党介绍/ 171

  第五节 群众团体/ 183

    一 安哥拉工人全国联盟/ 184

    二 安人运青年运动/ 184

    三 安哥拉妇女组织/ 185

第四章 经 济/ 188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述/ 189

    一 独立以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189

    二 国有化时期(1975~1987年)/ 190

    三 经济自由化调整时期(1987~2002年)/ 192

    四 和平重建时期/ 196

  第二节 经济结构/ 199

    一 经济发展的地区格局/ 200

    二 产业结构的变迁/ 202

    三 劳动力构成的变迁/ 206

  第三节 农林牧渔业/ 209

    一 农业/ 209

    二 畜牧业/ 219

    三 林业/ 220

    四 渔业/ 221

  第四节 采矿业/ 225

    一 石油/ 226

    二 钻石/ 239

    三 铁矿石/ 247

    四 石材开采/ 248

    五 其他矿产/ 249

  第五节 工商业/ 251

    一 工商业政策/ 251

    二 工业发展状况/ 253

    三 商业发展状况/ 267

  第六节 交通运输与通讯/ 268

    一 公路/ 269

    二 铁路/ 270

    三 港口/ 272

    四 航空/ 275

    五 电信/ 277

  第七节 财政与金融/ 281

    一 财政收支状况/ 281

    二 货币和银行/ 287

  第八节 对外经贸关系/ 295

    一 对外贸易/ 296

    二 外国援助/ 303

    三 外国资本/ 306

    四 外债/ 308

  第九节 旅游业/ 311

    一 旅游业发展概况/ 312

    二 著名旅游城市和名胜/ 314

  第十节 国民生活/ 317

    一 国民就业状况/ 318

    二 工资与物价/ 319

    三 住房问题/ 322

    四 儿童问题/ 324

    五 难民问题/ 326

第五章 军 事/ 331

  第一节 军队简史/ 332

    一 前殖民地时期的军事状况/ 332

    二 葡萄牙殖民当局的军队/ 332

    三 民族解放运动武装力量/ 334

    四 解放安哥拉人民武装部队(1974年8月至1991年)/ 336

    五 安哥拉武装部队的组建(1991年5月至今)/ 336

    六 安盟的军队/ 338

  第二节 国防与军制/ 340

    一 国防体制/ 340

    二 国防开支/ 342

    三 武装部队的组织和任务/ 343

    四 征兵制度、军阶和军事法庭/ 348

    五 军队的训练/ 350

  第三节 长期内战的代价与长期社会影响/ 351

    一 内战的代价/ 351

    二 社会影响/ 352

    三 排雷问题与散落的武器/ 355

  第四节 对外军事关系/ 358

    一 与俄罗斯(前苏联)的军事关系/ 358

    二 与古巴的军事关系/ 359

    三 与前民主德国的军事关系/ 362

    四 与朝鲜的军事关系/ 362

    五 与匈牙利和前南斯拉夫的军事关系/ 363

    六 与原殖民宗主国葡萄牙的军事关系/ 363

    七 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关系/ 364

第六章 教育、文艺与卫生/ 365

  第一节 教育/ 365

    一 教育简史/ 365

    二 教育的地位/ 368

    三 教育体制/ 370

    四 教育现状/ 371

  第二节 文学艺术/ 379

    一 文化的战后重建/ 381

    二 音乐舞蹈/ 382

    三 文学/ 384

    四 戏剧和电影/ 389

  第三节 医疗卫生与体育/ 391

    一 医疗卫生/ 391

    二 体育/ 400

  第四节 新闻与印刷/ 402

    一 新闻出版/ 402

    二 广播与电视业/ 403

    三 印刷业/ 405

第七章 外 交/ 406

  第一节 外交政策/ 406

    一 冷战以前(1975~1990年)/ 407

    二 1990年政治改革以后/ 407

    三 和平重建时期/ 408

  第二节 与俄罗斯(前苏联)的关系/ 410

  第三节 与美国的关系/ 414

    一 安、美关系的沿革/ 414

    二 双方经贸关系/ 418

  第四节 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420

    一 独立初期与非洲国家关系的进展/ 421

    二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状况/ 422

    三 与南非的关系/ 430

    四 同葡语非洲国家的关系/ 433

  第五节 与原宗主国葡萄牙的关系/ 436

    一 独立以前/ 436

    二 独立以后的经贸关系/ 436

    三 对安哥拉的援助/ 440

    四 其他领域的合作/ 441

  第六节 与巴西的关系/ 443

  第七节 与西欧国家的关系/ 445

  第八节 与日本和印度的关系/ 449

    一 与日本的关系/ 449

    二 与印度的关系/ 450

  第九节 与中国的关系/ 452

    一 双边政治关系/ 452

    二 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454

    三 社会、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 459

    四 对安哥拉的援助/ 460

主要参考文献/ 462

  一 涉及安哥拉内容的专著和工具书/ 462

  二 涉及安哥拉内容的各类工具书及文章/ 465

  三 包含有安哥拉相关材料的国内外网站/ 467致谢/ 470

试读章节

安哥拉国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许多非洲大型动物,譬如:许多一般为人熟知的非洲大草原上的有蹄动物及牛电们的掠食者大象、犀牛、水牛、羚羊、狮子、猩猩、跳羚、斑马等,以及东部地区的某些河流中的鳄鱼及河马,还有各种禽类和昆虫等。安哥拉国内有卢安多自然保护区、基萨马国家公园、卡梅亚国家公园、约纳国家公园、比夸尔国家公园、穆帕国家公园、卢恩盖禁猎区、隆加马温加禁猎区等10处保护名贵珍稀动物的园区。但是,独立以后安哥拉陷入了长达27年的内战,导致西南部很多名贵的动物物种数量锐减。例如,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都曾将很多头大象杀死以获得象肉或是象牙。在战争中,仓皇逃亡出去的难民,往往以蚯蚓、老鼠……充饥,2000年,仅存被列进保护的272猩猩中,也有100只被饥民抓来“果腹”了。长年的战争,夺走了安哥拉一百多万条人命,也重创了这个国家的野生动物。2000年,国际环保人士与安哥拉政府军方合作,重新引入那些曾经活跃在该国的10个国家公园的动物,包括象群、羚羊以及其他物种。从2002年起,以前几乎绝迹的象群又重新出现在安哥拉的大草原上。但是,野生动物国际联合会(World wildlite Federation Interuational)报告说,在2005年,安哥拉非法象牙交易增长了2倍。报告称,安哥拉的古董市场上就可以购得象牙,仅2005年6月,就有多达300多头非洲象的1.5吨加工过的象牙制品流出安哥拉市场,主要流向欧美国家。37个还有非洲象的国家中,安哥拉是唯一没有参加《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 的国家。因为没有这个保护机制,安哥拉的非洲象正面临巨大的危险。据报告称,罗安达市内3/4的象牙商贩都是来自讲法语的邻国刚果(布)的,因而很多非洲象都是来自于刚果盆地地区的。

1909年,安哥拉境内首次发现大黑羚羊,并在科技界引起轰动。安哥拉大黑羚羊与普通野生羚羊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头部和羊角两个地方。大黑羚羊四肢匀称,丰硕健美,头部下额呈白色,羊角就像一把向后弯曲的月牙刀。雄性大黑羚羊可以最重高达140公斤,羚角有的长达1.5米,属于稀世珍品。由于大黑羚羊本身的独有特点,1933年被列入世界珍稀物种特别保护名单。大黑羚羊目此一直是安哥拉的象征之一,安哥拉国家足球队就被命名为“大黑羚”,安哥拉国家航空公司的标识也是大黑羚羊的头部。由于长期发生战争的原因,这种动物显得对人类特别敏感,长期踪迹难寻。所庆幸的是,在部分地区,一直被视作神圣象征的安哥拉大黑羚羊获得了一定的保护。2001年,由于大量·私人保护区的出现,当地政府开始寻找大黑羚羊,结果证实这种安哥拉特有的稀有动物依然存在。

另外,安哥拉这个内战持续了27年的国家还被证明是拥有丰富的“消失了的鸟类”资源的国家。2002年内战结束以来,南非鸟类学家伊恩·辛克莱在安哥拉发现了18个本地区特有品种的鸟类,例如胸部呈橘黄色的伯劳鸟和白头的旅鸫,自1957年以来,科学家一直没有见到过这两种鸟类。专家认为,因为内战使得所有的咖啡园都荒废了,结果鸟类意外地获得了更多的栖息地。另外,鸟类保护组织还发现了某些以前只在安哥拉和邻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内发现过的鸟,已经有30多年没有见到过了。战争使得安哥拉中南部的山脉中没有人能够到达那里猎杀这些稀有的鸟类,那里的栖息地也完好无损,从而成为这些稀缺鸟类的生命救护地。

P20-22

序言

  自从15世纪欧洲人来到之后,安哥拉的历史主题就充满了动乱、杀戮和失望。尽管葡萄牙王室最初派出了教士和牧师来“教化”安哥拉,但最后还是只将安哥拉视为奴隶的生产地,特别是作为它在大西洋彼岸的殖民地巴西的劳动力“蓄水库”。在奴隶贸易盛行的几个世纪里,估计有400万安哥拉人被卷入奴隶贸易。在到达新大陆之前,这些安哥拉人中约一半死于运输途中。在殖民地化的5个世纪里,葡萄牙军队侵入安哥拉内地,打断了本来已经发展很高的王国文明。相对于巴西而言,安哥拉对于葡萄牙的吸引力较小;来安哥拉的通常都是穷苦白人,甚至有许多是葡萄牙社会的“沦落者”,即流放犯。1858年,奴隶制度从法律角度被废除,但葡萄牙对于安哥拉的剥削并没有结束。19世纪下半叶,葡萄牙主要致力于攻克安哥拉古王国,在1884年柏林会议瓜分非洲时候,葡萄牙进一步巩固了它对安哥拉的控制。  20世纪,尤其是1926年安东尼奥?萨拉查掌权之后,葡萄牙开始掠夺安哥拉的农业和矿业资源。萨拉查加强剥削的办法是:引进大批葡萄牙移民到安哥拉定居并从事种植业和矿业,实施劳动法逼迫安哥拉人为葡萄牙人工作。另一方面,萨拉查还费尽心机地阻止安哥拉人受益于殖民地管理机构和进入到殖民地管理阶层中。  20世纪50~60年代,非洲国家都渐渐获得了独立,许多安哥拉人、尤其是受过教育的混血人和同化人,开始反对萨拉查政权的统治,萨拉查政权则一直拒绝给予安哥拉人以独立地位。结果,1961年初,安哥拉北部发生了人民独立起义,安哥拉独立战争由此开始,一直持续到了葡萄牙发生军事政变的1974年。萨拉查的继任者马尔塞罗?加太诺(Marcello Caetano)的统治被推翻后,发动政变的军官们早已厌倦了十几年的战争,因此很快就宣布包括安哥拉在内的所有葡萄牙非洲殖民地获得独立。  与葡萄牙的其他非洲殖民地不同,安哥拉向独立的过渡并不顺利。20世纪60~70年代,争取安哥拉独立的三个重要解放斗争组织分别是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Movimento Popular de Libertacao de Angola—MPLA)、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Frente Nacional de Libertacao de Angola—FNLA)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Uniao Nacional Independência Total de Angola)。几个派别很难就统一政府的领导权和结构问题达成和平解决方案,却很快开始互相交火。最后,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达成了一个松散的协议,共同反对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混乱的状态使得在安哥拉的大多数葡萄牙人回到了葡萄牙,安哥拉经济生活中立即流失了大部分熟练管理人员、教师和技术人员。  三个派别的内战具有很复杂的国内、地区和国际因素。就国内而言,三个派别沿着三个族群界限划分开来: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是以姆本杜人为主的,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以巴刚果人为主,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则以奥文本杜人为主。因此,族属身份一直是安哥拉政治生活中一个敏感的问题;就地区而言,刚果(金)一直帮助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提供训练基地和作战部队。南非则主要因为担心共产主义在南部非洲的扩张,从比邻的纳米比亚侵入了安哥拉境内;国际上,前苏联支持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为其提供了物资和顾问,而古巴军队则给予了成千上万的斗争部队,美国则给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提供财政支持并且为雇佣兵提供支持。  到1976年中期,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的大部分部队已经被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整编了,战争基本平息,南非军队也撤退了。这使得1975年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宣布成立的安哥拉政府日益具备了合法性,而且也得到了大多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承认。但是,萨文比领导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继续在东南部发动战争,并且获得了南非的大力支持,1985年以后,又得到了美国的支持。90年代初,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的势力发展很快,很多当时的观察家们甚至认为,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将最终在战场和全国大选的投票中获胜,其胜局只是时间问题。  从80年代起,安哥拉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不堪战争重负的迹象。大批安哥拉青年人从战争密集的地区迁往西部城市,罗安达、万博和本格拉市都出现了不可遏止的城市人口膨胀现象。随着城市越来越拥挤不堪,乡村却越来越空空荡荡。这种由乡村到城市的迁移使得国家的福利设施陷于瘫痪。这些城市根本没有能力迅速消化如此众多的民众:政府不能提供足够的服务设施,尤其是医疗服务和教育等,工作和房屋更是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随着农业人口大批离开乡村,城市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给居民。曾经是粮食出口国的安哥拉,一半以上的粮食需求都要依赖进口。另外,成千上万的民众不能够进入城市,只好住在流民营,大多数依赖国际救助组织的基金支持。战争留下的更多无法计量的灾难是对于大量迁徙人口的心理影响,那些本来生活在稳定的传统乡村社会的人口,不得不进入到无法预知未来的现代城市社会。  人口方面的社会压力加重了安哥拉经济的滑坡状态。咖啡、剑麻、糖、铁矿和钻石的生产要么是严重减产、要么是停滞不前。再者,联系着刚果(金)、赞比亚富裕矿区和大西洋出海口的本格拉铁路一度被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关闭,政府长期不能获得转口税。结果,安哥拉政府的经济几乎完全依靠石油出口。石油的生产开始于1956年,80年代末开始,因为西方公司的财政和技术支持,石油收入已经占到了安哥拉外贸出口收益的90%。但是,大多数安哥拉人都没有能够从这项收入中受益。为了支持反对安盟的战争,政府1986年的军费开支占到财政总预算的40%,其他急迫的社会需求就几乎没有任何得到满足的余地了。  导致安哥拉国民经济趋于衰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缺少外国通货,尤其是缺少国家储备,安哥拉货币宽扎不断贬值;工业工人和农业劳动力都不愿意辛辛苦苦地劳动而获得毫无价值的宽扎,因而国内的各种产品产量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政府根本没有足够的货物来交换工人的劳动和农民的生产物;另一方面,人们渐渐依赖于国内另一个平行的市场,即物物交换的方式,这导致贪污和偷窃现象猖獗,尤其是在边境地区。  2002年3月,和平却出其不意地到来了,27年的内战最终以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领导人萨文比被杀而宣告结束。此后,硝烟并未真正散去,经常不断的违法举动以及小规模的摩擦损伤着来之不易的和平。伊萨亚斯?萨马库瓦(Isaias Samakuva)领导下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被转变成了一个政党,这个改造后的组织和其他十几个反对党派都希望在国民大会的第一次大选中赢得席位。  内战结束三年后,安哥拉这个富藏石油的国家,普通人民、尤其是乡村人口,还远没有获得和平所应带来的福祉。战争使得国内大约400万人无家可归、成为游民,44万人逃往邻国避难,至2005年,仍有很多游民和难民没有返回家乡。那些曾经支持政治反对派的难民甚至不敢返回祖国,尽管安哥拉政府承诺宽宥他们。另一方面,由于安哥拉政府拒绝接受任何转基因谷物,本来就严重缺乏的食品供应计划进一步受阻;同时,据联合国食品计划署(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Food Program)计算,因为道路不通,桥梁在战争中被毁,加之还有很多地雷埋在地里,在已经和平的安哥拉运输食品的费用竟然比还处于战乱状态的苏丹高出5倍!在世界各国的女性平均生育率普遍下降的今天,安哥拉每个女性还平均生育7.2个孩子,而大批乡村地区的孩子还处在饥饿状态!再者,在安哥拉经常被旱灾袭击的不发达地区,不同族群之间还经常为土地、牛和其他稀有资源发生争端。凡此种种,都严重影响到了今天安哥拉人民的生活。  内战后,安哥拉积极建设政党政治制度,但国内的政治社会发展并不一帆风顺。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和安哥拉民族进步联盟党(the National Angolan Progressive Alliance Party,PDPANA)等其他组织,指责执政党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恐吓其成员、并策划了几起政治谋杀案,包括2004年7月民族进步联盟党的主席被杀案。反对党派还指责政府一味拖延大选,希望早日举行。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坚持将大选推迟到2006年末,声称必须首先修改国家的宪法,而且2004年3月还罗列了14项大选之前必须达到的“前提条件”,目前已经取得所有的政党的一致同意,但大选的最后时间却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关于大选,安哥拉现有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因素,每10个安哥拉公民中就有7个是24岁以下的,而上一次选举还是在1992年,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大多数公民根本就没有参加过选举,动员民众参加大选无疑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自1975年以来,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政府一直对卡宾达省的独立主义派别实行剿灭政策,这一持续至今的状况是安哥拉的政治前景仍然复杂的另一个原因。卡宾达省有将近30万人口,与安哥拉其余省份隔绝开来,因为每日可以生产原油100万桶而一直是安哥拉一个最重要的省份。卡宾达飞地解放阵线是安哥拉最大的独立主义派别,这个组织声称,卡宾达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和民族认同,但是被安哥拉非法占领了。国际人权监察组织一直有关于安哥拉政府军在卡宾达犯有虐待、折磨、强奸和非法拘捕等罪行的报道,但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明确否认这个地区还有武装冲突发生。  2002年内战结束以后,安哥拉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市场上高扬的石油价格和战争投入的减少,2004年,安哥拉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3%,通货膨胀已经由1995年的3784%的最高点下降到了两位数的水平,食品供应增加了很多,几项外资建设的石油公司也在进行中。但是,安哥拉像许多非洲国家一样,表现为“有增长、无发展”的整体状况。自从战争结束以来,这个国家的1300万乡村人口中,大多数人的生活几乎没有改观,他们失望地发现,自己还生活在贫困之中,除了基本的维生农业活动之外,他们没有希望找到工作。  本书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统一拟订的《列国志》编写大纲编撰的一本全面反映安哥拉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军事、外交和教科文卫等方面发展概况的工具书。因为安哥拉刚刚结束连续40年的战争,百废待兴,很多方面的现有文献资料难以获得,尤其是原来安盟控制地区,社会发展的细部状况更是难于捕捉;笔者在力求全面真实地介绍安哥拉国情的同时,在原编写大纲的基础上对部分章节作了个别调整和改动。例如,原编写大纲分成“上古简史”、“中古简史”、“近代简史”和“现代简史”、“当代简史”等节,本书则根据安哥拉历史发展实际情况将该章分成“古代简史”、殖民地简史、民族解放运动简史和当代简史等节;第六章《教育、科学、文艺、卫生》中,科学技术本属于较为重要的一节,但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连年的战火使得安哥拉在这方面几乎乏善可陈,笔者因而不得不舍弃这一节;同时,因为自1975年独立以来到2002年内战结束,安哥拉一直存在着政府控制地区与安盟控制地区两个部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都各成一体,笔者特别在第六章中将“新闻出版”列为一节,以凸现双方各自的不同和新闻宣传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第七章军事部分,除了专门有标题讲述“安盟的军事状况”以外,也特别将“内战的代价与长期社会影响”列为一节,详细解析战争对安哥拉社会的长期影响,以便读者更深入、更综合性地理解安哥拉当今的社会问题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本书的定位是有一定学术性的工具书,因此笔者既照顾到既定的编写大纲对安哥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系统综述的要求,又围绕安哥拉长期内战、国家百废待兴这一中心问题对某些部分进行深入的介绍,毫不隐讳笔者本人在各种重大问题上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经常提示读者某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力求将不同领域的内容融会贯通,尽可能让读者从纵横两方面对安哥拉这个国家的动态发展有一个整体认识。  安哥拉是以葡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关于安哥拉的第一手材料也以葡语为主,然而,受国内资料条件限制,加上时间短、任务重,笔者没有在努力学习和提高葡语水平的基础上,再去进行研究和写作,因此本书的资料来源主要为各种中、英、法文文献,这是笔者深感遗憾之处。另一个引以为憾的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笔者在本书完稿之前一直没有机会对安哥拉进行实地考察或访问,虽然曾经与安哥拉在华留学人员和驻华外交使节有过接触,但几乎没有多少对安哥拉直觉性的认识。在本书研究并撰写的5年多时间,也是笔者个人完成博士论文以及生育女儿等艰巨任务的时期,虽然笔者已经尽到最大心力完成这本《安哥拉》,但与自己理想中的状态还有相当的距离。如果能假以时日,本书应该会完成得更好。尽管如此,笔者还是期望本书将会为中国读者全面了解安哥拉提供比较权威详实的资料、信息以及客观、公正的分析与评论。同时,笔者也诚挚地希望,本书出版后能够得到各位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的批评指正意见。  本书2001年3月立项,进入资料搜集整理阶段。2005年6月完成初稿写作,2005年9月完成第二稿写作,2006年3月完成第三稿写作。书中资料一般为2006年3月以前的资料,叙述截止时间一般也为2006年3月。         刘海方                              2006年4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哥拉/列国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海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02563
开本 32开
页数 4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47.4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7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59:42